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个世纪以来,在印度西南Nilambur河谷Punnd Puzha和Challyar Puzha河床掀起了一个淘砂金的热潮,对与区域性前寒武纪混合片麻岩有关的含金石英脉和矿脉已开采了许多年。最近,从老的河流阶地砂砾的红土胶结物中以及覆盖在片麻岩之上的残积红土中找到了Au。与红土有关的块金(0.5mm)比脉石英(0.2mm)和重砂矿物中(0.2mm)的要大,金块体显示了在低温条件下再沉淀形成的表面和内部结构特征。通过野外和实验室研究,我们提出了在Nilambur金的溶解、迁移和再沉淀与红土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所有金矿省已知有岩金矿床和砂金矿床。它们在空间分布上的相互关系以及按区域总的潜在储量的相对重要性,在全球性、区域性和局部性的所有不同规模成矿区划中取决于区域的岩金成矿特点和砂金成矿作用的环境。岩金矿与砂金矿对比关系中的差别主要是原生因素,这点适合于后古生代砂矿,主  相似文献   

3.
内华达州Humboldt县Sleeper矿床的带状金-银富矿脉具有类似于National地区和日本Hishikari矿床这类浅成低温矿脉系的结构和矿物学特征。这些矿脉所有富矿的形成深度约小于500m。其特征是:(1)Au/Ag比相对高(典型地>1);(2)银金矿是金矿化阶段中的主要矿石矿物,其含量要比共生的硫化物和硫盐矿物多得多;(3)作为主要脉石矿物的细粒二氧化硅普遍存在。早期的研究认为,胶体二氧化硅和金粒对Sleeper矿床富矿石中产生富金条带是很重要的。原生二氧化硅性质和银金矿沉淀物的识别及其沉淀期后结晶史对于了解Sleeper矿床富矿脉内金的沉淀过程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底岩型砂矿的主要形成机制在于,当河流穿过含金沉积-变质岩及侵入岩时,深侵蚀时期由于金粒在磨损之前沿着坚硬岩石中不断张开的裂隙下沉,从而造成金在底岩裂隙中的残积聚集。在深侵蚀阶段由于冲积层的运移而生成原生砂金矿,但不是在侵蚀地段的河床沉积层中,而是在距河底一定深度(2~20~50m)的河床岩石中。因此,金的这种富集属于“残积-基岩”型。  相似文献   

5.
题目近地表金银矿床中成矿物质迁移和沉淀的因素Pco牙意大利粘土建造中放射性废物的处置地热流体沉淀硫化矿物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核废物处理和地质处置的祈进展断层面向沃奇腾矿当前成矿构造研究的某些进展构造条件和流体动力条件对层状渗滤矿床形态的影响铀成矿作用的物理化学和结晶化学对花岗岩类副矿物共生组合的控制硅质火山碎屑岩成岩蚀变中铀的性状金银矿化分布的地质模式碳质页岩中稀有和贵重元素的富集过程铀、金地球化学研究中Eh一pH的相图简介印度西南NIlambar河谷有利于砂全形成的红土化作用错石晶体中铀分布的不均匀性对裂变…  相似文献   

6.
美国内华达州Carlin金矿带的金资源可达2500~3100t。这些矿床及其氧化产物构成了以地层控制和构造控制为两个端员的模式系列。矿床主要赋存于碳酸盐岩主岩中,也产于火山岩和火成岩体的接触变质带中。矿体形态有整合层状、脉状和网脉状。矿床集中在由原生岩石、蚀变岩石或构造形成的渗透性良好的岩石内。蚀变类型以去钙、硅化、粘土化和硫化物为主,并有Ag、As、Sb、Hg和Tl的富集。原生矿石中金与硫化物共生,氧化矿石中金与铁的氧化物、硫酸盐共生,金呈亚微粒-微粒状。缺少金矿化年龄数据,但被认为是渐新世。  相似文献   

