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立规范化的规划执法机制陈培英东城区位于北京市中心地区,既是首都政治活动的中心,又是重要的文化、商业区和交通枢纽。*作为“首善之区”,东城区的面貌对于展示古都风貌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丰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加强城市规划的执法工作,科学规...  相似文献   

2.
曾几何时,在技术理性的大旗下,规划工作者醉心于躲进小楼成一统,终日伏案绘蓝图。而今日,中国城市化大踏步前进的铿锵步伐,日益突显的社会矛盾,各方利益诉求的民众呼声,将他们推到了城乡社会发展的最前沿……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各种行业和领域都十分重视科学发展的概念。进行城市的概念规划是政府对城市建设进行干预的重要手段,最主要的是通过对城市建设过程中各种要素的结合和整合,从而合理的进行城市部署。我国城市规划中环保概念的科学发展,在对城市的各种功能进行规划的同时,还应该对城市中的各种元素进行考虑,将科学的元素应用到规划中。对于已经存在的各种不合理的建筑,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改造,对于建筑的功能和用途应该进行改造和升级,这是科学发展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城市概念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现代城市规划管理工作需要建立“过程规划”机制王文红一、城市规划实施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在各种复杂的关系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构成城市发展的各要素彼此相关,有时相互促进,有时相互干扰。城市规划的作用就是通过对城市发展的宏...  相似文献   

5.
刘传明  卢中辉 《规划师》2012,28(8):13-17
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城市规划转型发展都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主体功能区规划作为一种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回归了主动引导和公共政策的本性,是对传统空间规划理念的一次重大变革。而作为传统空间规划的城市规划存在诸多弊病,转型发展成为必然趋势。研究通过梳理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城市规划在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关系,以及分析两者的不匹配性,提出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城市规划转型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其具体驱动机制在于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对城市规划提出的要求。主体功能区规划驱动下城市规划转型的方向应是政策引导型规划、综合目标型规划、宜人特色型规划和主动引导型规划;转型的推动力在于政府,而推动政府的力量主要是绩效考核机制、公众参与和完善的审批制度。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实施的体制和机制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城市规划实施的行政、财政、法律、经济和社会机制,形成高效的城市规划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理性规划"的发展展开文章,简要阐述了"理性规划"的发展背景、发展脉络以及遭到批判的原因.文章以"理性规划"的特点为切入点,点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大发展阶段,城市规划在国家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的城市规划需要多方位、多角度的探讨与实践,进而引出"理性规划"对于我国城市规划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城市规划生态化是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融合的基本方向。本文从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视角,指出了现代城市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城市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指出了现代城市规划生态化对传统城市规划和城市生态规划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我国城市规划决策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彭震伟  张磊 《规划师》2001,17(4):27-30
通过对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决策及其失误的分析,找出城市规划失误的根源,提出信息供给、健全决策机构和决策程序、决策法制化和民主化、强化城市规划师的作用以及决策队伍建设等对策,以完善我国城市规划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刘晓虹  崔毅  马交国 《规划师》2007,23(4):50-52
长期以来,城市规划重物质形态构筑而轻人们的本质需求,缺乏人本主义思想和人性化关怀,造成城市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缺乏、绿地减少、道路拥挤、环境恶化等城市问题。城市规划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民生,注重提供公共绿地和开敞空间,关注弱势群体,以维护社会公平,促进城市和谐发展。马交国,  相似文献   

11.
在激进的理城改造和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建设特别关注经济效益而缺乏足够的文化关怀,致使城市空间的整体性文化特色遭到很大破坏。就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城市规划的新维度——城市空间文化规划,试图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城市规划体系。同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探讨了城市空间文化规划中目标体系的建构,其中宏观层面指在城市整体层面上落实空间文化发展战略,构建城市空间文化的主题和网络;中观层面指在城市次区域或街区层面上提出一套有针对性的城市空间文化目标体系;微观层面指在地段和空间单元层面上落实具体的空间文化目标,结合具体的空间地段塑造场所精神。城市空间文化规划不等于广义的城市文化规划,其主要任务是将城市文化给予保障与配合;其基本思想是主张建构自觉、明确文化导向的城市规划设计体系,将文化内涵更明确而有机地带入物质空间对象。在今天,通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实施城市空间的历史遗产保护已成为共识,但新城空间的品质和新老城空间之间的文化衔接往往被忽视,而启动城市空间的文化规划,可以全面实现城市空间文化的复兴和振兴。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我国城市文化发展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城市文化是以城市空间为载体的文化,城市规划是城市文化发展的智慧结晶。分析了城市规划中的城市文化发展内容:一是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二是城市空间要素组合的文化表达。三是城市景观风貌和个性特色。四是城市发展建设的思想文化理念。五是城市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指出发展城市文化是城市规划的使命,期待通过城市规划为城市文化的发展繁荣给力,开创城市文化复兴的生动局面。  相似文献   

