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炼钢     
《重钢技术》2004,47(1):52-52
LD-LF-CC冶炼X60钢的工艺优化[刊]/侯庆平//本钢技术-2003(10)-13-16本文探讨了优化工艺的理论和工艺要点。并通过工业试验,对优化工艺的理论和工艺要点进行了检验。取得了理想的试验效果。根据研究结果。找出了现有生产工艺中影响连铸坯洁净度的主要因  相似文献   

2.
又总结了我厂近几年采用负吨位炼钢的生产实践,以及运用这一冶炼工艺所取得的工艺效果。  相似文献   

3.
张欧 《鞍钢技术》1998,(7):12-15
钢包喷粉工艺是国外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等优点,采用钢包喷粉工艺可更进一步净化钢质,提高钢材产品质量,介绍了这一工艺所需要的主要和各种粉剂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直流炼钢电弧炉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庆奎 《炼钢》1996,12(6):43-50,F003
系统地阐述了直流炼钢电弧炉的炉底电极,电气设备,工艺操作、石墨电极的特点,导电耐火材料与底电极套管砖的特性,泡沫渣,以及直流炼钢电弧炉的设备与工艺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特钢平炉煤焦油炼钢工艺,结果表明,煤焦油不仅能满足冶炼工艺要求,甚至完全可以替代重油,是平炉炼钢又一种新型能源。  相似文献   

6.
李振洪 《山东冶金》1998,20(6):59-62
康斯迪技术采用泡沫渣埋弧冶炼,留钢留渣操作,用钢水直接加热炉料,连续运行,同时对预热炉料后的烟气进行处理。采用康斯迪工艺可以减少设备配置,节约投资,提高生产率,大幅度降低2生产成本,且该工艺适应的炉料范围较广,是一种适于在我国推广应用的电炉炼钢技术。  相似文献   

7.
唐钢优化电炉炼钢工艺唐钢拥有HGT型5t×2、3t×1电弧炉3座,过去由于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车间狭窄,生产水平受到制约。自1989年以来,唐钢对电炉车间在设备、工艺、环保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技术改造和革新,使电炉车间生产工艺得到配套优化。1993年,...  相似文献   

8.
LD工艺于五十年前开发,随后立即投入大规模的工业使用,至今还被公认为是一项伟大而又独特的成就。1949年7月3日首次在小规格的转炉上生产出了第一炉试验钢水,1952年11月27日林茨炼钢厂30t的炼钢设备炼出了第一炉钢水,这一系列的成功,离不开企业家的精神,冶金专家的精干业务和设备制造的经验,同时,也离不开领导者的胆识和远见。1952年不仅标志着LD工艺大规模使用的开端,而且象征性地成为今天的奥钢联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一种全新概念的炼钢工艺,它是无芯感应技术与真空钢包冶金相结合的产物。作为独立工艺,这两种方法并非新的技术,早已应用于实际生产当中。而今天,我们把它们联合起来形成一种独特可行的炼钢工艺,其生产成本可与最经济的传统工艺相竞争,并可被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及各工业化国家所接受和采用。  相似文献   

10.
煤焦油在平炉炼钢工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冉富  武卫东 《炼钢》1998,14(1):22-24
介绍了特钢平炉煤焦油炼钢工艺。结果表明,煤焦油不仅能满足冶炼工艺要求,甚至完全可以替代重油,是平炉炼钢又一种新型能源。  相似文献   

11.
白剑  李绮屏 《冶金设备》2012,(Z1):67-69
在国家大力提倡环保、节能的大环境下,针对卷材连续涂敷工艺,结合国外已有的卷材粉末涂敷技术,对比了溶剂型彩涂机组和粉末型彩涂机组的生产工艺,另外也从投资成本、产品质量和对环境的影响这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最后指出相关机构可对粉末卷材涂层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粉末型彩涂板生产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从捣固技术的可靠性、生产的连续稳定性、焦炉寿命、焦炉加热能耗、废水处理能耗等方面,对比分析了捣固焦炉与顶装焦炉的工艺技术;指出了捣固焦炉工艺应用的局限性;并认为煤调湿是一项扩大炼焦用煤资源、提高焦炭质量、走节能减排之路、有效保护环境的技术,应大力倡导。  相似文献   

