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实验室试验、机理分析和工程实践三方面介绍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的优异抗冻性能和冬期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硫铝酸盐水泥与硅酸盐水泥混合对复合水泥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复生  杨海艳 《北京建材》1996,(2):17-21,29
研究了硫铝酸盐水泥与硅酸盐水泥以不同的配合比混合后,复合水泥的凝结时间、强度、膨胀、干缩性能的定量变化及水化产物的定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结合混凝土工程实际,考虑水灰比因素,选取硼酸缓凝剂、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和萘系高效减水剂,进行了"水泥+缓凝剂"、"水泥+减水剂"的二元体系和"水泥+缓凝剂+减水剂"的三元体系的相容性对比试验,并探究延时加入碳酸锂速凝剂对已缓凝水泥浆凝结时间重塑的影响。结果表明:减水剂饱和掺量选取可只进行"水泥+减水剂"的二元体系适应性试验;缓凝剂凝结时间试验应进行"水泥+缓凝剂+减水剂"的三元体系适应性试验;引入时间重塑率Pt的概念,描述速凝剂的促凝效果。试验可知碳酸锂有良好的促凝作用,但对时间重塑能力有极限,存在一个最佳掺量。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比例的硅酸盐、硫铝酸盐水泥混合体系的凝结时间、水泥砂浆的强度性能,并对一定混合比例的OPC-SAC水泥进行了XRD、SEM和水化量热测试。结果表明,硅酸盐水泥与硫铝酸盐水泥混合,SAC中的C4A3^-S矿物与OPC中的G3S矿物在共同水化过程中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会使混合水泥水化和凝结加速;混合水泥的强度性能与两种水泥的混合比例有关。本研究可对硅酸盐-硫铝酸盐水泥混合体系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掺粉煤灰的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的配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由中国建材研究院和唐山联营特种水泥厂研制生产的硫铝酸盐水泥,是以硫铝酸钙和β-型硅酸二钙为主要矿物组成的熟料,通过调节外掺二水石膏而获得快硬早强、微膨胀、膨胀和自应力等不同性能、不同用途的水泥。由于该水泥性能优异,质量可靠,价格适宜,在土木建筑工程和预制构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根据结构和构件施工生产的要求,对其中的快硬早强硫铝酸盐水  相似文献   

6.
7.
配筋率对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自应力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筋率μ对自应力硅酸盐水泥砼和自应力铝酸盐水泥砼自应力值σ的影响,曹永康等同志已有研究,但对自应力硫铝酸盐水泥砼自应力值的影响却尚未见报。我们在研究了自应力硫铝酸盐水泥砼的配筋率和自应力值的关系后,认为配筋率对三种水泥砼自应力值的影响规律是一致的,即在一定的配筋率范围内,自应力值随配筋率的增大而提高。但在量的变化上存在着差别。因此,为了得到较高的自应力值,选取适宜的配筋率并同时有利于消除砼的自由膨胀变形,注意这一特  相似文献   

8.
丁军  王春芳 《砖瓦》2014,(9):20-22
为了研究硅酸盐水泥(OPC)、硫铝酸盐水泥(SAC)两种水泥不同比例的混合体系的性能,通过对复合体系的凝结时间、水泥砂浆的强度性能的测定,并对其进行XRD、SEM和DTA/TG测试,结果表明,两种水泥复合体系的强度、凝结时间等性能与其混合比例有关,研究结果可为硅酸盐、硫铝酸盐水泥的复配使用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主要研究了水灰比、掺合料复掺(矿渣:粉煤灰=2:1)的不同掺量、单掺矿渣、单掺粉煤灰以及引气剂对硫铝酸盐水泥基混凝土抗冻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铝酸盐水泥基混凝土中,随着水灰比的降低,其抗冻性增加;而掺合料的加入使混凝土的抗冻性明显降低,且掺量越高,其抗冻性降低越明显;但复掺时的效果比单掺时的效果较好,粉煤灰的效果最差;另外,引气剂的加入,可以大大提高硫铝酸盐水泥基混凝土的抗冻性.  相似文献   

10.
袁进科  陈礼仪 《混凝土》2011,(1):128-130
普通硅酸盐水泥作为灌浆材料普遍存在凝结时间过长、早期强度不高的缺陷,不能完全满足灌浆的要求.针对普通硅酸盐水泥的这种不足,采用凝结时间快、早期强度高的硫铝酸盐水泥与之复配,在此基础上加入高效减水剂对复配体系进行改性,使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灌浆特性有了明显改善,既改善了流动性,又较好地兼顾了凝固时间和强度特性.上述复配改性方...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聚丙烯腈纤维对道面混凝土的耐久性影响,应用冲击、碳化、抗硫酸盐和耐磨等试验方法,进行了素混凝土和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的对比试验,研究了聚丙烯腈纤维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聚丙烯腈纤维能有效地提高道面混凝土的抗冲击能力和耐磨能力,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碳化,降低了硫酸镁溶液的侵入。说明聚丙烯腈纤维提高了水泥混凝土道面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12.
道面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聚丙烯纤维对道面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应用冲击、碳化、抗老化、抗硫酸盐和耐磨等试验方法,进行了素混凝土和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对比试验,研究了聚丙烯纤维的作用机理.结臬表明:聚丙烯纤维能有效地提高道面混凝土的抗冲击能力和耐磨能力,有效地控制道面混凝土的碳化,降低了硫酸镁溶液侵入,聚丙烯纤维道面混凝土不存在老化问题.  相似文献   