7.
在澳大利亚内陆水系中产出的钙结岩和膏结岩岩相,不论其年龄和/或地层位置如何,都是沉积在干旱到半干旱环境中的化学况积岩。这些沉积物的沉积环境的恢复表明,自从早第三纪以来,由于内陆水系被淤塞而发育了以膏结岩为主要蒸发岩类型的内陆盐湖系统。呈长条状延伸的潜水钙结岩体形成于通向泄水水域的古河道中。当水文地质条件改变时,几乎所有原生钙结岩和膏结岩的结构、构造和成分都遭受潜水和渗流成岩作用的改造。因为成岩作用是复杂的,所以很难进行地层对比,这一点特别适用于确定水文地球化学活动系统中的原生岩相。钙结岩剖面中的钒钾铀矿矿化可能与钙结岩化不是同时的。假如来自(铀)源丰富地区的水流过钙结岩/膏结岩沉积物,那么下列因素将控制钒钾铀矿矿化的存在和范围,这包括:①物理或化学障的筑塘作用(ponding);②溶液的化学性质(P_(co2);CO_3/HCO_3,V,U和K的浓度;Eh,pH);③可以引起钒钾铀矿再活化和迁移的沉积后的物理或化学变化。为了使大量钒钾铀矿矿体保存下来,原生沉积作用之后一定要紧跟着有一个使矿床得以保存的“冻结”机制。尽管钙结岩中大多数钒钾铀矿矿床的原生沉积机制是相似的,但引起再活化的成岩条件在各矿床之间是不同的。因此,把单个矿床怍为广泛适用的勘探模式的基础可能是不明智的。  相似文献   

8.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与显生宙地层有关的金矿呈现出与较老的古生代岩系的双峰式时间关系。这些地层大多是在高海平面、广泛海底大洋火山作用、还原(至少局部还原)的硫化物发育及大洋缺氧阶段,与活动边缘火山作用成因块状硫化物形成的同时,在被动边缘环境中沉积的。大洋特征与金矿围岩地层时代的这种一致性似乎并非巧合。目前尚不能解释这一现象的因果关系,但除了化学还原性地层的演化外,还原大洋也可能有利于构成金的控矿因素的一些地层中富集金。  相似文献   

9.
在温哥华岛Sicker组的一条古生代火山-沉积岩中进行找矿时,其工作通常集中在由Westrain资源有限公司近来在Buttle湖附近开采的含金多金属火山成因的块状硫化物矿床上。但是,目前在Sicker组中找矿的重点己转移到以寻找受构造控制的金矿为目标,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主要的正北和北西向构造如Cowichan-Horne湖断裂(这是若干区域上高角度逆断层活动经历了很长地质时代中的一个)以及有关的断裂系成为金矿富集的场所。在Sieker组中众多的找矿计划中,应用了MPH咨询有限公司提供的大量基本数据,文中介绍了穿过Port Alberni东南部具有重要金矿地区的2条横剖面。这些剖面综合了地质、地化和物探的数据,试图强调构造带与金矿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一种使用土壤中的特殊细菌——蜡样芽孢杆菌勘探金矿的好方法已经在沙漠灌木、北方森林等地的许多矿床上试验成功。本文给出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梅斯基特浸染型金矿床上使用土壤蜡样芽孢杆菌、土壤金地球化学、牧豆树(Larrea Tridentata)金地球化学进行定位测量的结果。矿化基岩出露地表,并延伸到冲积层下100m深。分析了土壤样品和牧豆树植物样品中的金,以确定是否可用金含量作为勘探的标志。结果表明,在已知埋藏浸染状矿的位置,蜡样芽孢杆菌孢子数增加。在牧豆树植物底部收集的土壤样品中的金含量确定了矿体在地表和深部的走向。牧豆树植物的金含量只能确定矿化基岩的地表露头。在这一极端干旱地区的条件下勘探埋藏矿床的有效方法,应该包括在植物下取土壤样品并分析土壤中的金含量和蜡样芽孢杆菌含量。  相似文献   

