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手艺人里有网红吗?他们是如何成长起来的?成名之后,他们如何将知名度变现?你为什么学手艺?你考虑过自己会为学手艺放弃什么吗?把手艺学到手之后,你准备做些什么?宋宫均把玩着自己最新的竹编作品,又开始思索起师傅的3个问题。王师傅说:"竹子不金贵,可贵的是手艺。要挣出一口饭、挣出一片名声,靠的全是竹编人的一双手。"不过,现在还用竹编制品的人早就寥寥无几了,即使他已经把师傅的细丝竹编学到了手,在业内已经  相似文献   

2.
<正>想学手艺,去哪里找师傅?怎么和师傅相处?除了技艺,手艺人还要学习哪些技能?跟着爷爷长大的宋宫均,自小就喜欢竹子。爷爷老宋是个竹编行家,剖竹、制篾、编花、打磨,一套工序下来,竹子就变成了家里用的竹席、竹帘、竹椅、竹筛、竹簸箕。碰上爷爷心情好,还会用活灵活现的竹蜻蜓、竹蚂蚱哄小孙子开心。小小的宋宫均想,竹编真是世界上最厉害的手艺,一根竹子就能变成一个家。他缠着爷爷学竹编,被竹篾划伤了手也不哭不闹,做好了一件作品就能高兴半天,甚至还在爷爷的安排下,认认真真地拜了师。  相似文献   

3.
<正>如果手工艺行当有一个江湖,会是怎样的情景?每个门类都是一个门派,开宗立派、招收徒弟,让祖宗的技艺绵延不绝。手艺品牌的经营者就像掌门,支撑着整个门派的运转。耗尽半生心血去钻研一门技艺的工艺美术大师或者非遗传承人,如同深藏绝世神功的大侠。而江湖中更多的,是一个个初出茅庐的手艺新人,心志高远,总想搏出一番天地。新人,对于手艺江湖来说,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4.
镜子张     
<正>要做一名制镜大师,功夫远在镜子之外。张三的制镜手艺已传承三代,技艺精湛,渐渐独霸了当地的镜子市场,人称"镜子张"。在靠卖镜子发家后,镜子张专设了镜子展销大厅,招徕四面八方的顾客,成为当地的一道风景。镜子张有一个独子叫张四,年方20,高中毕业后,镜子张觉得他文化已够,便不再让他升学,而把他收进制镜作坊,跟着自己学习制镜手艺。或许由于家传之故,张四对制镜情有独钟,技艺进步很快,不久便能独立制作了。张四制作的镜子,镜片平匀敦厚,讲究装饰。很多人认为张四制作的镜  相似文献   

5.
一个工匠只能照着师傅的传授去机械地实现那些手艺,但一位优秀的乐器大师,就不仅要有纯熟的手工艺基础和深厚的乐理学基础,更要有广泛的物理知识.  相似文献   

6.
Rococo 《中华手工》2013,(7):46-48
大多数人都想过学一门手艺,准备好一切后,却发现不知这样的学校在哪里?朋友曾如此描述她父亲的家庭:"兄弟五人,家贫程度在当地数一数二,母亲担心儿子们长大打光棍,便把五人送去学手艺,大哥四弟学木匠,二哥做石匠,三弟学裁缝,老幺做瓦匠,结果个个一技在手,婚姻不愁。"但在经济不愁的今天,学艺却变成了老大难。在网络上搜索"我想学艺",百度很体贴地问:"您要找的是不是:我想学医?"当下,学艺虽不是大势所趋,却逐渐成  相似文献   

7.
谭竹 《中华手工》2005,(3):100-105
惠山泥人制作者中,出了许多名家大师,喻湘莲和王南仙就是其中的两位。她俩都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一个制作泥胚、一个彩绘,几十年来合作默契,是一对黄金搭挡,她俩的师傅蒋子贤和陈毓秀是著名的老艺人,也是一对好搭挡。她俩不仅继承了师傅巧夺天工的技艺,也延续了师傅之间的深厚情谊。她俩的作品和师傅几乎一模一样,以致博物馆馆长要她们注明才能区分。  相似文献   

