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概况 1·1 基本情况上海的转炉炼钢,解放时只有私营日亚钢厂生产侧吹酸性转炉钢,解放后,亚细亚钢铁厂(上海机械总厂前身),上钢一厂先后亦建立侧吹酸性转炉,至1956年上钢六厂建成碱性侧吹蜗鼓型转炉,经过大量试验研究工作,形成了一套操作制度,1957年以后,酸性转炉由于原料条件限制而停产,陆续建成上钢三厂一转,二转;一厂二转,三转,上钢五厂转炉车间,限于当时没有供氧条件,均采用侧吹碱性蜗鼓型转炉,使上海的转炉成为主要的产钢方法。1966年上钢一厂三转  相似文献   

2.
宝钢300t转炉音平控渣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晓放  刘春华 《宝钢技术》2000,(2):41-43,48
简要介绍了音平控渣的基本原理 ,叙述了宝钢 30 0t转炉音平控渣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情况 ,表明了音平控渣技术对提高转炉操作人员水平、减少喷溅具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概况 1·1 基本情况上海的转炉炼钢,解放时只有私营日亚钢厂生产侧吹酸性转炉钢,解放后,亚细亚钢铁厂(上海机械总厂前身),上钢一厂先后亦建立侧吹酸性转炉,至1956年上钢六厂建成碱性侧吹蜗鼓型转炉,经过大量试验研究工作,形成了一套操作制度,1957年以后,酸  相似文献   

4.
转炉造渣过程检测的声学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声学理论分析,阐述了在音平检测转炉造渣过程中有效隔离和屏蔽干扰的方法,以及如何优化检取有用吹炼噪声。两年的工厂实践证明,利用音平检测炉渣状态,不仅有助于炼钢过程的监控和优化,而且有助于判断溅渣护炉时的溅渣效果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转炉音平控渣技术的基本原理、设备及其组成和软件及系统功能,以实例分析形式叙述了梅钢转炉音平控渣技术的应用情况,表明音平控渣技术对提高转炉操作人员水平、减少喷溅尤其降低钢铁料消耗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特殊钢》1981,(1)
上海钢研所工艺技术分所和上钢三厂于80年在三厂25吨转炉车间建立了简易钢包喷粉装置,在30吨钢包中进行了转炉钢液的钙处理试验。对冶金条件、喷吹工艺及冶金效果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氧气侧吹转炉是我国工人阶级的新创造,它首先在沈阳一钢厂试验成功,从去年八月到现在共试验和试生产了十三个炉役。接着上钢一厂和上钢五厂相继成功地进行了试验和试生产,以后,唐山钢厂、哈尔滨钢厂也进行了试验。其他一些有侧吹转炉的钢厂也都积极准备搞纯氧侧吹,一些以平炉为主的钢厂也准备用侧吹氧气转炉代  相似文献   

8.
摘自1988,№19,48 苏联切列波维茨冶金厂和乌拉尔钢铁研究所共同研究和利用含钒转炉渣在钢包中对钢合金化的工艺。这种渣含9.5%V,试验钢是在350 t转炉冶炼的08ΓCΦ钢。试验钢的冶炼工艺和该厂正常采用的工艺没有区别。在转炉向钢包出钢开始时就添加转炉钒渣6~8 kg/t以代替钒铁,同时加入铝铁(1 kg/t)。其它铁合金按技术规程加入。新工艺共炼钢15炉。  相似文献   

9.
王飞 《甘肃冶金》2012,34(5):128-130
本文论述了济钢宽厚板厂转炉出钢采用的下渣检测的原理和使用效果;通过实际冶炼情况得知出钢下渣检测可以有效提高合金收得率,净化钢水成分,为钢水精炼提供良好的条件;在当今钢铁业微利时代转炉出钢下渣检测是一种易于实现的降本增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钢厂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转炉出钢延迟的情况,对炼钢厂的生产调度产生影响.针对转炉出钢延迟时间的不同,提出相应的动态调整的策略及动态调整甘特图,并建立了针对转炉出钢延迟动态调整的数学模型,采用对偶单纯形法进行求解.最后在仿真平台上对转炉出钢延迟的动态调度进行了计算机仿真.  相似文献   