11.
埃欧西察(Elshitsa)以火山岩为主岩的块状硫化物矿床产在保加利亚斯瑞德纳山(Sredna Gora)成矿带的中部。含金的块状硫化物矿化被认为是发生在晚白垩世岛弧火山-深成作用和热液作用的产物。主要含金矿物除了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和方铅矿之外,在块状硫化物透镜体和细脉带中还有少量的砷黝铜矿、碲黝铜矿、含Se硫铜铅铋矿、自然银和斑铜矿期的金矿代。在黄铁矿和铜-黄铁矿矿化阶段沉淀的6个矿物的共生组合均含金,通常金的品位小于1×10~(-6)。自然金和银金矿在硫化物中以圆形包裹体和粒间微粒形式产出。早期块状黄铁矿中的金呈超显微状态(<0.1μm)和胶体状态,在温度为250~160℃范围内,黄铁矿的变形和重结晶作用导致Au和Ag迁移到裂隙和硫化物矿物的颗粒之间,结果,自然金和银金矿的粒度变大,从早期的胶黄铁矿中的超显微颗粒(<0.1μm)增大到晚期的金-硫化物组合中的显微颗粒(0.1~100μm)和肉眼可见的颗粒(>100μm)。在41个独立研究的颗粒中,银金矿的成色变化在780‰~992‰之间,平均为895‰。自然银与斑铜矿伴生,Cu、Te、Sb和Be为金和银金矿中最常见的微量元素。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是最重要的Au-Ag载体矿物组合。提出了硫化物变形作用中金的地球化学性状模式,包括从早期到晚期硫化矿物组合中金粒度的  相似文献   

12.
谭凯旋  胡鄂明  谢焱石 《核技术》2007,30(11):911-916
对新疆阿舍勒铜矿中的石英进行了二维、三维热释光和光释光的分析,对该铜矿附近的凝灰岩、玛尔卡库里大断裂中的石英脉、金矿和花岗伟晶岩中的石英矿物进行了热释光、光释光的分析与对比.铜矿体中的石英的释光特征与凝灰岩、断裂带石英脉、金矿、花岗伟晶岩中石英存在较大差异.铜矿中石英在170℃有2个发光峰,波长段分别为340nm和405nm左右,而没有如金矿和断裂带石英中存在的与热液成因相关的560-590 nm附近的发光峰,也没有如花岗伟晶岩石英中存在的与深成岩浆作用有关的476nm和625nm附近的2个发光峰.结合对样品的稀土元素进行的中子活化分析,证明铜矿的形成与金的流体成矿不同,属于火山成因铜矿床.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大型和超大型内生金矿床与构造关系密切。在92%的矿床上,矿石和金赋存在不同类型的裂隙断裂中;在剩余8%的矿床上,矿石呈浸染状而赋存在爆破角砾岩筒和火山口中以及小侵入岩株中,有时还赋存在含碳页岩和被容矿断裂破坏的某些碳酸盐岩层中。根据构造关系,大型金矿划分为6类:(1)与含矿断裂有关的矿床;(2)与众多延伸稳定的含矿雁行断裂系有关的矿床;(3)延伸稳定且互相靠近的断裂系中的矿床;(4)与相交的含矿裂隙束有关的矿床;(5)与小岩株、脆性岩墙和爆破角砾岩岩体、火山口有空间联系的矿床;(6)与使花岗岩类(花岗片麻岩)岩体构造变形接触带复杂化的含矿裂隙束有关的矿床。  相似文献   

14.
伊比利亚黄铁矿带西班牙部分火山成因硫化物矿床金矿化可分早、晚两种类型:(1)早期的块状硫化物丘底网脉型(称塔尔西斯-索铁尔-米戈拉斯型),分布在南部的沉积岩发育区,金赋存在含金很高(Au>75%)的银金矿中,与CO±Bi一起富集在块状硫化物丘底及其下的网脉中,认为金是在高温(300℃)条件下,以氯化物络合物形式搬运的;(2)晚期的多金属(Zn+Ag±As±Tl±Hg)型(称里奥廷托-阿斯纳科利亚尔-萨尔萨型),分布在北部的火山岩发育区。金含在富Ag、Hg(Ag达61%,Hg达30.5%)的银金矿和/或含金毒砂(平均含Au为280×10~(-6))中。金是在低温(<280℃)条件下,以二硫化物络合物[Au(HS)_2~-)形式搬运的。这两种金矿化类型反映了不同地质古地理环境和先后两次含金属热液成分的演化。在沉积岩发育区,沉积岩起机械屏障作用,而在火山岩发育区,则由于有海水参与而更为开放,使以氯化物为主的络合作用演变为二硫化合物络合作用。  相似文献   

