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即将开工的77层MahaNakhon大厦,是由德国OMA构思设计的其第一座摩天大厦.将成为曼谷最高的一座城市绿洲。它可以与最近竣工的北京中央电视台新址相媲美.成为世界上最具想象力的当代建筑。  相似文献   

2.
由于雷击回击过程发生了强烈的电荷中和,会在周围空间形成强烈的电磁脉冲,对各种电气设备产生干扰。为此,对回击通道周围的电磁场进行模拟,提出了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的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雷电流模型采用双指数函数与Heidler函数组合的函数模型,回击通道采用改进型的DU模型。将模拟的结果与已有文献的结果进行比较,得出时域有限差分法在模拟雷击回击通道周围电磁场上具有一定有效性。模拟结果表明:雷电回击通道周围空间的电磁场受到回击速度、大地相对介电常数、大地电导率等因素的影响。电场的初始峰值随回击速度的增加而减小,磁场随回击速度的增大变化不大,只是略微有所上升;电场随着大地相对介电常数的增加而增加,波形变越来越陡峭;电场的初始峰值随着电导率的减小而增大,波形上升变的越来越陡峭,这些模拟结果与实测雷电电磁场变化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大连国贸中心大厦地下6层,地上106层,结构高度433m,目前项目已施工至地下层1处,采用外巨柱框架+内型钢混凝土筒体超高层混合结构体系。通过合理的结构选型和构造措施,使新建结构既能与原基础可靠连接,又能满足塔楼结构抗震性能要求,同时也使已建地下室拆除加固量最小。结构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提高了重要和关键构件的安全性。通过弹性和弹塑性分析找到结构的薄弱部位,并采取合理的加强措施。采用多个空间计算程序对该结构进行了静力计算对比和动力特性及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设计选用的结构体系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4.
停建多年的工程项目重新续建时,由于续建方案改变,许多新的使用功能要求导致结构体系发生改变,这种变化不但引起结构适用设计标准规范的符合性差异,而且新建与已建部分的联结可靠安全要求以及新旧高层建筑结构相互影响也需要妥善处理。对续建工程可行性进行的评估中,复核了原设计图纸,并根据已建成部分结构检测结果和续建要求的建筑方案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原设计的抗震设计标准与现行有效的标准分别进行考核,即二段式设计,原结构必须满足现行规范承载力要求;对续建结构方案进行整体优化,采用钢管混凝土结构,减轻重量,加强整体构造,旧结构构件由于规范差异引起的构造缺欠,采取适当加固措施,使之达到性能化设计要求。上部续建结构优化目标主要集中于加强层数量位置和转换桁架结构形式。通过优化后,确定在15、26、37层设置伸臂桁架加强层,层间位移满足现行规范要求;采用重量较轻并与原有结构拼接安全的钢管混凝土转换桁架系统。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地铁大厦高度为176m,属于超高层建筑。结构采用混合结构体系,结构形式为框架-混凝土核心筒体系,外框架结构的框架梁采用型钢混凝土梁,框架柱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2个方案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研究。第一方案采用型钢混凝土柱,第二方案采用圆钢管混凝土柱,通过比较分析,前者柱截面较大,影响了建筑使用面积,且用钢量较多,但对结构整体刚度贡献有所提高。第二方案采用钢管混凝土柱,截面缩小了20%,增加了使用面积,钢材节约20%左右,且施工简单,结构整体刚度满足设计要求,特别是其延性性能优越。通过研究,本工程采用钢管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梁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使工程经济造价合理,且结构抗震性能达到国内同类高度的超高层建筑水平。  相似文献   

6.
对某超高层大厦结构设计方案给予介绍,并对常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下的结构分别进行了弹性和弹塑性分析,设计方案贯彻了以抗震性能为基准的设计思想和以位移为基准的抗震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由于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变电站占地面积越来越小,仅仅依靠单一的水平接地网很难在变电站站址范围内构造出满足要求的接地。在南方丘陵地区,对一些建在推土、垫土等山坡地带的变电站,利用小山坡,凹地构建双层地网,充分利用变电站区域,有效的降低变电站接地电阻,同时也能解决由垫土层形成的双层土壤的亲和问题。对双层接地网与垂直接地极进行仿真比较,并通过仿真分析了江门某换流站的双层接地网设计,提出了在土壤结构复杂、接地面积小的地方实现最优的接地选择,因此对双层接地网在山地、丘陵和上坡等特殊环境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雷击锥形山体对近距离电磁场的影响,提出了一种二维时域有限差分(FDTD)共形网格算法。利用该算法对锥形山体进行精确模拟,并具体讨论了不同山体倾角情况下回击电磁场的传输特性。相比于平坦地表(倾角为0°),雷击锥形山体时水平电场幅值随山体倾角增加而增大,当达到45°后,继续增加倾角对幅值影响较小,如土壤电导率为0. 001 S/m时,45°倾角对应的幅值为0°倾角的2. 30倍,60°倾角对应的幅值为2. 31倍;垂直电场和水平磁场幅值均随倾角增加持续显著地增大,如30°、45°和60°倾角对应的水平磁场幅值分别为0°倾角的1. 39、1. 62和1. 78倍。通过进一步分析雷电回击电磁场的时空演变情况,发现这是由于其在山体和平地之间的过渡处产生反射造成的,且倾角越大,反射越强,相应的幅值也越大。另外,锥形山体附近的垂直电场(主要是静电场分量)因山体的静电屏蔽效应而明显小于周围区域。  相似文献   

