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6)
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是最原始的脊椎动物之一,通常以宿主鱼类的血肉为食,其口腔腺分泌液可能含有防止血液凝固的活性肽或蛋白质组分。将七鳃鳗口腔腺分泌液于37℃温育后,分别与纤维蛋白原或血清白蛋白反应。七鳃鳗口腔腺分泌液经37℃温育后发生降解,降解后分泌液的纤维蛋白原水解酶活性明显高于未降解的分泌液,并能够在短时间内降解纤维蛋白原的Aα链、Bβ链和γ链,但是对血清白蛋白则无降解作用,这表明七鳃鳗口腔腺分泌液经温育后能够产生一些具有较高纤溶活性的蛋白质或多肽组分。经温育后发生降解的七鳃鳗口腔腺分泌液具有较高的纤维蛋白原水解酶活性,为阐明七鳃鳗的抗凝机制以及新型抗凝血剂的筛选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24)
血栓类疾病的治疗已成为当今医学界研究的重点、难点问题之一。单环刺螠纤溶酶UFEII是从海洋生物单环刺螠体内分离纯化出的具有纤溶活性的丝氨酸蛋白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ufeII基因构建了单环刺螠纤溶酶UFEII的体外重组表达系统,通过包涵体复性获得了具有纤溶活性的重组UFEII,并对其体外活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纤维平板法说明重组UFEII具有水解血纤维蛋白的能力,并且血纤维蛋白原降解实验显示其对血纤维蛋白原的降解顺序是优先降解α链,其次是β链、γ链。研究结果表明,重组UFEII是1种有潜力的新型溶栓剂。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6)
从患败血症并出现肠套叠的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肝脏、肾脏及脑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细菌(TE090214),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该菌为斑点叉尾鮰病鱼的病原且具有高度致死性。对分离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较系统的表观分类学特征鉴定。结果表明:该菌经革兰氏染色为阴性,形状为两端钝圆的短杆菌,无荚膜及芽孢,氧化酶阳性,鸟氨酸脱羧酶阴性;能发酵葡萄糖产气,能利用甘露醇、蔗糖、阿拉伯糖和水杨苷产酸,能水解七叶苷等。对该菌的16S rDNA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得到1条长度为1 537 bp的核苷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GQ184148);在以该菌16S rDNA序列和GenBank数据库内同源性较高的细菌16S 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菌株TE090214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聚在一簇,结合形态及生理生化特点,可将该菌株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在供试的15种抗菌药物中,菌株TE090214对头孢哌酮、卡那霉素、氧氟沙星、恩诺沙星、诺氟沙星敏感,对链霉素、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中度敏感,对氨苄青霉素等7种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3)
为研究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红斑溃疡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从辽宁葫芦岛地区养殖大菱鲆患病鱼的溃疡灶、肝脏、肾脏和脾脏中均分离到一株优势菌,命名为HLD01,该菌株呈乳白色,圆形,直径为(0.6±0.1)mm,表面湿润、光滑;用腹腔注射法和划伤浸泡法进行人工感染试验,这两种方法感染大菱鲆的半致死剂量分别为8.4×107、6.3×107、6.3×104CFU/mL,结果显示,人工感染患病大菱鲆体表出现与自然发病大菱鲆相同的溃疡灶及其他病症,表明菌株HLD01对大菱鲆有较强的致病力,可以引起养殖大菱鲆发生红斑溃疡病;生理生化鉴定结果显示,该菌与杀鲑气单胞菌无色亚种Aeromonas salmonicida subsp.achromogenes相似度最高;基于16S 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该菌与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细菌聚为一支。综合HLD01菌株各项生物学特征,将其鉴定为杀鲑气单胞菌无色亚种,该菌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菌必治、恩诺沙星等药物高度敏感,可参考选取以上药物来治疗和控制养殖大菱鲆溃疡病。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5)
为探明发病怀头鲶Silurus soldatovi的病原及其生物学特征,从发病怀头鲶体内分离出1株革兰氏阴性细菌SG-1,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理化特性、16S r DNA测序和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SG-1菌株葡萄糖产气、氧化酶、硝酸盐还原为阳性,鸟氨酸脱羧酶、硫化氢为阴性;进一步采用PCR方法扩增其16S r DNA序列,测序获得片段大小为1409 bp,与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模式菌株ATCC35624序列相似性达99.86%;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分离菌与维氏气单胞菌自然聚为一支,最终判定SG-1菌株为维氏气单胞菌;人工感染斑马鱼Danio rerio、鲶S.soldatovi,其死亡率均达100%,病鱼呈现体表出血、肛门红肿、腹水等症状;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头孢克肟、头孢哌酮、头孢噻肟、诺氟沙星、左氟沙星、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药物敏感,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磺胺异恶唑、甲氧嘧啶、复方新诺明等耐药。本研究结果为了解维氏气单胞菌感染鲶的致病机理及其该病的预防治疗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5)
