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为对一种新型的基础结构的研究,对斜插挖孔桩基础进行承载力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新型基础型式在设计荷载作用下,不仅能够满足规定要求,而且较普通的直柱挖孔桩基础,有降低混凝土用量、降低综合费用等优点,斜插挖孔桩基础更为安全、经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斜插式挖孔桩基础是近年来开发的输电线路中新型基础型式,方形斜柱与圆形挖孔桩相连处是这种结构的设计关键。这里以某工程的斜插式挖孔桩基础的设计为实例,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三维仿真分析,得到的截面变刚度处的位移和应力分布,符合理论分析和实际情况,可作为今后设计和工程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斜柱挖孔桩基础在国外线路工程中已有应用,在国内仍是一种新的基础结构型式。通过对斜柱挖孔桩基础进行真型试验,采用模拟送电线路直线塔受压时实际工作条件的试验方法,验证了桩基础竖向抗压及水平承载力的设计理论、方法以及设计参数取值的合理性、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基础型式在设计荷载范围内,结构是稳定、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斜插挖孔桩试验基础的施工方法,并结合500kV嘉应至榕江送电线路工程的施工实践说明了该施工方法的关键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上述工程是国内采用斜插挖孔桩试验基础的施工方法的首例。  相似文献   

5.
周清泉 《江西电力》2012,36(1):41-43,56
半掏挖斜插基础具有如下特点:基础底部为掏挖部分,砼浇制时可以土代模;立柱和插入角钢的坡度与铁塔腿部主材坡度一致;基础立柱较高而主角钢悬于半空中未达到基础底部,基础顶面为菱形.施工中采用半掏挖斜柱加高全方位高低腿形式的基础,不仅施工工器具简单,操作方便,通用性强,施工优良品率高,经济效益也很明显,其经济性在山区施工中尤其突出.插入角钢的安装与定位都简单易行,与传统的模拟塔腿定位的方法相比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山坡地带采用台阶式或其他大开挖式铁塔基础,对环保破坏较大。本文提出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及该种基础的一些技术条件,以解决铁塔基础施工中的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7.
输电线路施工基础形式包括斜柱插入式基础、直柱大板基础、人工挖孔桩基础、岩石嵌固基础以及斜顶基础。本文主要介绍了输电线路工程基础施工中比较特殊的铁塔基础形式斜顶基础施工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比斜掏挖基础和直掏挖斜插角钢基础,设计了4个单腿试验基础。从基础位移、地基土压力、钢筋应力分布及经济性方面对比了2种基础。试验表明,相同尺寸的斜掏挖和直掏挖斜插角钢基础,虽然其抗拔承载力大体相同,但基础受力分布不同。斜掏挖基础相比直掏挖斜插角钢基础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于涛  张培杰  秦力 《电力建设》2013,(6):104-108
为防止直流输电线路在接地极附近发生挖孔桩基础电腐蚀,探讨挖孔桩绝缘施工方法。依托溪洛渡—广东±500kV同塔双回直流线路工程,对挖孔桩基础对地绝缘和杆塔对基础绝缘的施工工艺做了研究,其中基础对地绝缘施工包括清理基础护壁及垫层、刷底子油、定位弹线试铺、刮油铺玻璃纤维布、浇制2cm厚砂浆绝缘保护等工艺。同时对基础绝缘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机具配备、施工材料要求、施工注意事项、施工过程中问题的处理做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应用此方法完成基础绝缘施工后,现场检测表明绝缘性能良好。本工艺可以为其他直流输电工程挖孔桩基础绝缘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电力勘测设计》2004,(1):55-55
目前 ,掏挖基础一般在主柱加高 1 5米时只应用到 40 0kN级 ,本项目通过自主开发新型带挡板掏挖基础 ,在掏挖基础的侧面设置横向挡板 ,利用原状土的横向抗力 ,改变了掏挖基础的侧向受力平衡模式 ,使掏挖基础的侧向抗水平力能力大大提高 ,从而使其应用范围扩大到 80 0kN级、主柱加高到 2 5米 ,以满足 5 0 0千伏送电线路工程的使用要求 ,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带挡板掏挖基础是一种全新的基础形式 ,因此没有现成的设计、计算方法。本项目通过对其受力机理的分析 ,结合土力学原理 ,建立相应的计算模型 ,并据此利用数学和力学手段 ,推导出相应…  相似文献   

11.
某电厂打入桩桩位偏移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入桩施工时引起的土体挤压应力和超孔隙水压力较高 ,在此期间开挖基坑土方对坑底和边坡的稳定极其不利 ,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 ,打桩顺序和开挖措施不当 ,将使桩头产生严重位移 ,影响工程质量和桩的承载能力 ,这种情况在密集群桩的条件下尤其严重。上海地区自宝钢建设开始 ,对此环境工程问题引起了重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西北750 kV超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的开挖回填类基础中,在终端塔、转角塔基础中广泛应用了塔脚板垂直方向的斜柱斜面基础.此种基础立柱顶面与斜立柱棱线垂直,不再呈水平面.直地脚螺栓与立柱坡度一致,倾斜锚固于立柱钢筋混凝土中.介绍了此类新型铁塔基础的特点,并详述其异形立柱模板、不等长柱主筋、找正测量等计算要点及基础施工技术控制难点,可为广大技术人员提供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3.
由于目前建设用地日趋紧张,在岩溶发育地区要避开岩溶强发育场地非常困难。本文对某电厂在岩溶强发育地段建设超大型冷却塔的地基处理方案进行了研究。综合冷却塔结构基础荷载和工程地质特点,提出了桩基和大开挖换填等四种可行的地基处理措施。通过技术和经济比较,择优确定了地基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4.
高桩承台基础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软土海床地基上近海风电机组的主要基础型式,复杂荷载计算及其作用下基础的受力和变形分析及承载力确定是近海风电机组群桩基础设计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我国近海常见的深厚软粘土海床地基,分析了近海风电机组群桩基础的典型最不利荷载组合,采用软粘土地基中桩基新型双曲线型p-y曲线模型及API规范t-z曲线模型和q-z曲线模型,建立了顶部三向复杂荷载作用下群桩高承台的受力和变形分析模型。进而针对群桩基础的主要设计参数,包括桩基埋深、桩径、群桩圆周直径及桩的倾斜度等,进行了优化分析,发现:在满足上拔和下压承载力要求的前提下桩长对群桩内力和变形影响不大,桩基倾斜度大对群桩内力和变形均较为有利,增加群桩圆周直径对控制桩基变形影响不大,但可有效降低桩身轴力。  相似文献   

15.
结合日月山750 kV变电站工程,对首次采用的沉管夯扩钢筋混凝土灌注大头桩在湿陷黄土地区的应用原理和施工方法进行探讨,针对场区地质条件承载力低,黄土层厚和地层差异性大的特点,论证其替代常规地基处理方法的可行性。通过对其成桩原理和经济效益分析,有效解决了变电站湿陷性黄土地质、杂填、挖填场区、软弱土层的地基处理难题,为后继工程的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1 000kV荆门变电站站址位于膨胀土区域,站内1 000kV构架基础的地基处理采用干作业扩底机械旋挖桩施工工艺。采用旋挖钻机钻进到孔底设计标高或持力层后,再用专用扩底钻头进行扩底施工,扩底到位后立即吊放钢筋笼、下放导管、浇筑商品混凝土。与人工挖孔桩相比,该施工工艺速度快,效率非常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