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采用次亚磷酸钠为还原剂在涤纶织物上化学镀铜,实验对预处理工艺包括粗化→烘干→活化→解胶→还原→烘干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与织物镀层稳定性密切相关的粗化和活化工艺,进一步优化了预处理工艺。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涤纶织物纳米复合镀试验,用以得到镀层硬度显著提高、镀层耐磨性增强的纳米复合镀铜涤纶织物。并采用冷热循环法分别对镀铜层结合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实验得到了镀层覆盖均匀,光泽较好,镀层结合力强的镀铜涤纶织物。  相似文献   

2.
为得到具有电磁波防护功能的涤纶织物,采用次亚磷酸钠为还原剂在涤纶织物上作化学镀铜处理,实验对预处理工艺,包括粗化→烘干→活化→解胶→还原→烘干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与织物镀层稳定性密切相关的粗化和活化工艺,并进一步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涤纶织物纳米技术复合镀试验,用以得到镀层硬度显著提高、镀层耐磨性增强的纳米技术复合镀铜涤纶织物.采用冷热循环法对镀铜层结合力和处理后织物的电磁波屏蔽效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实验得到的镀铜涤纶织物镀层覆盖均匀,光泽较好,镀层结合力强,具有一定的电磁波屏蔽能力.  相似文献   

3.
刘备 《江苏纺织》2013,(4):49-51,54
本论文介绍了碳纤维表面镀铜的预处理工艺及化学镀的工艺流程,通过比较确定了较理想的化学镀铜工艺.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碳纤维化学镀铜工艺制得的镀铜碳纤维光泽性好,镀层结合力强,导电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化学镀涤纶织物的硅烷偶联剂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分子自组装理论,采用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偶联剂(YDH602)在涤纶织物表面形成硅烷自组装层,吸附镍离子形成均匀的镍离子层,以硼氢化钠直接还原镍离子形成镍自催化活化中心,代替传统的贵金属钯活化法,在织物表面引发化学镀,建立硅烷偶联剂整理辅助涤纶织物化学镀铜-镍合金新工艺。采用正交试验对偶联剂整理工艺和活化工艺进行了优化;分析了镀铜-镍合金织物镀层形貌、组分和表面电阻。制备的铜-镍合金/涤纶复合织物导电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5.
铜/锡复合镀层电磁屏蔽织物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魏宁  沈勇  张惠芳  王炜 《印染》2009,35(13)
以涤纶织物为基材,制备了一种铜/锡柔性电磁屏蔽面料.通过粗化、敏化、活化、强化和化学镀等处理,在涤纶表面上形成一层约3王μm铜镀层;然后采用电镀方法在基材表面形成2μm锡镀层.测试表明,铜/锡柔性电磁屏蔽织物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电磁屏蔽效能.  相似文献   

6.
《印染》2017,(2)
以涤纶(PET)作基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聚苯胺(PANI)/涤纶复合织物,采用化学镀方法在此织物表面均匀沉积金属铜,制得铜/聚苯胺/涤纶(Cu/PANI/PET)复合织物,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防电磁辐射性能测试仪等对织物进行测试,讨论了聚苯胺中间层对金属铜晶粒尺寸、耐摩擦性、镀层结合力和电磁屏蔽效应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苯胺中间层的加入可改善镀铜织物的耐摩擦性及电磁屏蔽效应等性能。  相似文献   

7.
排汗快干面料的染整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强 《针织工业》2005,(8):43-45
排汗快干面料为天丝和超细涤纶纤维复合而成.文中介绍了采用特殊亲水性助剂HS-TC-16处理的快干面料排汗快干原理,阐述了该产品的前处理、染色、还原清洗、生物酶去微纤整理、排汗快干整理及后整理工艺.设计出合理的排汗快干面料的生产工艺:络筒→织造→验坯布→预定形→缝合→前处理→超细涤纶纤维染色→还原清洗→生物酶去微纤整理→天丝染色→皂洗→排汗快干整理→脱水→烘干→定形→验布→包装.  相似文献   