13.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port the application of Rogers' science of unitary human beings theory to explor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nursing process on an adolescent with behavioral disturbance at a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outpatient. Rogers' theory is that the principles of resonancy, helicy and integrality explain the life process of human beings, and predi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ife process. In the paper, these principles were adopted throughout the nursing process to explore their relationship. We found that the nurse made use of varied nursing interventions, and that the interventions were influential in three aspects. In the aspect of integrality they could promote the interaction of client and environment energy field. In the aspect of helicy, they were able to reduce the complexity of the behavioral deviation. In the aspect of resonancy, they were able to slow down the evolution of acceleration of energy field between client and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4.
随着钢铁企业节能环保工作深入推进,钢铁生产流程自身节能减排的潜力已十分有限。而且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钢铁企业环保成本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钢铁生产流程排放物资源化、高值化利用的多联产过程协同减排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以钢铁生产流程为核心,以其过程排放物——渣、副产煤气及环保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为切入点,构建典型的钢铁-化产-建材多联产过程,分析多联产过程的节能减排效果,为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由于电炉贫化闪速炉渣具有耗费大量电能、作业环境差、检修维护费用高等缺点,对闪速炉排渣方式进行改造。通过对工艺的铜回收率影响分析,闪速炉排渣含铜的计算和对当前生产规模影响分析,以及对闪速炉排渣方式改进后的经济计算等,以此得出闪速炉直排渣的改造是可行的。改造不会影响铜的利用率和当前的生产规模,还可以减少电炉大量消耗的电能,降低成本,同时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改善环境,减少污染。  相似文献   

16.
主沉浮  于萍 《山东冶金》1997,19(5):60-62
本文介绍了机械镀的工艺过程,镀层性能特点、生产设备以及国内外机械镀技术的发展动态;指出了机械镀工艺因其避免了氢脆影响,镀覆过程不会影响工件的机械性能,具有污染少、能耗低、镀层均匀、耐蚀性良好、操作方便等特点,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7.
18.
张琪 《世界有色金属》2020,(1):149-149,151
有色金属铝是目前消耗量最大的金属原材料,且每年的消耗量在持续的增加。制备以及获取金属铝材料的主要方法是从氧土矿石中提取氧化铝,以此将氧化铝转换为原材料金属铝。通过对原有的氧化铝溶出工艺进行探究,找出工艺流程中的问题,并从加强矿源规范管理、提高硅量指标、避免有机物对碳酸钠结晶变性的影响、避免过多碳酸钠、硫酸钠的积累、建立应急机制等方面对其进行改进,提高氧化铝的生产质量和效率,从而减少能源的浪费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硅热法金属镁厂生产过程热平衡为基础,分别分析白云石煅烧以及真空热还原的能量收支情况,并对其效率进行评价。通过对比金属镁生产理论能耗和实际能耗,结果显示该工艺下能量利用效率偏低,进而讨论金属镁厂节能减排的方向,包括减少烟气排放热损、减小散热损失及还原渣的余热综合利用。并提出了硅热法炼镁的具体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20.
Conduction and convection are assumed to account for most of the energy loss from the dead body to the (cooler) environment. There are no quantitative estimations in the literature for the contribution of radiation to heat loss. The aim of the present paper was to estimate the radiation energy loss in postmortem cooling. The Stefan-Boltzmann law is used and combined with a single-exponential model for the cooling process of the skin derived from experimental data of Lyle and Cleveland (1956).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e.g. skin temperature,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body mass and body height) on the amount of radiation emitted was investigated. The radiation energy is quantitatively described as a function of time. The radiation energy loss ranged from approximately 200 kJ in small (165 cm) and lean (50 kg) bodies at room temperature (20 degrees C) to approximately 600 kJ in tall (185 cm) and over-weight (100 kg) bodies at outdoor temperature (5 degrees C) in the first hour postmor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