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9 毫秒
1.
胜利油田于1992年开始进行聚合物驱先导试验,在先导试验取得明显效果的基础上进行了注聚设备国产化,1997年和1998年进行了工业化推广。胜利油田建立了适合不同化学驱、不同聚合物形态的地面工艺流程。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不断进行改进、完善、提高,形成了一套具有胜利油田特色的化学驱地面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2.
大庆油田机械分层注聚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秀芬  刘伟 《特种油气藏》2007,14(4):13-16,25
大庆长垣油田主力油层聚合物驱三次采油自1991年开始进入工业性矿场试验以来,应用规模不断扩大,聚驱对象由主力油层转变为二类油层,并开展三类油层聚合物驱的先导性试验。聚合物驱可以扩大波及体积,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层间矛盾,必须进行分层注入,以改善聚驱效果,为此,大庆油田最早发展了双泵双管分注工艺管柱。随着聚驱对象的转变,渗透率降低,分注层段数增加,为适应不同时期聚驱开发的需要,聚驱分注技术以提高注聚效果和降低成本为目的,发展应用了双泵双管分注工艺、单泵双管分注工艺、单管同心环形降压槽分注技术、单管桥式偏心分注技术、分质分压注入技术。对聚驱注入剖面调整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聚合物驱地面配注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物驱三次采油是国内各油田目前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聚合物驱工程综合经济效益较低,具体体现在地面配注系统工艺复杂、用泵量多而导致工程投资较大。“九五”期间,河南油田设计院开展 了聚合物驱配注工艺技术优化研究,研究成果有一泵对多站聚合物母液转输工艺、一泵对多井聚合物溶液注入工艺、注聚工艺方案优化研究、注聚泵供液方式优选等。对聚合物驱地面配注工艺技术的变化,可大大简化工艺流程,节省工程用泵量,并使工程投资及运行维护费用得以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4.
河南油田从1992年开始在双河油田进行聚合物驱油试验,至今已进行一定规模推广应用,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主要介绍了双河油田Ⅱ4-5层高温聚合物驱油的地面工程设计及工艺配套技术,该工程流程为聚合物母液集中配制剂,再由管线输送到各注聚站注入。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注聚合物地面设备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注聚合物地面设备综述钟美凤,李东升(江汉机械研究所)注聚合物驱油可降低油井含水比,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法。在我国,适合注聚合物驱油的油田地质储量为42.9亿t,是适于其他化学驱油方法地质储量的2~10倍。因此,注聚合物驱油对许多油...  相似文献   

6.
聚合物驱三次采油是国内各油田目前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聚合物驱工程综合经济效益较低,具体体现在地面配注系统工艺复杂、用泵量多而导致工程投资较大。“九五”期间,河南油田设计院开展了聚合物驱配注工艺技术优化研究,研究成果有一泵对多站聚合物母液转输工艺、一泵对多井聚合物溶液注入工艺、注聚工艺方案优化研究、注聚泵供液方式优选等。对聚合物驱地面配注工艺技术的优化,可大大简化工艺流程,节省工程用泵量,并使工程投资及运行维护费用得以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7.
改善聚驱开发效果、延长有效期的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6年开始注聚的大庆油田北一区断东中块和1998年注聚的北一区断东东块的产油,产水等开发指标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在聚驱见效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所采取的相应措施及对策,研究研究了该区块地质,开发等条件对开发效果的影响,通过综合分析及措施调整,改善了聚驱开发效果,延长了有效期,为今后在同类地质条件下进行聚驱开发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注聚规模不断扩大及深入,一些区块经历了空白水驱、注聚未见效期、见效期、含水低值期、含水回升期及后续水驱,已完成了聚驱全过程的开采。从已完成注聚区块不同阶段产油量比例中可以看出,聚驱后期含水回升期及后续水驱由于开采时间长,阶段产油量占40%左右,因此聚驱后期的综合调整对整个聚驱开发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庆油田工业化聚合物驱效果及主要做法   总被引:35,自引:17,他引:18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技术于1996年投入大规模工业化应用,随着聚合物驱油技术的日趋成熟、各项配套技术措施的日益完善以及聚合物驱规模的逐年加大,聚合物驱技术已成为保持大庆油田持续高产及高含水后期提高油田开发水平的重要技术支撑。2002年,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年产油量已经突破千万吨规模,聚驱产油超过油田总产量的20%,控制了含水上升的速度,减少了注水量,提升了大庆油田总体开发水平。从大庆油田工业化聚合物驱实践的角度总结了聚合物驱效果及主要做法,如采取高浓度大段塞、有针对性地采取分层注聚和深度调剖措施以及注聚过程中的跟踪调整方法等,同时,提出了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技术下步攻关方向。  相似文献   

