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丰洲 《山西建筑》2010,36(8):311-312
简述三塔斜拉桥和三塔悬索桥的静力特性,提出三塔斜拉一悬索协作体系桥梁,用ANSYS软件对三塔缆索承重桥梁各体系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比较各体系的静力特性及讨论中塔纵向刚度对各体系结构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瓯江北口大桥连接瓯江两岸,是世界上首座"三塔四跨"的钢桁梁悬索桥,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技术难度最大、建造工艺最为复杂的桥梁之一。1)世界上首座"三塔四跨"悬索桥。由于这座桥南面临近温州机场,飞机起飞的时候对航空净高有要求,所以桥修建得不能太高;同时桥下需要允许3万吨的货船通行,又不能太低。在这样两个条件的制约下,最后选择了"三塔四跨"悬索桥的结构形式。2)世界首次采用混凝土结构做中塔。过去类似于  相似文献   

3.
大跨度多塔悬索桥各地面支承距离很大,行波效应对结构地震反应影响较大。基于直接输入位移法建立了多点激励时程分析模型。选取一座全长2 940 m的三塔两跨悬索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的塔梁纵向约束体系以及不同视波速下行波效应对大跨多塔悬索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行波效应可能会增大边塔底部的内力而减小中塔底部的内力,行波效应也可能会增大塔梁的相对位移和主梁与引桥梁的相对位移。因此,在对大跨度多塔连跨悬索结构进行抗震分析时,必须考虑行波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鹦鹉洲长江大桥在设计与施工中采取三塔四跨悬索桥方案,考虑到悬索桥桥面铺装容易破损,后期维护工作量较大,为此在该大桥施工中,其悬索桥应用钢-混结合梁。为确保该桥梁施工质量,依据区域实际,合理进行刚-混结合梁悬索桥总体布置,设置相关安全系数,为确保桥梁受力均匀性,保障桥梁结构刚度及抗滑移稳定性,对中塔选型、主梁及支撑体系进行分析,确定施工方案,以确保该桥梁工程施工进度、安全性及综合效益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国家"十三五"规划重点工程,浙江温州瓯江北口大桥的建设进入到了第一个关键性节点——大桥中塔正式开建。瓯江北口大桥采用双层设计,上层是六车道标准高速公路,下层则是标准的一级公路,分别供甬台温高速公路和228国道使用。瓯江北口大桥连接瓯江两岸,是世界上首座"三塔四跨"的钢桁梁悬索桥。同时,创造性地用混凝土结构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现代悬索桥结构的挠度理论,对于面内受垂直方向恒载和活载、面外受水平方向风荷载作用的单跨径两铰加劲箱梁截面的悬索桥进行内力计算和应力组合,并采用序列无约束极小化法(SUMT法)进行优化分析,得出以悬索桥加劲箱梁最小体积为目标函数的最优解答。 本文通过主跨500m~1000m六种工况的悬索桥的优化分析,得出反映加劲箱梁截面的构造特性参数K_Q的变化规律,在悬索桥的优化分析方面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远场地震动的特点是低频成分丰富、卓越周期长且持续时间长;而大跨悬索桥梁具有结构柔性大、自振频率低的特点,对地震波中的低频长周期成分敏感,受远场地震动影响大。通过对一跨长江大跨度悬索桥的模态分析,分析了大跨桥梁的频谱特性及振动特点;对比在远场及普通地震动作用下结构内力及位移响应,总结了远场地震动作用下结构动力响应规律;大跨径悬索桥的主梁位移由低阶振动控制,在远场地震动作用下,主梁纵向位移大,地震动影响明显;而桥塔由于其相对较大的刚度而对高阶振型敏感,远场地震动对桥塔位移的不利影响较小;由于桥塔内力由主梁传来,所以低阶振型影响占主导,同时远场地震动作用下塔底内力大于普通地震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近年来设计和建造了一些大跨径铁路悬索桥。悬索桥属于典型的柔性结构,加之列车荷载大、运行速度快,列车过桥时加劲梁纵向运动问题突出。准确地计算出列车过桥时梁端纵向运动响应是进行悬索桥结构设计和梁端位移控制的前提。该文通过有限元仿真,采用4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对运行列车作用下大跨径铁路悬索桥纵向运动响应特征进行对比研究。首先,分别介绍移动静载法、移动荷载法、移动质量法、车-桥动力相互作用法的计算理论及其有限元实现方法;随后,以某主跨1060m铁路悬索桥为例,分别采用4种方法进行纵向运动响应计算;最后,对4种分析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跨径铁路悬索桥纵向运动分析应考虑动力效应;通过移动荷载法、移动质量法及车-桥动力相互作用法分析得到的纵向运动响应接近;采用移动荷载法进行大跨径铁路悬索桥纵向运动响应分析可以简化计算且满足计算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9.
由于强大的跨越能力和良好的经济性能,多塔索结构桥梁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介绍国内外多塔缆索体系桥梁中塔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文中提出多塔悬索桥中塔设计的新概念,即框架式塔柱通过改变剪力键设置及塔柱距离调整索塔刚度,满足多塔悬索桥中塔在纵桥向水平刚度上的特殊要求,同时保持索塔在高度方向上刚度连续变化.在此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多塔悬索桥中塔初步设计方案的计算结果表明,新型中塔在满足多塔悬索桥纵桥向水平刚度要求的同时,受力更合理.  相似文献   

10.
不同塔梁结合情况下的桥塔适宜刚度体系的研究对三塔悬索桥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泰州长江公路大桥为依托背景,针对塔梁固结体系、塔梁漂浮体系、塔梁半漂浮体系,通过改变中塔刚度,计算分析了中边塔刚度比、中塔刚度对跨中最大挠度和主缆抗滑移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主缆与鞍座间的摩擦系数取0.2的情况下,对于塔梁固结和半漂浮体系能够找到同时满足挠跨比限值(1/250~1/300)和抗滑移系数限值(2.0)的合理中塔刚度区间,对于塔梁漂浮体系不能找到同时满足挠跨比限值和抗滑移系数限值的合理中塔刚度区间。中边塔的刚度比不能有效反映桥塔刚度体系对跨中最大挠度和主缆抗滑移系数的影响,中塔的绝对刚度是二者的主要影响因素。适当地提高主缆与鞍座间的摩擦系数的取值能够增加中塔刚度的选择范围,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实用价值,建议三塔悬索桥中主缆与鞍座间的摩擦系数选取值可以放宽到0.25~0.3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