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1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及护理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前后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以及营养不良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对照组和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个性化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营养不良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16):68-69
目的:通过组建血透病友之家进行6个月规律的综合性干预措施,观察组建血透病友之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透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干预组即组建血透病友之家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临床焦虑抑郁症状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前,研究组与对照组SAS评分、SDS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为76.7%,观察组为96.7%,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SCL-90各项评分和总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组建血透病友之家可以使患者焦虑和抑郁改善,从而使患者血液透析依从性明显提高,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31):91-9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血管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内瘘闭塞率和动脉瘤样扩张率,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定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出血、感染及血栓形成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2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45%(P<0.05);观察组患者内瘘闭塞率和动脉瘤样扩张率分别为1.82%、7.2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55%、18.18%(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并降低内瘘闭塞率和动脉瘤样扩张率,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5)
目的观察清宁胶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近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予规律血液透析,透析器选用高通透性、生物相容性好的一次性透析器,透析液为标准碳酸氢钠透析液,透析时血流量为200~250 mL/min,透析液流量500 mL/min。对照组常规口服降血压药物及补钙、降磷等药物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口服清宁胶囊(甘肃省中医院院内制剂),每次3粒,每日1次,临睡前用温开水送服。疗程为2月。监测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及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Scr,BUN显著降低(P<0.05),CO2CP,Hb,Alb显著升高(P<0.05)。结论清宁胶囊可改善MHD患者的血生化指标,提高其营养状况,从而提高MHD患者近期的生存质量,并为其长期生存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36):83-85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对妊娠糖尿病(GDM)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于本院住院的66例GD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和母婴结局。结果:干预后研究组FBG、2 h PG、Hb A1c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妊娠高血压病、胎膜早破和早产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巨大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GDM患者血糖水平,并改善其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3):103-107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理念的个体化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0月-2019年3月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循证理念的个体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压、BMI指数、用药与生活方式依从性、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及BM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依从率(96.00%)、饮食调节依从率(90.00%)、戒烟戒酒依从率(96.00%)与适当运动依从率(82.00%)均高于对照组(76.00%、56.00%、82.00%、6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健康知识知晓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循证理念的个体化护理可有效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增强患者服药依从性与生活方式依从性,提高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加强患者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1,(1):105-106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联合纽曼系统模式在重症监护室(ICU)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本院ICU血液透析的120例患者为受试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结合纽曼系统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护理。比较干预1周时,两组护理不良事件(皮下血肿、内瘘感染、压疮、非计划拔管),并发症(静脉端血栓、动脉端血栓、假性动脉瘤)发生情况;比较干预前及干预1周时,两组营养状态(上臂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左小腿围)及心理状态。结果:研究组皮下血肿、内瘘感染、压疮、非计划拔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静脉端血栓、动脉端血栓、假性动脉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研究组上臂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左小腿围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上臂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左小腿围较干预前均降低,且均低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两组SCL-90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管理联合纽曼系统模式应用于ICU血液透析患者,可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5)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09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5例、对照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护理满意度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吞咽功能严重障碍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吞咽功能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自我护理能力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减少患者吞咽障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25):82-85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广西玉林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1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57例)和对照组(57例),两组均接受相应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通过追踪随访,采用电话和家访的方式施以连续性护理干预,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后自我管理行为和糖代谢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1年后研究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研究组总分、普通饮食、特殊饮食、运动、血糖监测及药物的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57.89%的患者处于良好自我管理水平,而对照组只有10.53%。研究组糖代谢指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干预不仅有效地提高了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明显地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水平,丰富护理工作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7):107-108
目的:探讨情绪管理联合饮食调护在老年骨质疏松四肢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四肢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对照组(n=30)和研究组(n=3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情绪管理与饮食调护共同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骨密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两组干预后SDS与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研究组干预后上肢与下肢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四肢骨折老年患者予以情绪管理及饮食调护共同干预,有助于患者负性心态改善,提高骨密度,使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1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便秘的预见性护理及效果分析。方法:将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便秘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入组6个月内便秘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便秘的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便秘预见性护理,能有效减少便秘的发生,对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17):82-83
