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石化齐鲁分公司胜利炼油厂采用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LTAG技术,在齐鲁3~#催化裂化装置进行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实施LTAG技术后,催化裂化装置汽油收率升高4.91%,柴油收率降低7.36%。加氢LCO转化率、LPG选择性和汽油选择性分别为57.45%、7.21%和66.65%。催化裂化装置所产的稳定汽油性质变好,柴油性质没有明显变化。LTAG技术达到了压减催化柴油、多产汽油、降低柴汽比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孙斌  葛海龙  韩照明 《当代化工》2016,(12):2909-2912
目前我国炼油市场柴汽比下降、环保法规日趋严格,催化柴油(LCO)油品价值降低,炼油企业急需调整产品结构,为其寻找新的出路。而国内面临着高辛烷值汽油短缺的情况,因此将催化柴油转化为高辛烷值汽油是一条降低柴汽比、增产汽油的有效途径。结合催化柴油的性质从反应机理、试验数据及工业应用等方面介绍了FD2G加氢转化技术。结果表明:FD2G加氢转化技术可将催化柴油加氢转化为高辛烷值汽油和清洁柴油调和组分,同时可生产轻质芳烃原料等高附加值产品。  相似文献   

3.
LTAG(LCO to Aromatics and Gasoline)是石科院近期开发的将劣质催化柴油(LCO)转化为高辛烷值催化汽油或轻质芳烃的技术。它是先将催化柴油中的多环芳烃选择性加氢饱和,后经催化裂化开键断裂生成目的产品。为了达到消耗催柴库存与降低柴汽比的目的,我厂在催柴加氢装置与1套催化裂化装置中推行LTAG工艺。  相似文献   

4.
车用柴油国Ⅳ标准的实施,给我国炼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生产标准。由于催化柴油性质较差,降低催化柴汽比可减少催化柴油对柴油质量升级的压力。本文从反应机理出发,结合装置生产实际,提出降低催化装置柴汽比可从改善原料性质、催化柴油回炼、优化操作条件及采用降低催化柴汽比催化剂等方面进行,降低催化装置柴汽比的关键是控制合适的反应深度,促进汽油前驱物选择性裂化为汽油、液化气组分。  相似文献   

5.
宋亦伟 《现代化工》2022,(3):234-237
以某石化厂140万t/a重油催化裂化装置为试验对象,研究了LTAG工艺技术在MIP重油催化裂化装置中的工业应用状况。结果表明,在对MIP重油催化裂化装置采用LTAG技术后,轻油收率较高;在柴油回炼比例为6.08%的情况下,柴油的转化率为79.77%,柴油转变为产物干气、液化气、汽油的选择性分别为9.48%、42.27%、31.13%;LTAG中加氢柴油反应的产物分布和收率分别为干气7.56%、液化气33.72%、汽油24.83%。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一种能将劣质催化柴油转变成高牌号值汽油的LTAG第二代技术首次在中国石化上海石化股份公司得到工业化应用。采用这一新技术后,上海石化炼油联合装置每小时能多产5 t国六清洁汽油。通过采用这一新技术,在一个月时间内,上海石化已累计增产高牌号国六汽油超过3 000 t。  相似文献   

7.
随着汽、柴油国Ⅵ标准的实施,芳烃含量高、硫含量高、十六烷值低的催化裂化柴油(简称LCO),不适合通过常规加氢技术生产高质量柴油。LTAG技术在沧州石化实践应用表明,LCO加氢后进催化裂化回炼可以提高汽油收率,汽油RON增加0.4个单位,转化率大于86%。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催化柴油的性质,基于催化柴油难加工等特点,通过与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合作,完成了中石化十条龙攻关项目"催化柴油改质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试验,生产出低硫高辛烷值汽油组分调和油及质量得到改善的低硫柴油组分调和油。列举了实际生产中影响产品质量及收率的因素,希望对工业应用推广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催化裂化柴油多环芳烃含量高,十六烷值非常低,属于劣质柴油馏分。采用中国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高芳烃含量催化柴油转化"技术,以催化柴油为原料生产高附加值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很好适应炼油行业油品结构调整的趋势。工业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后,装置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
1 石油化工 重点开发内容:清洁汽油生产技术,重点是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硫和烯烃含量技术,催化汽油后处理技术和高辛烷值汽油组分生产技术;清洁柴油生产技术,重点是降低柴油硫含量技术,提高十六烷值、加氢精制与改质技术;重油深度加工技术;炼化一体化技术,重点是重质油催化裂化多产丙烯技术,重质原料生产乙烯技术,乙烯裂解、分离技术及装备;三大合成材料生产  相似文献   