15.
QJD铀矿床为一具有特殊形式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经过对该矿床古气候、沉积作用等的分析以及钻孔剖面的对比,认为含矿砂岩原生色以灰色为主,红色和黄色砂岩均为后期氧化的结果,并绘制出了姚家组上、下段氧化带前锋线分布图。通过对氧化带前锋线与沉积相平面展布图的对比分析,发现河道间的细粒沉积对前锋线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河道间沉积及砂岩中的泥质夹层可以阻碍含铀含氧水的流动,在其附近形成氧化-还原过渡带和铀的富集。  相似文献   

16.
莱加登比矿床是埃塞俄比亚最大的产金矿山。它位于南北向的迈加多火山沉积带的晚前寒武纪变质沉积岩中,这个火山沉积带构成南埃塞俄比亚阿多拉晚元古代花岗岩-绿岩地体的一部分。脉金矿化产于一个向西陡倾,沿下伏长石质片麻岩与迈加多带火山沉积地层间构造接触带发育的南北向石英脉系中。此接触带还是区域规模的莱加登比-阿夫拉塔左旋走滑剪切带向最北部延伸的标志。矿化和石英脉在离此构造接触带不超过80m范围内的富含石墨的沉积物中最为发育。热液围岩蚀变包括阳起石/透闪石-黑云母-方解石-绢云母组合和绿泥石-方解石-绿帘石组合。金优先产于绢云母蚀变带中;在此蚀变带中金与方铅矿紧密共生和交生。金-石英脉的不同变形表明,金矿化是该剪切带膨胀部分横向剪切作用过程中的同构造期矿化。除构造控制外,金矿化几乎只产在富含石墨的变质沉积物中表明金的沉淀还受岩性控制。这种密切关系表明,金的沉淀是区域含矿流体化学还原作用的结果。矿化的温度条件是通过阳起石-黑云母蚀变组合和毒砂的化学成分限定的,它们表明,矿质沉淀发生在或接近高绿片岩相到低角闪岩相的变质高峰条件下。绢云母的Rb-Sr年龄测定表明热液蚀变和金矿化的年龄约为545Ma。莱加登比的金矿化型式、构造样式和岩性组合与太古代花岗岩-绿  相似文献   

17.
1992年,在津巴布韦哈拉雷西南大约200km的英达拉马矿山附近的Kwekwe地区发现了福特金矿床。据金刚石钻探和露天采矿作业估算的矿石储量至少300万吨,其平均金含量为2.5×10~(-5)。该金矿床产于一条厚20~50m,沿NNW-SSE走向延伸800m,倾向NE,倾角60~70°的斑状花岗岩墙内。岩墙侵入于布拉瓦亚群(2900~2700Ma)的拉斑玄武岩、酸性火山岩和条带状含铁建造组成的火山沉积岩系中。岩墙在2541±17Ma(Pb/Pb分步溶取法)时侵入于一个次级构造中并与沿像Sherwood的Taba一Mali变形带这样的切壳变形带的位移有关。金矿化产于岩墙侵人体的S形部分。 在现阶段的开采中,矿床以没有主矿脉、浸染状黄铁矿产在整个矿体中和特殊的、与斑岩铜矿床的 蚀变形式相似的蚀变形式为特征。岩墙的中心带为典型的钾长石一钠长石一绢云母一黄铁矿(土黑云 母?)蚀变,接着是一个狭窄的绿磐岩外带。平均银含量5wt%、粒径5-100μm的自然金粒很少见, 产于黄铁矿和次生钾长石中。硫化物单矿物黄铁矿和少量毒砂可能含适合于氰化法处理的不可见 金(高达120 x10~(-6))。在钾长石一钠长石一绢云母一黄铁矿蚀变和绿磐岩带之间的过渡带中的金含量 非常高(约7 x10~(-6)),说明成矿流体在过渡带中经历了重大的物理一化学变化。矿体的区  相似文献   