9.
钱城  李雪 《工业建筑》1999,29(2):1-4
智能大厦是未来信息时代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产物。它体现了建筑艺术与现代高新技术的完美结合。其高速高容信息处理网络和强大的系统集成功能,不仅为建筑本身注入了全新概念,同时也激发着人们去努力提高建筑的智能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
智能大厦的建筑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智能办公楼为例,从智能化标准,地面、墙面、天花板的设计,工作站和系统家具、办公文件、信件传送系统,专用机能室的设计和环境设计等六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地标性建筑称号,往往被超高层建筑获得,人们在行走其间,仰视高耸的建筑物顶尖,赞叹的同时,不禁要问这样的建筑安全吗,是否会受雷电灾害困扰,据相关资料记载,全世界每年因雷击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亿美元以上,人员伤亡也相当严重,全国平均每年因雷击伤亡人数达3000人左右.本文以中信大厦为例,探讨超高层防雷设计,介绍电气智能...  相似文献   

12.
对高烈度区巨型超高层结构的地震作用及效应、整体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地震作用剪力的质量分布法。对内置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组合作用及抗裂、多腔钢管混凝土巨柱组合作用进行了原理分析、设计研究,工程实践和监测结果表明,工程中采用上述墙柱抗震效果非常理想。对巨柱分叉节点进行了有限元及试验研究,验证了该节点能很好地满足小震、中震及大震下的性能目标。对内置钢板支撑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结构进行了试验研究,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表明,该结构具有较好的延性,有效改善了核心筒墙的损伤程度。对钢制耗能双连梁阻尼器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表明,钢制耗能双连梁阻尼器可以有效减缓混凝土梁的刚度退化。对三钢板高强混凝土叠合墙组成及抗剪承载力进行了分析。利用变刚度调平设计理论设计,实现了桩筏基础无缝设计,很好地控制了差异沉降和总沉降变形。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次提出采用Intranet技术实现智能大厦弱电各专业子系统集成新模式,文章讨论了I^3BMS(IntranetIntegrantedIntelligentInformationBulidingManagenmentSystem)的技术特点,实现方案,以及系统网络结构和组合软件配置,同时在I^3BMS的实时性和安全性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变电站接地网规模较大,结构复杂而且站内存在很大的电磁干扰,因此在变电站接地网的缺陷诊断中往往出现检测困难,诊断误差较大的问题。笔者通过利用CDEGS软件仿真变电站接地网在存在腐蚀或断裂时其导体上方地表电位分布,提出了不需开挖接地网来区分断点与腐蚀的诊断方法并且实现了断点的准确定位和腐蚀区域的判断。结合欧氏距离相关理论,对接地网导体缺陷特征进行了数值化分析。研究了施加激励的幅值与频率对缺陷诊断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激励电流从而实现了缺陷信息的放大。  相似文献   

15.
北京京城大厦是国内首次总承包的超高层钢结构工程。其施工详图设计、钢构件加工制造、安装、施工管理及监督全部由国内负责。一、工程概况本工程地下(4层)为劲性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地上(50层)为钢框架剪力墙体系,屋顶(2层)为钢框架坡屋顶。钢结构全高202.95m(见图1结构剖面)。钢结构用钢量175kg/m~2。  相似文献   

16.
雷电与高塔发生接闪的瞬间,会在高塔上产生一系列的瞬态反应,从而对高塔及其周围电气电子设备造成严重危害。通过对传统的偶极子算法进行改进,将高塔从雷电通道中分离出来,对高塔所产生的电场进行单独计算,同时改进后的模型将电场的静电项、感应项和辐射项简化只考虑了辐射场的作用,因此形式上更为简便、方便计算。研究表明:高塔内部电流分布,从上向下传输,越接近塔底电流幅值越大,塔底幅值最大;使用改进后的公式对高塔产生的电场进行计算,得到近似结果,证明了简化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张毅 《山西建筑》2007,33(29):189-190
从防停电、防静电、防雷、接地方面分析了如何保证中央机房设备安全运行的措施,对中央机房相关专业的设计要素进行了详细阐述,介绍了智能大厦机房防停电的办法,从而体现中央机房在智能建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系统集成是智能大厦建设中最重要的课题。智能建筑内的各个系统都不是完全独立的,各个系统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连接在一起,互相交换数据,共同管理大楼。因此,解决大楼内各系统的互联问题就成为建设智能大厦的关键。 在智能大厦建设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技术难点都发生在要求互联不同系统和集成不同功能的情况下。而且,智能大厦的关键特征在于其智能化,智能大厦智能化的实质是信息、资源和任务的综合共享与全局一体化的综合管理,可以这样说,没有大厦的系统集成就没有大厦的智能化。  相似文献   

19.
智能大厦的消防电气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智能大厦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向建筑行业的应用和渗透,它完美地体现了建筑艺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形成既有安全舒适和高效特性又将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相互融合的综合体,成为当今世界各类建筑特别是大型建筑的主流。同时,我们又必须承认在开发智能大厦中的各个环节上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本文试从各个环节来讨论智能大厦开发中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相应的措施,最后展望智能大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