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经纬 《通信世界》2008,(38):36-38
在一系列的丁D-SCD卅成功应用中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业界专家作何解读?对此,记者对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陈金桥博士和TD-SCDMA产业联盟秘书长骅进行了专试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通信》2007,9(4):32-33
虽然在去年底的香港世界电信展上,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表示,“在3G标准的选择上,将由企业自主选择3G制式。”但是对于这个已经倾注了太多心血的自主标准,我们不可能也没有理由没有“偏袒”之心。例如,近日有消息人士表示,新一轮TD-SCDMA商用测试即将开始并将扩大范围,奥运会赛事主办城市以及广州和深圳都将在新一轮测试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第三代移动通信(3G)提出至今已经所了20年的发展历程.而TD-SCDMA被国际电信联盟确认只有5年时间,我们既要看到3G发展的艰难性、复杂性.又要看到TD—SCDMA技术标准的成熟性、广域性。中国汇集全球三种3G生产厂家的系统设备进行全面的试验澧试。为推动全球3G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国提出了TD-SCDMA技杜标准.开发了系统、终端设备.做了各种试验检测.组建了国内外厂家参与的产业联盟。仅用5年的时间就向世界同行确立了中国自主产权、技术设备成熟以及全球同行合作的理念。目前的TD-SCDMA现实表明,它不只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3G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4.
岁末寒冬,又是一年的年关,又到了盘点一年收成的时候。对于中国3G市场,2005年依然是一个值得记录的一年,依然是一个值得期待和祝福的一年。中国的TD-SCDMA从争议走向肯定,中国的3G市场也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3G市场已经开始启动。诺盛电信咨询,作为一家专业的电信咨询公司,长期以来立足于中国通信市场,以期通过自己专业的研究能够更好的勾勒出2005年中国3G市场的轨迹,从而为身处其中的运营商、设备厂商、终端厂商乃至服务商等3G市场的各个环节提供一些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韩群 《通信世界》2007,(11A):30-31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日新月异的中国通信市场。3G是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在中国3G时代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应将关注的焦点转移到如何借鉴国外经验促进业务创新,以更好地为中国3G服务。诚如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杨泽民院长所言,随着3G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全球已经逐步构建起了一条崭新的移动信息高速公路,但是在这条高速公路上究竟应该“跑什么样的车.运什么样的货”是目前最值得讨论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中国更是有着非常的价值。如何保持通信产业的活力和持续发展,创新是非常关键的事,其中业务创新尤为重要。为了让我国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制造企业更多地了解国外运营商在3G运营中的成功创新经验,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于2007年3月16日举办了“3G业务创新与体验”高层研讨会。会议邀请了日本KDD1公司社长兼董事小野寺正及相关专家介绍该公司在3G业务创新和利用携号转网政策在日本市场取得的成功经验,同时邀请了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就我国电信企业业务创新和3G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专题演讲。[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高旭东 《移动通信》2005,29(3):50-52
随着2004年TD-SCDMA整体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和TD-SCDMA在信息产业部组织的外场测试中的顺利进行,TD-SCDMA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TD-SCDMA作为由中国提交的3个主流3G标准中唯一的一个TDD标准,其技术优势得到广大专业人士的肯定和赞誉。中国3G进程离我们越来越近,TD-SCDMA的技术进展及产业化发展状况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此,我刊在本期特别推出TD-SCDMA专栏,与所有关心TD-SCDMA的个人和企业一道,共同探讨TD-SCDMA的关键技术特点和组网特点,分析、展望TD-SCDMA在我国3G网络建设中即将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应该上3G,应该建3张网,CDMA 2000、WCDMA及国产的TD-SCDMA 3个标准各建一张网。3张网应该同时建。网络建好后。几大运营商可以利用这些网络开展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8.
朗讯中国的何其锐将今年的“3G在中国埠会”和前两年的进行了比较。今年的“3G在中国”峰会已经是第三属了,何说,他清楚地记得,第一属的时候,信息产业部宣布准备进行外场测试,业内为之一振,第二属的时候,信息产业部宣布了外场测试的结果,厂商的期待多少得到些满足,今年的3G在中国峰会,除了例行公事似的宣布TD-SCDMA经过这段时间的发展,技术得以成熟,产业链得以完善以外,别无其他重要信息。何其锐说,尽管如此,政府的这种表态,也还是给厂商们很大的信心。毕竟,由于TD已成熟起来,人们看到了3G牌照的影子。  相似文献   

