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相变材料微胶囊已经广泛应用于纺织品、传热流体、建筑物、军事、农业等领域。作为近年来研究热点的相变纺织品是一种新型的智能保温材料。文章详细介绍了相变材料的类别、相变材料微胶囊技术以及制备方法;从相变材料的基本概念出发,论述了相变材料在纺织品中的作用机理、应用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织物整理用相变微胶囊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使微胶囊的粒径分布变窄、减小体均粒径,提高其储热性能,更好地用于织物整理,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利用超声波技术制备相变微胶囊,并研究超声波对相变微胶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超声波制备的微胶囊数均粒径为1.4μm,分布指数PDI为2.93,可以有效降低所制备相变微胶囊的体均粒径和分散程度,利用该相变微胶囊整理的织物具有较好的智能调温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中总结了界面聚合和原位聚合法制备相变微胶囊的研究成果,以及目前将相变微胶囊整理到织物上的主要方法:浸轧法、浸渍法、涂层法和熔融纺丝法;介绍整理后织物的性能表征方法,并提出了目前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整理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目前制备相变微胶囊的方法,受到成本高、制备工艺复杂以及不易实现产业化等问题,受到极大的限制;开发储热能力高的相变材料进行微胶囊化,在保证织物具有储热能力的前提下,使得织物的性能不受影响是蓄热调温织物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将商品相变微胶囊采用浸轧工艺和涂层工艺对牛仔布进行处理,确定出了浸轧整理的最优工艺条件,探讨了不同整理工艺对牛仔布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此相变微胶囊,可用于牛仔布的智能调温功能整理.  相似文献   

5.
概要介绍微胶囊的定义和微胶囊化的目的及微胶囊材料的选择,综述相变材料微胶囊的主要制备方法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微胶囊技术在蓄热调温整理上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相变材料和微胶囊技术生产蓄热调温型智能纺织品将在改善人类穿着舒适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简述了微胶囊技术的发展历程,并从调温机理、整理方法、性能评价等方面对蓄热调温整理的研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石蜡相变微胶囊及其调温织物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铮  汪嫒  纪俊玲 《印染助剂》2013,30(1):5-7,12
以30#石蜡为芯材,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和异氰酸酯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石蜡相变微胶囊,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微胶囊的表面形貌和储热性能.采用涂层工艺制备涤纶调温织物,并对其进行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微胶囊表面光滑,相变焓为97.68 J/g.整理织物的热焓约为8.49 J/g,升温或降温速率明显减缓,具有智能调温功能,但透气率下降了26%.调温织物具有一定的耐洗性,撕裂强度和断裂强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
微胶囊技术在织物整理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大艳  郭建生 《染整技术》2005,27(12):10-11,15
回顾了微胶囊技术的发展历史,重点介绍了微胶囊技术在织物功能整理(芳香整理、阻燃整理、抗菌防臭整理、蓄热保温整理、脱毛整理、防毒整理等)上的各种应用.  相似文献   

9.
从相变材料的概念,调温机理,对人体的作用为出发点,详细阐述了纤维用相变材料的选择,相变纤维的性能特点,相变纤维制造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相变材料微胶囊在纺织服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相变材料的特点、吸热原理和相变材料微胶囊技术 ,以及纺织服装中相变材料微胶囊的选择。展望了相变材料在纺织服装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选用复合醇为芯材,以密胺树脂为壁材,通过原位聚合法合成了微胶囊相变材料。探讨了分散剂浓度、芯壳比、乳化剂用量、剪切时间和固化搅拌速率对复合醇微胶囊粒径及分布的影响。制备混合醇相变微胶囊的优化工艺为:分散剂SMA 10%,芯壳比4:1,乳化剂OP-10 7%、乳化剪切时间7 min;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制备的微胶囊形状规则完整,平均粒径为4.648μm,方差0.521,分布较为均匀;DSC测试显示,该样品的相变温度为35.9℃,调温区间为35.9~39.5℃,相变焓为128.2 J/g,是优良的纺织用储能调温材料。  相似文献   

12.
智能调温纤维及其纺织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智能调温纤维在改善服装穿着舒适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简述了智能调温纤维的发展动向及加工方法,并对智能调温纺织品的作用机理、制备方法、测试手段、性能评价指标以及用途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相变微胶囊后整理法制备蓄热调温纺织品时存在制备工序繁杂、效率低等难点,开发了一种简便快捷的后整理法。选用相变蜡、聚氧乙烯辛基苯酚醚-10(OP-10)乳化剂和水性聚氨酯为主要组分,经高剪切乳化制备蓄热调温功能整理剂,利用浸轧—焙烘方式对棉织物进行整理。优化乳化剂用量、相变蜡与聚氨酯配比及焙烘温度,并测定整理后棉织物及背心的蓄热调温性能。结果表明:当OP-10质量分数为5%,相变蜡与聚氨酯的质量比为1.5∶1,焙烘温度150 ℃时,整理剂在纤维表面原位成膜形成包裹纤维的蓄热调温薄膜,从而赋予棉织物蓄热调温功能;整理后棉织物具备蓄热调温功能,由其所制作的背心具有显著的蓄热调温功能。  相似文献   

