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反转构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中一个早期伸展、晚期反转的早白垩世伸展凹陷。通过综合应用地震、钻井等资料,对贝尔凹陷的形成演化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贝尔凹陷早白垩世末期发育的反转构造丰富了伸展构造样式,提供了有利于油气聚集的构造圈闭;决定贝尔凹陷反转构造含油性的主要因素是油气生成时间、运移时间与反转时期的配置和反转强度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南贝尔凹陷多期构造变形特征与沉积充填类型、烃源岩发育特征、圈闭类型、输导体系等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间的相互响应配置关系研究,从盆地及凹陷内部2个层次分析了构造样式的控油作用。指出从盆地级别角度来看,南贝尔凹陷多期构造演化过程塑造了非旋转地堑/旋转半地堑—滚动半地堑—复式半地堑—走滑半地堑等多种凹陷结构变形。不同凹陷结构决定了沉积体系充填类型及砂体展布特征,并影响了烃源岩的形成与分布,形成了垂向上不同层位的多样生储盖组合,进而控制了多层位不同油藏类型的叠置复式成藏组合。而从凹陷内部构造变形分析得出发育的构造样式可划分为裂陷期断陷型、断拗期张扭型、反转期扭压反转型3期3大类18种类型,裂陷期发育的断陷型构造样式控制下形成的圈闭是原生油藏油气聚集最有利的场所;反转期发育的挤压构造是形成次生油藏的有利指向;断拗期及反转期发育的构造样式构建了多种类型断—砂输导体系。总体上断陷盆地多期构造变形特征对生、储、圈、运等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具有控制作用,从而决定了油气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
通过地震资料对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源断裂发育及其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贝尔凹陷布达特群发育有大量北东东和北北东向的源断裂。这些源断裂主要分布在凹陷的中部和东部地区,尤其是凹陷的中部源断裂更为发育。利用最大主应力方向与源断裂走向之间夹角大小,对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源断裂在主要成藏期——伊敏组沉积末期的垂向封闭与开启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源断裂在凹陷中部垂向封闭性差,开启程度高,是南屯组源岩生成排出油气向布达特群运移的主要输导通道这一认识。源断裂控制着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油气成藏与分布,主要表现在①距源断裂越近油气富集程度越高及②断距越小的源断裂附近油气产量越高2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断裂在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乌尔逊凹陷断裂发育较多,断裂呈条带状分布且具多期活动的特点。研究发现,乌尔逊凹陷深部发育的大断裂是深源无机CO2向上运移的主要通道控制着CO2气藏的形成与分布;断裂活动时期与源岩大量排烃期的匹配关系控制着乌尔逊凹陷源岩的油气聚集量,凹陷断裂第二次活动时期与南屯组源岩大量排烃期匹配关系较好,有大量南屯组源岩生成排出的油气沿晚期与长期继承性断裂运聚成藏;平面上延伸较远的大断裂在乌尔逊凹陷中对油气侧向运移.起到了通道作用;良好的断层垂向封闭性控制乌尔逊凹陷油气的聚集与分布:较好的断层侧向封闭性是乌尔逊凹陷断块、断鼻和断层遮挡三种圈闭类型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南堡凹陷不同类型断裂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首先利用生长指数剖面法、主干断裂活动速率法和剖面伸展率法分析断裂的主要活动时期和各时期应力性质,然后在此基础上划分断裂系统,研究每套断裂系统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分析下一步勘探有利区。研究认为:南堡凹陷断裂主要活动时期分别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东营组沉积末期和新近系明化镇组沉积时期,其性质分别为伸展变形、走滑伸展和张扭变形;依据南堡凹陷断裂"3期3性质"的演化特征,可将断裂划分为6套断裂系统;第1成藏关键时期发育5套断裂系统,V型和VI型断裂系统起输导作用,第2成藏关键时期发育6套断裂系统,Ⅲ、V型和VI型断裂系统起输导作用;下一步勘探的重点应为高柳断裂以南中深部源岩层内Ⅰ、Ⅱ和Ⅳ型断裂系统控制的构造高部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贝尔凹陷盖层分布和被断裂、地壳抬升剥蚀的破坏程度,及其与油分布之间空间配置关系的分析,研究了其对油聚集和分布的控制作用.得到贝尔凹陷各层位均发育有泥岩盖层,但缺少盆地盖层;断裂发育和地壳抬升剥蚀作用强烈,各套盖层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盖层分布与破坏对贝尔凹陷油聚集区域和分布层位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盖层分布面积大小控制着凹陷内各层位油富集的数量,断裂对盖层的破坏造成凹陷内油纵向分布不集中、分布层位多,地壳抬升剥蚀对盖层的破坏导致凹陷内不同地区油聚集层位不同.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含油气盆地油源断裂带附近不同储盖组合的油气富集规律,在上覆不同储盖组合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时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确定油源断裂活动时期、源岩排烃时期和区域性泥岩盖层渗漏时期,组合三者建立了一套上覆不同储盖组合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时期的厘定方法。