13.
针对军用机场水泥混凝土具有干硬性和粗集料粒径大等特点,研究出了道面合成纤维混凝土早期抗裂性的试验方法和试验装置。应用该试验方法和试验装置对道面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抗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加聚丙烯纤维的掺量和增长纤维的长度可以有效地阻止道面混凝土早期裂缝的产生。聚丙烯纤维是一种可以在道面混凝土推广应用的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14.
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板弯曲疲劳弹性模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种不同钢纤维掺量(0%、1%、2%)的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板在不同应力水平(0.80、0.85)下的疲劳弹性模量衰减规律进行研究,得到了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板跨中下表面弹性模量衰减曲线以及同钢纤维掺量、同应力水平的跨中上表面弹性模量衰减曲线。揭示了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板的弹性模量在弯曲疲劳过程中呈现三阶段衰减并且衰减曲线在第二阶段基本呈线性,当板发生疲劳破坏时其弹性模量衰减至初始弹性模量的59.9%左右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根据Miner累积损伤原理建立了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并提出了采用微损试验来预测疲劳寿命的方法,用该方法预测的疲劳寿命与实测寿命在三倍离散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混凝土》2015,(11)
为了研究PVA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纤维掺量对弹性模量的影响,及弹性模量与轴心抗压强度的关系,进行了PVA水泥基复合材料配合比试验。制作了轴心抗压强度试件,通过试验获得轴心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分析各项试验数据,试验结果表明:纤维掺量增大时,PVA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增大;PVA水泥基复合材料弹性模量与轴心抗压强度之间关系与纤维掺量有关,分析并建立了数学模型,为以后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实际工程和理论研究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玻纤水泥发明之“梦想成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梦是想象,但亦可通过实践研究变成现实,玻纤水泥的发明成功就是一例。 记得,50年代末,我国正处于代钢代木的热潮中,有的科学家就曾设想:能不能用玻璃纤维代替钢筋制成玻璃纤维水泥混凝土构件呢?因为玻璃纤维的抗拉强度比钢筋还要高。在当时,这种设想还是合乎逻辑的。于是,在河北,开始用玻璃纤维水泥混凝土构件盖房子,从梁到柱,从门到窗,全用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构件,当时称为无钢无木楼房。可是,时隔半年,楼房渐渐出现危险信号,构件裂缝由小渐大,甚至有倒塌之势。为了人身安全,不得不停用,并拆除。科学工作者对此不理解…  相似文献   

17.
粉煤灰混凝土的使用对节约资源和能源,延长工程项目使用寿命,提高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对粉煤灰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下的强度和弹性模量退化进行试验研究。基于混凝土三重球弹性模量预测模型,考虑冻融循环对硬化水泥浆体和砂浆-骨料间的界面过渡区的作用,建立冻融循环下粉煤灰混凝土四重球弹性模量损伤预测模型。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粉煤灰混凝土的弹性模量的退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天然植物纤维增强水泥复合物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斌 《江苏建材》2005,(3):49-52
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材料是用途广泛的建筑材料。2000年11月在巴西的Joao Pessoa举行了“进入下个世纪的经久建筑——与环境相容的有创新的水泥基材料”的国际会议,参与者们对天然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材料的课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两篇文章报导了澳大利亚和巴西应用天然植物纤维增强水泥的经验及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9.
采刖机械破碎的木纤维经挤出成型制备纤维增强水泥板材.研究了木纤维掺量对板材抗弯强度及断裂韧性的影响.试验中发现,纤维沿挤出方向并不存在明显的定向分布.采用干湿循环的方法考察了木纤维增强水泥板材的耐久性,发现经过十湿循环后板材的断裂韧性明显降低;同时在经过一定循环次数后,板材强度也开始降低.板材耐久性成为制备机械破碎木纤维增强水泥板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玄武岩纤维的优点和实用价值,在其掺入高性能混凝土后对工作性能产生的明显效果,结合当前对玄武岩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大量研究成果,对玄武岩纤维掺量对于自密实混凝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说明。同时对玄武岩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制备,包括配合比设计以及工作性能的检测方法及意义进行了介绍,提供了其在实际应用配制过程中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