8.
孟灵灵  黄新民  魏取福 《印染》2012,38(17):5-7,11
利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涤纶织物表面沉积纳米铜薄膜,研究氧、氩等离子体处理前后涤纶基材表面沉积铜膜的形貌、导电性能和润湿性能的变化.以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前后纤维表面的粗糙度和纳米铜颗粒大小变化,并对表面沉积纳米铜织物导电性能、润湿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氧等离子体处理对涤纶基材表面的影响较氩等离子体明显,其可使纳米铜颗粒分布均匀致密,显著增加纤维表面的粗糙度和纳米铜颗粒大小,明显提高纳米铜膜导电性能.处理后,液滴在样品表面接触角变小,镀铜织物亲水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新型电磁屏蔽纺织品化学镀前处理活化膜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自组装技术在涤纶织物上形成纳米级钯金属催化层.并对形成壳聚糖-钯膜活化层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从对织物金属镀层后表面电阻的测定可知,影响活化层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壳聚糖、溶剂和交联剂用量.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与钯通过配位作用在涤纶织物表面自组装后,形成了纳米级贵金属钯活化层,并用扫描探针显微镜(SPM)及X射线衍射(XRD)进行了表征.该方法成功地降低了贵金属的用量并提高了催化活性,可以取代传统化学镀前活化工艺.  相似文献   

10.
郑立卫  朱隽 《中国纤检》2009,(11):72-73
研究了化学镀铜锦纶织物的性能及测试方法。分别测定镀层表面形貌、织物的拉伸强力.镀层的电阻率和镀层结合力:并提出了一种快速测量电磁异蔽织物中镀铜纤维的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简介镀铜钢丝与椽胶结合力的机理,分析镀层基体、镀层表面铜含量及镀层厚度对结合力的影响,认为:通过控制适当的镀层厚度、黄铜的铜锌比以及表面铜含量,可使钢丝具有良好的结合力;半成品镀紫铜也是简便可行、行之有效的工艺之一。  相似文献   

12.
化学镀在织物金属化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亚萍  蔡再生 《印染》2008,34(12):39-42
化学镀作为一种优良的表面金属化处理技术,已应用在织物功能整理领域.文中综述了化学镀在织物金属化处理中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织物化学镀的预处理(除油、粗化、敏化和活化)、主要金属的化学镀和后处理工艺,并指出提高镀液稳定性、改善这类织物的服用性能、减轻环保负荷和开发多元复合镀层等,是今后织物化学镀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纳米复合镀层钢领的表面粗糙度、显微硬度、磨损率和成纱毛羽及断头率的影响,制备了纳米金刚石复合镀钢领。运用纳米金刚石复合镀技术制备四层纳米复合镀钢领,选择制备过程中纳米金刚石含量、施镀温度和PH值等3项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较优的制备工艺为纳米金刚石含量20g/L、温度85℃、pH值5.0。认为,镀前预处理工艺对钢领电镀质量有着重要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可获得较优的制备工艺参数,制备出表面光洁度好、硬度高、磨损量小,成纱质量较优、使用寿命明显延长的的纳米复合镀钢领。  相似文献   

14.
化学镀铜各相关因素对焊丝镀铜层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本文对焊丝化学镀铜工艺中镀液成份及酸洗温度对镀铜层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试验,并获得了成份、酸温对镀层质量影响的规律性数据,为制订合理的镀液配方提供了实验依据;为对镀层质量进行比较,提出了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丝镀铜层色泽及结合力的非标准半定量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防辐射织物化学镀整理前,通常需进行表面活化预处理.基于分子自组装理论,采用壳聚糖(CS)在锦纶织物表面原位生成纳米级贵金属催化层,并通过扫描探针显微镜(SPM)及X射线衍射(XRD)进行表征.试验最佳工艺为:CS浓度11g/L,处理温度60℃,交联剂含量10 mL/L.该活化方法在织物表面形成的活化中心达到了纳米级别,降低了贵金属用量并提高了其催化活性,可取代传统化学镀前的活化工艺.  相似文献   

