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供水工作的首要任务保障水质安全,目前我国广泛采用的是人工监测管网水水质情况,属于事后监督,结合供水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对水质自动在线监测设备的应用,提出人工与水质自动在线监测系统联动模式,建立了管网水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体系。实践证明,通过数字化监测平台建设,可以实时监测水质变化情况,为应对水质突发事件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网水质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输配水管网的腐蚀、水龄过长、二次供水设施污染等。城乡管网系统庞大、复杂、分支多,靠有限的水质监测点进行人工监测,达到实时、全面掌握、监控整个管网水质状况是很困难的。因此,解决保障水质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对城乡供水管网合理布置水质在线监测点。并配有对管网的合理优化、二次加氯等措施共同保障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管网水质达标。  相似文献   

3.
应用模糊数学模型对给水管网水质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丹宁  赵洪宾  丛颖 《给水排水》2007,33(1):103-105
应用模糊数学模型对给水管网水质进行评价,可以判断出管网中水质的变化情况,该模型可反映多种因子复合作用下水质的实际状况,并可与实时监测系统连锁,利用计算机进行编程计算,为综合改善管网水质提供比较可靠的科学依据.经实例验证,采用模糊数学模型进行水质评价,结果合理、简便、有效、直观.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某区供水管网水质变化研究及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网水质稳定性是安全供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需要研究管网中水质变化规律。由于管道的封闭性,通常很难进行大面积管网水质监测。管网水力与水质模型为研究管网水质变化提供有力支持。通过实际监测和实验室内管段模拟试验分析了北京市某区供水管网中水质变化的规律,建立了供水管网水力水质模型,并应用建立的模型模拟了该区管网水质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提高城市供水管网的水质是一个综合工程。供水行业的水质监测重点将由水厂水质监测向管网水质监测转移。管网水质监测会引起进一步的重视。上海城市供水行业率先设立了管线管理水质检测部门 ,为供水全过程的水质提高采取了积极的组织机制。管线管理水质检测将开展有效的技术措施 ,首先对城市管网的水质情况进行普查 ,了解不同管材、不同年代管道、不同建筑物构建方式对水质的影响。水质检测部门还将在管线上安装在线浊度仪和余氯仪 ,掌握出厂水与管网水水质的动态变化 ,全过程地监控供水水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将重视管网水质的监测@杨琦…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给水管网水质安全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研究了出厂水水质稳定性、管网单向冲洗、管网改造模式以及管网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等技术.提出了适合深圳地区的水质稳定性参数.采用管网单向冲洗后,浊度和细菌总数明显降低,管网水质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在小区管网改造方面,将生活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合理分离,既可以降低消防给水系统对生活给水系统水质污染的风险,又可节省管网改造投资.建设并充分利用管网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市政给水管网水质监测点的优化选址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通过对市政给水管网的实际水流状态、水质迁移及水质监测点作用的分析,定义了水质监测度,提出水质监测的管网模型,并建立水质监测点优化选址的(0-1)规划公式。最后附算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水质在线监测被越来越多用于辅助管网健康诊断。为研究水质在线监测技术在排水系统中的应用,采用基于新型量子点光谱传感技术的水质原位在线监测技术,在长江经济带芜湖市D污水处理厂上游管网系统,开展了外水入渗、管网错混接、雨污混接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研究工作共识别出导致污水处理厂进厂水质低的2个重点区域,通过对重点区域的污水管网精细化监测,定位并现场核实了外水入渗来源和雨污混接位置。研究表明:通过管网水质数据或水质与流量、降雨等数据联合分析,该新型原位水质在线监测技术能够在管网排查以及本底浓度特征监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厂网提质增效和减少溢流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9.
在供水管网缺乏水质在线监测设备的城市,用户投诉信息可作为供水管网污染源定位的重要依据。研究利用BP神经网络模式识别原理,提出一种基于用户投诉的污染源定位方法。该方法通过水力水质延时模拟确定每个候选污染源对应的管网污染物扩散模式,然后考虑投诉的滞后性,在污染物到达时间的基础上附加随机滞后时间构造投诉样本。对于复杂环状供水管网,通过4个模拟污染事件表明,BP神经网络对水源污染和非水源污染均具有良好的污染源识别能力,它可利用实时用户投诉信息缩小污染源候选范围,提高城市对管网污染的应急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龙天渝  杜坤  程超  邰明明 《给水排水》2012,38(7):103-106
针对地震多发地区供水管网系统因地震导致供水管网的局部破损引起的突发性水质污染,提出一种水质监测点优化布置的方法。在定义污染物最短传输时间矩阵与监测矩阵的基础上,构建以各管段因地震受损的概率为权系数、以监测点监测到水质变化所需的总体最短时间为主体的目标函数,在给定的允许监测时间下,通过求解目标函数得出监测点的数量与设定位置。以绵阳市某地区(汶川地震波及地区)供水管网系统为例,运用遗传算法对水质监测点的布置方案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