13.
《建筑学报》2021,(9):108-110
梁思成先生是中国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先驱. 1930年,梁思成与张锐合作参加"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设计竞赛,获首选——这是他投入城市规划实践之始.抗战即将胜利之际,梁思成在1945年8月重庆《大公报》上发表《市镇的体系秩序》一文,提出城市的最高目的在于使民安居乐业,"市镇计划"(即城市规划)是民生的基本问题之一.他极富远见地提出战后城市的重建与发展应借鉴城市规划学者埃利尔·沙里宁的"有机性疏散"理论,避免重蹈欧美近代"大都市病"之覆辙.  相似文献   

14.
柯理 《建筑与文化》2016,(12):10-10
正新世纪以来,已经有超过半数的世界人口居住在城市里。城市化在世界各地高速发展,但不是千篇一律或线性式发展,而是呈现了多种多样的形态。城市变得多样且多义,城市之间的联系跨越了国界,相互形成了系统和网络,且处于复杂的动态变化之中。在世界各个角落,城市规划师和城市管理部门遇到的挑战层出不穷。城市规划和相关研究发现,即使尽各种努力,他们对城市的研究仍有许多忽略之处,他们对城市的了解太过狭窄。过去几十年,  相似文献   

15.
黄天其  黄瓴 《规划师》2009,25(2):89-91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长足发展,当今各个城市乃至一些村镇的建设已开始显现出强烈的文化取向.也就是说,决策者确立的规划建设目标中不仅包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面,也看重文化主题的表达,并且具体落实到了文化项目中或明确提出了建设项目的文化内涵(图1,图2).这是我国城市发展历程中-个历史性的跨越,可以说,这也是在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后的一种政策升华,代表了一种全社会的文化觉醒.  相似文献   

16.
张绍稳  郭凯峰  朱德宝 《规划师》2012,28(11):35-39,49
以《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为依据,《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提出与多元多样性的区域特征相适应的多元多维多层次的山原省份城镇体系规划编制技术方法。通过对山原省份城镇空间布局、人口集聚、生态保育、支撑体系等方面的区域特征识别,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探索了山原省份城镇空间布局的适应性、人口集聚的适应性、生态安全屏障保育的适应性和支撑体系的适应性,并针对省域空间的山原特征,以实施为导向,提出指导性、强制性、协调性和配套性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陈利群 《规划师》2013,29(2):80-83
近年来,我国城市水问题日益突出,城市水系统规划的编制实施迫在眉睫,同时对城市水系统规划的规划管理问题也一直缺乏系统的研究。基于此,研究从规划管理的角度出发,对我国城市水系统规划的现状进行分析,界定城市水系统规划的定位,分析其实施机制,协调其与相关专业部门涉水规划的关系,在借鉴重庆、杭州、北京和株洲等城市水系统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城市水系统规划的组织编制机构和审批机构,对城市水系统规划的编制实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分析了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原则和基本要求,最后阐述了方格网式道路系统、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自由式道路系统、混合式道路系统四种城市干道网规划类型的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哈尔滨市城市公共安全规划通过构建公共安全规划体系,从宏观、中观到微观层面,对传统的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内容进行了扩充,制定了以公共安全总体构架为基础,以十个专项规划为拓展内容,以多个公共安全预案为补充的整体规划结构,并通过划定规划重点、编制专项防御规划和制定规划标准的编制方法,形成有重点、有特色、可实施、操作性强的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20.
国内利用推理法进行大型雨水系统规划设计存在一定缺陷,在比较分析国内外规划设计方法和标准的基础上,区分设计暴雨频率和洪水频率的概念,提出建立雨水系统规划设计评价体系,通过计算机模拟来改进传统的规划设计方法.对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关键环节等理论进行研究,并用于奥林匹克公园地区雨水系统规划设计方案校核、抗洪能力评价、超标风险分析,提出了方案改进措施和防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