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学生营养状况及饮食行为,为提高其营养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黔北3所高校393人,其中男生117人(29.8%)、女生276人(70.2%),进行问卷调查,以BMI来评价大学生营养状况。结果:每月饮食费500元占64.6%;大部分学生存在多种不良饮食行为;营养不良筛检率28.8%、营养过剩6.4%,女生(34.8%)营养不良筛检率明显高于男生(14.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营养不良组有挑食/偏食习惯的大学生高于营养正常及过剩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黔北地区大学生营养不良问题突出,与挑食/偏食不良饮食行为及经济水平有限有关。应加强营养教育,提高学校餐饮质量,以提高大学生的营养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饮食管控和普通饮食2种方式对冠心病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营养管控组采用严格的饮食管控措施,普通饮食组不予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控制情况、营养状况血清指标、营养状况评分等差异。结果:营养管控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LDL)显著低于普通饮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管控组患者的MNA营养评分显著高于普通饮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管控有利于冠心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脂水平,有利于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对冠心病患者预后可能起到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的营养护理干预在妇科肿瘤围术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选取辽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妇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对症手术治疗。将之按照营养干预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其中对照组常规术前禁食禁水,术后6h进食的方式进行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则于术前4d予以患者营养物质支持。分别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入院7d后和入院14d后的营养状况主观评价(SGA)得分和客观营养状况指标(包括总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进行合理评估,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和随访6个月的生活质量(SF-36)。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SGA量表和客观营养状况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7d时和14d时,两组患者的营养正常、轻度营养不良、中度营养不良等SGA量表指标和客观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入院时,其中以观察组入院14d时的SGA量表和客观营养状况指标最优,差异显著(P0.05);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肠蠕动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及体重差等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另外,对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短期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营养护理干预在妇科肿瘤围术期患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个性化饮食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病人化疗期间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辽宁省肿瘤医院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妇科恶性肿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化疗治疗。按照随机和双盲的设计实验,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其中对对照组在治疗基础上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实施个性化饮食护理干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主观营养状况(SGA)、客观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以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组间比较,入院时,两组患者的主观和客观的各项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7d和14d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1d时经测定的CRP、IgA、IgG、IgM水平较入院时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方法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入院7d和14d时的CRP、IgA、IgG、IgM呈下降趋势,接近入院时的水平,而对照组的CRP上升水平和IgA、IgG、IgM下降趋势明显,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显著(P0.05);此外,经随访1年发现,观察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饮食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化疗后的胃肠功能和免疫功能,且有效提高了预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个性化饮食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饮食干预组采用严格的饮食管控,对照组不予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血脂控制情况、营养状况的差异。结果:经过3个月干预,饮食干预组FPG、2h PG、TC、TG水平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LDL、HDL水平干预前后没有显著变化(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FPG、2h PG、TC、TG、LDL、HDL水平没有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FPG、2h PG、TC、T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LDL、HDL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个月干预,饮食干预组TP水平、MNA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ALB水平干预前后没有显著变化(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TP、ALB、MNA评分没有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TP水平、M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ALB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饮食干预有利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更好的控制血糖、血脂状况,同时还有利于改善患者自身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营养支持小组对临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一般营养状况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18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专业的营养支持小组为患者提供专业化营养支持;分析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两组干预前相关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显著(P 0. 05)。SGA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营养状况良好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临床应用专业的营养支持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提供营养支持,可改善患者营养不良情况,促进患者营养全面提升,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营养干预是否对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IV期神经母细胞瘤(NB)的患儿有益。方法:2014年5月—2015年12月因NB拟行移植的患儿40例入组,随机分为营养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观察移植结束时患儿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移植结束时干预组体重减轻差值低于常规组(P0.05);营养不良发生比例:干预组轻度7例、中度1例;常规组轻度9例、中度2例;干预组前白蛋白和白蛋白优于常规组(P0.05),第3w饮食摄入量高于常规组,肠外营养支持时间、腹泻和肝功损伤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均0.05)。结论:对于IV期NB患儿,膳食营养指导及适量肠内营养补充有利于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提高患儿的治疗耐受性,有益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加强膳食营养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营养指标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0例,其中43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另外47例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膳食营养摄入干预护理设为研究组。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营养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血清营养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膳食营养干预可明显缓解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反应,并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营养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营养液中额外增加乳清蛋白制剂,对照组采用家属自制流质饮食,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2w后的营养状况血清指标、营养状况评分(MNA)、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2w后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M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三酰甘油、血糖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2w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褥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早期营养状态,有利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利于减少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存在吞咽障碍的卒中患者采取饮食营养干预,分析其干预后营养状况。