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低压电力线信道阻抗测量与匹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测量电力线的阻抗,设计一个电力线载波通信信号发射系统,分析了电力线信道的阻抗特性,根据LC谐振原理,设计低压电力线阻抗测量方案并制作了实际电路在学校各个地方进行实际测量。根据实际测量结果,得出电力线电抗呈感性,包含电阻和感抗两部分,并且阻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感抗的变化。对于实验室、宿舍、办公室这类用电器较多的环境,电力线的电感值较小;而对于教室、走廊、活动室这类用电器较少的环境,电力线的电感值较大。这一结论对电压电力线的阻抗匹配是非常有用的,最后提出一种简单实用的匹配电路设计。  相似文献   

2.
为度量指挥单元间协同对态势感知的影响,进而为作战提供指导,使用Logistic方程对态势感知效能进行建模分析.首先建立了单个指挥单元的态势感知效能模型;其次,通过引入协同影响参数,构建了多个指挥单元的协同态势感知效能模型;然后,对协同态势感知效能模型平衡解的稳定性进行了判断;最后,通过案例分析了两个指挥单元在不同协同影...  相似文献   

3.
何业慎  梁琨 《电信科学》2016,32(11):77-81
通过分析电力线信道传输特性,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研究了电力线信道的多径特性,并结合一种新颖的压缩感知处理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电力线信道估计方法。通过分析研究电力线信道传输特征,利用其稀疏性,只需采集、提取、存储少量的噪声与信道特征有效参数,大大降低了数字信号处理模块的数据处理量,降低了对存储硬件的要求与硬件成本。  相似文献   

4.
马旭  杨昉  宋健  李建岐  刘伟麟 《电信科学》2015,31(12):46-51
电力线通信在智能电网中起到了愈发重要的作用。除了传输信息以外,对电力线网络自身结构的感知也是电力线通信的重要功能之一。通过将电力线网络建模为一个树型网络,同时充分利用电力线通信“通过电网”的特性,恢复电力线网络拓扑结构的能力成为可能。利用电力线网络的信道模型,通过节点之间信号的收发实现了电力线网络拓扑结构的估计。先后利用了矩阵束方法和动态重建方法,仿真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可以高概率地正确恢复网络结构,并且高精度地对电力线网络拓扑结构的细节进行恢复。  相似文献   

5.
低压电力线信道噪声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低压电力线信道噪声特性,首先,介绍了电力线通信(PLC),然后,针对不同种类的噪声进行了建模,测量并分析了电力线信道的噪声特性。通过实验和仿真,得出了低压电力线信道噪声波形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6.
首先,概述战场电磁态势感知的含义、特点及度量方法;其次,分别对电磁信息获取技术、电磁态势估计技术、态势预测技术和战场电磁环境可视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发展现状进行论述;最后指出:战场电磁态势感知对指挥员及时、准确和全面地掌握电磁态势,并作出有效的作战策略有重要意义。总结了目前的研究趋势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海上目标全天时全天候的准确态势感知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保障海上安全的关键。针对现有无线电侦测、光电探测等无源探测技术在探测目标类型和多目标探测能力方面和有源雷达在抗干扰和隐蔽性方面的局限,以海面上的各种船舶为目标,开展了基于脉冲雷达信号的海上目标无源感知技术试验研究,给出了无源态势感知系统探测目标的基本原理,结合外场实测数据完成了直达波脉冲信号参数的测量、天线扫描特性分析和数据预处理、脉冲积累与动目标显示处理、恒虚警检测和显示校正等方面的问题,并利用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信息对试验处理结果进行了检验分析,验证了基于脉冲雷达信号的海上目标无源态势感知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首先,主要针对泛在无线网络的复杂性和异构性等特点,介绍分布式态势感知这一新颖的态势感知理论;然后,通过分析分布式态势感知与集中式态势感知的区别,指出分布式态势感知的6大特点;再次,详细分析分布式态势感知理论的3个主要部分:获取各个部分的认知信息,提取认知对象,表述认知对象与它们活动之间的关系。最后,指出当前分布式安全态势感知技术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无人机(UAV)为代表的无人系统分布式集群作战是未来战斗力的增长点,集群态势感知是集群作战的重要环节。该文在典型态势感知模型的基础上,从理论模型、态势感知一致性、评价方法等方面,对无人机分布式集群态势感知展开研究。将基于动态系统的Endsley1995态势感知(SA)模型中的心智模型修改为人机智能模型,得到无人机个体的态势感知模型;基于团体SA和分布式SA(DSA)理论,按照无人机集群类型,分别设计同构和异构无人机集群SA模型;对无人机集群SA中的一致性问题和评价问题进行分析,给出同构无人机集群SA的一致性形成过程,异构无人机集群SA的一致性判断方法和无人机集群SA评价方法的选择流程。分析表明,建立的集群态势感知模型符合集群协同作战特点,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态势感知的基本概念入手,结合通信保障态势感知的研究现状,给出了通信保障态势感知的信息处理模型,建立了通信保障态势感知系统的层次化结构,提出了利用任务-资源分配树技术进行通信保障态势评估方法,分析了"人在回路"的基于案例推理的态势预测关键技术,对通信指挥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机载视频合成孔径雷达(ViSAR)工作在太赫兹波段,具有5 Hz以上的无孔径交叠成像帧率。其采用一发四收系统架构,具备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地面动目标检测(GMTI)和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测高等功能,兼具光学传感器成像速度快以及微波雷达环境与气候适应性好等优势。论文介绍了机载视频合成孔径雷达研究进展,实验表明,其成像分辨率优于0.2 m,合成孔径时间可缩短至0.2 s。利用阴影信息可以对运动目标(如卡车等)进行检测,结合传统的GMTI与InSAR技术,实现对复杂运动目标的成像、跟踪和定位。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paper, the novel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secondary radar wireless positioning technique is introduced. The proposed concept allows for a precise spatial localization of a backscatter transponder even in dense multipath environments. A novel secondary radar signal evaluation concept compensates for the unknown modulation phase of the returned signal and thus leads to radar signals comparable to common primary radar. With use of this concept,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algorithms can be applied to the signals of backscatter transponder systems. In simulations and first experiments, we used a broadband holographic reconstruction principle to realize the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approach. The movement of the transponder along a short arbitrary aperture path is determined with assisting relative sensors (dead reckoning or inertia sensors). A set of signals measured along the aperture is adaptively focused to the transponder position. By this focusing technique, multipath reflections can be suppressed impressively and a precise indoor positioning becomes feasible. With our technique, completely new and powerful options for integrated navigation and sensor fusion in RF identification systems and wireless local positioning systems are now possible.  相似文献   

