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了优化暂态电压安全的预防控制,根据暂态电压安全裕度对于各节点无功功率的灵敏度系数,将暂态电压不安全点与注入点进行关联分区。按控制区分别调整无功注入量,将大系统暂态电压的预防控制问题转化为各分区的对应问题,以改善整个系统的暂态电压安全。通过试验系统和实际系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新的研究电力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性的数字仿真方法,应用该方法对静 止无功补偿器提高辐射性网络因大型感应电动机负荷引起的暂态电压稳定性问 题进行了研究。表明静止无功补偿器能够防止因大型感应电动机负荷引起的电 压崩溃,且使电压恢复并维持在扰动前值附近,为进行电力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性 研究和静止无功补偿器及其控制系统参数的选择提供了一种实用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暂态电压稳定、暂态电压跌落可接受和暂态功角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把电力系统同时保持暂态电压稳定和暂态电压跌落可接受称之为暂态电压安全,把电力系统同时保持暂态功角稳定和暂态电压安全称之为暂态安全。提出在同一次仿真过程中定量评估暂态电压稳定性和暂态电压跌落可接受性,把最临界的极限值作为系统的暂态电压安全极限。通过两个实际系统的近5万个算例验证了上述观点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暂态电压稳定指标的动态无功优化配置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的动态无功配置方法大多以确保静态电压稳定为目标,而快速可控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更适用于抑制电网的暂态电压失稳。文中首先分析并指出故障后的极限切除时间是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性的一个衡量指标,安装动态无功补偿可以延长故障的极限切除时间。根据这种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极限切除时间指标的动态无功优化配置算法,比较各种配置方案对电网故障后极限切除时间的改变量以得到最优方案。通过IEEE 39母线系统的算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杨鹏  毛弋 《红水河》2016,(1):63-68
从非自治非线性多机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机理和规律出发,将多机系统等值为单机—无穷大系统并应用扩展等面积法则快速计算暂态稳定裕度.在对区域内暂态稳定薄弱环节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考察动态装置对系统暂态稳定的提升效果,进而提出了结合暂态稳定裕度指标和极限切除时间指标综合优化方法,确定动态无功最佳配置方案.同时对动态装置补偿容量的确定也考虑了系统暂态电压稳定的限制.通过IEEE 39节点系统和某电网220 kV网架系统说明了该方法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15区图的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压无功控制系统(以下简称VQC)是变电站为保证电压质量、无功平衡和电网安全可靠经济运行而对变电站实行的控制措施。对传统9区图控制策略作出重大改进,详细介绍了基于15区图的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系统和实现过程,该系统的运用提高了电压水平的合格性和稳定性,使整个电网的网损降到尽可能低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二级电压控制的主要原理,提出了划分控制区域、选择先导节点和控制发电机的新方 法;同时设计了一种新的动态二级电压控制器。以EPRI—36节 点系统为例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电压失稳的过程中,二级电压控制可以从区域电压 稳定的角度出发,协调本区域内各电压/无功支持源的无功出力,改善区域电压水平和提高 系统电压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电压无功优化采用确定性方法,并且主要考虑经济性,而在规划阶段需要对运行方式的不确定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文中提出了基于蒙特卡罗仿真和电压安全约束的无功优化模型,以尽量提高节点的电压水平作为优化的目标。算法采用非序贯蒙特卡罗仿真实现,考虑了系统各种可能的运行状态及其出现的概率。该模型的优化结果对提高节点电压水平和整个系统的电压安全性效果显著,使系统在电压安全的基础上达到经济优化。以IEEE可靠性标准测试系统为例进行了分析计算。算例表明:该模型和算法可行,结果合理且对电力系统的规划运行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电压安全问题严重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根据作用时间和机理的不同,电压安全问题分为暂态安全和静态安全两个方面,后者包括静态电压稳定和静态电压偏移。文中将静态电压安全与概率充分性分析结合起来,研究在不同负荷水平下、考虑发电和输电元件随机故障时的静态电压安全问题,模拟有效的控制措施,建立量化的概率风险评价指标,给出了相应的算法流程,并以IEEERTS为例,讨论了负荷模型对静态电压安全的影响以及静态电压安全对概率充分性的影响,完善了概率充分性分析的模型。  相似文献   

10.
