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客展示     
虎仔教育效益学思考 http∥phd.blogdriver.com 教育是一个非功利的事业.教育的投入是巨大的.当教育信息化到来的时候,教育投入更大,然而是不是能够带来相应的教育质量的提高,也是人们十分关注的.如何从根本上有效地提高教育的投资效益,降低教育成本,是我近年来开始思考的问题.这个博客就是为了将我的思考和探索通过网络来反映,以此搭建一个向高手讨教和与同行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教育民主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教育永无止境的追求.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全国各地区普遍存在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情况,不利于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而积极的应用各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则可以有效地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地发展.本文围绕信息技术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的促进作用予以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课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鉴于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在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要求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规律所决定的.构想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贴近学生的实际.选取生活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在生活中进行教育;强化实践环节,回归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教育机器人缺少仿真平台的问题,建立了一个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的教育机器人三维运动仿真平台.对教育机器人仿真平台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根据教育机器人特点和运动仿真需求,提出教育机器人动态仿真平台的框架结构.在给出教育机器人拼接件几何模型和物理属性统一表达方法的基础上,基于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教育机器人离散动力学模型和碰撞接触响应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仿真方法,模拟教育机器人的物理行为.对教育机器人控制器、传感器及执行器进行仿真,构建了教育机器人虚拟控制系统,实现虚拟教育机器人的控制.最后,实际应用表明,仿真平台能够较好地满足教育机器人运动仿真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AI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新时代教育信息化最重要的特征之一.AI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AI改变了教育的育人目标、学习方式、教师角色、教育供给以至于改变了整个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6.
Edudig.net是个什么网站 Edudig.net是一个教育web2.0实验项目,一个教育digg社区,它以民主投票方式来发掘优秀的教育内容.这里没有编辑,由用户推荐来决定网站的内容,以及用户投票来决定首页上的教育热点.因此,Edudig.net是一个分享优秀教育资讯的web2.0社区.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生活很多方面都受到了它的影响.计算机教育也越来越普及化,计算机教育的新模式在很多城市已经开始展开试点.社会的进步、教育的需要都是把计算机科学技术应用于计算机教育中的重要因素.本篇文章针对计算机教育,探讨将计算机科学技术引进计算机教育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目标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是相瓦作用、紧密结合的.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引领作用.面对新挑战和新任务,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能够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的价值教育和信仰教育;加强人党积极分子培养和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加强学生团队组织建设,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障,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9.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将其应用于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更有利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 生活教育的涵义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这个社会现象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为社会生活服务,在改造社会生活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他认为现代化的生活是健康的、劳动的、科学的、艺术的和改造社会的生活.这个生活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包含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个三个方面.我重点阐述生活即教育.这个理论是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改造而来的,但又有所不同,陶行知先生更强调生活对教育的重要性,是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的.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推进现代教育智能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教育行业对IT硬件产品的需求增长迅速.虽然众多厂商对教育市场虎视眈眈,但只有那些能更好地洞悉整个教育产业价值链的商家,在"教育蛋糕"的争夺中处于有利地位.以现代办公产品为例,日常办公造成的浪费屡见不鲜.对教育行业来讲,打印、文档处理、成本管理等需求更加突出.产品质量好,使用成本低,供应商的服务质量高也就成了教育当局人士选用打印产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李响 《数码世界》2008,7(15):32
随着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教育行业对IT硬件产品的需求增长迅速.虽然众多厂商对教育市场虎视眈眈,但只有那些能更好地洞悉整个教育产业价值链的商家,才能在"教育蛋糕"的争夺中处于有利地位.以现代办公产品为例,日常办公造成的浪费屡见不鲜.对教育行业来讲,打印、文档处理、成本管理等需求更加突出.产品质量好,使用成本低,供应商的服务质量高也就成了教育当局人士选用打印产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是在教育偏重了知识与技术,智力与能力后所出现的一种调整现象.可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误区.智力开发、创造性教育、能力教育在教育服务于科技和社会的同时,也为社会带来负面效应.比如对利润的争夺形成的道德败坏、唯利是图,工业发展所形成的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和环境污染,转基因带来的生态问题等等,这些都需人们从道德和法律上加以调整.要在教育与经济效益挂钩刺激教育发展的同时,防止生成教育腐败.我们提倡素质教育,不能只注重教育形式的改革,教育的关键是提高管理人员、教师的品德素养与敬业精神.此外,家长和学生自己如何把握人生的问题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努力创设信息技术环境,成功实现学校管理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基础.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因此,教育的信息化,不仅仅是教育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更新,还将导致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方法、教育目标、教育结构、教育管理制度、教育体制、教育思想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张玲  朱水萍 《计算机时代》2021,(5):94-96,99
劳动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高校劳动教育提出加强价值观的引导、提升劳动综合技能等新要求.调查发现,高校劳动教育存在边缘化、教育方法简单、考评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基于教育信息化2.0的时代背景,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拓展劳动教育平台、健全劳动教育考核机制三方面,对高校的劳动教育提出建议,希望能为高校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显著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教育方面,信息技术不断与教育进行融合,推动教育的改革创新.本文在技术扩散的视角下,对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的融合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的科学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科技创新发展正引领教育领域改革新趋势,为21世纪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路径.探讨了科技创新与教育信息化的关系,科技创新是教育信息化的技术支撑,对教育信息化的人才培养、教育理念、教学平台、评价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反之,教育信息化需求助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根本.没有科...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标 1.剖析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实质与内涵. 2.分析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影响. 3.建立适合市情的科学的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实施方案. 4.构建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模式. 5.建立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质量保证体系和成本效益模型.  相似文献   

18.
教育装备是教学的基本物质条件,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小学信息化装备项目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装备项目的效益直接影响着教育信息化的效益,也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科学合理地构建中小学信息化装备项目的效益评估体系,可以进一步完善教育装备项目的各项管理制度、改善学校的管理,可以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可以使教育装备的项目投入效益最大化,可以为各级教育技术装备人员的绩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促进一个地区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9.
如何保证教育信息化长期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命题.本文首先介绍和阐述了信息化教育的本质以及其在我国发展的现状,深入剖析了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教育信息化面临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只有始终坚持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才是正确之道.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的规模越来越大.而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中的特色,搞好实践教学是提高高职教育水平的关键.虽然目前实践教育已经越来越得到了职业教育界的关注,但是还是很少对整个实践教育体系整体进行研究,针对性不强.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该文首先从实践教育体系的特征和整体框架进行研究,并以某高职计算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