实例应用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上覆沙一下亚段储盖组合南大港断裂输导油气时期为馆陶组至明化镇组沉积时期,有利于油气在沙一下亚段聚集成藏;上覆东三段储盖组合南大港断裂输导油气时期为明化镇组沉积中期至末期,不利于油气在东三段聚集成藏;上覆馆陶组储盖组合南大港断裂输导油气时期为零,无油气在馆陶组聚集成藏。这与南大港断裂附近目前已发现油气在沙一下亚段相对较多,东三段相对较少和馆陶组无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厘定上覆不同储盖组合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时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不同时期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有利部位确定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广  王浩然 《石油学报》2018,39(2):180-188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下生上储式生-储-盖组合中油气分布规律,在不同时期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机制及有利部位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利用地震资料确定油气成藏活动期油源断裂古活动速率相对较大部位和停止活动-封闭期油源断裂古凸面脊位置,建立了一套不同时期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有利部位的确定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廊固凹陷大柳泉地区旧州油源断裂不同时期输导油气有利部位的确定中。结果表明:旧州油源断裂6条分支断裂在油气成藏活动期(沙河街组二段沉积期)发育6个输导油气有利部位,其中F1断裂发育3个输导油气有利部位,F2断裂发育2个输导油气有利部位,F5断裂发育1个输导油气有利部位。旧州油源断裂在停止活动-封闭期(东营组沉积末期)发育12个输导油气有利部位,其中F1断裂发育4个输导油气有利部位,F2和F3断裂各发育3个输导油气有利部位,F4和F5断裂各发育1个输导油气有利部位。旧州油源断裂有4个停止活动-封闭期输导油气有利部位与油气成藏活动期输导油气有利部位重合,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与目前旧州油源断裂附近沙河街组三段中-下亚段已发现油气均分布在此4个重合部位这一现象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确定不同时期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有利部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演化及含油气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全区38条平衡剖面,对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形成及演化历史进行了分析。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主要有3种类型,即早期潜山、中期潜山和长期潜山。尽管断裂活动规律差异导致潜山的形成和演化历史不同,但3种类型潜山有效的储集空间都主要是裂缝。根据不同方向断裂生长指数并结合平衡剖面分析了断裂形成演化历史。该区主要有早期伸展、中期张扭、早期伸展中期张扭和早期伸展中期张扭晚期反转4种类型的断裂系统,其中后两种断裂系统控制着潜山有效裂缝的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烃源岩演化和包裹体均一温度研究表明,布达特群潜山油气成藏主要时期为伊敏组沉积末期,早期北北东和北东东向伸展断裂系统在此时近东西向拉张应力场作用下张扭复活,为油气向潜山运移提供了良好通道,其中北东东向断裂扭动强度大,可能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同时,断裂活动使潜山早期闭合裂缝开启,并产生了大量的新生裂缝,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有效的空间;主要发育基岩风化壳、断裂破碎带和潜山内部裂缝带3种油气藏类型。因此,受长期继承性活动断裂控制的近源潜山是布达特群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0.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断裂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贝尔凹陷断层复杂,多期叠置,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连片解释,共解析出六个断裂主要发育期,即三期控陷断裂,两期反转断裂,一期扭动断裂,从而明确了断陷期地层的沉积和沉降中心的分布,恢复了反转过程中形成的古构造特征,分析了每期断裂在油气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结合贝尔凹陷已取得的勘探开发成果,总结分析贝尔凹陷的油气富集规律,认为南屯组主力烃源岩的沉降中心近东西向展布,夹持在苏德尔特—呼和诺仁古断阶和霍多莫尔古断阶之间。南屯组末期发育的近东西向断裂,沟通源岩与古断阶,并使古构造基本定型,从而使古构造带成为最有利的油气富集带。  相似文献   

11.
