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磨刀记     
艺铭 《中国搪瓷》2009,(11):92-92
学木雕先从磨刀开始,而"铁杵磨成针"则成为我学艺的第一课。曾设想过很多个场景,关于如何结识一位手艺师傅,可以到老年须发皆白的时候,吮一口香茶,摩挲着自己雕刻的玩意儿,心满意足。  相似文献   

2.
要成为业内精英人士,还是得拜在大师门下,跟着大师学习技艺、气度,琢磨窍门、韵味。要想学到一门技艺的精髓,仅靠网络学习和与达人厮混是不够的,必得拜到一位高人门下,悉心听从师傅的教导,聆听师傅的告诫,学习技艺的精要,了解技艺的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跟着师傅学习如何做一个手艺人。可是,找谁学?学什么?如何学?在这个快速、浮躁的社会,能静下心来学一门手艺的人  相似文献   

3.
<正>拜师学艺学艺人物:林瑾洪和王雨学艺时间:两年及以上学艺心得:最极致的手工艺,是看不出手工痕迹的,就像最上乘的武功,是没有招式的。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分布广、门类多,很多古老优美的手艺隐匿在群山众林之间。外边的人想一探究竟,得花时间,花脚力,这让很多人打了退堂鼓。许多旅行爱好者志不在此,就算偶遇也是浮光掠影。而林瑾洪和王雨这对80后搭档则将旅行与学艺相结合,用旅行的脚步寻访中国传统手工艺,  相似文献   

4.
学手艺     
正不大记得是什么时候,在我的家乡,青年男女学个手艺,很是盛行。他们为什么学手艺呢?其一,别人的孩子学了手艺,能够挣些钱;其二,有了手艺,就会以此为荣,令人刮目相看;其三,是许多女孩找对象的唯一标准,哪怕家里现在穷点也没关系。男青年最不喜欢学的是石匠,因为石头笨重,要相当有力气才行。俗话说"养儿不要学石匠,天晴下雨在坡上。"当时最流行的手艺,算是木匠。那时乡下娶媳妇、嫁女儿,都流行做家具。修房造屋,也少不了木匠。  相似文献   

5.
<正>手艺人里有网红吗?他们是如何成长起来的?成名之后,他们如何将知名度变现?你为什么学手艺?你考虑过自己会为学手艺放弃什么吗?把手艺学到手之后,你准备做些什么?宋宫均把玩着自己最新的竹编作品,又开始思索起师傅的3个问题。王师傅说:"竹子不金贵,可贵的是手艺。要挣出一口饭、挣出一片名声,靠的全是竹编人的一双手。"不过,现在还用竹编制品的人早就寥寥无几了,即使他已经把师傅的细丝竹编学到了手,在业内已经  相似文献   

6.
我叫阿匠     
<正>我不愿风推着我往前走,匆匆忙忙。我宁愿逆着风在前挪,就算跌跌撞撞。——阿匠有手艺梦想的人很多,做手艺的却少,愿意以匠人自居的更微乎其微了。25岁的阿匠是一个。阿匠叫郑思,她介绍:"郑重思考的郑思。"她的匠人之路,就是她郑重思考后的决定,在现在看来,也是她毕生追求的方向。大四那年,喜爱木头的阿匠从广西来到北京,跟着素元木作的师傅学木工直到毕业。2009年,刚毕业的阿匠又迷上了扎染。她  相似文献   

7.
<正>许多人都有学手艺的心,但是缺乏动手制作的氛围,也受制于场地与工具。于是,手工体验店在这样的需求下,应运而生。它们或许小而美,在城市一角坚守和传递自己擅长的技艺;它们或许大而全,聘用资深老师开设专业的课程。本期的美好生活系列故事,采访了四间与"体验感"紧密相关的店,也许看完以后,你也想动手,开启一场"学艺"的体验。  相似文献   

8.
李科 《中国搪瓷》2012,(1):32-35
平凡的人,因梦想而伟大。实现梦想,其实是证明"你也可以"的过程。哪怕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爱一个人,学一门手艺,发明一件机器,传承一种文化……听从内心的召唤,去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无论成功与失败,都足以快慰平生!平凡人的小梦想,重在践行,贵在坚持,你也可以。2012,去他的世界末日,我有一个梦想!  相似文献   

9.
李科 《中华手工》2012,(1):32-33
平凡的人,因梦想而伟大。实现梦想,其实是证明"你也可以"的过程。哪怕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爱一个人,学一门手艺,发明一件机器,传承一种文化……听从内心的召唤,去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无论成功与失败,都足以快慰平生!平凡人的小梦想,重在践行,贵在坚持,你也可以。2012,去他的世界末日,我有一个梦想!  相似文献   

10.
学木匠     
正前些日子,我在朋友圈说要去学木匠。老妈很快评论,"学木匠去找你大伯就好了。"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学木匠或者是别的手艺,并不是为了糊口,更多是为了所谓的情怀。所以,我很"傲气"地回复老妈,"大伯的手艺不是我翘要的。"朋友圈发布当天,有人给我介绍了一位老师傅,据说是鲁班的传人,手艺十分精湛。第二天,我给老师傅打电话。听声音老师傅  相似文献   

11.
高飞 《中华手工》2013,(6):79-81
别人都做了赚钱多的木匠,唯独张西牛坚持"扯葫芦"这门手艺。因为放不下对传统手艺的牵挂,更不想这门手艺在自己的手中成为绝唱。  相似文献   

