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唐仕荣  宋慧  姜小忠  蒋永红  王建 《食品科技》2006,31(11):119-122
研究以茶氨酸粗品为原料,采用树脂吸附法脱除咖啡因,溶剂萃取法和重结晶法进一步纯化茶氨酸,生产低咖啡因的高含量茶氨酸产品。结果表明,HPD-4大孔树脂能够有效吸附咖啡因,茶氨酸物料经HPD-4树脂1BV/h速度吸附后,纯水1BV/h速度洗脱1h,可得到几乎不含咖啡因的茶氨酸产品,同时产品中茶氨酸含量提高了50%,回收率83%以上。常规溶剂萃取对茶氨酸选择性较差,不能有效纯化茶氨酸;而3次重结晶可使茶氨酸含量再提高1倍以上。  相似文献   

2.
纤维素酶法提取茶多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保持茶多糖的活性 ,采用低温水提、酶提二次结合法提取茶多糖 .第一次在 5 0℃、茶叶与水的质量比为 1∶1 5、水提取 3 0min ,多糖的提取率为 2 .3 3 % ,粗多糖 (干重 )的提取率为6.82 % ;过滤后 ,滤渣用 pH 4.6的柠檬酸 柠檬酸钠缓冲液加纤维素酶提取 ,经正交试验确定酶提最佳工艺参数为 5 5℃、茶叶与水的质量比为 1∶1 4、酶用量 2 .2 μL/g(以茶叶质量计 ) ,反应时间为1 2 0min ,其多糖的提取率为 0 .64% ,粗多糖 (干重 )的提取率为 1 .1 1 % ,分别占二次总提取量的2 1 .5 %和 1 4.0 % ,而在相同条件下无酶提取 ,提取率仅为 0 .3 9%和 0 .5 6% .相对水提法 ,酶法的多糖提取率分别增加 63 .3 %和 98.9% ,多糖总提取率达 2 .97% ,粗多糖 (干重 )的总提取率为7.93 % .采用酶法提取的茶多糖具有较强抑制α 淀粉酶活力的能力 .  相似文献   

3.
水法提取茶多糖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王黎明  夏文水 《食品科学》2005,26(5):171-174
本文研究了茶多糖提取工艺中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料水比、浸提次数对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对这4个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浸提时间、料水比和浸提次数对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程度都达到高度显著水平,浸提温度对茶多糖提取率没有显著影响,二次回归方程为:Y=-4.279 0.006A 0.045B 87.03C-0.392D-470.96C^2 0.212D^2。岭脊分析结果表明水法提取茶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时间90min,浸提温度为70℃,料水比1:10,浸提次数3次.  相似文献   

4.
吸附树脂法制备茶多酚精品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董文宾  胡英  张建华 《食品科学》2002,23(11):68-73
本文研究了用大孔吸附树脂制备茶多酚精品的工艺:用正交试验优化的浸提方案浸提茶叶所得的浸提液,浓缩后调节pH值,使色素和咖啡碱得到预分离后,选用NKA-2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吸附柱层析,解吸剂用80%乙醇,解吸液以乙酸乙酯萃取两次可得茶多酚精品,提取率13.65%,纯度可达94.72%。  相似文献   

5.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提取茶多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优化超声提取茶多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自变量,茶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各自变量交互作用及其对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并确定超声提取茶多糖工艺最佳条件为:料液比为1:28,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70min,在此条件下,茶多糖提取率达到10.46%。  相似文献   

6.
茶叶中茶多糖茶多酚茶咖啡碱的高压脉冲电场快速提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10倍质量的0.001MEDTA缓冲液为提取液,应用高压脉冲电场(PEF)技术成功从等外绿茶中提取功能成分茶多糖、茶多酚和咖啡碱,并与水提法的提取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缓冲液pH9.5,场强度为25kV/cm,脉冲数为10的条件下,茶多糖有最大提取率,PEF法提取率是水提法的1.91倍;在缓冲液pH9.5,脉冲电场强度为25kV/cm,脉冲数为12时,茶多酚有最大提取率,提取率是水提法的1.11倍;在缓冲液pH4.0,脉冲电场强度为25kV/cm,脉冲数为10时,咖啡碱有最大提取率,是水提法的1.05倍。  相似文献   