目的:探讨和研究营养护理在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方案选择提供必要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营养护理,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体重指数、白蛋白、肌酐、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统计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职能、情感职能、躯体健康总评、心理健康总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往往营养状况较差,实施合理的营养护理能够显著地改善患者的营养水平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30):83-84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饮食依从性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期间经确诊的78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饮食依从性、心理状态变化。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饮食依从性评分均明显提高,且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下降,但干预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饮食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6)
目的:观察醋酸钙在尿毒症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透析的尿毒症患者46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取高通量透析联合碳酸钙进行治疗,研究组采取高通量透析结合醋酸钙进行治疗,比较醋酸钙治疗前后患者血清Ca、P、PTH浓度变化,观察患者全身瘙痒、骨痛、骨骼变形等缓解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优于对照组86.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PTH、Ca*P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Ca较治疗前有一定上升,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酸钙对尿毒症血液透析具有明显的疗效且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1):23-27
目的:探讨透析间期体重增长(IDWG)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选取ESRD接受MHD患者71例,根据患者透析间期平均体重变化(IDWG)分两组:控制良好者为A组(平均IDWG%<3.5%),控制不良者为B组(平均IDWG%≥3.5%),分别检测每次透析间期体重增长(IDWG)、干体重(DW)、体重指数BMI、人体学指标、实验室指标。结果:观察1年后A、B两组DW、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体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室指标比较HB、RBC、TC、TG、LPɑ、HCO-3、n PCR、SPKT/V、ALB、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P、i PTH、BS、GH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IDWG控制良好者可减少MH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控制不良者促进MH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36):52-55
目的:探讨湛江地区尿毒症防治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为规范尿毒症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湛江市地区具有肾病防治专业的12家医院的专科服务开展情况进行统计。随机抽查透析龄大于1年的患者173例,收集患者近3个月透析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红蛋白(Hb)、血钙(Ca)、血磷(P)及甲状旁腺素(PTH)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湛江市透析1年以上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1181例,腹膜透析患者共171例。湛江市各医院1年内开展临时静脉导管置入共1682例次,内瘘手术加长期留置导管置入共594例次。大部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SBP、DBP、Hb、Ca、P及PTH仍不达标。二级与三级医院患者相关指标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级医院的Hb、Ca、P、PTH检测率均明显低于三级医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湛江地区肾脏病的二级预防仍然薄弱,尿毒症患者即使得到了肾脏替代治疗,但大量患者仍未达规范化诊治,部分患者生存质量仍较差。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21,(1):85-96
目的:探讨温肾解毒汤治疗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与BUN、Cr、H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门诊就诊的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服用温肾解毒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积分、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Cr)、血红蛋白(Hb)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均降低,且研究组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B、Hb水平均提高,BUN、Cr水平均降低,研究组ALB、H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BUN、C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过程中,加入服用温肾解毒汤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减轻对肾组织的损伤,是辅助治疗良方,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20,(6):86-90
目的:探究整体护理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高压氧舱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经高压氧舱治疗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正常呼吸时间、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肝肾功能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正常呼吸时间、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ALT、AST、BUN及Scr水平均显著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可有效降低高压氧舱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并发症,改善肝肾功能指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27):83-85
目的:试析心理护理联合饮食指导用于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抽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接收并行化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7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强化心理护理联合饮食指导,对比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营养正常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D3~+、CD4~+、CD8~+水平上升程度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AS、SDS水平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联合饮食指导的效果确切,可推广。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21):83-84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措施在降低癫痫持续状态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改善负性情绪及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将2017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76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予以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前MoCA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语言、视空间技能与注意与集中、记忆、计算和定向力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执行功能与抽象思维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MoCA各维度评分及总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SDS、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研究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5.26%)低于对照组(3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94.74%)高于对照组(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措施在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中应用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心理状态,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患者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