为探明发病怀头鲶Silurus soldatovi的病原及其生物学特征,从发病怀头鲶体内分离出1株革兰氏阴性细菌SG-1,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理化特性、16S r DNA测序和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SG-1菌株葡萄糖产气、氧化酶、硝酸盐还原为阳性,鸟氨酸脱羧酶、硫化氢为阴性;进一步采用PCR方法扩增其16S r DNA序列,测序获得片段大小为1409 bp,与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模式菌株ATCC35624序列相似性达99.86%;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分离菌与维氏气单胞菌自然聚为一支,最终判定SG-1菌株为维氏气单胞菌;人工感染斑马鱼Danio rerio、鲶S.soldatovi,其死亡率均达100%,病鱼呈现体表出血、肛门红肿、腹水等症状;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头孢克肟、头孢哌酮、头孢噻肟、诺氟沙星、左氟沙星、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药物敏感,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磺胺异恶唑、甲氧嘧啶、复方新诺明等耐药。本研究结果为了解维氏气单胞菌感染鲶的致病机理及其该病的预防治疗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4)
为研究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致病性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的致病机理,利用微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从患皮肤溃疡病的虹鳟病灶处分离纯化获得1株优势菌株RBWF-1,通过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结果表明:菌株RBWF-1对虹鳟的半致死浓度(LD50)为5.5×106CFU/m L;通过对菌株RBWF-1 16S r DNA基因序列扩增、测序及Blast对比,发现其与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Asalmonicida subsp.masoucida菌株NBRC 13748及无色亚种A.salmonicida subsp.achromogens菌株NCIMB 1110的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最高,一致性均为99.6%;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RBWF-1与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A.salmonicida subsp.salmonicida、杀日本鲑亚种、无色亚种和史氏亚种A.salmonicida subsp.smithia聚为一支;为进一步明确菌株的分类地位,利用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结合传统生理生化试验对菌株RBWF-1各项理化指标进行检测,经对比,与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吻合度最高,因而判断该分离株为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同时,对分离菌株的气溶素、溶血素、封闭带毒素、DNA酶、丝氨酸蛋白酶、磷脂酶、S层蛋白7个毒力相关基因进行了PCR检测,检测结果均呈阳性;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菌株RBWF-1胞外产物具有蛋白酶、淀粉酶、脂酶、DNA酶和溶血活性。本研究结果可为中国虹鳟养殖过程中杀鲑气单胞菌的感染特征、分类鉴定和疫苗研制提供必要的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3):289-294
为研究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红斑溃疡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从辽宁葫芦岛地区养殖大菱鲆患病鱼的溃疡灶、肝脏、肾脏和脾脏中均分离到一株优势菌,命名为HLD01,该菌株呈乳白色,圆形,直径为(0.6±0.1)mm,表面湿润、光滑;用腹腔注射法和划伤浸泡法进行人工感染试验,这两种方法感染大菱鲆的半致死剂量分别为8.4×10~7、6.3×10~4CFU/mL,结果显示,人工感染患病大菱鲆体表出现与自然发病大菱鲆相同的溃疡灶及其他病症,表明菌株HLD01对大菱鲆有较强的致病力,可以引起养殖大菱鲆发生红斑溃疡病;生理生化鉴定结果显示,该菌与杀鲑气单胞菌无色亚种Aeromonas salmonicidasubsp.achromogenes相似度最高;基于16S 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该菌与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细菌聚为一支。综合HLD01菌株各项生物学特征,将其鉴定为杀鲑气单胞菌无色亚种,该菌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菌必治、恩诺沙星等药物高度敏感,可参考选取以上药物来治疗和控制养殖大菱鲆溃疡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出磷酸盐还原菌。方法:将污泥稀释并采用平板涂布法分离提纯磷酸盐还原菌,选取除磷效果良好的细菌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的鉴定。培养得到一株磷酸盐还原菌YING18并通过细菌形态、生理生化指标、培养特征和16S rDNA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鉴定该菌株与登录号为Enterobacter sp.KC736654.1的同源性高达99%。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6)
从患"突眼病"长丝鲈Osphronemas goramy肾脏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CSL1,分别以腹腔注射、划伤浸泡和直接浸泡3种方式进行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结果表明:CSL1菌株能感染长丝鲈,且毒力较强,腹腔注射0.2 m L菌液(菌浓度为1×108cfu/m L)可导致受试长丝鲈66.7%死亡,划伤浸泡感染(菌浓度为1×108cfu/m L)死亡率达100%,直接浸泡感染(菌浓度为1×108cfu/m L)无死亡,被感染长丝鲈出现与自然感染相同的症状;对菌株CSL1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和主要理化特性分析,初步鉴定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进一步选用16S rRNA对该菌进行分子鉴定,将序列结果进行Blast分析并构建进化树,结果显示,16S rRNA基因与Gen Bank上登录的豚鼠气单胞菌的相应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进化树聚为一支;综合生理生化与分子鉴定结果,判定所分离的菌株为豚鼠气单胞菌;药敏试验显示,该菌株对左氟沙星、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吡哌酸8种药物高度敏感,对阿齐霉素、新霉素和强力霉素3种药物中度敏感,对新生霉素、萘啶酸、氨卞青霉素、青霉素、阿莫西林、甲氧卞啶、链霉素、复方新诺明8种药物具有耐药性。研究表明,长丝鲈"突眼病"的病原菌为豚鼠气单胞菌,其药敏结果可为防治该病提供用药参考,庆大霉素是治疗由豚鼠气单胞菌引起的各种养殖鱼类相关疾病的普适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