7.
茶多糖提取分离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低档乌龙茶多糖提取工艺及粗分离纯化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到的最佳浸提条件为70℃下浸提30min.最佳浸提比为1:30,微波加热10min多糖提取率8.1%,采用乙醇法沉淀再利用三氯乙酸脱除蛋白的方法可使多糖得率为7.5%,同时浸提液中的蛋白质得到有效去除。该提取分离纯化方法不仅缩短了提取时间而且使多糖的收率提高将近一倍,这一发现对于茶多糖的提取分离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从而为低档茶叶的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离子交换吸附分离茶氨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松  王洪新  陈尚卫  戴军 《食品科学》2007,28(9):148-153
本实验以目前工业上生产茶多酚后的废茶水为原料,通过超滤、脱色等预处理后,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对茶氨酸进行吸附分离,探索从其中分离制备茶氨酸的工艺。选用001×7阳离子交换树脂,分析了影响茶氨酸交换容量的因素,并对树脂吸附茶氨酸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固定床离子交换工艺中合适的吸附工艺条件为:pH值为3.4,上样液浓度为3.0mg/ml,上样流速为1.7柱床体积/h。最后确定洗脱工艺条件,用pH11.3的氨水洗脱后得到茶氨酸含量为58%,离子交换过程中茶氨酸的回收率为82%。  相似文献   

9.
以陕西产茶叶为原料,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和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法2种工艺,分别制得了纯度80.17%和94.72%的茶多酚抗氧化剂;经对陕西安康和汉中两地7种茶叶制备得率比较,表明安康平利县长安乡茶叶原料的得率最高;同时进行了自制茶多酚抗氧化性能试验以及与其他抗氧化剂的性能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0.
分步洗脱层析法制备茶多酚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大孔树脂二级阶段洗脱层析法分离茶多酚、咖啡碱;考察树脂吸附、层析洗脱咖啡碱的性能及洗脱效果,确定XAD4树脂为吸附剂,混合溶液及85%乙醇二阶段洗脱层析分离茶多酚、咖啡碱的优化工艺;建立树脂柱吸附茶多酚过程的传质模型。结果表明:所得茶多酚产品纯度可达95.56%,咖啡碱含量为3.62%,收率可达11.84%。  相似文献   

11.
结合当前茶学中酯型儿茶素研究热点和工业生产中差异化茶多酚产品需求,对LP-8大孔树脂分离制备高含量酯型儿茶素茶多酚开展研究。先经静态吸附和洗脱实验表明LP-8大孔树脂对茶多酚(含酯型儿茶素)和咖啡碱具有较大的吸附选择性差异,用体积分数70%乙醇溶液洗脱即可获较理想的茶多酚回收率,因此确定LP-8树脂具有分离制备高含量酯型儿茶素茶多酚的可行性。再经静态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实验,结合Langmuir拟合方程推算,25 ℃下LP-8大孔树脂的饱和吸附量为70.9 mg/g。经动态吸附实验,确定了最佳吸附条件为上样流速1 BV/h、上样质量浓度30 mg/mL,利用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对饱和吸附样进行梯度洗脱,40%~60%洗脱合并液中酯型儿茶素占茶多酚比例达78.0%(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占茶多酚总量的61.0%),即利用LP-8大孔树脂获得了高含量酯型儿茶素茶多酚。  相似文献   

12.
研究发现不同性质的吸附树脂对茶多酚提取液中的各组分具有明显不同的吸附选择性,极性RS-1树脂对茶叶水提液具有明显脱色除杂效果;具有较高比表面积的弱极性吸附树脂RX-2对咖啡因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选择性,动态吸附时发生层析分离,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咖啡因脱除剂。经两级树脂纯化,茶叶水提液中EGCG、ECG的含量可由49.78%、11.56%提高至74.72%、17.45%,收率分别约为78.31%、83.46%,处理后咖啡因含量可降至0.2%以下。  相似文献   

13.
以茶类产品为主要原料,进行微生物发酵得到的茶酒,内含丰富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固形物等成分,具有营养、保健、医疗3大功能。主要从茶多酚、咖啡碱、茶氨酸这3种主要营养成分分析茶酒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4.
A highly efficient column-chromatographic extraction (CCE) followed by sequential adsorption to extract and separate bioactive compounds from green tea was developed. Tea powder was loaded into columns with 4-fold solvents and eluted through a cyclic CCE. High-quality tea extracts with greater than 90% extraction efficiencies of polyphenols, epigallocatechin-3-gallate, caffeine, theanine and polysaccharides were obtained with 4-fold water circulated five times among different columns at 70 °C. Similar results, except for low polysaccharide extraction (35.5%), were obtained with 4-fold 30% ethanol circulated three times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highly concentrated water extraction was directly passed through columns of polyamide, DM130 macroporous and 732 ion exchange resins, resulting in high-purity polyphenols (99%), caffeine (98%) and theanine (98%) after simple purification of the eluates from each column. This method uses simple equipment, minimum solvents and can be used for both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continuous preparation of high-quality tea extracts and bioactive compounds.  相似文献   