采用Siemens公司的NETOMAC数字仿真计算程序详细分析了2005年广东电网的暂态电压稳定性,对广东电网可能存在的暂态电压稳定问题、电压薄弱环节、影响因素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在系统中装设STATCOM设备和利用直流系统的紧急功率调制功能等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河道采砂交易合同计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道采砂交易主要有采砂权交易和采砂作业交易两种基本模式。针对河道采砂交易中超采现象严重,危及堤防工程安全的实际,分析了河道采砂权交易计量的特点,提出了以超采率为控制参数,激励约束相结合的采砂权交易合同计价模型。而且,分析了采砂作业交易中作业成本的特点,将作业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提出了分段计价采砂作业交易合同计价模型。通过合同计价方式创新,借助经济手段,可有效地压缩超采的利润空间,减弱超采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注入方波电压式转子接地保护方案。该方案通过数据采集回路和算法的冗余化提高了保护的可靠性,无需引入励磁电压,保证了运行维护的安全性。根据该方案研制的保护样机其硬件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有利于产品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乡供水水价机制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水价是水务体制改革的关键性问题之一。我国水价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资源水价、工程水价和环境水价。目前我国水价机制比较突出的问题有:部分地区水价偏低,水价成本约束机制尚未健全,水价秩序不规范,水价结构不合理,水价制定中不适当的行政干预,定价过程中对环境、生态及地方实际情况考虑不足,农村水价问题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我国城乡供水水价机制的建议: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改革价格管制;推进供水企业产权改革和经营体制改革;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4.
再生水作为城市的第二水源,能有效缓解水资源危机。以再生水管网建设的资金回收为前提条件,运用成本加成的方法,确定用户使用再生水的成本价格与需求量、输水距离之间的函数关系,并根据用户与水厂之间的距离划分不同的用户群;进而针对用户群内用户需求量的差异,采用阶梯定价的方法对再生水的价格制定进行研究,建立了基于再生水用户需水量、输水距离等因素的复合阶梯定价模型。最后,以西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为例,运用模型计算其用户-西郊热电厂的再生水使用价格,验证了此定价模型的准确性与实用性,为再生水价格市场化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鉴于天然气价格定价方式的转变从2011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在广东省、广西自治区开展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中已经得到体现,介绍了成本加成法和市场净回值法两种天然气基本定价方法,对两广天然气定价试点方案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并对湖北省天然气价格改革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水权转让成为了重要途径。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出现的主要定价方法(包括成本法、影子价格法、博弈定价法和实物期权法等)进行了理论性分析和实用性比较,并针对性地比较了国内外水权转让的实际案例。研究认为:以成本法为基础兼吸取其他定价方法的有益成分是促进水权转让定价方法尽快走向实用和成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水权转让成为重要途径。水权转让定价是建立和繁荣水市场、推动水权转让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出现的主要定价方法(包括成本法、影子价格法、博弈定价法和实物期权法等)进行了理论性分析和实用性比较。针对性地比较了国内外水权转让的实际案例,得出了“以成本法为基础兼吸取其他定价方法的有益成分可能是促进水权转让定价方法尽快走向实用和成熟的最好途径”的观点,从而为进一步的水权转让定价方法探讨提供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In certain circles, demand management is seen as one and the same thing as economic pricing. This thinking is stimulated by the Dublin principle that water should be considered an economic good. But is this reasoning correct? Is economic pricing an adequate means to reach more desirable levels of demand? There is considerable misunderstanding about what the concept of water as an economic good implies. In this paper it is argued that water pricing should primarily serve the purpose of financial sustainability through cost recovery. Moreover, in water pricing, adequate attention should be given to equity considerations through, for example, increasing block tariffs. Instead of economic pricing there is a need for defining a reasonable price, which provides full cost recovery but which safeguards ecological requirements and access to safe water for the poor. Giving a reasonable price to water has the additional benefit that it sends out a clear signal to the users that water should be used wisely, but the prime target of water pricing remains cost recovery. A major argument of neoclassical economists is that economic pricing of water will facilitate the re-allocation of water from sectors with lower added value (such as agriculture) to sectors with a higher added value (such as urban water use). However, the value of alternative uses of irrigation water is often grossly over-estimated. Adequate and effective regulations may suffic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9.
刘峰 《中国水利》2014,(23):7-11
我国为进一步加快建立健全水权制度和水价机制,开展水权交易试点工作,因而水权的定价机制成了当前研究的重点。通过对协商定价、招标投标定价和拍卖竞价三种水权转让定价方式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了其交易方式、价格形成机制以及交易流程。最终提出场内水权价格形成的综合模式,以期充分发挥三种水权价格模式的优势,为我国水权制度的健全和水价机制的形成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