10.
聚合物驱现场配制工艺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合物地面建设因其配注工艺复杂,要求高,设备数量多,较二次加密建设投资增长幅度大,为降低聚驱地面建设投资,开展了一系列聚驱工艺评价和简化工艺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注聚规模不断扩大及深入,一些区块经历了空白水驱、注聚未见效期、见效期、含水低值期、含水回升期及后续水驱,已完成了聚驱全过程的开采.从已完成注聚区块不同阶段产油量比例中可以看出,聚驱后期含水回升期及后续水驱由于开采时间长,阶段产油量占40%左右,因此聚驱后期的综合调整对整个聚驱开发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该项目通过借鉴大庆萨中开发区1996年注聚的北一二排西、北一区中块和断东中块三个工业区块聚驱全过程现场动静态资料,根据区块注入全过程动态变化反映划分了聚驱开发阶段,分析与对比了不同聚驱开发阶段动态指标变化,找出了在不同聚驱阶段各项动态指标变化特点,研究了影响区块聚驱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应用动态分析法研究了不同类型井对聚驱增油效果的影响,对注聚区块开发效果进行了评价,形成了一套较全面、完备的注聚区块开发效果评价方法。这些方法的建立与使用对其他工业区聚驱效果评价具有一定指导意义。该项目通过研究取得了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3.
对大庆油田进一步开展三次采油技术研究工作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根据大庆油田三次采油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今后工作的重点研究方向。在聚合物驱油方面,要运用数值模拟技术整体考虑布井、调剖、注聚和后续水驱4个过程,加强注聚过程中的跟踪与调整,进一步加大抗盐聚合物、CDG和预交联体膨颗粒调驱力度,提出了二类油层聚驱方面的有关地质、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等方面研究方向。在化学复合驱方面,强调岩心、数模和矿场试验紧密结合,从油藏工程角度开展二次机理研究。最后,强调了探索泡沫复合驱、微生物采油和聚驱后热采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从聚合物驱驱油机理出发,运用技术经济评价原理,研究聚合物驱油田开发项目的注聚时机。对聚合物驱项目进行数值模拟时,认为若注聚有效期最后一年的产油量等于项目的经济极限产量,最后一年的含水率等于项目的经济极限含水率,则该项目选择的注聚时机最优,项目的提前采油量接近于零,驱油效果主要为项目的“新增”经济可采储量。  相似文献   

15.
聚合物驱油是提高老油田采收率的关键技术.影响下二门油田注聚单元增油效果的因素,归结为油藏条件、地下动态调整和地面日常管理,其中油藏条件是根本因素。确保聚合物驱效果要做到:首先优选注聚单元,其次做好地面工程管理,精心组织地下调整,保质保量注入。  相似文献   

16.
胜利油田三次采油技术的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31  
通过技术探索、研究试验、工业化推广和新驱油体系技术攻关,三次采油技术已成为胜利油区老油田持续稳产的主导技术,截至2006年3月,累计增产原油达到1150万t。经过多年攻关研究,发展了化学驱油理论,胜利油田化学驱由单一的聚合物驱发展为多个复合驱油体系,并形成了具有胜利油田特色的化学驱配套技术。目前,胜利油田三次采油面临着聚合物驱优质资源接替不足、三次采油技术接替难度大、三次采油技术发展的不平衡及已实施化学驱单元的效果差异较大等问题,需要增强化学驱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强化储备技术攻关、拓宽三次采油技术发展空间,抓好注聚项目管理、提高降水增油效果,强化先导试验研究、加快三次采油技术接替。参15  相似文献   

17.
大庆油田注聚井解堵增注技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三次采油过程中,随着聚合物注入体积的增加,注聚井堵塞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是:注入压力高、达不到配注、间歇注入等,严重影响聚驱效果。注聚井解堵增注技术分析了聚驱注入井注入压力上升的主要原因及注聚井堵塞规律,并根据注聚井近井地带堵塞物的成分分析,研制出新型注聚井解堵剂配方;为减少注聚井解堵后因聚合物的再吸附而重新堵塞,研究了注聚井油层保护技术,形成了既能防止聚合物在油层孔隙表面的再吸附,又能通过竞争吸附将吸附在油层孔隙表面的聚合物驱替掉的油层保护剂配方。该技术现场试验22口井,从解堵施工到油层保护等方面技术完善配套,现场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孤岛油田中一区Ng4注聚后石油磺酸盐驱试验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工艺技术,胜利油田有限公司通过室内试验,深入开展了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研究,对石油磺酸盐复配体系进行了筛选,并进行了驱油效果试验。2001年4月在结束注聚的孤岛油田中一区Ng4单元筛选了8个井组、10口注入井、23口受效油井,进行了注石油磺酸盐矿场试验,针对注石油磺酸盐后生产动态状况,实施调驱结合、注采调配等相应措施,有效发挥了石油磺酸盐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蕾 《石油知识》2008,(2):15-16
注聚区块在注聚末期出现吸水剖面反转,聚合物低效无效循环严重的现象,导致周围采油井在聚合物突破后.含水上升速度明显加快.产量递减幅度加大等现象。为了探索一种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方法.开展了2500万超高分聚合物驱油室内和现场试验。室内驱油实验研究了聚合物分子量,浓度,黏度.聚用量、段塞组合等各项性能指标对驱油效果的影响,并在2003年7月开展了矿场试验。  相似文献   

20.
1999年4月,南二区东部区块开始注聚.在注聚过程中,根据动态变化,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开发形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从油、水井两方面合理调整产液结构,使得聚驱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南二东聚驱区块后续水驱过程中的含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其变化规律,为今后在同类地质条件下进行聚驱开发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