9.
鹏浩 《通信世界》2005,(44):31-32
又到年末时,按照惯例应该好好总结今年的工作,以便来年能够更上一层楼。对于中国电信业来说,尽管2005年初以中国电信为代表的传统固网运营商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战略转型,但转型是一项长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各大运营商也只能基于现实,按部就班地度过了近年来最为平静的一年。尤其是,年底“3G牌照日益临近”前的沉默压抑得人们有点透不过气。“该来的,终就会来。”一拖再拖的我国3G牌照真的要来了,但面临的问题并没有因所谓的3G技术成熟而得到减缓。恰恰相反,我国整个电信业尤其是传统固网运营商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审视国际电信业(尤其是传统固网运营、电信管制等)最新发展动向,应该对我国明年的3G布局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0.
乔楠  杨海玉 《通信世界》2004,(43):3-3,6
继中国国际通信展和“3G在中国”产业峰会的召开,世界再次将目光聚焦到了中国的电信行业.聚焦到了人们广为关注的中国3G产业,而TD—SCDMA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更是引起了中外通信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3G热潮席卷中国,涉足其中的中国电信运营商无疑是扮演搅起这潭浑水的主角。虽然信息产业部到现在关于3G牌照的问题还未有正式的说法,但深陷其中的电信运营商表露出来的热情让人咋舌,研究3G的专家和咨询公司成为运营商的座上客,似乎只要3G网络一建设.3G业务一开展,电信运营商的利润便会因此而大幅增长。  相似文献   

12.
“明年6月,TD-SCDMA将实现全面商用,不会影响运营商的3G网络建设。”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司长张琪是在6月22日召开的“中国普天与北电网络签署3G移动通讯产品及解决方案合作谅解备忘录”新闻发布会上,代表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讲话时,在全面通报了TD-SCDMA的最新进展之后作出上述表示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数据通信》2012,(3):51-51
根据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披露的2011年全年用户数据,2011年国内新增3G用户超过8000万户,而中国移动也失去其2G时代的霸主地位,三家电信运营商在3G市场呈现三足鼎立的格局。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2004,28(11):i002-i002
11月8日至10日,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主办的“‘3G在中国’2004全球峰会”在北京举办。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全球移动通信的最新动态,解读中国电信产业的未来发展,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将于2007年9月25日以“移动通信的演进之路”为主题,在北京喜来登长城饭店举办“3G在中国”2007个球峰会和移动信息化和行业解决方案展,届时汇聚业界各方权威,共举盛事。  相似文献   

16.
《现代电子技术》2006,29(5):100-100
近日,TD-SCDMA产业经济年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局长邓寿鹏透露,按照各个运营商所预测的数据,中国3G启动后前六年的总体投入将会达到6000亿元人民币,其中每年投入接近1000亿。  相似文献   

17.
胡晓女 《通信世界》2006,(15B):10-13
2006年是中国发展3G最关键的一年。进入2006年,全球3G发展充满希望。一方面,国外3G的发展将进入盈利时代,和黄电讯的3G产业在2006年初已经发出盈利预报,日本NTT DoCoMo和KDDI的3G业务用户数和ARPU值在继续增加,以沃达丰为代表的欧洲发达地区的电信运营商也将采取定制低价手机等营销策略来大力推动3G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3G发展进入最终倒计时阶段,信息产业部已经完成了大量的网络技术试验,包括系统和设备功能及其互联互通、兼容性、可操作性等内容,为制定中国3G战略和产业政策提出了依据。 本刊特别邀请了通信行业的各路专家,围绕市场环境、业务发展、网络建设、终端发展以及机遇与挑战五大板块就全球移动通信发展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向大家放映一个真实的移动通信时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熊柳潜 《移动通信》2004,28(12):82-84
2004年11月8日至10日,由信息产业部批准,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主办的“3G在中国”2004全球峰会在北京凯宾斯基饭店隆重召开。峰会三天的议程全面解读和分析了全球及中国3G的最新进展与未来趋势,为帮助3G产业链的各环节全面掌握3G脉搏,科学制定各自的3G发展战略和计划,共同推动3G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雷鸣 《IT时代周刊》2005,(16):44-44
一场公开、公正、透明的3G牌照拍卖,不但可以建立中国电信改革中的一些游戏规则,更可以减少贪污、腐败对中国电信改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