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理发展自行车交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梅 《工业建筑》2005,35(Z1):64-65
分析了自行车交通的优势,并以邯郸市为例,对自行车交通的合理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寄宿制高中交通混乱、停车困难等问题,调查研究了天津市现有高中出行特征,并从慢行交通、稳静化设施、停车配建、学校出入口布局等多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以期改善周边交通出行环境。  相似文献   

3.
龙涌 《四川建筑》2012,(1):13-15,18
城市功能及社会活动的多样化,决定了城市交通需求的多样化。城市综合交通应首先解决客运交通的一体化,实现多方式交通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各种交通方式的优势。文章通过对成都市自行车交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成都市自行车交通的相关保护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社区居民交通出行调查及低碳出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珂  陈灏  王锡雄 《山西建筑》2012,38(14):1-3
以"广州典型社区居民交通碳排放"调查为基础,选取中等规模封闭式小区进行调查,总结出居民交通出行特征,出行意愿及影响因素,提出合理的低碳交通出行策略,达到优化现有交通资源,降低交通碳排放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闵行区公共自行车出行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上海闵行区公共自行车系统为例,考察该系统自实施以来对闵行区居民出行产生的影响,以期为闵行以及我国的公共自行车事业发展提供借鉴。研究以使用者的刷卡数据样本以及实地问卷调查获得的样本为数据基础,首先总结不同区域、不同用地类型的公共自行车网点的运行特征。接着以居民为对象,总结使用公共自行车的出行目的、频率变化、网点使用时空分布、出行方式转换、使用公共自行车的原因以及使用模式。最后分析在虚拟收费和费用返还的情景下,人们使用公共自行车的意愿变化。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私人小汽车高出行比例的现状,分析了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中城市交通的评价指标,基于宜居城市理念,从自行车行车环境和停车环境两个方面提出了宜居城市自行车交通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8)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为"人"提供位移服务的工具,作为服务对象的"人",是系统当中要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同时,人又是系统当中最复杂的因素,可以根据其统计特性,通过"客流"这一集合概念,来梳理和把握这些复杂性中的共性,从而量化和简化这种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及交通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邓毛颖  谢理 《城市规划》2000,24(11):45-49
对比分析广州市 1 998年和1 984年居民出行调查的有关数据 ,通过出行强度、出行方式、出行的时间分布、出行的空间分布等一系列指标总结归纳出广州市城市居民出行的规律、变化特征及其原因 ,针对广州市居民出行总量增长、出行距离加长、出行耗时增加、私人交通方式比重较高、过江交通量较大、高峰小时峰值强劲等特点 ,对广州市城市交通发展提出发展公交、就近就业、建设快速交通系统、交通需求管理及建设无障碍行人系统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发展中的中等城市交通问题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中等城市发展是较为活跃的.在未来的20年间,将会有一些中等城市实现向大城市的飞跃.而目前许多大城市存在的交通问题,就其根源可以探究到孕育其发展的中等城市甚至小城市.根据近年来对一些中等城市的交通调查研究的总结,结合国外城市交通发展的一些经验.分析了我国中等城市目前普遍存在的交通问题特征及发展趋势.并探讨了发展中的中等城市的交通规划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希望引起规划人员对中等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视.能在目前这种大城市交通危机发生前。提出有效的控制策略出了说明问题,有些数据取至大城市).  相似文献   

10.
车牌识别数据较传统交通调查数据具有连续性强,时空精度高,样本全等优点,但潍坊交通论证对此应用较少。基于车牌数据采集机制,得到过车数据、单车运行速度及区域平均运行速度,以交通速度作为判别标准,研究道路交通拥堵识别方法,并结合实例从交通流量、运行速度和车辆归属地等角度进行多维度交通出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交通流呈现周期性、时间相关性、重复性等运行规律;研究区域交通运行状态良好,仅在早高峰时段出现短时拥堵现象,其余时段均处于畅通状态;区域内通行车辆中,外地车占比达到25.49%,为改善交通状况,可针对拥堵严重路段制定外地车限时限行措施。通过对车牌识别数据应用,希望为其他工程交通分析工作提供新思路,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北京中心城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规划准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一直是北京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步行交通占市区出行总量的约1/3,自行车交通占除步行交通外其他交通方式的约1/3,合计约占出行总量的一半。近来来自行车交通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但仍维系在20%左右。  相似文献   

