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结合我国典型的蒸吸流程,论述了蒸氨及吸氨过程的特点、工艺条件及设备选型。列举了蒸氨及吸氨过程的工艺计算及设备计算。过程是在一般压力下进行的,吸氨塔进气压力定为760毫米汞柱。蒸氨母液当量6.35米~3,热衡算所求得的蒸汽消耗量约1.8吨/吨碱,塔板结构部分对空塔气速、齿缝开度、堰上液流高度、堰高、液面落差及动液封等塔板结构参数进行了计算。吸氨部分还讨论了流体阻力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精馏塔基本的精馏逐级严格衡算方程为基础,增加反映氨水收益、公用工程价格、生化处理成本、再沸器加热方式和预热器热集成等影响蒸氨塔操作的参数和变量,建立了以操作费用最低为目标的适宜焦化废水蒸氨塔操作的非线性整数规划优化模型. 结果表明,在生化处理成本为11.17 ¥/t条件下,污水入口浓度、出口浓度、塔板数和预热器热效率均可显著影响蒸氨塔的操作,但直接蒸汽加热蒸氨塔处理成本比间接蒸汽加热低1.56 ¥/t. 前者的蒸氨塔操作费用最低的氨水出口浓度为300 mg/L,总塔板数为25,预热器热效率为65%,最佳进料温度为75.40℃.  相似文献   

3.
刘玉平  陈爱忠 《化肥设计》2006,44(6):29-30,37
通过对氨合成工艺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校核了氨合成塔进出口氨含量分析的准确度,分析了实际取样分析的氨含量数据存在误差的原因,提出了补正办法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王剑舟 《浙江化工》2012,43(5):29-33
以AspenPlus软件为平台,对氨蒸馏工艺的蒸氨塔进行了模拟计算。通过对塔板数、进料位置、回流比与进料热状态的模拟,研究了各参数的影响特点。认为塔板数宜取大一些,进料位置靠近塔下端有利,回流比的选择应首先考虑满足产品质量,进料温度接近泡点为佳。确定塔板数8,在第6块塔板处进料,进料温度100℃,回流比1,灵敏板为第7块塔板,得到塔顶液氨产品氨摩尔浓度〉99.5%,塔底残留液氨摩尔浓度〈5%,满足设计规定。  相似文献   

5.
针对氨回收系统蒸氨装置中塔顶冷凝器运行时存在的蒸氨系统超压、列管腐蚀、结垢,精馏塔塔板腐蚀等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造措施,使蒸氨系统运行安全、稳定,实现了连续开车,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利用双塔精馏两条工艺路线对原料粗酚进行分离,提纯苯酚,三混甲酚等产品.研究了理论塔板数的简捷计算和塔板数的测定,以及回流比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并对产物进行物料衡算  相似文献   

7.
剩余氨水蒸氨工艺及设备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介绍了水蒸气直接蒸氨工艺、导热油加热间接蒸氨工艺、管式炉加热间接蒸氨工艺以及水蒸气加热间接蒸氨工艺的工艺流程和特点。国内大多采用水蒸气直接蒸氨工艺,该工艺成熟、简单安全;导热油加热间接蒸氨工艺、管式炉加热间接蒸氨工艺相对较为复杂,但降低了蒸氨废水排放量,在节能减排、增加效益方面有优势。并对蒸氨过程中采用的塔盘形式和性能及塔设备的材质进行了分析比较,可为企业在选择蒸氨工艺及塔设备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蒸氨新工艺在首钢京唐工程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蒸氨工艺进行的分析,提出了间接蒸氨工艺的适用范围,同时对3种间接蒸氨工艺进行了比较.建议在首钢京唐工程蒸氨工艺中选择蒸汽加热废水的间接蒸氨工艺.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焦化界现存蒸氨工艺一般为直接蒸汽蒸氨工艺,一些焦化企业先后进行了管式炉间接蒸氨、再沸器强制循环蒸氨和烟道气再沸器蒸氨的尝试。这些蒸氨工艺因各种原因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公司对热虹吸再沸器蒸氨技术进行了探讨和工艺改造,不但减少了蒸氨废水产量而且又能对冷凝水进行回收利用。本文重点介绍了热虹吸再沸器间接蒸氨的工艺原理、特点及投用后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文中介绍了一个用于氨合成系统的物料衡算的电算程序。对于采用的氨合成系统在已知的工艺条件下可通过此程序迅速得出各个工艺点的物料加合和分离数据,从而为工艺设计和生产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克服深冷法回收氨合成尾气时因氨结霜而堵塞管道的问题,提出了冻氨法脱除微量氨工艺技术.介绍了冻氨法除氨的工艺流程、分离原理、操作规程和技术优势;对比了水洗蒸氨法除氨与冻氨法除氨的工艺条件和工艺流程;计算了冻氨法工艺的关键设备———板翅式换热器的换热量和换热面积;从回收费用、产品收益以及对合成氨系统的影响等方面总结了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冻氨法脱除微量氨工艺不仅可以将氨含量降低到10×10-6以下,而且使深冷法回收氨合成尾气中的甲烷、氩、氢等资源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中压汽提塔冷凝液氨回收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分析了试车和生产运行中出现加压泵气化、冷凝液换热器封头泄漏、中压汽提塔塔盘脱落等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加压泵壳体上增设排气阀、冷凝液换热器封头垫片表面整体镀银、中压汽提塔塔盘加防转片等项改造措施;结果表明:通过技术改造冷凝液可作为脱盐水利用,合成氨产量增加2 t/d。  相似文献   

