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首先简述了工程概况,然后简要分析了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传统抗震加固技术和新型抗震加固技术,最后从地震反应下极限状态分析、加固方案选取、粘滞阻尼器安装方式和布置方案、粘滞阻尼器加固效果评价、施工安装及竣工验收、阻尼器日常维护等方面阐述了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技术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某培训中心钢结构工程中,采用消能支撑有效解决了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层间侧移延性比不满足要求的问题。通过在梁与支撑节点设置金属屈服阻尼器,将普通钢支撑改造成消能支撑,并给出了阻尼器安装位置的节点示意图。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消能支撑与普通钢支撑相比,可以有效减小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反应,提高结构的安全储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刘广文 《住宅产业》2011,(11):73-75
成片住宅小区工程,住宅楼之间往往采用地下车库相连,施工升降机的安装位置一般位于地下车库的顶板上。工具式钢支撑施工升降机基础加固方法解决了由地下车库相连的成片工程主体施工时安装施工升降机的楼板加固问题。实现了施工升降机基础下楼板加固的定型化和模块化。  相似文献   

4.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针对竖向双道预应力钢支撑在近地铁高水位深基坑支护施工的重点难点,采取了精确控制支护桩被动反压土方的留设与开挖、改进钢支撑安装工艺、优化节点防水构造等关键技术,并详细介绍了施工技术要点。监测结果表明,通过一系列关键技术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基坑安全及防水效果。  相似文献   

5.
上海中心大厦总高632m,建筑形态呈旋转收缩上升态势,设有双层幕墙系统;结构体系复杂,由多个体系组合而成,具有高、扭、柔、空等特点。复杂的结构设计必然伴随着复杂的施工技术应用和实践,从深化设计、结构安装、施工装置、施工工艺等多个方面重点提炼和总结了上海中心大厦钢结构工程实施中成功应用的施工创新技术,主要包括:钢结构幕墙一体化深化技术、主楼钢结构施工模拟分析及控制技术、外幕墙钢支撑结构施工技术、巨型动臂式塔式起重机外挂支撑施工技术、外幕墙钢支撑结构滑移支座国产化研发技术、电涡流阻尼器国产化研发及施工装配技术、超高空塔式起重机置换及拆除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6.
王文星 《工程质量》2019,37(10):88-91
为研究天津某高校东方艺术大楼的抗震加固情况,针对加固过程中使用到的软钢阻尼器和粘滞阻尼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介绍了两种阻尼器在抗震中的工作原理,同时详细阐述了在施工过程中两种阻尼器安装的操作要点及质量安全保证措施。经研究表明:软钢阻尼器和粘滞阻尼器在大震作用时能很好地达到消耗地震能量的作用;粘滞阻尼器符合拉伸与压缩的极限位移要求;阻尼器具有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工期短且经济适用的特点,建议在高校的既有建筑抗震加固中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7.
消能减震技术可为结构提供附加阻尼,消能减震装置在结构中充当保险丝功能,阻尼器为抗震第一道防线,其相对于传统抗震加固技术而言具有很大优势,主要有减震效果好,施工周期短,经济成本低等优点。介绍了消能减震的原理、消能阻尼器的类型和消能减震结构的设计方法,分析了消能减震技术在结构抗震加固中的设计思路、安装部位以及具体工程实例,对消能减震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张毅 《建筑技术开发》2022,49(9):159-164
结合杭州地铁三堡站邻江强透水砂性土层32.41 m复杂超深基坑工程实践,提出了清障+槽壁加固超深连续墙施工、坑内疏干降压+坑外条件控制降水、深大基坑分坑分块开挖、钢支撑自伺服系统、关键节点组合型钢支撑等系列确保高风险基坑安全和控制变形的方案与技术措施。通过工程验证,现场监测基坑累计最大变形为31.47 mm,钱江隧道累计最大沉降16.6 mm,未出现速率报警,该综合施工技术可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聂雅雯  陶忠 《建筑结构》2021,51(1):107-113
为研究传统木结构半榫节点在改变木材种类、改变榫头宽度以及是否安装黏弹性阻尼器情况下的耗能能力,用松木和杉木制作了12个不同榫头宽度的半榫节点试件(6个未安装黏弹性阻尼器的节点试件和6个安装黏弹性阻尼器的节点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并将6个未安装新型阻尼器的节点试件的试验结果与6个安装黏弹性阻尼器的节点试件的试验结...  相似文献   

10.
基于某工程悬挑结构的加长方案,提出了增大截面、屋面吊挂、增设拉杆以及增设型钢支撑这几种加固方案,对比分析各加固方案后,最终选择增设型钢支撑这一组合加固方案.为研究加固节点的受力性能,采用ABAQUS软件对节点进行模拟加载,分析节点在设计荷载(1.3恒载+1.5活载)及1.2倍设计荷载作用下的材料应力及塑性应变开展过程.结果 表明,在设计荷载作用下,节点的悬挑梁支座处出现了一定的塑性应变,但并未随荷载加大而继续扩展,说明加固后的节点具有足够的承载力,能够满足改造后的建筑功能要求,组合加固法在该工程中是安全可行的.最后,对组合加固法在施工过程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为后续改造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