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示踪井间监测是一项动态监测技术,应用这项技术可以计算出注入水在平面上各方向的推进速度,分析油井来水方向,确定油层平面及纵向非均质性,判断油层中是否存在高渗透层或大孔道,求出其厚度和渗透率等地层参数,为油田后期的综合调整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搞清高76区块油水井连通情况,找出井间存在的大孔道或高渗层,弄清油藏平面与纵向上的非均质性,在该区块开展了示踪剂井间监测,为下步开展区块精细注水开发提供比较确切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非均质砂岩油藏在注水开发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注入水长期冲刷,局部孔渗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在注入井与生产井间形成渗透性高于相邻其它部位的通道。这种高渗条带的存在严重影响到水驱波及体积。注颗粒示踪剂识别大孔道技术是方法是在注水井中注入示踪元素,在周围的生产井中取样,分析示踪元素的产出浓度,通过对示踪剂产出曲线进行拟合分析,就可以了解井间油层的非均质特性,达到识别高渗条带或大孔道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同位素五参数测井中井下沾污,大孔道,夹层过厚对测试结果造成影响的现象,测试八大队采用新技术——示踪相关组合测井——对此类井况进行测试,不仅消除了井下沾污的干扰、准确分辨大孔道,同时对于低孔低渗油藏、纵向跨度长、注采关系复杂等情况都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油田注水开发的中后期,层间治理接替和注采调控是实现稳油控水的有效手段,但治理中往往很难对高渗条带、大孔道及裂缝发育方向有定量认识。利用同位素监测技术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同位素井间监测技术主要是在注水井中注入一种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通过对周围油井放射性示踪剂产出计算及峰值特征分析,利用示踪解释软件进行模拟计算,推导出多种地层参数,在此基础上计算油水井之间存在的高渗透层及大孔道参数,为下步注采调控方案的制定、封堵大孔道、稳油控水等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该技术在南堡油田1-1区1-32断块开展了现场试验,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6.
示踪剂及其监测技术,是用以描述油藏,监测油层有无高渗透层或大孔道存在,跟踪注水流向及贡献率,分析油水井注采状况和判断断层密封性的一种特殊的动态监测技术。三叠系长6油藏在早期的注水开发中,出现了部分井注入水单方向突进现象,引起主方向油井水淹,采油三厂近几年来引入了示踪剂监测井问动态技术研究,根据监测结果绘出示踪剂产出曲线,并对该曲线进行数值分析,得出了储层井间连通状况,物性分布特征等参数,从而为评价储层非均质性以及油藏的注采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示踪剂监测技术是用以描述油藏,监测油层有无高渗透层或大孔道存在,跟踪注水流向及贡献率,分析油水井注采状况和判断断层密封性的一种特殊的动态监测技术。三叠系长4+5、长6油藏在早期的注水开发中,出现了部分井注入水单方向突进现象,引起主方向油井水淹,超低渗透引入示踪剂监测井间动态技术,对监测结果绘出示踪剂产出曲线加以分析,得出了储层井间连通状况,物性分布特征等参数,从而为评价储层非均质性以及油藏的注采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由于油藏具有非均质性,在注水的时候在大孔道或是高渗透层流动,因此油田就会处于高含水开发区。深部调剖就是在高含水油田油藏内部渗入大量的调剖剂,将高渗透带封堵,以保障最大采收率。  相似文献   

9.
海上窄河道油藏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注水井的水驱方向复杂.为了解井间的注采连通性和非均质性,以G1井组为例,开展示踪剂监测技术的研究.对示踪剂用量和注入工艺进行设计,通过监测示踪剂产出量,对G1井组的高渗通道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表明:G1井组油水井间对应关系不均衡,注水井平面上的前缘水线推进速度存在着较大差异,因长期注水冲刷,油层内部有高渗带和大孔道存在,且比较发育,大孔道孔喉半径最高接近20μm.在窄河道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大孔道的存在及其对存水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明确油水井的对应关系、注入水驱方向及驱替速度、油层非均质性状况、识别大孔道或微裂缝,对示踪剂在安塞油田的适应性进行分析。介绍示踪剂监测原理及应用示踪剂监测剩余油饱和度,对示踪剂监测结果在安塞油田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井间示踪剂监测在油田不同开发阶段和应用方面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建议在安塞油田利用示踪剂监测剩余油饱和度。井间示踪剂监测能有效地评价油藏连通性、注入水流动方向,是制订油田开发方案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时变模型是一种“四维”模型,可以精确表征三维油藏的非均质性、动态变化过程。在时变规律指导下建立不同含水期储层参数时变模型,可体现油藏非均质变化特征,进行大孔道研究及剩余油分布规律分析,指导剩余油挖潜。  相似文献   

12.
