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瞿秋白在俄国盘桓的两年,正值苏俄经济从"战时共产主义"转向"新经济政策"时期,他对"新经济政策"有较为全面地介绍、认识和分析,为此留下了大量关于这一政策实施依据、实施内容、实施效果的第一手资料,并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真梳理和分析这些资料有助于我们认清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研究列宁提出的新经济政策,对我们自觉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十分有益。新经济政策使当时苏联经济建设得益匪浅,但后来却中止了。新经济政策被中止的原因:1.新经济政策自身的不完备性。2.对“退却”和“停止退却”的特定理解,产生了指导思想偏离。3.“战时共产主义”的巨大影响力。4.斯大林对新经济政策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3.
以纪录片《大国崛起》苏联篇为视角,探讨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价值。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苏联党和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充分体现了列宁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深度关切。我国在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改革。  相似文献   

4.
在列宁思想研究中,传统观点把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仅仅看作是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种过渡性的措施和经济行为,忽略了它的更为重要的理论价值,那就是包含其中的社会开放思想。本文以新经济政策为视角,提出了列宁的社会开放观是包含过渡论和退却论双向适应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5.
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理论贡献与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创立的新经济政策是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内容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而且对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启示:立足本国国情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首要前提,尊重客观规律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坚持不断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利用资本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然环节。  相似文献   

6.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想通过直接过渡的办法使俄国过渡到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那种没有商品和没有货币的共产主义社会,结果使苏维埃俄国遭受重大损失。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苏俄才复苏过来。瞿秋白从新经济政策实施前后苏俄社会的变化中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定要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在小农经济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需要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只有采取间接的过渡政策,共产主义才能人间化。  相似文献   

7.
经济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反复思考的问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标志着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思路初步形成。概言之,即:以工业化为中心,奠定社会主义物质基础;以商品经济为中介,巩固工农联盟;以国家资本主义为中介,由小农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改革国家机关,发展教事业,实行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8.
从本质上说,新经济政策就是苏俄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有相似的背景。以史为鉴,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一要把握国情,发展生产力;二要保障农民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三要营造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9.
论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总结俄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历史必然性。从新经济政策思想可以看到,列宁不仅把农民问题提到了政治的高度,而且阐明了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及商品经济的问题,其对正确的错误观的解读尤其值得重视。挖掘新经济政策思想的时代价值,继承列宁的宝贵精神遗产,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笔者认为应紧紧抓住“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农民、建立新秩序”三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撬动金融资本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和实体经济,推动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缓解文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北京市推出了"投贷奖"政策。本文从出台背景、机制举措和政策特点方面对"投贷奖"政策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政策推出以来取得的效果,并对政策的下一步实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经济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和支撑,以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为根本保障,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新型经济结构[1],具有产业跨界融合、创新驱动发展、平台链接生态、监管机制审慎复杂、场景引领未来等突出特点。北京市科研资源丰富、优质企业聚集、资本市场活跃、产业生态完善,发展新经济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抢占新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既是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应有之义,也是北京市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现代经济体系和高质量发展新模式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北京市新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有针对性地政策建议,以期助力北京市加快抢占新经济的制高点,加速打造新经济发展的“北京标杆”和“北京样板”。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我党在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基础上,对传统所有制结构理论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所有制问题的理论.党的十六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要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同时提出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显示了党和政府坚持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这一政策的长期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对引导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必然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布哈林从一名热衷于军事共产主义政策的“左派”共产主义者转变为一名新经济政策的忠诚拥护者和执行者,首先是列宁对布哈林的影响,列宁认识到军事共产主义政策阻碍了生产力的提高,布哈林也意识到那是“幼年时期的幻想”;其次,布哈林有一种勇于探索和直面现实的可贵品质;第三,布哈林对落后的俄国如何建设现代化问题的深入思考,也促成了他经济思想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新经济时期人才资源的流动配置机制及其宏观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新经济时期人才资源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分析工具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资源的流动配置规律进行了探索,为政府、地获企业更好地吸引、开发和利用宝贵的人才资源提供了一睦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理论根据,明确指出,要使我国地区经济平衡协调发展以及顺利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必须尽快运用政策手段加强对人才资源流动配置的宏观调控,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和总结南通市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经验及做法,研究经济、环境和政府三者相互关系,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环保问题,探讨了促进区域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制度、政策及具体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社会发展的现状对发展观提出问题出发,以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角,分析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与"以人为本"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社会主义的关系,对科学发展观进行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8.
"两新"组织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以来形成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对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分析了"两新"组织中制约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因素,提出了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反思列宁“直接过渡”政策,强调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政策转型和制度创新都是以维护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人为本”是新经济政策的人文精神实质,列宁对农民利益的关切体现在新经济政策的运用中。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 ,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 ,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从马克思的“两个发现”、“两个必然”到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新经济政策”到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到邓小平的“两个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到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都证明了这一点。坚持理论创新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 ,把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从而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