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以毛细管流变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聚丙烯(PP)共混体系的形态和流变行为。讨论了共混物的组成、增容剂含量对共混物的形态、熔体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P-g-MAH改善了PP与PTT的相容性,PP在PTT连续相中分散均匀,分散相尺寸随着增容剂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共混物熔体为假塑性流体,其非牛顿指数n、熔体黏度、黏流活化能随增容剂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采用毛细管流变仪对聚丙烯(PP)/稀土铝酸锶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析了温度、稀土铝酸锶含量对PP/稀土铝酸锶样品的表观黏度、非牛顿指数、黏流活化能和结构黏度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稀土铝酸锶添加量的增加、温度的升高,PP/稀土铝酸锶熔体表观黏度逐渐降低;在相同温度下,随着稀土铝酸锶含量的增加非牛顿指数n出现先增大后减小,在稀土含量一定的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非牛顿指数逐渐增大;随着稀土铝酸锶含量的增大,黏流活化能先减小后增大;随着温度的提高,结构黏度指数逐渐降低,而随着稀土铝酸锶含量的增加,结构黏度指数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马来酸酐接枝物对PE/PA6共混物相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P/PA6/POE-g-MAH和PP/PA6/PP-g-MAH共混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DSC)仪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增容剂POE-g-MAH和PP-g-MAH对PP/PA6共混物相容性、形态结构和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P/PA6共混体系中分别加入POE-g-MAH和PP-g-MAH不仅能显著改善两相界面的相容性,减小分散相的粒径,而且能使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显著提高。当增容剂的用量为5份时,PP/PA6共混物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POE-g-MAH和PP-g-MAH增容PP/PA6共混体系非等温结晶行为的研究表明,POE-g-MAH和PP-g-MAH均能促进PA6对PP基体的异相成核作用。  相似文献   

4.
使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聚丙烯/尼龙11(PP/PA11)共混物的流变特性。实验结果表明,PP/PA11共混物为假塑性流体,在不同温度下,其非牛顿指数为0.4~0.6,其表观粘度随着增容剂含量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当增容剂质量分数为5%时,表观粘度达到最大值,增容剂的加入使体系的粘流活化能减小,熔体的流变性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丙烯(PP)/聚酰胺66(PA66)共混物,研究了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和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POE-g-MAH)作为增容剂对PP/PA66共混物力学性能和非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P-g-MAH提高了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加入5份POE-g-MAH能显著提高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PA66可起到异相成核作用,使PP的结晶峰温度升高;加入PP-g-MAH进一步提高了PP的结晶峰温度;PA66使PP的结晶活化能增大,增容剂的加入则使共混体系中PP的结晶活化能降低。  相似文献   

6.
以聚乙二醇(PEG)为抗静电剂,在不同共混比例下与聚丙烯(PP)熔融挤出,用流变仪分析了PP/PEG二元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并深入研究了剪切速率、温度、PEG含量等因素对共混体系熔体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PEG共混体系为典型的假塑性流体;随着PEG含量的增加,非牛顿指数n先增大后减小;黏流活化能随PEG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结构黏度指数Δη则随PEG含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且在PEG含量为6%时达到极小值,此时共混体系的可纺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7.
《塑料科技》2015,(11):23-27
采用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丙烯/氧化镧(PP/La2O3)复合材料,研究了La2O3用量对复合材料结晶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a2O3对PP具有明显的成核作用,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相对结晶度;PP/La2O3复合体系的表观黏度随着剪切速率和温度的提高而逐渐降低;随着La2O3用量的增加,PP/La2O3复合体系的表观黏度先减小后增加,在La2O3用量为0.5份时达到最小值;复合材料的非牛顿指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La2O3用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复合材料的黏流活化能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随着La2O3用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但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采用毛细管流变仪对尼龙612/6(PA 612/6)共聚物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PA 612进行比较。结果表明:PA 612/6共聚物和PA 612熔体均为剪切变稀的假塑性非牛顿流体,在相同温度和剪切速率下,PA 612/6共聚物熔体的表观黏度均小于PA 612的;在温度为240℃时其非牛顿指数分别为0.749,0.748;随着温度的升高,两者熔体的表观黏度和稠度系数均逐渐下降,非牛顿指数逐渐增大;PA 612/6共聚物和PA 612熔体的黏流活化能随剪切速率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在剪切速率为115 s~(-1)左右时,两者的黏流活化能达到最大,分别为61.49,61.27 kJ/mol,此时熔体的表观黏度对温度的敏感性最强。  相似文献   

9.
马波  白利斌  张青 《聚氯乙烯》2009,37(9):13-17
利用合成的多单体接枝物[PP-g-(DMC-co-St)]增容PP/PVC共混体系,研究了其用量对共混物力学性能以及流变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共混物的亚微观相结构。结果表明:①在试验条件下,共混物熔体具有典型的假塑性流体特征,在PP-g-(DMC-co-St)用量为6份时,熔体的表观黏流活化能和非牛顿指数最大;②PP-g-(DMC-co-St)对PP/PVC共混体系有较好的增容效果,增容后在PP-g-(DMC-co-St)用量为6份时,试样的拉伸强度、缺口冲击强度出现最大值,与扫描电镜照片的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分别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为壳,以高岭土为核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共聚物。将制得的两种核壳结构复合粒子添加到聚丙烯(PP)中,对PP进行改性。结果表明:共混体系为非牛顿假塑性流体,其表观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共混物非牛顿流动指数下降,剪切速率上升,流变性能改善;加入核壳结构复合粒子后,共混物黏流活化能增大,从而黏温依赖性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