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地居民作为旅游重大事件举办的重要参与者和潜在旅游者,其对旅游重大事件的感知态度与期望,对旅游重大事件的成功举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例,以居民对旅游重大事件的感知态度与期望为研究对象,深入挖掘居民对旅游重大事件可能影响的感知态度与期望的关系,进行旅游重大事件的居民感知态度与期望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南岳区居民的实地问卷调查,分析了居民对节会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采用SPSS软件对问卷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南岳区居民对本地开展的节庆旅游总体持较为积极的态度,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居民的感知除职业(是否与旅游行业相关)一项外都无显著差异。建议通过建立健全的旅游社区参与机制,来调控南岳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  相似文献   

3.
以周庄为例,利用社会调查和市场细分方法,对旅游地居民感知与态度进行实地调查,据此划分居民类型,以揭示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整体认知结构,了解不同类型居民对旅游的感知与态度,刻画不同类型居民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剖析不同类型居民对旅游发展态度的原因。通过对比国内外研究,分析周庄居民类型及其共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2013年中国花博会举办地常州市为例,从居民感知的角度探讨了重大事件对城市旅游发展的影响变化。基于居民感知的动态性,以花博会举办前、举办过程中和举办结束后3次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居民感知、态度和支持行为(意向)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事件旅游3个发展阶段,居民对旅游正面影响感知弱化,总体看来评价呈下降趋势;对负面影响感知总体呈U型趋势,花博会后期感知均值大于前期和中期;居民对花博会的总体态度和支持行为(意向)呈现出弱化趋势,但总体态度和支持行为(意向)比较积极和正面。  相似文献   

5.
社区居民是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的关键性群体,他们的感知和态度对于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关系重大。以广西三江程阳桥景区为例,在参考相关文献并结合旅游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运用德尔菲法和因子分析法,构建了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社区居民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社区经济、社区文化、社区环境、旅游支持条件等4方面的32个因子。通过实地调查,运用IPA方法,对程阳桥景区社区居民满意度进行分析评价,并据此提出进一步提升其满意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粤北生态发展区城乡居民调查样本基础上,借助LISREL8.70软件,对区域旅游业发展居民满意、期望和支持态度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结构方程模型(SEM)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居民满意、期望和支持态度三者之间均存在直接而显著的正向关联关系,其中居民满意对居民期望和居民支持态度的直接影响系数分别为0.51和0.42,居民期望对居民支持态度的直接影响系数为0.27。旅游业管理者必须时刻关注影响居民满意和期望的各种因素,着力提高居民满意度并引导其保持对旅游发展的合理期望,才能获得居民对区域旅游业发展的长久支持。  相似文献   

7.
社区居民是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的关键性群体,他们的感知和态度对于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关系重大。以广西三江程阳桥景区为例,在参考相关文献并结合旅游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运用德尔菲法和因子分析法,构建了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社区居民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社区经济、社区文化、社区环境、旅游支持条件等4方面的32个因子。通过实地调查,运用IPA方法,对程阳桥景区社区居民满意度进行分析评价,并据此提出进一步提升其满意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桂林龙脊平安寨农业文化遗产地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感知的测量,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从社区居民的视角对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遗产地居民对旅游开发总体上持肯定态度,但是环境污染、文化重构、权利缺位、收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制约遗产地社区旅游发展。认定遗产地居民文化权、制定社区环境保护规章制度、赋予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决策权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民族村寨旅游活动对当地居民感知态度的影响出发,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国内外民族村寨旅游及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的研究成果,选取全国最大的苗族村寨——贵州西江苗寨为例,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归纳总结出西江苗寨居民对旅游影响的一般感知态度状况,为促进西江苗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回归乡野自然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在全国迅速发展,其旅游影响已凸显出来.以四川三圣乡农家乐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及其态度.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回归乡野自然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在全国迅速发展,其旅游影响已凸显出来。以四川三圣乡农家乐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及其态度。  相似文献   

12.
以贵州民族旅游村寨肇兴侗寨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居民旅游影响感知进行测量。结果表明:肇兴侗寨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综合评价值为2.775,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总体感知度不高,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正面感知要强于负面感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肇兴旅游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旅游影响感知研究多以旅游地居民总体为研究对象,忽略了各居民群体的差异性。以海门为例,探讨了青少年居民的旅游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影响感知和该群体参与城市旅游发展的机制。研究表明:(1)受海门所处旅游地生命周期早期阶段和青少年个性心理特征影响,受访者积极感知强烈,消极感知不太明显,经济影响感知强于其他感知;(2)城市青少年旅游参与机制,由依托单位、场地、资金、辅导员、管委会、参与活动、规章制度等各项软硬件保障机制组成,是大中尺度旅游地社区参与的有益尝试;(3)该机制运行应形成政府主导、共青团带动、管委会负责、多元主体参与的协作模式,并实现对青少年的增权。  相似文献   

14.
在访谈和问卷调查基础上,利用SPSS20.0与AMOS17.0对惠山古镇调研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与结构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旅游空间权能感知与开发态度显著正相关;经济感知在空间权能与开发态度间及影响感知间起中介作用;居民对古镇的旅游开发态度处于矛盾状态。研究认为,古镇空间资源开发要在平衡经济利益关系基础上关照居民空间权能诉求。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旅游景区的深入开发与建设,旅游依托型村镇在与景区互动开发、优化旅游格局、增强旅游业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往往会面临景区旅游季节性所带来的影响。以五大连池市双泉镇为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旅游依托型村镇的季节适应性特征及表现形态,在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产业统筹布局、功能多元构建、管理服务弹性化等方面提出规划设计对策,以期缓解旅游季节性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景区及依托村镇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巫山县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基础上,结合《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中所倡导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明确提出的“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和发展的观点”,探讨巫山县旅游业发展中居民参与的内容,分析参与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性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全国各地的旅游业纷纷进入提速、提质、联动、升级的黄金期,也迎来了发展全域旅游的历史机遇。文章针对呼和浩特市全域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提出加快建立完善综合协调体制机制、重点建设A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促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打造四季旅游品牌、落实并创新旅游用地政策的具体建议。在服务地方实践的同时,也为全域旅游研究带来了案例与启示。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旅游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掀起了"智慧旅游"建设热潮.在这个大趋势下,大运河文化带旅游景区的建设需要建设统一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对运河沿线各景点进行串联,将运河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并为游客出行提供全方位服务.在旅游服务方面采取的措施包括对景区景点进行智慧化宣传与展示,建设景区标志导视系统、景区智慧导览系统、景区智慧购物系统等.在旅游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包括建设景区智能应急反应系统、实时游客流量监控系统、立体交通管理系统、互动交流管理系统,同时进行旅游链管理.在旅游营销方面采取与专业网络媒体的合作或者建设自媒体营销体系进行旅游营销的方式.智慧化景区的建设有助于提升旅游品质,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促进大运河文化带景区建设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小浪底景区的客源市场问卷调查所获取的信息为依据,对小浪底景区的旅游市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其游客以近程居民为主,景区旅游吸引力不足,游客对旅游商品的购买力有限,旅游动机单一,停留时间短暂,对景区的形象认知模糊,提出监须通过产品升级、形象突破、营销创新等方式改变现状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户分散经营模式占据重要地位。东道主居民分散经营模式作为乡村旅游市场经济的有益补充,是东道主居民分享旅游经济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通过做大、做强旅游目的地整体旅游经济,提高分散经营户经营能力,实施旅游业准入与监管制度,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旅游产品注入地方文化元素,走差异化特色经营之路,可以保障东道主居民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