13.
由于雷达所处的阵地环境各种各样,很容易造成测量高度出现误差,现代雷达要提高不同阵地环境下测高精度。文中分析了测高原理,研究了引起测高误差的因素。根据情报类雷达工作特点,提出利用修正补偿数据方法解决不同阵地环境下测高误差问题,建立了实用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准确的算法,并应用于不同阵地的雷达。实践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大大提高了雷达测高的准确度,更加精确获得空中情报信息,且具有通用性,操作简单方便,易掌握。  相似文献   

14.
邓勇  江奕  刘宁  朱开毅 《激光与红外》2016,46(9):1060-1163
压电陶瓷迟滞特性对精密控制系统的精度具有重要影响,目前PZT迟滞特性的测量方法精度较低或者测量系统复杂,难以实现高精度测量。总结分析了目前测量压电陶瓷特性的方法,并使用基于激光回馈干涉原理的微片激光回馈干涉测量系统,利用物体表面的散射光对压电陶瓷的迟滞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该方法不需靶镜,对被测对象要求较低,测量便捷,测量精度达到纳米量级,对精密控制系统中压电陶瓷的校准测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能够突破天线孔径对分辨率的限制,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聚合型涡旋电磁波束的三维SAR成像方法,通过设计合适的成像几何构型,利用涡旋电磁波的相位特性实现对高度维的分辨,并推导得到高度维分辨率与模式数及雷达参数之间的关系. 考虑到回波信号中引入的涡旋相位项,对后向投影算法进行改进,实现对观测区域的三维成像,并引入稀疏重构算法减少对模式数的需求. 仿真结果表明,利用多模式聚合型涡旋电磁波束能够对分布在不同高度的目标进行准确重构,利用稀疏重构算法能够用少数模式实现高分辨三维成像. 本文提出的方法为新体制雷达成像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SIAR(稀布阵综合脉冲孔径雷达)是一种全新的数字综合孔径米波四坐标雷达。文中介绍了这种雷达试验系统的主要原理,针对该雷达在测高方面的不足给出了一种基于距离高分辨的多路径测高方法。该方法通过分辨出新型宽带SIAR的多径信号回波,获得了对测高精度的改善。并对这种测高方法进行了分析和仿真,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系统级偏振定标是多角度偏振成像仪(Directional polarization camera, DPC)研制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大气气溶胶和云相态等定量化探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矩阵光学和辐射度学理论,建立了多角度偏振成像仪偏振响应定标模型,对关键影响参量进行定标。采用大口径积分球参考光源和分视场测量方法,消除了光楔平板对DPC三检偏通道视场非一致性的影响,实现了高频和低频相对透过率的高精度测量。采用傅里叶级数的分析方法,建立全视场起偏度的测量模型,消除参考光源偏振方位角绝对位置引入的测量误差,实现光学系统偏振特性的准确测量。采用可调偏振度光源和大口径积分球辐射源,开展了偏振定标精度的比对验证实验和精度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全视场偏振定标精度优于0.5\%,自然光状态下的偏振定标精度优于0.05\%,验证了宽视场偏振遥感器偏振辐射响应定标模型的合理性,说明该系统级偏振定标方法可满足宽视场光学偏振遥感器的高精度偏振观测科学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
航空相机镜头直径直接影响着航空照片成像的曝光量,实现对其精确测量,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圆孔夫琅和费衍射测量微孔直径的原理和线阵CCD信号串行输出的特点,给出了航空相机镜头直径测量的硬件和软件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为了达到在0.4 ? 1.0 ?m波段实现绝对不确定度0.05%以内、相对稳定性0.03%/年的太阳绝对光谱辐照度观测,在太阳绝对光谱辐照度仪研制过程中,入射狭缝光阑的面积需要实现高精度的测量。设计了激光扫描法和通量比较法相结合的测量方法。测量中以激光-积分球系统作为光源,用高精度Trap探测器接收信号,无需基准光阑,同时突破了激光扫描法测量中对小尺度光阑的限制。对标称为7 mm×0.1 mm光阑面积的测量中,相对不确定度为4.5× 10-4。  相似文献   

20.
This letter presents a novel EM mixed coupled triangular resonator filter with a backed aperture. Strong and controllable electric and magnetic coupling is constructed to realize transmission zeros very close to passband. Simulation and measurement results show good performances of the proposed filter such as low insertion loss, high rejection levels, as well as asymmetric characteristics. The fabricated three-pole inline filter can implement a bandwidth exceeding 6% while a very close-to-band transmission zero is simultaneously produced by the EM mixed coupling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resona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