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1969年,德国的曼弗莱德·赫尔德博士进行了一项反装甲射击试验,用几种当时刚研制出的反坦克导弹射击坦克的车体、炮塔。导弹都配备了聚能破甲战斗部,金属射流足以穿透坦克的装甲,甚至击穿另一侧。赫尔德博士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炮塔或车体内有炮弹时,反坦克导弹的金属射流未必能击穿对面的装甲,甚至没有在上面留下任何痕迹。反复试验  相似文献   

2.
爆炸式反应装甲对长杆体侵彻的干扰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爆炸式反应装甲与长杆体相互作用的物理现象,研究了反应装甲干扰长杆体侵彻主装甲的机理,建立了长杆体与爆炸式反应装甲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采用长杆体斜侵彻半无限靶板的分析模型,计算出杆体对主装甲的侵深和最终行程.实验研究表明,采用本模型计算的侵深和行程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影响反应装甲对长杆体干扰的主要因素有反应装甲厚度、弹着点位置以及杆体直径.  相似文献   

3.
双层反应装甲作用场参数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数值计算程序模拟了双层反应装甲在聚能射流作用下的爆炸过程,得到反应装甲在起爆后各飞板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双层反应装甲飞板在不同起爆点条件下的运动规律,并用实验进行了验证.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正> 有消息透露说,英国装有破甲战斗部的便携式反坦克武器LAW80不能够击穿装备反应装甲的苏联T-80坦克的正面装甲,这给未来的破甲弹提出了问题。 西方主战坦克通常携带两种类型反坦克弹药;动能弹(KE)可在有快速射击机会时随时发射;另一种是使用化学能的低速弹,如破甲弹、碎甲弹和塑性装药榴弹。  相似文献   

5.
反应装甲设计原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北锁  吴成 《兵工学报》1994,15(3):42-47
提出了反应装甲设计原理:快速运动的上飞板,不断地把射流切割成段;每一段射流都被上下飞板两次消耗部分长度;射流对主装甲的侵彻深度,就是出下飞机后各段残余射流侵彻深度总和。计算关系式中,包含了连续变化的射流速度和直径,飞板速度和厚度,主装甲钢的强度等主要弹靶因素。这是一种能确定“三明治”式反应装甲盒高度、长度和厚度的工程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6.
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对爆炸式反应装甲干扰长杆弹的行为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长杆弹与反应装甲面背板相互作用的基本模型,用长杆弹的攻角和角速度的变化来描述干扰程度,并结合试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正> 装甲车辆的防护材料一般鲜为人知,关于装甲板的厚度和倾斜角度,资料中通常也很少涉及。 过去,当所有的战车都大量使用同类型装甲钢时,这个问题对于非专业人员来说,可能是无关紧要的。但是,从三十年前,当许多车辆开始采用了有色金属装甲材料后,这  相似文献   

8.
<正> 许多年以前,西德一项专利首先确立了反应装甲的原理,许多特别关心破甲弹发展的政府机构和生产厂家,从七十年代开始研究反应装甲。 反应装甲主要由一些小盒组成,小盒又是由两块簿板(每块厚均3mm)和夹在其中的炸药(如黑索金)组成。把螺栓焊在车体或炮塔上,再把反应装甲固定在螺栓上。  相似文献   

9.
爆炸反应装甲的发展方向(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正祥 《国外坦克》2008,(10):26-26,31-37
随着反坦克弹药威力的不断增强,采用单纯被动的方法来增强装甲战车的防护已经不能满足其防护要求。为此,欲增强坦克装甲车辆的防护能力,必须另辟佳境,采用外部能源。这种能源可以从炸药、电能或者从主动化学物质中分解出来的能量中获得。按照对来袭反坦克弹药的作用原理,采用的型式、动能和实现方法的不同,可以相应的研制出多种动能防护装置。  相似文献   

10.
一般来说,战斗的胜负取决于许多领域的综合情况,在双方势力相当时,胜利的天平往往偏向于进攻的一方。要防御日益增长的各种威胁,装甲战车的理量必然会变得越来越重。而要获得摧毁装甲的技术和能力相对容易得多。  相似文献   

11.
吴磊 《国外坦克》2013,(2):46-49
反应装甲是抵御致命的反装甲武器,特别是火箭弹的一种有效手段。爆炸反应装甲(ERA)的概念最早是在1949年由前苏联钢材科研所提出的。在1982年的黎巴嫩战争中,挂装了反应装甲的以色列坦克首次经历了战争的考验。随后,爆炸反应装甲技术在世界各国现代化主战坦克上广泛应用。经验与对策反应装甲技术在坦克装甲车辆防护体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用于抵御不断改进的反装甲威胁,如大口径动能弹和空心装药弹药、火箭弹、爆炸成型弹、破片式简易爆炸装置以及集束炸弹的子弹药等。虽然不是每个国家都在主战  相似文献   

12.
反应装甲抗弹新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运动板抗弹机理,并将这一机理运用到提高平板式反应装甲抗弹能力中,通过适当增加反应装甲底板厚度,使其起到运动板有效抗弹作用。通过数值模拟,证明了反应装甲底板层厚度对增加反应装甲抗弹能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介绍反应装甲技术的研究、应用及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4.
自人类开始借助武器解决争端以来,矛与盾就变成了进攻与防御的象征。而自坦克问世以来,坦克防护与反坦克武器之间的较量就始终是陆军作战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反应装甲与射流作用的机理,应用瞬时爆轰相关理论,建立了飞板运动方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反应裳甲飞板转角工程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得到了飞板任意微元、任意时刻的转角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飞板在运动中转角只与其速度和炸药的爆轰速度有关,与数值计算和实验的结果相吻合.利用流固耦合方法分析了夹层装药对飞板的作用,为研究平板与射流的相互作用过程提供了飞板变形的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16.
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探讨了反“反应装甲”的新途径-小聚能装药对反应装置穿孔而不爆炸,从而排队了反应装甲干扰,初步找到了小聚能罩材料即低声抗材料和易断裂射流的材料,计算了新材料的射流参数、冲击压力,产生了半经验的射侵彻钢板的临界速度模型,通过实验进行了对比,并对穿孔而不爆炸进行了检验,对改进串联装药和对单级装药反“反应装甲”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对V形反应装甲飞板飞散变形的物理过程进行分析,认为V形反应装甲与射流作用过程分流为两个阶段:在中间两飞板碰撞以前,两组件的运动是独立的,按两个单个反应装甲先后与射流作用;中间两板碰撞以后,按射流与单个反应装甲作用计算。借助ANSYS-DYNA对V形反应装甲与射流作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V形反应装甲与射流作用的物理过程,模拟结果和理论分析与实验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8.
坦克装甲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5种爆炸式反应装甲和3种电装甲。  相似文献   

19.
张刚 《国外坦克》2008,(1):32-37
说起台湾的装甲战车,那可谓是“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954年美国援助的首批M24轻型坦克,也就是从那时起,在台湾陆军中便形成了从美国进口装甲装备的惯例,这些装备引进时一般仍保留美军的编号,但时至今日,这些装备已经沦为名副其实的“老古董”,其作战实力值得研究,我们在这里主要探寻一下台湾陆上装甲装备真实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该文通过计算机仿真,提出了与装甲战车服役期相匹配的一种维修策略.根据实际数据,利用威布尔分布,得到使维修费用速率最小的最佳维修时间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