12.
李金  李丽 《城市建筑》2013,(24):12-13
CBD交通系统存在着交通拥堵现象多发、交通资源利用不合理、交通换乘存在弊端以及高层建筑空间可达度不足等阻力因素。本文试图从减少交通总量、改进路网模式、优化建筑布局等角度提出解决策略,建立一种普适性的CBD规划模型。  相似文献   

13.
选择世界范围内已拥有较好公交体系的城市,借助统计分析工具,比较研究空间环境差异对交通出行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空间环境因素中,道路密度、车站密度、人均CBD距离,公交廊道面积占比、建成区密度、中心性程度对于公交出行比例有更强的影响力。相较于公交都市,中国城市呈现出建成区面积更大,但建成区密度更小;大容量交通长度更长,但车站密度和公交走廊面积占比更小;道路长度更长,但道路密度更小的问题。这反映了中国城市趋于蔓延扩张的事实,也反映了城市大运量公共交通的布局问题。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城市的特征,探讨建构起适合中国可持续宜居城市发展的TOD城市空间设计策略框架。  相似文献   

14.
组团式城市能避免单中心城市发展带来的一系列城市病,但组团之间大量的通勤交通也对交通系统提出了较高要求。基于国内36个城市规模和出行距离的关系,提出城市空间尺度超过一定范围,必定要形成新的城市中心。高速交通系统作为重构组团式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可以保障组团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天津果酒厂地铁站点周边行人的出行特征,从站点周边居民到达方式、到达时耗、到达距离、出行目的及出行方式选择原因等方面,探讨了果酒厂地铁站周边交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策略,旨在为城市交通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完善、丰富我国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建设的整体分析框架和实践,以深圳都市圈为例,识别临界地区交通出行需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解析临界地区城市功能组织内涵及其差异性,提出不同类型临界地区的交通空间组织模式,为临界地区在新一轮都市圈交通体系建设中主动构建竞争优势、积极响应都市圈的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09年9月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新闻办公室召开2009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新闻发布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李秉仁出席并作重要讲话,部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王铁宏主持会议,城建司副司长刘贺明参加会议,并回答记者提问.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40多家媒体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综合交通系统的发展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回顾了上海对外交通、公共交通、道路交通等各个体系的发展历程,从出行量、出行时间、出行空间、交通方式等多个方面分析总结了交通特征的演变趋势,探讨了综合交通发展的主要症结。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自行车交通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分析我国自行车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探讨了我国自行车发展的模式,即模式一:充分发展自行车;模式二:建立“骑乘骑”系统。  相似文献   

20.
广州居民交通出行的分异趋势及对交通公平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快速城市化和机动化,居民交通出行能力成为社会分化、影响公平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比广州1984年、1998年、2003年及2011年的交通出行特征发现,近三十年以来广州居民机动性大大增强,表现在生活性非通勤比例、出行频率、出行距离和机动交通比例均有较大幅增加,各出行结构指标已接近发达国家最低平均水平;居民使用地铁和小汽车等高费用出行方式的比例大幅增加,使用步行、自行车、电动车和轮渡等低费用出行方式的比例则大幅减少;不同性别、年龄和收入群体在出行结构上差异显著,这种总体机动性分化趋势和社会分异特征综合反映出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之间存在着交通不公平性。交通政策应从追求"均一人群""均一结果"的整体效率目标,转向兼顾"不同群体""不同结果"的结构公平目标,逐步消除交通资源配置中的起点不公平和再分配不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