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低温贮罐自增压汽化器的设计计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讨论了低温液体贮槽自增压汽化器的有关设计问题,给出了液体耗量、吸热量、对流换热系数及换热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以实例加以说明。图2。  相似文献   

2.
主要讨论了低温液体换热器的传热过程.通过低温液体在翅片管内的汽化实验,得到了汽化器表面各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分析曲线提出了气化换热过程分区计算的方法.将汽化过程分为4个区,即液体对流换热区、汽液两相沸腾换热区、缺液区及气体对流换热区并分别进行计算,同时总结了各分区适用的换热关联式,给出了计算结果.该方法为同类汽化器换热过程的计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结合实际,论述了大型低温液体贮罐设计中的罐体材料和绝热材料选择、结构设计以及焊接制造等方面的问题。简述了其投运前的总体检查及充液运行。  相似文献   

4.
进行了LCO2贮罐的经热性能以及设定工况下所需补冷量的计算,并据此讨论制冷机与贮罐系统的运行工况与补冷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运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对低温液体在贮存、运输转注过程中的热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定量分析、计算了低温液体节流过程的节流汽化率值,提出了减少节流过程所形成的汽化率的有效途径;论证了在大型低温液体贮存站贮罐设计选型时,应根据不同的低温液体液源、液体品质和操作工况等条件进行设计选型;论证了除合理地选择正确的低温液体贮罐结构形式外,还应高度重视低温液体贮罐的安全泄放设计,以确保低温液体贮存站的安全性能、使用性能和技术经济性能均处于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6.
低温液体换热中的污垢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液体纯度较高,由其换热所导致的污垢问题常常被忽略。但即使纯度很高的低温液体,存在其中的痕量杂质如CO2和碳氢化合物也可能造成污垢沉积,特别是对于沸换热。本文对低温液体换热中的污垢现象、影响参数及溶解度计算等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与传统的冷凝器进行比较,高效冷凝器壳体内设有挡液板,强制冷凝下来的液体沿壳体内壁流动,并通过挡液板把换热管纵向进行分割,从而使换热管在整个换热过程中均能有效维持在薄液膜冷凝的高效换热工况,降低了整个换热管的平均液膜厚度。  相似文献   

8.
大型低温液体贮罐设计制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深冷技术》2006,(3):22-26
介绍了大型低温液体贮罐的结构特点,以及结构尺寸、内罐、外罐、保温和基础等设计要点,阐述了大型低温液体贮罐抗震设计、施工安装、清洗和试验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大型低温液体贮罐结构 ,分析了大型低温液体贮罐安全泄放装置选用时的考虑因素 ;对大型低温液体贮罐安全泄放装置采用的先导式安全阀的工作特点和安装使用进行了阐述 ;叙述了大型低温液体贮罐安全阀泄放量确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般空分设备换热系统的设计软件环境,同时对空分设备的换热阻力设计,对气体、液体以及气液混合物的换热及换热器温差选取进行了详尽地阐述。随着空分行业地蓬勃发展,研究并合理的分析应用空分换热系统对提升行业设计能力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使用传统的经验设计方法难以对大型低温液体贮罐管路所受载荷进行分析评定的情况,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实现了对低温贮罐管路系统的温差、压力、重力以及基座沉降、管口等载荷的应力分析.详细分析了管路载荷分布情况和工况,特别针对-196℃/65℃设计范围的液氧贮罐管路,利用I-deas软件建立空间模型和壳单元网格,分析得到不锈钢材料管路系统温差、压力等载荷产生的应力分布情况,并得出温差应力是大型低温液体贮罐管路系统影响最大的载荷应力,同时得出管路弯头部位应力最大的结论,与实际情况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2.
航天器内的温度通过热控制系统中载冷剂的强制对流换热来调节。在研制和选择载冷剂时,根据载冷剂的性能要求,需要对流体工质在低温下的热物性参数进行测量。对现有的载冷剂物性测试方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测量载冷剂密度、凝固点、沸点、黏度等参数的方法,并通过比较得出绝热量热法是低温下测量液体比热容的最佳方法,径向热流法适合于低温下测量液体工质的导热系数。  相似文献   

13.
20000m~3双层金属低温液体贮罐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20000m3双层金属低温液体贮罐的主要设计参数、外形结构和设计程序,阐述了内罐、保冷措施、外罐以及阀门和仪表等的设计方案和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液体空分装置在柳絮飘飞时节的运行换热方案,对其换热优化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由于循环水系统的优化,降低装置能耗,提升装置效能进行了计算和汇总。  相似文献   

15.
测量空间液体量的原理,方法和技术(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应用于空间液体量测量为目的,详细研究了液体测量的一般性原理和方法原理,讨论了各测量原理在空间应用的可行性和可能性问题。对空间应用液体系统进行了模型分类,分析评述了先进空间液体量测量技术与系统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淋水填料冷却塔作为目前工业应用较多的一种换热器,其各项性能广受关注,研究学者们通过对冷却塔结构的优化,增大通风量,填料层材料的优化,冷却水的水质和循环工质的优化等不同的方法对冷却塔的换热性能进行强化,从而使冷却塔的换热性能尽可能地提升。阐述了近年来提高淋水填料冷却塔换热性能的研究现状,并根据5种主要的冷却塔换热性能强化方式所产生的效益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测量空间液体量的原理,方法和技术(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应用于空间液体量测量为目的,详细研究了液体测量的一般性原理和方法性原理。讨论了各测量原理在空间应用的可行性和可能性问题。对空间应用液体系统进行了模型分类,分析评述了先进空间液体量测量技术与系统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空调用电气元件冷却技术类型,以及该领域国内外的专利申请量、核心企业发展趋势概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对部分重点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整体上按照强迫对流换热、制冷剂液体冷却和半导体制冷冷却几大类冷却技术进行了技术效果、节能角度上的对比分析,并最终对空调用电器元件冷却技术的发展演进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二步法制备溴化锂-碳纳米管(LiBr-CNT)纳米流体,并测试导热性、黏度等物性参数。设计组建了单管喷淋换热系统实验台,研究分析了喷淋密度、管间距以及CNT浓度等因素对纳米流体喷淋换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间距、喷淋密度、CNT浓度等因素对管外平均换热系数均有影响。在LiBr溶液中添加CNT纳米粒子,能显著地提高液体的导热、换热性能。该结果为纳米流体在喷淋换热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卧式热虹吸式蒸发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工业制冷系统中的热虹吸式蒸发器是利用制冷剂的位差和密度差作为循环动力。位差和密度差越大,蒸发器中的制冷剂循环倍率越大,更有利于传热。制冷剂在水平管内流动时,换热管上的环形凸肋使管内制冷剂周期性地形成漩涡,增加了换热管内底层液体的湍动程度、减薄了传热边界层厚度,提高了换热管内的传热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