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前,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改革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薛娜 《内蒙古水利》2010,(5):169-169
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研究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塑造创造性人格,是数学教学中人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是普通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摇篮。高职院校学生能否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将理论知识有效转化为个人技能。而实验、实训、实操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中实验指导人员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和技能培养。为此笔者所在团队对广东省部分高职院校实验指导人员现况进行问卷调查,发掘出共性问题进行探讨,并尝试设计一套高校实验指导人员评价与激励机制的量化标准。  相似文献   

4.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概念、定理(公式)及解题等 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相似文献   

5.
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是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客观要求。伴随着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得到了空前发展,党建任务日益繁重。针对新形势下地方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要结合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满足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要围绕支部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教育和活动载体建设及开展形式等方面进行,不断开拓和创新地方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6.
教学方案的优劣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而人才的质量是教育机构生存的根本.因此,制定合理教学方案,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人才是每个教育机构面临的挑战.对此,就当前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毕业生的现状,对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方案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现有的课程教学体系,已不能满足一流人才的培养要求,需不断优化课程教学体系,为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以《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为研究载体,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增强“三全育人”工作质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重构,转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设计;从教学方法、实施手段和考核评价体系入手,构建“知识-实践-能力”转化体;采用案例式、启发式、讨论式和实践式综合教学方法,强化专业课程的亲和性、启发性、前沿性和思想性,探索建立新型“CIEM”课程教学体系,对培养融“知识-能力-素养”于一体,造就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水利高校如何培养适应现代水利需要的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者按:水利部部长陈雷在2008年全国水利人事劳动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以培养和吸引高层次、高技能水利人才为重点,整体推进创新型水利人才队伍建设。要实施创新型水利人才培养工程,尽快培养造就一批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水利现代化的水利领军人才和水利发展改革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贯彻落实陈雷部长的讲话精神,引导水利类高等院校进一步关注水利、服务水利,更好地为水利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中国水利教育协会于2008年10月11日在南京举办了“现代水利人才需求与培养”院校长论坛,共同探讨水利高等教育发展改革大计。会后,中国水利教育协会认真分析研究了论坛23个交流发言和收到的50篇论文,形成了一份研究报告,并得到水利部部长陈雷的充分肯定。本刊刊出该研究报告,并摘登论坛上部分高校和用人单位发言的内容,希望广大读者积极参与探讨,各抒己见,共同关注水利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9.
为培养学生成为栋梁之材,需加大课程教学改革力度,结合实际情况加强课程体系建设。虚拟仿真应用于水利工程教学领域,可满足地方高校面向工程实践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现实需要。基于教学现状的分析,指出了亟待解决的各种问题,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方向,针对问题来提出合理的解决建议和有效策略。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土石坝除险加固设计教学中,学生在此过程中可深入了解设计原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自主设计方案,提高学习兴趣,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效。在理论结合虚拟仿真的指导下,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能力,充分体现出改进的教育模式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数学模型方法与创造性思维特征的分析 ,阐述如何通过数学建模这一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和教学现状、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提出了整合流行病学案例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的构想,并且在哈尔滨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学中进行了初步探索.实践表明,整合后的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有助于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主动思考能力,为进一步深化研究生课程改革,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工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注重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融合。人文素质教育在培养好工科学生的品德、思维能力和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从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三者相结合的角度对工科专业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当今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不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更重要的是是否具有迅速学习掌握知识的本领和进行创新的能力。创新教育是技工学校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促进技工学校教育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技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有效手段,因此.技工学校必须大力开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高职水工建筑物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职教育特点、结合生产实践需要对水工建筑物课程教学进行探索和研究,指出要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转变教学方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同时必须注重课外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法律行业产生了诸多影响,也给法学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为顺应时代需求,法学教育要实现目标分层化、内容综合化、模式个性化、手段灵活化,必须重视学生法律思维方法的培养,开设人工智能法学教育课程,探索人工智能法学教学新模式,深入人工智能研发部门开展教学实践,通过上述探索和实践为未来高校法学教育转型...  相似文献   

16.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以“OBE”教育理念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成为各高校提高工程教育人才质量的新途径。以土木工程专业《结构抗震设计》课程为例,针对教学实践中的新问题,以 OBE教育理念为导向,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探讨。进行教学内容模块化设计,利用线上教学平台,探求线上线下多元融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建立以实践教学为导向的案例教学素材库,发展“案例教学 +项目驱动”多元融合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成效及多维度综合成绩评定实现全过程考核。结果表明:线上 +线下教学模式、“案例教学 +项目驱动”多元教学方法能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学科操作性、技术性较强,它也引领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关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契合学科教育质量提升的需要,也符合时代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求。对此从计算机教学中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策略等方面,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优化高职计算机教学理念和策略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8.
曹培    杨阳    毛无卫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1,(5):170-179
作为《土力学》课程的重要实践性环节,《土力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专业兴趣、锻炼实践能力、提升创新思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者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对既有实验项目的教学方法往往容易固定化,对学生教学效果的评估把握上容易产生偏差。通过设置专业全面的调查问卷,深入分析了当今学生关于实验课程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及学习需求等方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完善的教学体系,依托多样的实践能力训练、科学的教学过程以及多元的考核机制,探索基于学生专业素质与能力培养的实验课程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育,立足培养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训和实践环节是高职教育的关键所在。对此,根据高职教育的性质,结合笔者教学体会从四个方面论述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育目标达成的方法与途径,说明合理预设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技能培养、重视实践历练在学生能力生成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职业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担负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历史重任。如何根据社会需求、职业特征和学生特点,培养社会需要、企业满意的一线高素质人才,是职业院校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拓展训练是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养成教育基本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