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该文以天津东站地下变电站工程所使用的超长钻孔灌注桩为研究对象,采用锚固法进行超长桩的竖向抗压静荷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超长桩的荷载位移曲线为平缓型,属于典型的端承摩擦型桩曲线,且单桩的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均不小于试验最大荷载;桩身轴力的传递是自上而下进行的,即随着深度的增加轴力逐渐减小,并在荷载增加时,桩身轴力的传递性降低;桩身所承受荷载大部分由桩侧摩阻力提供,且由于地基土层性质的差异,桩侧摩阻力表现为随深度的“驼峰形”分布,当荷载达到一定值后,桩侧摩阻力不增反减,发生桩土软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对于超长桩顶部受力承载水平临近极限情况时,会出现桩端位置附近的摩阻力陡增的现象,且不同桩体周围的土体强度和桩—土接触面特性差异,产生该效果的力度也不尽相同。以超长摩擦型单桩承载性能分析为基础,构建了复杂介质环境下超长摩擦型单桩的桩—土受力模型,并将广义弹性原理和优化反分析理论进行结合,以此来计算复杂介质中的超长桩摩擦型单桩的承载机能和测试静载试验的沉降曲线。通过测试得到的桩周和端土力学数据,结合有限单元法对超长桩桩端和桩侧阻力的Mindin解进行修正计算,以此提高抗滑桩的桩端和侧阻力相互作用的计算精度。算例结果表明,考虑桩体附加侧摩阻力修正后的计算结果和测试值吻合程度很高,说明该方法对提高超长桩的桩端和侧阻力相互作用的计算精度、对指导工程施工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4.
5.
对比5个工程14根不同桩长的试桩成果,发现同一场地、相同桩型的试桩,因为桩长、持力层不同,导致单桩承载力有较大差异,特别是支承在软粘性土持力层的承载力明显偏低。这种差异按现有规范和有关认识无法解释,说明对单桩承载机理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全面。举例对桩端支承条件、时间效应分别加以分析表明,当桩端持力层条件较差时,用动阻力(压桩力)或用A.S.Vesic的论述可以更好地解释摩擦单桩承载力明显偏低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在相同的工程地质条件、相同的成孔方式下,采用不同的成桩工艺所施工的螺旋钻孔灌注桩的质量及承载力情况的分析,阐明成桩工艺对桩的质量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很多学者就土的再固结对打入预制桩承载力的时效性问题多了大量的研究,但对江西地区的饱和软土层中打入式预制桩的休止时间对单桩承载力的时效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结合所做的一项实际试验资料,对打入预制桩承裁力的时效性做了有益的探讨.桩的早期承载力有较大的提高,其平均增幅在40%以上.后期承载力也一直在增加,但增加幅度比前期增加幅度明显减慢. 相似文献
8.
9.
利用CFG短桩复合地基、单桩、桩间土的载荷试验成果,得到了CFG短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中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β值,为以后CFG短桩复合地基设计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以驻马店市政府搬迁区某小区的一栋民用住宅楼基础沉管灌注桩试桩的静载试验数据结果为依托,通过现场静载试验数据结果来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以及承载力特征值,对比当前《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的计算值,提出了适合于驻马店地区沉管灌注桩设计的经验公式。该方法在保障安全、经济、适用的基础上可节约大量材料,同时也可为其他地区桩基设计提供合理的参考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后压浆提高钻孔灌注桩承载力的初步研究(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鸿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1999,(3):14-16
依据有关理论及公式,通过对某地试桩结果及大量的地质资料和数据进行归纳整理,推导出一个在一定条件下的后压浆桩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经与实际检测结果相比较,趋于吻合 相似文献
14.
粉喷桩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预测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粉喷桩单桩静载试验所得荷载-沉降曲线对粉喷桩的极限荷载的预测方法进行了探讨,分别按照抛物线法、双曲线法和灰色理论预测方法对粉喷桩极限荷载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灰色理论预测值与另两种方法的预测值相比要小些,偏于安全。另外,也讨论了各种预测方法的适用性与应用条件。其方法和成果可供相同工程参考和利用。 相似文献
15.
振动挤密砂桩消除砂土液化和提高单桩承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结合工程实例 ,采用以灌砂率为参数的方法设计振动挤密砂桩处理液化地基 ,经检测 ,不仅消除砂土液化且提高了单桩承载力 ,为减少混凝土桩提供了必要条件 ,从而降低了成本 ,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基于相似理论设计并完成了下伏溶洞嵌岩桩承载力破坏模型试验, 研究了顶板厚度对下伏溶洞嵌岩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下伏溶洞嵌岩桩在加载过程中呈脆性破坏, 荷载位移曲线有明显陡降点;下伏溶洞的存在会明显降低嵌岩桩极限承载力, 且主要发生冲切破坏, 冲切破坏体近似圆锥台;桩端荷载分担比随溶洞顶板厚度增大而增大;采用S型生长曲线能较好地拟合不同溶洞顶板厚度时桩端极限承载力变化规律。顶板厚度为1~4倍桩径时, 桩端承载力随溶洞顶板厚度增加呈线性增长, 顶板厚度为5倍桩径时桩端承载力基本趋于稳定值。最后结合规范给出了不同溶洞顶板厚度时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