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洪艳  陈胜  程亮 《城市建筑》2013,(14):88+94
文章介绍了某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隔震施工的设计原理、构造措施、施工技术要点,并与传统设计下的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的经济技术进行了对比,从而再次证明了隔震技术在未来社会发展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中底框-抗震墙结构发生了较为严重的破坏.文中根据某一现有底框-抗震墙结构图纸,用SAP2000软件建模,并分别按照基础隔震和层间隔震方案进行设计,采用模态时程分析计算两种隔震方案在汶川地震卧龙台记录波下的反应.进而比较两种隔震方案的隔震效果,说明层间隔震方案对于底部一层框架—上部砌体抗震墙结构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对某超限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隔震加固设计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设计重难点为加固原人工挖孔桩形成上支墩和锚杆静压桩承台,截断上支墩和锚杆静压桩承台间的人工挖孔桩后增设隔震垫。同时也对该类结构加固常见的问题及加固技术进行了论述,为在超限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中使用隔震技术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董靖 《福建建筑》2008,(7):36-38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12章提到的隔震结构仅指基础隔震结构,针对此现状,本文对比分析了基础隔震结构体系与层间隔震结构体系的的工作原理、工程应用范围等,探讨了隔震技术至今发展缓慢的原因,提出了应用层间隔震技术改善底层框架上部砌体建筑的抗震性能,推动隔震技术的发展应用。  相似文献   

5.
阴毅 《山西建筑》2014,(9):21-23
针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在汶川地震等强烈地震中呈现出的新震害特点,新抗震规范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JGJ 248-2012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技术规程均提出了新的设计要求,就规范内容,对一些设计要点和难点进行了分析,旨在对该类结构设计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对某典型超限底部框架抗震墙-砖砌体结构运用隔震加固方法进行加固的可行性和加固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比未加固、基础隔震加固和层间隔震加固的周期、加速度、层间位移、地震剪力、隔震支座的滞回曲线及基底剪力等对加固效果进行了讨论,分析了隔震加固技术用于超限底框砌体结构加固、改善其抗震性能的可行性以及加固效果和适用情况,比较了采用基础隔震加固和层间隔震加固两种方式的优缺点,为超限底框的加固提供了一种可能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7.
从转换层的墙体设计、楼板设计以及侧移刚度比和强度比的控制四方面探讨了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转换层设计,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措施和设计方法,并指出转换层的结构设计是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设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张涛  王志明  朱国锋 《山西建筑》2024,(6):45-47+55
砌体结构的加固改造,经常遇到抗震设防类别的提高,导致上部结构的构造措施难以满足规范要求,给加固设计带来一定的困扰。橡胶隔震支座在加固设计的运用,可以有效减小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从而减少上部结构的加固设计难度。以五层砌体结构的改造加固为例,探讨隔震橡胶支座在砌体结构抗震加固中的应用。该建筑使用功能由办公楼改为幼儿园,抗震设防类别由丙类提高为乙类。通过在底层设置隔震橡胶支座,对比加固前后底部剪力、弯矩的变化,可以看出橡胶支座显著降低了砌体结构底部的地震力,减少了上部结构的加固量。  相似文献   

9.
我国7度抗震设防区中小城镇存在大量底部局部框架-砌体房屋,其底部局部RC框架+砌体抗震墙的布置形式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对7度区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要求,考察其震害、刚度比及抗震性能有助于指导工程设计。分析了底部局部框架-砌体房屋的震害;设计了5个算例,包括2个底部局部框架-砌体房屋、1个砌体房屋及2个底部框架-RC抗震墙砌体房屋,对比分析了各算例在7度多遇地震下的弹性及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地震反应,考察了层间位移角、应变、耗能等指标。对比分析表明底部局部单排柱框架-砌体房屋,其刚度比、弹性及弹塑性地震反应与砌体房屋接近;底部局部双排柱框架-砌体房屋刚度比、弹性、弹塑性地震反应均大于砌体结构,但小于底部框架-RC抗震墙砌体房屋,其弹性、弹塑性地震反应均满足抗震规范中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相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由建研科技会同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有关单位编制的行业标准《底部框墙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送审稿),日前通过审查。该规程在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国内各地的地域差异并与相关规范进行协调,对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相关内容做了补充和完善,对底部框架一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技术做了系统详细的规定。用于进一步规范和指导我国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11.
针对橡胶隔震支座在村镇低矮砌体结构中未被广泛应用的现状,设计一种新的安放橡胶隔震支座的方法。对比分析了采用该设计与采用传统隔震设计的上部结构的抗震性能及空间整体性,给出了隔震支座的布置原则和安放方法,设计了门洞口、室内外楼梯、管线等特殊部位的构造处理方案,提出了安装橡胶隔震支座的具体施工工艺及应注意的问题。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用于低矮房屋中,造价低廉、施工工艺简单且隔震效果好;所提出的隔震设计可应用于村镇低矮砌体结构建筑。  相似文献   

12.
橡胶隔震支座在底框结构中的应用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濉宁县人民武装部商住楼底框结构住宅楼进行了基础隔震设计,采用时程分析法对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隔震结构在大震作用下仍处于弹性工作状态,结构由传统抗震设计的"大震不倒"提高到了"大震不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3.
隔震技术在砌体结构抗震加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抗震设防9度区的一多层砌体结构作为算例,探讨了采用隔震技术对多层砌体房屋进行抗震加固的计算分析方法、施工工艺及相应的关键技术。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隔震技术进行抗震加固,可通过降低隔震层上部结构的抗震设防烈度来降低其抗震鉴定标准,从而使其满足抗震鉴定的要求,达到抗震加固的目的。在抗震设防高烈度区采用隔震加固方法进行砌体结构的抗震加固比常规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结合宿迁市通成山庄住宅基础隔震设计 ,讨论了在并联复合隔震体系中由于隔震支座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托墙梁的附加弯矩 ,并给出了附加弯矩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5.
李红 《山西建筑》2014,(16):113-114
介绍了钢包砌筑施工的技术措施,简单论述了施工准备工作与耐火材料的储存和运输方式,详细阐明了包底永久层砌筑、包壁永久层砌筑、渣线工作衬砌筑等施工技术,以提高钢包砌筑施工水平。  相似文献   

16.
底部框剪砌体结构房屋作为主要结构形式,广泛应用于办公楼、写字楼及住宅房屋中,本文作者在分析底部框剪砌体结构房屋震害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底部框剪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概念设计及工程实际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既有砌体房屋改造大开间的结构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讨论了两类既有砌体房屋大开间改造工程--"墙承重改为梁承重"和"形成局部底部框架砖房"的设计,分析了结构计算的内容和设计方法,并提出了加固补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分析了底框结构的抗震性能,通过动力时程分析,研究了底框结构在不同地震强度作用下的弹塑性反应,分析了这类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特征。通过算例,介绍底框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分析并得到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陈华明  刘伟庆  葛卫 《结构工程师》2004,20(4):56-59,55
对濉宁县人民武装部商住楼底框结构住宅楼进行了基础隔震设计,采用时程分析法对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隔震结构在大震作用下仍处于弹性工作状态,结构由传统抗震设计的“大震不倒”提高到了“大震不坏”,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