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杏南开发区储层包括含钙特低渗透储层、表外储层和表内储层.其沉积环境复杂,油层之间的岩石物性相差较大,开发后动用状况复杂,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调整挖潜难度大.依据杏南开发区含钙特低渗透储层发育特征和注水开发动态特点,结合目前区块剩余油分布,研究层系组合和加密调整对开发效果的影响,为进行注采系统调整提供依据.针对杏南开发区的特点,首先设计了层系与井网井距相结合的部署方案,层系设计包括:射开含钙特低渗透储层和表外储层;射开含钙特低渗透储层、表外储层和有效厚度小于0.5m的表内层;射开含钙特低渗透储层和所有油层.将3套层系与4种井网、井距情况相结合,组合为12套方案,进行开发指标预测方案优选.结合经济评价认为,方案3为最优方案,即在原井网排间分流线位置布采油井,原井网采油井全部转注,新老井共同组成注采井距150m线状注水井网,射开含钙特低掺透储层和所有油层.  相似文献   

2.
焦天宇 《中外能源》2013,(12):43-46
根据试验区的动、静态数据,首先用Petrel地质建模软件建立试验区相控地质模型,然后应用CMG软件中的STARS模块进行数值模拟,在水驱阶段和聚驱阶段历史拟合的基础上,分析了聚驱后剩余油分布特征,针对聚驱后剩余油主要分布在聚驱井网分流线处的特征,选择组合轮换式周期注采方式,对分流线处的剩余油进行挖潜;设计了组合轮换式注采周期分别为4个月、6个月、8个月和10个月4种方案,对4种方案的剩余油挖潜效果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聚驱后剩余油主要分布在聚驱井网分流线处,选择组合轮换式周期注采方式挖潜分流线处的剩余油,注采周期为6个月开采时,阶段采出程度为O.98%,净收益为1707.40万元,吨聚增油量为31.41t/t,投入与产出比为1:2.29,通过开发指标对比和经济效果评价,确定此方案为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油田部分水平井出现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迅速,开发效益变差等问题,根据高含水水平井见水特征,将其分为折线型、凹S型、凸S型与直线型四种类型;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不同类型水平井水淹规律与剩余油潜力,得出高含水水平井剩余油潜力依次是:凸S型>凹S型>折线型>直线型。研究成果可为高含水水平井控水稳油措施的研究与制定提供依据,对进一步提高水平井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老井复查评价技术在老区增储增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井复查是在充分利用现有各项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油藏描述技术,对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被误判为“水层、干层”的“薄、差”低效储层进行重新评价认识,以达到滚动增储和挖潜增效的双重目的。近两年对老井进行了挖潜增效、精细构造研究、滚动评价和滚动增储技术的研究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张建宁  尹辉  周均 《中外能源》2013,(11):51-54
宋家垛油田周43断块K2t1为一天然能量充足的疏松砂岩底水油藏,因底水锥进和储层出砂双重影响,高含水开发期剩余油分布相对复杂。该断块自1996年投入开发以来,经历过2次加密调整,但由于储层出砂、底水锥进等因素影响,油井无水采油期短、见水后含水上升快。截至2010年4月,区块采油速度下降到0.58%,含水上升到90.9%,阶段采出程度仅为13.49%。针对周43断块高含水期采油速度低、出砂严重、含水上升率快等问题,通过剩余油定量化描述研究.应用短水平段水平井整体开发调整、化学堵水,以及优化避水厚度和临界产量参数等防砂控水技术,采取防治结合的思路,日产油水平从调整前的40.7t/d最高上升到132t/d,综合含水由90.7%下降到80.3%,目前日产油水平为117t/d,综合含水为83.8%,采收率从调整前的24%提高到29.7%,采收率提高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