12.
<正>体验式学艺开展机构:各手工艺企业、手工艺博物馆、地方旅游局等。学艺模式:利用各大手工艺企业推出的开放体验活动,以及在旅途中到各个手工艺博物馆、民俗村一边旅游,一边学艺。学艺指南:习三内画博物馆,学习内画技艺;黄酒博物馆,学习花雕工艺;富平陶艺村,学习传统制陶工艺;大理新华村,学习传统银器制作等。如今,在中国很多旅游景点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一群游客在技艺精湛的手艺人的指导下,兴致盎然地学着某种当地特色传统手工技艺。与单纯"到此一游"的观光式旅游不同,这种"体验式旅游"更注重游客的参  相似文献   

13.
<正>跟中华手工出游学手艺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正好6月台湾工艺之旅的入台证办理下来,一切进展顺利。这是《中华手工》杂志第四次带领大家去台湾了,加上去日本、北欧,再加上到国内各大手工村落、古镇、标杆企业、大师工作室考察学习,我们组织的旅行学艺活动大大小小已有数十次。"一边旅游,一边学艺"的概念并不是今天才提出来,在我们201 1年开始启动世界工艺文化考察项目时,这种"游"和"学"结合的思想和态度就已鲜明呈现。跟着我们的脚步和视野,这些手工企业管理者、设计  相似文献   

14.
拼布及修行     
正第五式对自己的手艺,要有超乎寻常甚至近乎于神经质般的艺术追求。拼布大概是最"女性"的手艺了,它撰写着那些无法用文字表达的自我,在拼布创作上呈现属于她们的故事。然而,拼布也是一门艺术。在一块块布的拼接中,沉淀下来,去触碰艺术、去感悟人性。所以想做一个有匠心的拼布人,对自己的手艺要有一种近似于自负的自尊心。对手艺要求苛刻,并为此不厌其烦、不惜代价,但求做到精益求精,完美再完美。而且,要  相似文献   

15.
<正>公益学艺发起机构:乐创益项目初衷:鼓励出门游玩的人向村寨手艺人学习,并以公平贸易原则合理支付学费。通过这种方式,使得贫困地区的手艺人能在家乡依靠教授手工艺来获得收益,从而避免造成留守儿童、夫妻分居和独居老人等社会问题。学艺指南:贵州省雷山县控拜村(银饰)、贵州省麻江县白兴村(染布、刺绣)、贵州省雷山县(织锦、褶皱裙)、湖南省凤凰县老家寨村(刺绣)。"热衷旅游休闲的你,是否有兴趣跟村寨手工艺人学习银饰、刺绣、染布?这不仅丰富了你的旅行生活,还能学会一项手艺,更重要的是,你的付出将改善她们整个家庭的生活状况。"2013年9月,上海公平贸易组织"乐创益"的豆瓣小组开始发出这样的招募信息,酝酿半年的"去远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9月,在南京拜访了一位在"山里"做陶瓷的朋友,感慨颇多。这里是一处远离市区、被翻新修建却闲置的村落,汇聚了一小群靠"手艺"为生的人,做陶瓷、搞摄影、弹古琴……他们时常相约做饭喝茶、上山摘果,过着令人艳羡的悠游生活。并非神仙不识愁滋味。他们担忧按季度缴纳的房租,即使这个烂尾村落的  相似文献   

17.
邵芸 《江苏陶瓷》2021,54(6):82-85
在已故的"紫砂七大老艺人"中,有一位将紫砂筋纹器壶艺提高到了崭新的高度,他以"菊球壶"、"半菊"为代表的系列作品一直被业界同仁视为精品佳作,被推崇为传承、创新紫砂筋纹器的一代宗师,他就是王寅春. 王寅春(1897-1977),丁蜀川埠上袁村人.幼年家境贫寒,13岁就出来学艺,父亲叮嘱他"去学生意,做有心人;做好壶,做让人喜欢的壶",这个简单朴素的道理一直激励着他不断探索、充实和提高壶艺.在他60多年的从艺生涯中,他始终以一个平凡却高大的身影立于壶中天地,为人敬仰.  相似文献   

18.
手艺相亲路     
<正>7年时间里,沃波尔英国奢侈品协会一直扮演着手艺人与现代商业机制的‘红娘',希望通过它的牵线,让手艺永存并新生。"所有的年轻人都想成为设计师,只有极少数的人愿意成为手工艺人。"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舞台上,当沃波尔英国奢侈品协会(Walpole British Luxury)副主席盖伊.索尔特意味深长地说完这句话后,立即与前来参加"杰出手艺"(Crafted:Makers of the Exceptional)颁奖礼的人士产生了共鸣。  相似文献   

19.
某天早上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开口就说:"张校长您好。"(我心想,对方可能称呼有误,但也说对了一半。)我说:"您好,您是?""我是詹某某。"对方说。(我接触的人中确实有个詹某某,但好多年没有联系了。)我说:"哦!詹老师好,好久没联系了!""我是中央教育电视台的,我们正在策划一个栏目叫‘艺术人生’,鉴于您在基层为推动文化强国作出了积极贡献,想给您做一  相似文献   

20.
正"看我们陈炉美不美?我就爱我们这儿!"站在山顶新修的观光台上,李竹玲一边为我们介绍镇子的山形和聚落,一边自问自答地说道。她嗓音很高,并一直保持着热情的笑容,典型的关中人。"我就是在这里长大的,小时候走村串巷,看着父老乡亲做陶瓷,自然而然就爱上了这门手艺。"山坳里的手艺王国陈炉古镇位于一处山坳间,四周坡塬围护,状如簸箕。站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