16.
顾浩 《针织工业》2003,(2):73-76
采用引进的棉纤维阳离子化预处理剂及涂料染色增深、增艳、防泳移剂,进行反复的工艺试验,摸索出了在溢流染色机中进行纯棉针织坯布涂料染色的全新工艺。预处理温度80℃,涂料pH值为5.5,预处理剂的用量为7—8g/L。具体工艺流程为:坯布→氧漂→水洗中和→热洗→水洗→阳离子化预处理→冲洗→水洗→染色→冲洗→水洗→(固着)→脱水→烘干→剖幅→定型→检验→包装。涂料新工艺染色后的产品增深率提高了60%—80%,降低了染色成本,减少了污染。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增重率对化学镀铜涤纶针织物防电磁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涤纶针织物化学镀铜工艺,借助SEM、X射线能谱仪对镀铜织物表面和结构进行了分析.测试了织物化学镀铜前、后服用性能的变化情况,对导电性和电磁波屏蔽性能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镀层均匀程度对电磁波屏蔽性能影响较大.随着镀铜厚度的增加,电磁波屏蔽效能增加明显,后又趋于稳定.摩擦对导电性能和电磁波屏蔽效能影响不大.在满足防电磁波性能前提下,应尽量减小镀层厚度.  相似文献   

18.
聚氨酯/聚偏氟乙烯共混膜防水透气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颖  姚理荣  高强 《纺织学报》2014,35(5):23-0
本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聚氨酯/聚偏氟乙烯共混纳米纤维膜,研究了溶质质量比对纳米纤维形貌、直径及膜性能的影响,探索共混纤维膜较优制备工艺。采用静电喷射方式将聚氨酯湿气固化胶喷于涤纶基布表面,再以较优静电纺丝工艺将共混纳米纤维喷于含胶水的涤纶基布上,研究了共混纳米纤维膜/涤纶基布复合织物的防水透气等性能。结果表明:共混纳米纤维膜较优制备工艺为:静电纺丝电压为14 kV、接收距离为10 cm、纺丝液浓度为12 wt%、溶剂配比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4/6、溶质质量比聚氨酯/聚偏氟乙烯=7/3;聚氨酯湿气固化胶在涤纶布表面呈微米级点状或块状分布,当其质量百分数为40 wt%时,纳米纤维膜与基布粘结牢度、透气性较好,复合织物随膜厚度增加,其抗湿性相差不大,耐静水压值、透气性、断裂伸长率有所降低,但拉伸断裂强力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纳米纤维膜与织物的界面结合力,优化静电纺纳米纤维复合机织物制备工艺,考察了接收基材织物的导电性、聚酰胺56(PA56)纺丝液浓度、接收基材种类对纤维膜表面形貌的影响,以及接收基材对复合织物黏附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A56最佳静电纺丝液质量分数为12%~18%;接收性较好的基材为棉、粘胶织物;抗静电处理可提升涤纶织物对纳米纤维的沉积性能;不使用黏合剂,静电纺膜梯度沉积法可提升纳米纤维与织物间的界面结合力;以棉织物为基材、PA56低质量分数(6%,10~20 min)纳米纤维膜为中间层、PA56高质量分数(15%, 40 min)纳米纤维膜为表层的复合织物,其剥离强力比常规沉积法提升2~3倍。  相似文献   

20.
探讨细特云母改性涤纶纤维多组分混纺纱的纺纱工艺.阐述了云母改性涤纶纤维、异形阳离子涤纶、苎麻、澳毛等纤维的性能特点.通过对苎麻纤维进行加油给湿和柔软预处理,对云母改性涤纶纤维和异形阳离子涤纶纤维进行抗静电剂预处理,采用包混与条子混并相结合的混棉工艺,合理配置工艺、控制温湿度等技术措施,成功纺制出多组分云母改性涤纶纤维涤苎麻毛11.8 tex竹节纱,满足了产品开发的质量要求.认为,原料预处理、混和工艺以及必要的工艺技术措施是纺好细特云母改性涤纶纤维多组分混纺纱的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