11.
分析催化裂化柴油(LCO)加工路线及转化技术,提出催化裂化轻、重柴油分别抽出,轻柴油加氢精制后作为产品柴油;催化重柴油(HLCO)经加氢开环后,再经催化裂化反应,将部分柴油转化为汽油和液化气.通过中试实验确定了蜡油加氢原料蜡油掺炼不同比例HLCO,对蜡油加氢反应特性及产品性质的影响.工业生产运行结果表明,蜡油加氢原料掺...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柴油液相循环加氢技术及其在柴油加氢工业装置上生产国Ⅴ标准柴油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采用柴油液相循环加氢技术处理直馏柴油、直馏柴油和焦化柴油的混合油及直馏柴油和催化柴油的混合油时,均可以生产满足国Ⅴ标准的清洁车用柴油调和组分。在反应器入口压力9.5 MPa、体积空速1.3 h~(-1)、循环比1.5和入口反应温度360℃的工艺条件下,加工直馏柴油和催化柴油的混合油,可以生产国Ⅴ标准的车用柴油产品调和组分,并可以满足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催化裂化柴油硫含量高,芳烃含量高,十六烷值低,是较为劣质的柴油组分。通过加氢方法一般可以实现催化裂化柴油的大幅改质,但芳烃加氢饱和对提高中间馏分油的十六烷值有限。催化裂化柴油已成为限制企业柴油质量升级的关键。针对国内外车用柴油质量升级趋势,以劣质催化裂化柴油高值化和清洁化利用为出发点,综述劣质催化裂化柴油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劣质催化裂化柴油加氢改质后调和柴油的劣势,重点介绍由劣质催化裂化柴油生产低碳芳烃或高辛烷值汽油的工艺技术,提出利用催化裂化柴油富含芳烃的特点,加氢后生产高辛烷值汽油或轻质芳烃是最具竞争力的加工路线。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进一步提高现有技术芳烃加氢饱和与侧链断裂选择性,提高低碳芳烃产率,减少低值副产物,使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催化裂化、延迟焦化、加氢裂化等提高轻油收率的主要技术手段 ,以 1 0 0 0万t a规模的大庆原油炼油厂 3种不同加工流程的主要产品产量、柴汽比、汽柴油产品质量、技术经济评价等几方面的对比结果 ,论述了加工流程对提高柴汽比和产品质量的影响 ,并对现有炼油厂如何进行相应的改造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重油催化裂化工艺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重油催化裂化工艺的新进展,如毫秒催化裂化工艺、下行床反应器催化裂化工艺、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工艺、多产轻质烯烃的催化裂化新工艺、催化裂化汽油改质降烯烃新工艺等,并对重油催化裂化工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生产清洁汽油和柴油催化技术进展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为面对新世纪清洁燃料生产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各种生产清洁燃料的催化技术正在竞相开发之中,尤其是生产低硫、超低硫汽油与柴油技术。其中,催化裂化(FCC)降硫催化剂和助剂、选择性加氢处理新催化剂及工艺、汽柴油吸附脱硫、柴油生物催化脱硫和选择性氧化脱硫等新技术尤其引人注目。我国应加快清洁燃料生产催化新技术的开发研究,为生产更清洁的汽油和柴油燃料提供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7.
S—Zorb技术生产低硫汽油、低硫柴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崔立勇 《山东化工》2004,33(4):37-40
简要介绍了生产低硫汽油和低硫柴油的各种方法;着重论述了运用S—Zorb技术生产低硫汽油和低硫柴油的工艺流程、反应机理、技术特点以及其经济实用性等。  相似文献   

18.
姚文涛 《辽宁化工》2009,38(7):461-463
在使用多产柴油催化剂的基础上,从优化反应操作条件和拓宽柴油馏程两方面人手增产柴油。低反应温度、高回炼比的操作方案有助于得到较高的柴油收率和柴汽比。同时,引进了MGD工艺,在提高柴汽比的同时,汽油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李长海  张伟  赵翔 《广州化工》2012,40(7):41-42,64
概述了世界经济发展对石油产品的需要,以及各大石油公司对催化裂化汽柴油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目前正在开发和应用的非加氢脱硫技术概况。重点介绍了膜法脱硫和生物脱硫,展望了非加氢脱硫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