对于大孔道地层,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测井无法准确地录取注水剖面的资料,一些生产单位提出了结合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测井和电磁流量计测井的方法解决大孔道注水剖面测井资料录取问题,本文对该测井方法的解释问题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解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罗洁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36(18):151-152
高周期吞吐后汽驱开发普遍存在对应油井受效差异大,汽窜现象严重等问题,开展汽驱井多功能自适应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与应用,既有效地封堵大孔道体系,提高注入汽波及体积,同时兼具较好的驱油效率,来改善稠油油藏汽驱状况,提高非均质储层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4.
W18-4是AMPS合成聚合物驱油的试验井,由于注入水冲刷造成次生大孔道的存在,在AMPS注入过程中发现施工压力一直不上升,且对应油井中有聚合物产出。为了提高AMPS的驱油效果,采用高强度树脂与聚丙烯酰胺一钠土絮凝体系相结合的调剖剂,对该井进行多段式、低压低排量调剖注入工艺。达到了调剖改善地层非均质状况,降低聚合物产出量,扩大聚合物驱波及体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陆地油田主力区块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储层小层间非均质性增强,注水管柱污染和渗水大通道等因素,造成传统同位素测井技术准确性降低,本文立足于示踪连续测井相关技术的基本原理,结合具体油井应用对示踪连续测井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以后,油田综合含水大幅度上升,多数油井处于高含水状态,结垢等堵塞日益严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堵。在解堵措施中,酸化成本低廉、针对性好,因而应用较为广泛。常规酸化液通常沿非均质储层的大孔道或高渗带指进,很难有效地改造非均质储层的低渗部分。暂堵酸化技术通过对大孔道或高渗带的暂堵,迫使酸液向低渗带转向,以实现对储层的均匀改造。本文将暂堵剂运用到酸化中,通过室内实验,选择了黏弹性表面活性剂作为酸化暂堵剂。并联岩心模拟暂堵酸化实验表明:本文所优选的暂堵剂体系对高渗透储层渗透率改善率为0.396~0.431,低渗透储层渗透率改善率为0.785~0.806,能够对高含水油井实现选择性酸化,达到增油控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胡状集油田属于严重非均质油藏,在注水开发后表现为油井见效快、含水上升快,并且很快在注采井间形成高渗条带,影响开发效果。如何对高渗条带识别,成为改善严重非均质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本文通过沉积微相法、测井评价方法、示踪剂监测分析法、动态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开展对高渗条带识别的研究,为下步措施安排提供了可靠的调整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刘磊  喻高明  邵长春 《当代化工》2016,(8):1788-1790
近年来,井间示踪监测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微量物质井间示踪监测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已逐渐发展成为井间示踪监测技术的主流。通过井间示踪剂监测研究,可以找出注入水平面上水驱方向与水驱速度,油层物性的各向异性,注入水是否沿高渗层水窜,这些对油藏后期调整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9.
渤海油田具有储层岩心胶结疏松、非均质性严重、原油黏度较高、平均渗透率较高和单井注水量较大等特点,并且随着注水开发的不断进行,岩心内大孔道不断发育。所以针对渤海油田实际情况对不同调剖剂在不同发育程度的岩心大孔道内的封堵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心孔道发育程度越大淀粉凝胶成胶效果越好,而岩心孔道过大会影响聚合物凝胶的成胶效果。无机地质聚合物在未发育岩心孔隙和发育不完全孔隙内注入性较差,增油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供应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满足不断扩大的供应要求,我国在进行石油勘探、生产中,用到的先进技术也越来越多。目前,陆地油田的显著特征是含水量高,储层之间的非均质性强,这极大降低了传统同位素测井技术的准确度。对目前发展较快的示踪连续测井技术应用进行简单介绍,希望对促进该技术在我国油田生产中的应用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