方法 :在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这个时期中我院神经内科及老年科收治的存在吞咽障碍的卒中患者中选取60展开研究组,将其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加强饮食营养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营养状况。结果 :进行不同干预措施后,观察两组患者总蛋白、清蛋白及血红蛋白,研究组以上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的,实施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于存在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护理时可以结合饮食营养干预,有利于患者正常的营养补给,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自制膳食营养处方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病情恢复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本院的10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分为2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50例,采取自主饮食方式;研究组50例,实施自制膳食营养处方护理。随访6个月,对比2组病情恢复效果、营养不良发生率、营养状态、生存质量及预后。结果研究组病情恢复总有效率(86.00%)比对照组(68.00%)高,营养不良发生率(6.00%)比对照组(22.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6个月后研究组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 Alb)、转铁蛋白(treansferrin, TF)、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均比对照组高,改良定量主观综合营养整体评估表(modified quantitative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MQSGA)、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innesota living the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 MLHFQ)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再入院率(22.00%)、病死率(4.00%)比对照组(40.00%、18.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膳食营养处方护理用于老年慢性心衰中利于促进患者病情恢复,预防营养不良发生,改善营养状态,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再入院及病死风险,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儿童发育过程中应用L-赖氨酸对儿童的各项营养指标的影响以及对儿童饮食、保健品食用的指导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在某三甲医院进行体检的饮食正常儿童共66例作为本次研究分析对象,根据在儿童饮食中是否添加L-赖氨酸以及添加时间进行随机分组,分为A、B、C 3组,其中A组为添加L-赖氨酸3个月、B组为添加L-赖氨酸1个月、C组未添加L-赖氨酸,将3组儿童的胸围、头围、臂围、体重、身高进行对比,同时抽取儿童股静脉中的血液进行检测,比较3组儿童的总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白蛋白、镁离子、铜离子、铁离子、锌离子、钙离子的浓度。同期选择22例食欲减退症患儿作为对照组,对食欲减退症患儿在饮食中添加L-赖氨酸3个月,对比患儿前后的各项指标。结果在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方面,A、B、C 3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身高、体重、臂围、胸围、头围中,A、B两组的身高、体重明显高于C组(P0.05);A、B两组血清中铜、铁、锌、钙、镁浓度明显高于C组(P0.05);在对照组中患有食欲减退症患者中,经过添加L-赖氨酸3个月后,患儿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均明显高于添加前(P0.05),在体重方面明显高于添加前(P0.05)。添加L-赖氨酸3个月后,血清中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总蛋白明显高于添加前(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童的饮食中通过对L-赖氨酸的添加,能够显著提高儿童的体重、身高、血清中铜、铁、锌、钙浓度,同时针对食欲减退症患儿使用L-赖氨酸后能够明显的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对儿童的饮食以及对保健品的使用提供指导作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老年肿瘤患者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分析影响因素,为临床进行营养治疗或饮食宣教提供依据。方法:选108例老年肿瘤患者,采用24h膳食回顾法对患者进行连续3d的膳食调查,运用患者总体主观评分法(PG-SGA)、身体测量和各项生化指标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价。结果:PG-SGA法评价营养不良发生率87%。在年龄方面,重度营养不良组与营养良好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按PG-SGA法分组,不同营养状态的人体测量值中,TSF、AMC、握力、BMI均有统计学意义,TP、Alb、PA、Hb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营养状态的各组中,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肿瘤患者存在能量及多种营养素不足,在治疗过程中应有临床营养人员介入,选择合理的营养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营养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8例),实验组实施营养干预6个月。采用主观全面评定法(SGA),评价实验前后两组患者营养状况的变化。结果:两纽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有可比性,实验组营养干预前后营养不良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营养不良发生率增加;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营养干预可延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进展或加重,有必要推出个体化的MHD患者营养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营养早餐对学生营养状况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世敏  刘冬  李广京 《食品科学》2003,24(9):128-130
选择食用营养早餐的小学生1000名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实施营养早餐前后学生体格发育状况、Hb和头发钙、铁、锌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营养早餐使学生一日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有较大提高,除钙、视黄醇外,其他营养素能达到RNIs或Als的85%。营养早餐使小学生平均身高和体重有所增加,营养不良发生率有明显的减少,贫血检出率明显降低,头发铁含量明显升高。早餐营养对促进学龄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探讨患者热能和蛋白质摄入与营养不良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膳食记录和24h回顾法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连续3d的膳食调查,运用主观综合评价、身体测量和生化检测等方面对在我院血液透析的72名患者进行综合评价。结果:SGA评价营养正常39例,占54.2%。营养不良33例,占45.8%。其中轻中度营养不良27例,占37.5%;重度营养不良6例,占8.3%。营养状态正常组与轻中度营养不良相比较,在年龄、透析时间、体重指数、上臂中围、标准体重每日蛋白质摄入、血浆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营养正常组与重度营养不良相比较除上述差异外与每日标准体重能量摄入、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营养不良的发生与透析时间、每日能量与蛋白质摄入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并观察其对临床结局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3月就诊于我院确诊为食管癌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行单纯肠外营养(TPN组)7d,观察组患者术后行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EEN+PN组)7d,对两组患者行营养支持期间的免疫学指标[淋巴细胞计数(LYM)、免疫球蛋白A(lgA)、免疫球蛋白M(lgM)、免疫球蛋白G(lgG)]、营养指标(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住院情况(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营养治疗后免疫学指标(LYM、lgA、lgA及lgG)较前均有所改善,且试验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2)两组患者营养治疗后其营养学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较前均有所提高,试验组患者营养学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3)试验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试验组患者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4)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能够提高患者围术期的免疫功能,改善术后营养状况,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分析体育运动与膳食联合干预对肥胖大学生健康状况及情绪管理的支持作用.将65名肥胖大学生分成膳食组、联合组,分别实施单纯膳食干预、体育运动联合膳食干预.联合组干预后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指标均低于膳食组(P<0.05).联合组干预后身体指标:腹部皮褶厚度及BMI均低于膳食组(P<0.05);联合组对健康管理的满意...  相似文献   

19.
牛磺酸对鲤鱼生长及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牛磺酸对鲤鱼生长及食用营养价值的影响。在饲料中添加高低两种浓度的牛磺酸(1%和5%)饲养鲤鱼120d后,通过体重、体长、肌肉中一般营养成分及牛磺酸的含量来进行评价。与对照组相比,高低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鱼体肌肉中脂肪的含量,并显著增加牛磺酸的含量(P<0.05),未见鲤鱼体重、体长及其它营养指标在牛磺酸饲料组和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牛磺酸除了能降低脂肪含量外还能显著提高鲤鱼的食用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