15.
以2017年福建寿眉散茶为原料,按照渥堆、汽蒸、压制定型、发花、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金花白茶。通过对加工过程中8个有代表性的工艺节点取样检测,以探明金花白茶加工过程中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氨基酸、水浸出物、可溶性糖、黄酮、茶三素等主要滋味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并探究各类滋味物质的动态变化对其滋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花白茶加工过程中,茶多酚、儿茶素、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茶黄素及茶红素含量均逐渐降低,金花白茶较原料降幅分别为24.26%、52.89%、27.44%、9.38%、48.83%及30.96%。黄酮总量、没食子酸及茶褐素含量逐渐增加,金花白茶较原料增幅分别为20.46%、10.92%及77.31%。水浸出物、咖啡碱、茶氨酸含量略有增加,增幅为2.89%、7.70%、8.63%。这些变化有利于金花白茶滋味浓醇厚不苦涩,汤色红浓明亮品质的形成。同时结合感官审评发现,茶多酚、茶黄素、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及茶褐素均与金花白茶滋味品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刘佳奇  彭珍  熊涛 《食品科学》2017,38(24):130-136
以植物乳杆菌菌剂发酵红茶饮料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酒石酸铁比色法、茚三酮比色法和标准碱滴定法测定红茶发酵前后的茶多酚、茶氨酸、咖啡碱及乳酸含量;采用4种不同体外抗氧化模型来考察红茶饮料发酵前后的抗氧化活性;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红茶发酵前后主要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发酵后红茶饮料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比发酵前稍有下降,茶氨酸含量较发酵前显著上升(P0.05);对部分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发酵前略有下降;醇类和酮类等香气成分在发酵后较发酵前有明显增加,有利于提升红茶的香气品质。  相似文献   

17.
树脂法纯化茶多酚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吕远平  姚开  何强  贾冬英 《中国油脂》2003,28(10):64-66
比较了不同树脂对茶多酚的吸附特性,筛选出适合于茶多酚分离纯化的吸附树脂。结果显示,当初始样品的茶多酚纯度为68.5%,供试液的茶多酚含量为10mg/mL,以80%乙醇作为洗脱剂,洗脱速度为0.8mL/min,茶多酚纯度可达95.8%。  相似文献   

18.
吕芬  吕远平 《食品科学》2009,30(14):127-131
研究吸附材料胶原纤维对茶多酚的吸附纯化特性。结果表明,该类吸附材料对茶多酚具有较好的吸附选择性、高吸附容量和良好的解吸性能,其吸附容量可达850mg/g。用50% 乙醇静态解吸后茶多酚回收率达85.46%,产品纯度为99% 以上。茶多酚在胶原纤维上的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 方程,吸附动力学符合Lagergren 拟二级速率方程。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龙井皇袍茶散茶、饼茶及其原料茶的主要功能性生化成分。结果表明:龙井皇袍茶散茶、饼茶和原料茶的茶氨酸含量分别为5.60、1.80和16.37mg/g,游离氨基酸含量为32.06、15.27和46.00mg/g;三者茶多糖中性糖含量分别为17.87、13.79和15.61 mg/g,茶多糖酸性糖含量分别为28.17、22.90和28.81mg/g;没食子酸含量分别为22.36、11.73和0.87mg/g;咖啡碱含量分别为37.16、24.11和33.49mg/g;茶多酚含量分别为205.48、124.39和270.85mg/g,并分析了儿茶素的组成及其含量;水浸出物含量分别为387.33、216.37和431.33mg/g;并检测到散茶含有微量乳酸茵(1.24×10~4个/g)。  相似文献   

20.
采用膜分离与大孔树脂联用技术纯化茶皂素。粗茶皂素经陶瓷膜和360Da纳滤膜初步分离浓缩,得率为62.1%,纯度为79%;根据静态和动态吸附筛选试验,选择大孔树脂AmberliteXAD7HP对茶皂素进一步纯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上样流速0.5 mL/min、上样液浓度30mg/mL;以10%,40%,70%的乙醇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洗脱剂流速1mL/min,洗脱液体积为3BV,该条件下纯化,茶皂素最终得率为55.3%,纯度可达95%。该试验表明膜分离与大孔树脂联用技术可得到高纯度的茶皂素,是一种可工业化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