渤海湾盆地历经多期构造变动,断层圈闭发育普遍。断层作为断层圈闭的边界条件,在油气成藏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断层圈闭较发育的歧南斜坡区为例分析了同向断层和反向断层控制油气垂向富集的差异,基于三维地震资料,从断层形成过程和断层圈闭分布出发,剖析了断层遮挡圈闭的成因及分布规律。结合油水分布规律,基于油藏解剖并应用储层定量荧光技术明确了不同类型断层控藏的差异及其形成机理。研究表明:①断层分段生长作用和断层上盘与下盘的差异活动是同向断层控制下断层遮挡圈闭形成的主要原因,斜坡区反向断层控制形成的断层圈闭则是断块掀斜翘倾作用所致;②同向断层圈闭发育在断层上盘分段点位置,只有当同向断层进入"硬连接"阶段方可形成断层圈闭,反向断层圈闭形成在断层下盘,在反向断层活动初期便可形成;③同向断层既可以控制油气在多套含油气系统中聚集成藏,也可在一套含油气系统中富集,而反向断层往往控制油气在一套含油气系统中富集;④不同类型断层控制油气垂向聚集的差异与圈闭发育位置以及断-盖配置有关。采用泥岩涂抹系数对沙河街组一段中部盖层控制的含油气系统的垂向调整进行定量评价,泥岩涂抹系数低于3.5时油气保存,泥岩涂抹系数高于3.5时油气垂向渗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总结新庄油田油层分布规律,根据已发现的断块特征,将其划分为三种断块圈闭类型,从断层封闭性角度分析论证了各类断块油藏含油高度小和含油高度有所差异的原因,认为断层两盘砂、泥岩对置的概率小,断层封闭性差决定了各断块含油高度较小的普遍性,而不同类型断层封闭能力的差异则造成了各断块含油高度有所不同,并对今后的勘探和开发评价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断块油田的油气聚集和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受各种类型的断层所控制。这种油田具有构造面貌复杂、含油层系多、油水关系复杂、含油丰度差别大等特点,给油气勘探和开发造成了许多困难和不便。目前,有关断块构造圈闭的统计尚无统一标准。以往所用的取值方法是沿用背斜圈闭的要素统计方法,不能适用于复杂的断块构造圈闭。本文以断层圈闭特点为基础,以影响圈闭性能的各种因素间的函数关系为依据,提出了具有较厚盖层和储层地区的断层圈闭要素的计算方法。将此法应用于东濮凹陷,取得了较高精度的含油圈闭面积。  相似文献   

14.
自然界可能存在的断层体圈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石油地质理论,如果一个具有储集条件的断层体周缘被封闭,且其上方又有良好的封盖条件,便可形成断层体圈闭,若有油源供给,就可能聚集油气形成断层体油气藏。自然界可能存在沥青封堵型、断层交汇型、断层尖灭消失型和层间滑动型等4种成因类型的断层体油气藏(圈闭)。柴达木盆地北缘的冷湖三号石深1井侏罗系油气藏可能是典型的沥青封堵型断层体油气藏。断层体圈闭位于地质情况复系的断裂发育区,油气成藏条件优越,但保存条件差,具有很大的隐蔽性,是值得探索的新勘探领域。图4表1参9  相似文献   

15.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桩海地区前新生界潜山应力场复杂、正逆断层判识不准。通过探讨断裂演化的成因机制来判定断层的性质,研究不同性质断层的解释关键技术以准确描述断裂体系,归纳断裂发育样式以明确构造特征。研究表明,桩海地区先后经历了区域抬升—构造平稳—挤压—构造平稳—拉张—压扭—张扭等多期不同应力场作用,印支期、燕山晚期的2次挤压作用形成的逆冲构造奠定了潜山格局,喜马拉雅期的拉张走滑作用使潜山构造复杂化,形成逆断层为主、正断层为辅的断层解释方案。以叠前深度偏移资料为基础,应用地层厚度变化率导数和倾角导数法解释逆冲断层,切片断面联合法解释走滑断层,相干、蚂蚁体、三维可视化等多属性体融合法解释拉张断层。明确桩海地区古生界发育北北东走向逆断层和东西走向拉张断层,主要发育逆冲、负反转、走滑3种断层样式,呈现出复杂的"垒、堑"相间排列格局。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断裂特征分析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将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断裂分为深层断裂系统(断开三叠系及以下层位)和浅层断裂系统(断开三叠系及以上层位),深层断裂系统主要形成于晚海西期,发育逆断层,易形成冲起构造;浅层断裂系统主要形成于燕山早期,发育正断层,一般形成地堑、地垒。断裂呈现多种平面展布样式,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控制主要构造格局。断裂在剖面上呈现以正反转构造为主的叠加构造组合,在平面呈现冲起构造组合。腹部地区断裂与油气运聚配置关系良好,深层先存断裂作为油源断裂,三叠纪末形成的区域不整合面将深层断裂系统和浅层断裂系统相连接,使油气以深层断裂、不整合面为通道,运移到浅层断裂系统控制的构造圈闭中的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7.