18.
64Cu是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正电子核素,在核医学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诊断中的应用日益增多。为实现64Cu核素的高质量、稳定和批量化制备,自主研发了与Cyclone-30加速器配套使用的64Cu自动化分离装置,实现了从溶靶至分离纯化过程的自动化。该装置由溶靶槽和分离纯化系统两部分组成,并通过程序设计确定操作界面、编程语言和具体编程指令。根据64Cu核素制备工艺进行装置设计,并在完成组装后开展调试。通过一系列条件实验确认装置的工艺参数后,开展了小规模热实验验证和连续3批生产工艺验证。验证结果显示,装置运行稳定可靠,可实现远程控制,整体分离时间为3 h;64Cu核素产品的回收率(校正后)大于90%,符合预期目标;64Cu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5%,放射性核纯度大于99.9%;金属杂质铁、铜、锌含量低于1.5μg/GBq,钴、金、镍含量低于0.5μg/GBq。以上结果符合64Cu团体标准且满足用于放射性药物标记的要求。综上所述,自主研发...  相似文献   

19.
乌克兰前寒武纪金矿床可以划分为三种成因类型,第一种是近第聂伯流域中部所特有的类型,与绿岩构造的形成和改造有关;第二种分布于乌克兰地盾中部,与晚太古代-早元古代碎屑岩层中金的再分配有关;第三种产于波布热中部,形成于地壳-上地幔分界线处的早-晚元古代成矿构造中。 矿床的成矿作用具有多期的特征,发生在很宽的温度(500~50℃)范围和压力(260~60MPa)条件下。在再分配作用(2900~400Ma)中,金产生自纯并提高了成色。金的聚集是不连续的,与构造-交代活化作用密切相关。 在自然金和含金矿物(硫化物、石英、角闪石)中的杂质矿物有辉铋矿、赤铜矿、自然铜、辰砂、辉银矿、螺状硫银矿、雌黄、辉铁镍矿、金红石、磁铁矿、硒铊银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铜矿、磁黄铁矿、辉锑矿、斜磁黄铁矿、白铁矿、毒砂、银和铀矿物——水磷铀矿和钛铀矿。矿物和气液包体的硫、氧、氢同位素研究说明流体起源于变质-岩浆成因的热液。 综合地质、地球化学、矿物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拟定了一个金矿成因的理论模式,提出了前寒武纪各种构造-地质环境中金的找矿准则,并预测可能出现新的成因类型。地质普查工作的成果表明,在乌克兰地盾地质建造的含金性高,可望扩大金矿物原料基地。  相似文献   

20.
涅日达宁金矿床位于南维尔霍扬复向斜中4条区域性大断裂的接合带中。矿体-矿化破碎带和矿脉产于受变质的陆源砂-页岩地层中,有中、酸性岩株和岩墙侵入其中。业已查明,岩浆形成物的年龄为154~94Ma。矿床形成于3个阶段中。金矿体形成在第2个阶段中,在结束阶段,发生了石英和硫化物再生作用及含银矿物组合的结晶。金的沉积开始于围岩交代改造成含浸染状黄铁矿和毒砂的石英-绢云母-碳酸盐岩时。硫化物含有与结构有关的“不可见”金。自然金结晶在石英脉中,与粗粒毒砂和黄铁矿共生,并与闪锌矿-方铅矿-硫盐集合体一起产出。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矿石由2种不混溶的流体形成:主要是含N_2、CH_4和可溶性氯化物(达4.5wt%NaCl)的水-碳酸流体和主要由CO_2和CH_4组成的气态流体。从矿物的稳定同位素(S,C,O)研究可以得出结论。流体中多半是岩浆成因的硫、水和碳酸,它们与来自围岩中的组分混在一起。业已查明,岩浆岩和围岩与同位素轻的、可能是大气降水成因的水发生了相互作用;指出矿物是在360~175℃的温度和(1.2-1.7)×10~8Pa的压力下从pH为5.5~6.1、含0.25~0.3克分子CO_2的成矿流体中结晶的。工业金矿石的形成与晚白垩世早期南维尔霍扬复向斜构造-岩浆活化的后加积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