8.
我叫阿匠     
<正>我不愿风推着我往前走,匆匆忙忙。我宁愿逆着风在前挪,就算跌跌撞撞。——阿匠有手艺梦想的人很多,做手艺的却少,愿意以匠人自居的更微乎其微了。25岁的阿匠是一个。阿匠叫郑思,她介绍:"郑重思考的郑思。"她的匠人之路,就是她郑重思考后的决定,在现在看来,也是她毕生追求的方向。大四那年,喜爱木头的阿匠从广西来到北京,跟着素元木作的师傅学木工直到毕业。2009年,刚毕业的阿匠又迷上了扎染。她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近几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词逐步进入大众视野,任何与"非遗"有关的都渐渐被社会所重视。由于现代化进程加速以及传统文化割裂,陶瓷修复这一古老的传统技艺淡出了人们的生活。2011年陶瓷修复通过上海市非遗专家审核,正式成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陶瓷修复大师蒋道银先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一项"师傅带徒弟","传内不传外"的传统手艺到获得国家认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经历  相似文献   

10.
磨刀记     
艺铭 《中国搪瓷》2009,(11):92-92
学木雕先从磨刀开始,而"铁杵磨成针"则成为我学艺的第一课。曾设想过很多个场景,关于如何结识一位手艺师傅,可以到老年须发皆白的时候,吮一口香茶,摩挲着自己雕刻的玩意儿,心满意足。  相似文献   

11.
<正>当您听到"手艺未来"时,脑海里会浮现出怎样的场景?杭间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手工艺在未来,大多可能会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方式。那时候,传统社会中的技艺,会通过手艺的社会身份的转变而呈现出思想化特征。此时技艺的终端不以"物体"作为目标,而是凝结为某种启示性的精神力量。在"大数据"将科技与生活高度综合化领导世界以后,未来手工艺有可能会成为一种类似于"圣物"的东西。它不被科技附体,也绝不独立于人之外,而更成为人的生命随行、可感的组成部分。这时候,大部分古代社会流行的手艺都渐渐消失,只剩下艺术的手艺,作为人存在的象征  相似文献   

12.
品读     
《中华手工》2013,(6):106
【本期荐书】《永康手艺人口述史》作者:卢敦基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2012年12月定价:88元试读:手艺人出身的记者胡丽川(川)来到永康芝英镇堰头村,采访铸造锅炉师傅胡徐昂(昂)和其师兄胡子钧(钧)。18岁开始跟师傅学习铸造锅炉手艺,如今胡徐昂老人已经做了五十多年的锅炉。川:永康做锅炉的人主要是在芝英、长城这一带,其他地方没有的吧?钧:有的。其他地方也有的,但是比较少。川:是你们这里集中一些吧?正如有些人讲的,十  相似文献   

13.
正瓯塑,是浙江著名的"三雕一塑"传统艺术项目之一,广泛应用于建筑浮雕、壁画、装饰图案及艺术挂件等品类。相对一般浮雕,瓯塑作品色彩明快而富有立体感,艺术感染力浓厚。传统手艺不能断代,传统工艺必须发扬。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瓯塑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周锦云担起了瓯塑传承的责任,创立了温州云艺瓯塑研究院,招贤纳才,培养瓯塑技艺继承人。研究院里有国大师1人、省级大师6人、市级大师6人、大学艺术系毕业生16人,共同支撑起温州瓯塑传承创新保  相似文献   

14.
光影手艺榜     
年年 《中华手工》2013,(11):86-87
光影中,手艺翻飞,是花拳绣腿还是真功夫?作为梦工厂,在电影的世界,高手是梦幻而神秘的,武功高手可千里之外取人首级、快意恩仇;吵架高手可吵得鱼虾乱跳、死人复活;赌博高手可谈笑风生中输赢上亿……而本就令人瞠目结舌的手艺高手,到了电影人手中,究竟是个什么模样?东方不败艺人出身:《笑傲江湖》手艺门类:刺绣手艺等级:★★★★★说东方不败是女红第一高手,相信没有人会反对。黑木崖上,令狐冲跟着她的仇人一起来找她算账,打得天翻地覆。东方不败  相似文献   