麦盖提斜坡断裂活动与油气运聚关系密切。结合钻井信息,解析了斜坡东段玛东冲断带和玛扎塔格等断裂活动特征,明确了断裂活动样式和形成期次,讨论了断裂活动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认为,斜坡东段发育早加里东、晚加里东、晚海西期和喜马拉雅期断裂,具有多期活动的特征。玛扎塔格断裂形成于早加里东期,定型于喜马拉雅期,构造样式由滑脱背斜转为基底卷入背斜,与西侧的鸟山断裂为同一条断裂,喜马拉雅晚期与古董山断裂连为一体,南北向展布的玛南1井断裂为调节断裂;玛东冲断带形成于中加里东中期,定型于晚加里东期,构造样式为滑脱背斜,其与西南部发育的玉北1井断裂、胜和断裂同期形成,后者定型于晚海西期。勘探证实,已发现油气藏与晚海西期和喜马拉雅期定型构造圈闭有关,晚海西期定型构造含油,喜马拉雅期定型构造含气。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阿南二背斜AN2F0断层封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勘探结果表明,合油气盆地内多数构造油气藏形成、分布与断裂有关。断裂构造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着盆地内烃源岩、储集层、圈闭发育特征和油气的运移、聚集及油气藏的分布。目前,有关控油断裂封闭性研究,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逐渐由定性走向定量,在理论上和研究技术方法上取得了许多新进展。但总体来说,该项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在现有断层封闭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断层活动性、断层两盘的对置关系、断移地层的砂泥比、断层的涂抹系数及断层的压力和砂泥比的关系等参数的研究,认为阿南二背斜AN2F0断层的封闭性比较好,可形成有效的油气圈闭。  相似文献   

19.
库车褶皱冲断带断裂、构造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充分认识库车褶皱冲断带断裂、构造在油气成藏过程中的作用,将有助于该区和中国西部相似地区的油气预测和勘探。依据断裂的力学性质,分类探讨了该区的断裂及其伴生构造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在强烈活动时期,断裂均具有疏导功能;在相对稳定时期,断裂的控藏作用随断裂力学性质变化。挤压型断裂以封闭作用为主,相关的圈闭构造有逆断层下盘背斜、逆断层上盘伴生背斜和滑脱层下盘风化壳等;走滑型断裂以垂向疏导和侧向阻隔的双重作用为主,相关的圈闭构造有花状构造和雁列背斜,其中最利于油气聚集的位置是雁列背斜远离断裂的一端和弧形断裂内侧;伸展型断裂以疏导作用和改善储集性能为主,相关的正牵引背斜和反向抬斜断块是钻探成功率最高(接近100%)的圈闭构造。库车褶皱冲断带“封存箱”的实质是断裂构造封存,挤压型和走滑型断裂作为封存箱的顶底板和侧板。  相似文献   

20.
尚家地区位于三肇源区之外,且泉二段储层又位于青一段源岩之下,以此认识为基础,分析了三肇源区青一段油向尚家地区泉头组的运移机制。三肇源区青一段油在超压作用下通过T2源断裂向下“倒灌”运移进入扶杨油层.然后在浮力作用下通过被断裂沟通的砂体侧向运移至尚家地区,并直接进入与扶杨油层相接触的泉二段高断块圈闭中聚集成藏。尚家地区泉二段油成藏与分布主要受泉二段高断块圈闭发育、高断块圈闭位于油运移路径上和高断块圈闭内砂体发育3个因素的影响。通过主控因素分析得出,尚家地区泉二段油成藏的Ⅰ类有利区分布在尚9—6、尚118—120、尚124-112井等区域内及升26—14井周围,Ⅱ类有利区主要分布在尚9—6和尚118—120井一线的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