14.
采用阻燃剂P-207Z和几种防勾丝整理剂,对日系本田汽车用内饰面料进行阻燃和防勾丝整理。分析了整理剂种类、整理工艺顺序、助剂用量、定形条件等工艺参数对产品的影响。结果表明,先以6%水溶性聚氨酯溶液进行防勾丝整理,然后于160℃定形1 min,再以10%阻燃剂P-207Z进行阻燃整理,面料的防勾丝性能和阻燃性可达到本田汽车内饰面料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5.
杨建  张国庆  刘国金  柯孝明  周岚 《纺织学报》2019,40(10):127-133
为获得低成本、高相变焓且相变温度适宜的蓄热调温纺织品,优选不同比例共混的硬脂酸和月桂酸作为相变芯材,以有机单体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作为壁材,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硬脂酸-月桂酸/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相变微胶囊,并将微胶囊浸轧整理到棉织物上。研究结果表明:以质量比1∶9复配的硬脂酸-月桂酸作为相变芯材,熔融峰值相变温度为42.12 ℃,相变潜热为187.80 J/g;按芯壁比1∶1制备的微胶囊球形度良好,包覆率高达82.29%,熔融峰值相变温度为37.45 ℃,相变潜热为77.27 J/g,初始分解温度(150 ℃)比纯硬脂酸-月桂酸相变芯材提高了50 ℃左右,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浸轧整理后棉织物峰值相变温度为39.47 ℃,相变潜热为25.41 J/g,具有良好的蓄热调温功能。  相似文献   

16.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在印染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方景芳  夏兆宁 《印染》2004,30(21):20-22
阐述甲壳素和壳聚糖的结构、性质,及其印染加工的应用基础,对含甲壳素纤维的棉及其棉混纺织物的抗菌整理进行试验和试生产。通过甲壳素纤维及其含量等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效果的研究表明,含一定量甲壳素纤维的棉和涤棉混纺产品具有明显的抗菌效果,但效果不同。含量2.5%时,抗菌作用明显;含量1%时,对大肠杆菌基本无效。  相似文献   

17.
纳米相变胶囊及其整理棉织物的调温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微米相变胶囊在应用中潜在的问题,合成2种不同相变温度的纳米相变微胶囊,借助透射电镜和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2种胶囊的粒径和储热性能。采用浸轧工艺整理棉针织物,用红外测温仪和织物透气量仪测定整理织物的调温和透气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胶囊的粒径约150 nm,核壳体积比为1:1,峰值相变温度分别为37.1 ℃和33.1 ℃,相变焓分别为57.2 J/g和57.8 J/g。整理织物的热焓可达7000 J/m2左右,整理织物升温或降温速率明显减缓,具有智能调温功能,但透气性能略有降低。采用纳米相变微胶囊整理织物可以制备具有调温功能的纺织品。  相似文献   

18.
相变材料的复合及其调温纺织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进一步拓宽相变材料的应用范围和使用价值,开发具有调温性能的新型智能纺织品,研究了2种相变材料的复合及其热性能,将理论计算与实际测试相比较,筛选出复合物的最佳配比。采用涂层法将复合相变材料用于调温纺织品的研发。详细探讨了涂层量、焙烘温度以及水洗过程等因素对织物调温性能的影响;对处理后织物的热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处理后织物具有较理想的相变温度和较高的相变焓,调温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氧化硅-脂肪醇复合溶胶制备蓄热调温织物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李青  马晓光 《印染》2009,35(15)
采用氧化硅-脂肪醇复合溶胶体系制备蓄热词温织物,分析了影响织物热性能的诸因素(如陈化时间、陈化温度、脂肪舫醇用量和分散剂用量等),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整理工艺;对整理织物的表面形态进行表征,并测试了整理织物的热性能、机械强力和耐洗牢度等指标.结果表明,经氧化硅-脂肪醇复合溶胶整理后的织物,不但具有良好的蓄热调温性能,且耐洗牢度和机械性能都良好.  相似文献   

20.
织物三防整理工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春梅  李朝晖  吴燕 《印染》2006,32(20):34-36
选用Tri-proof A,Tri-proof B、BAYGARD GA-2和有机氟拒水拒油防污剂913等四种整理剂,对纯棉和纯涤纶织物进行三防整理,探讨了整理剂用量、焙烘温度对织物整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每种整理剂的最佳用量和焙烘温度。结果表明,采用最佳整理工艺,整理后织物的色光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