15.
<正>7月15日,大学生们正在陶瓷艺术大师李秋峰(右二)指导下学习刻瓷。进入暑假后,许多大学生纷纷来到淄博市淄川区昆仑镇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李秋峰艺术工作室学习刻瓷技艺。淄博刻瓷技艺是当地独有的一门艺术,现已列入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京剧脸谱绘画作为一门传统而独特的技艺,正面临着失传的窘境,亟待拯救。面对这种现状,李巍巍开办了脸谱课堂,旨在通过课堂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门技艺,将其发扬光大。一间宽敞明亮的咖啡厅内,充满了父母与孩子的欢笑。在精致典雅的餐桌上,摆放的并不是咖啡与糕点,而是颜料、画笔与一件石膏做成的面具。家长们正握着孩子的手,跟着一位老师学习如何在石膏上画出漂亮的京剧脸谱……看着充满笑容的孩子,粉墨轩公益组织发起者李巍巍笑着说:"今天来参加活动的有十几个家庭,大家都很开心,活动非常成功。"每个周末粉墨轩都会在上海金桥碧云社区的  相似文献   

17.
学手艺     
正不大记得是什么时候,在我的家乡,青年男女学个手艺,很是盛行。他们为什么学手艺呢?其一,别人的孩子学了手艺,能够挣些钱;其二,有了手艺,就会以此为荣,令人刮目相看;其三,是许多女孩找对象的唯一标准,哪怕家里现在穷点也没关系。男青年最不喜欢学的是石匠,因为石头笨重,要相当有力气才行。俗话说"养儿不要学石匠,天晴下雨在坡上。"当时最流行的手艺,算是木匠。那时乡下娶媳妇、嫁女儿,都流行做家具。修房造屋,也少不了木匠。  相似文献   

18.
杨登甲 《中华手工》2013,(10):88-89
京剧脸谱绘画作为一门传统而独特的技艺,正面临着失传的窘境,亟待拯救。面对这种现状,李巍巍开办了脸谱课堂,旨在通过课堂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门技艺,将其发扬光大。一间宽敞明亮的咖啡厅内,充满了父母与孩子的欢笑。在精致典雅的餐桌上,摆放的并不是咖啡与糕点,而是颜料、画笔与一件石膏做成的面具。家长们正握着孩子的手,跟着一位老师学习如何在石膏上画出漂亮的京剧脸谱……看着充满笑容的孩子,粉墨轩公益组织发起者李巍巍笑着说:"今天来参加活动的有十几个家庭,大家都很开心,活动非常成功。"每个周末粉墨轩都会在上海金桥碧云社区的  相似文献   

19.
上大学之前,我在荣宝斋做木版水印工作。我的师傅是木版水印权威专家王玉良大师,他不但技艺好,对我们的要求也特别高。当时我们是8点上班,但师傅说得早来半个小时。来干什么呢?摆工具、理材料……做好所有当天的准备。这样一到8点,就可以开始工作。师傅平时不苟言笑,但只要一开口,就能点准我们的不足和毛病,所以我们6个徒弟都很小心谨慎。师傅对自己的要求就更严格了。我记忆最深刻的是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的打版情景。  相似文献   

20.
父亲是木匠     
他把那些上了岁数的铁家伙拿出来慢慢磨,磨得闪闪发亮,很多年后依然如此。虽然父亲已经多年不曾拿起刨子墨绳,但地的确是个木匠。父亲是个很普通的木匠,相比那些大师来,实在太过普通,他只会做家具,乡下人家简单的家具。老家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因陈姓居多,顺口叫了陈家沟。父亲的师傅在老家名气挺大,倒不是因为会雕龙画凤,而是因为嵌得准、活计牢,又做了一辈子,大家尊称一声"天师傅"。为多一门活路,十一二岁的父亲拜在师傅门下说起来,也是跟木工有缘,看书半天记不住一个字的他,学起木工来,竟十分上手,劈、锯、刨、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