11.
船岗泽一  陈鞍 《武钢技术》1997,35(10):26-28
神户钢厂实行现场分析以助氧气顶吹转炉快速出钢日]船岗泽一若杉熏1前言日本已在神户钢厂开发了一种新的动态控制技术。它基于使用安装在转炉上的QV摄谱仪,对副枪在吹炼期间的取样进行快速分析,估算出钢中的C、Mn、P、S和Cr的含量。借助预测的终点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2.
上钢五厂于1984年2月份着手转炉复吹工作。3月29日,首先在2号转炉成功地进行了复吹工艺试验,到目前为止已分别在1、2号转炉上,共吹炼了7个炉役3028炉次,产量6.05万吨。为了克服底吹枪龄短的缺点,同时也为了能随时变换底吹枪形式,适应冶炼不同钢种的需要,进行了调换底枪的试验,并获得圆满成功。经过反复试验,逐步摸索出一套较为切实可行的转炉复吹工艺。  相似文献   

13.
由上钢五厂、东北工学院及上海冶金设计研究院共同承担的偏心炉底出钢电炉课题是国家七五重点攻关项目“超高功率电炉与炉外精炼的研究”的子项目之一。该项课题  相似文献   

14.
钢包再加热技术随着连铸生产的发展迅速发展起来了,主要的加热方式仍为电加热,但化学加热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叙述了几种主要的钢包加热方法,介绍了上钢五厂钢包精炼炉的情况。建议马钢二钢厂转炉车间配置LF钢包精炼炉,马三钢厂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转炉冶炼IF钢终点氧含量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捷  包燕平  岳峰  武珣  唐德池 《钢铁钒钛》2010,31(1):74-78,92
转炉冶炼终点钢水中的氧是产生钢中夹杂物的根源,对钢的洁净度有着不利的影响。为了加强转炉终点氧含量的控制水平,提高产品的内部质量。通过对某厂转炉冶炼IF钢现场试验研究,分析了转炉终点碳氧含量的分布状态,研究了碳含量、炉龄、终点温度和氧耗量等因素对终点氧含量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降低转炉终点氧含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谢韦尔钢铁公司转炉厂,在340t钢包真空精炼装置投产后,开始研发汽车用IF钢生产工艺。IF钢生产工艺的研究与开发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IF钢化学成分的控制;第二阶段是IF钢产品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钢铁》1957,(2)
引言苏联在平炉上已采用了新牌号低合金的矽锰钢(钢25?7314-55)来代替CT5钢的生产,可以节约钢筋用钢达20%以上.结合国内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有必要在小型侧吹转炉中进行试验,以适应目前各种炼钢炉的不同生产任务.1956年6月至8月,我们在上海第一钢厂的小型侧吹酸性转炉上连续试验了九炉,并参照了?7314-55的化学成份炼制出不同含炭量的钢(其它成份含量尽量固定),冀以最后能对酸性转炉钢提出合适的化学成份规格.  相似文献   

18.
1 前言“炼好钢必须造好渣”。长期以来操作者凭“耳闻目睹”,以经验进行造渣操作,造渣过程的仪控检测尚待开发。本课题声纳微机监测造渣技术就是根据转炉炼钢时炉内声音的强弱测定出炉渣的泡沫化程度,将炉内的造渣情况以音平曲线的形式反映到屏幕上,使操作者直观地了解炉内钢渣的乳化状态,从而可及早采取措施以便早化渣、化好渣,维护炉渣的乳化状态,达到减少喷溅和返干,顺利地完成造渣和冶炼任务。它为提高转炉炼钢的工艺操作水平、钢的质量、降低原材料消耗,实现科学炼钢操作,创造了可信赖的  相似文献   

19.
对低炭钢进行热处理以提高其温度,已有不少人重视:Приданцев等、Н.В.施米德特等试验平炉“钢三”的淬火;Стародубов等也将电炉低炭钢进行了钢质处理;鞍山钢铁公司也用喷水冷却以提高平炉“钢三”强度。我们研究了转炉“钢三”淬火处理。试样是上钢五厂侧吹碱性转炉冶炼的φ55圆钢材。钢的化学成份如下:C0.07~0.09%、Si0.17%、Mn0.34%、P0.012%、S0.036%、N_20.029%。将钢材锻成φ17和φ28圆棒在马弗炉内分别加热到  相似文献   

20.
对210转炉厂RH-MFB冶炼超低碳IF钢生产实际进行研究,分析转炉出钢[C]、[O]和温度、真空循环时间、冶炼渣成分等因素对钢液中夹杂物数量、粒径分布的影响。对RH精炼过程中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