13.
贺伟  赵月刚 《化肥设计》2009,47(3):54-55
为扩大合成氨系统氨水排放量,增加吸收负荷,对氨吸收装置提出了技术改造方案:利用原装置吸收弛放气中的气氨制成氨水,新增1套氨水精馏制液氨装置,制成的氨含量为99.0%的液氨用作合成尿素。对比了改造前后氨吸收工艺流程;论述了氨水精馏塔的结构特点、填料类别和塔内液体分布器的特性参数;对改造前后运行参数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改造后尾气中氨含量从未出现超标现象,实现了氨水零排放。  相似文献   

14.
常景泉  苏怀强 《煤化工》2012,40(3):49-51
介绍了污水汽提装置和氨精制工艺,分析了该装置和工艺存在的问题,采用改造塔盘、降低污水杂质含量、提高泵吸入口高度、串联使用结晶器、在氨压缩机入口增加循环水加热器、氨压缩机级间冷却器的循环水改为除盐水等改造措施,同时优化主要参数控制,保证了系统的长周期运转,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发现改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三效错流降膜真空蒸发低浓度氯化铵废水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离子交换法生产碳酸钾流程中排出的废液严重污染环境。分析了含氯化铵工业废水蒸发回收过程中的技术难点,确定了回收的工艺流程,采用三效错流降膜真空蒸发工艺,有效地解决了能耗过高、设备腐蚀严重、氯化铵升华等技术难题。该工艺具有流程简单、设备和运行费用低的特点,经实际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徐超  王旭宾  冯江  胡勇 《煤化工》2013,(5):49-52
通过测定灰水系统各点的氨氮含量,发现灰水中的氨氮含量远远高于工艺包中的数值;理论分析认为变换冷凝液中氨含量随气化炉操作压力的升高而增大;针对灰水中的氨氮含量超标导致蒸发热水塔热水室、高温热水泵泵体、叶轮等结垢的问题,通过在汽提塔凝液中添加分散剂,提高汽提塔操作温度等措施,较好地抑制了灰水结垢。  相似文献   

17.
对氨冷冻及贮存工艺过程进行分析 ,提出将透平式氨压缩机低压缸和 5 0 0 0t氨顶部用一条管线连接起来 ,以达到减少透平式氨压缩机所作无用功的同时 ,停用电动氨压缩机系统 ,节约电动氨压缩机系统的水、电、气消耗的和维护费用、减少氨罐成品氨放空量的设想。对氨罐的理论蒸发量及所需新管线的管径进行了计算。对新管线投用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性做了说明 ,对节能效果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8.
无动力氨回收装置应用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咏梅 《化肥工业》2009,36(2):46-47
采用无动力氨回收装置将弛放气(放空气)中的氨提取出来,作为成品氨销售或直接用于生产尿素,增加了弛放气(放空气)中氨的附加值,同时也解决了大量稀氨水无法处理的症结,避免消耗大量的水和能源,解决了氨、肥难以平衡的问题,具有较高的节能和经济效益。介绍了无动力氨回收装置的设计、工艺流程及设备特点。  相似文献   

19.
利用重碱车间排放的蒸氨废液结合当地气候条件进行自然蒸发试验,分析蒸发过程中析盐的种类、组成和结晶顺序,分析和计算废水不同蒸发阶段的析盐率和蒸失水率和比蒸发系数,确定有用组分氯化钙的最佳分离点和分离条件,最终为盐田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在尿素装置设计能力由6万t/a提高到10万t/a的改造中,介绍了采用双塔并联工艺流程和改进尿素合成塔塔板的优越性,分析和论述了中压系统、低压系统、蒸发系统以及相关设备的改进目的和改造方案,结果表明,改造后生产能力达到了16万t/a,日产尿素达到520t/d,吨尿素蒸汽消耗从投产时的1,58t降低到1,3t,吨尿素氨耗从590kg降低到573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