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营造法式》、《清明上河图》的研究,结合四川地域特色的建筑分析,探讨了宋代川西建筑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吴惠莹 《四川建材》2007,33(2):84-85
建筑表皮层具备围合空间的作用,还有承重或支撑屋顶重量的作用。如何使建筑表皮层摆脱承重结构功能的强制束缚,与结构分离是建筑表皮层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并形成了新的建筑美学观念。本文从建筑表皮层外在的表现形式及设计角度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建筑表皮层具备围合空间的作用,还有承重或支撑屋顶重量的作用.如何使建筑表皮层摆脱承重结构功能的强制束缚,与结构分离是建筑表皮层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并形成了新的建筑美学观念.本文从建筑表皮层外在的表现形式及设计角度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论钱学森与山水城市和建筑科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者认为 ,钱学森先生所倡导的山水城市和建筑科学 ,堪称是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最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方面做出的典范。钱先生对待城市、建筑、园林学术问题上的科学思路、方法、精神以及民主意识等多方面值得借鉴。论文具体介绍了钱先生自 1 958年开始孕育、准备 ,1 990年提出到发动山水城市这一未来城市模式构想研讨与实践的历程 ,以及钱学森先生提出建筑科学大部门思想和创识的理论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邓霞  赵秋泉 《山西建筑》2006,32(18):12-13
论述了山水城市的理念,并结合各种理念发展演变过程,阐述了山水城市的相对优越性。阐明了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有着深刻的文化印迹和浓厚的人文精神要素,指出只有体现中国文化特性与民族特色的中国山水城市及其建筑,才会有它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建筑师》2012,(5):I0030-I0033
9月4日,杭州。湿润的秋意,带来了细细秋雨,这样的天气总是会让人感动舒服和惬意,这样的季节也总会让人想起丰收的果实与成熟的喜悦。特别是在杭州这个美丽而又安静的城市,走在路上能立刻感到一种独有的江南风韵。  相似文献   

7.
张蕊 《中国园林》2020,36(12):135
唐代离宫别苑多选择郊外山岳风景地营建,体现自然中现人工的特点,唐华清宫即其中之一。利用考古信息及历史图文与地形图,厘清唐华清宫的整体范围,明确华清宫各景象的具体位置及空间布局,首次尝试绘制唐华清宫总体平面复原示意图;继而分析唐华清宫的营建意匠。指出唐华清宫既继承了隋山水建筑宫苑的特征,也融入了唐代诗画意趣与自然景物融糅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和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类型学的相关方法,结合"象思维"理论,从传统文化类型与融合角度切入,分析了景观的表象类型及在景观物象中的呈现方式。在"象思维"的意象思维影响下形成的传统山水建筑景观,有流动可转化的原象,通过景观理念映射,形成了表象;在传统文化渗透引导下,产生了四种典型类型。景观表象类型以主次分明的交叉融合,呈现于物象空间中,是传统山水建筑景观意象生成的意识与形态基础。  相似文献   

9.
自2000年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以来,档案馆设计理念产生了转向开放性的重要转变。在此基础上,研究档案馆这一特定建筑类型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宜昌市档案馆方案设计回顾,分析新型档案馆建筑在城市空间中的职能,达成与城市的开放性关系,形成新型的内部空间组织模式,采用生态节能的细部设计理念;并且结合地域建筑相关理论,融入宜昌城市山水文化意向,构建起代表城市气质的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类型学的相关方法,结合“象思维”理论,从传统文化类型与融合角度切入,分析了景观的表象类型及在景观物象中的呈现方式。在“象思维”的意象思维影响下形成的传统山水建筑景观,有流动可转化的原象,通过景观理念映射,形成了表象;在传统文化渗透引导下,产生了四种典型类型。景观表象类型以主次分明的交叉融合,呈现于物象空间中,是传统山水建筑景观意象生成的意识与形态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任何一个地方的可观都不是单一元素造成的,都是一种复调的文明。不单是靠山水风景,还要靠其表面背后的历史和人文力量。譬如一座山,譬如一条河,再譬如一座城,风景所提供的是外化视觉,而文化却在其背后隐隐发力。公元1201年,广西提点刑狱并代  相似文献   

12.
武汉三镇山水及历史建筑特色景观审美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特色景观审美结构研究"的指导下,以具有丰富自然山水资源及历史文化的武汉市为例,对其山水及历史建筑特色景观审美结构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山、水、历史建筑三种景观元素影响因素的分析,归纳总结武汉三镇的山水及历史建筑特色景观审美结构,以对未来的城市的特色保护提供可参考的标准,并为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提供间接指导.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早期的江南园林与现有遗存之间的巨大差异,阐述了晚明时期江南造园在各个方面部发生的重要变化,并指出对于早期江南园林差异性的理解,将破除现有对江南园林相对固定化的认识,对中国园林研究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城市环境设计》2012,(9):40-40
2012年9月11日,为期8天的“程泰宁建筑作品展暨筑境建筑十周年展”在浙江美术馆成功落下帷幕。本次活动吸引了众多国际优秀建筑大师、专家学者、政府领导齐聚杭城。共同探讨行业热点和发展趋势,就当代建筑同殇共咏,进行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5.
焦自云  汪永平 《华中建筑》2010,28(6):134-136
西藏亚东至江孜一线曾成为英国的半租借地,随之强势楔入的驿站建筑,其形式和风格深受英国等外来建筑文化的影响。该文即以亚东县域内仅存的两幢驿站建筑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法从建筑的角度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并重新审视其在亚东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独树一帜,为世人所称叹。山水 文化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以自然山水为载体寄 予某种精神需求与价值导向的呈现,具备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属 性,其形成过程展现了“形-意-象”转换的逻辑关系与科学 智慧。川西林盘是中国典型的乡村聚落形态,是乡民于川西平 原山水自然之中赋予精神创造的景观物象。以山水文化“形意-象”逻辑关系为整体思路,以“人-情”“物-景”为两大 方向,综合运用田野调查、数理统计、地理信息技术等方法进 行分析和论证,探究川西林盘人文精神需求和物质表征的价值 导向及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相应的营建办法,致力于 “人-情-物-景”的交流与融合,继而建构起川西林盘人居环 境营建的整体思路与方法。旨在秉持发扬国故传统、与古为新 的精神,以川西林盘为代表寻觅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人居环境 营建之路。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的技术条件下,营造一个满足使用需要完全由人工控制的舒适的建筑空间已并非难事。但是,建筑物使用过程中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由此产生的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以及众多建筑空间所表现出的自我封闭和与自然环境缺乏沟通的缺陷却成了建筑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有识之士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设计“生态建筑”和营造“山水城市”的设想,力图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降低建筑的能耗,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希望通过将自然环境与城市空间的结合来改善城市环境和建筑环境。  相似文献   

18.
本案处处能感觉到海洋的图案和符号。作为装饰的重点.海洋生物与图案较少运用在富有传统文化特征的室内设计中.尤其较少应用于中式文化环境中。贝壳.海螺.海藻.水景等形式往往与现代餐厅,海鲜餐厅等联系在一起.而海食上餐厅的设计目标是能表达中式文化传统的现代高档餐饮场所,因此,将这两个不同的符号系统的融为一体,无缝地表达出来,是设计时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周榕 《时代建筑》2005,(1):90-97
建筑评论的基础是对建筑师的建筑与超建筑两种言说的解读。柿子林私人会所的设计,偏离了张永和一贯坚持的现代建筑句法学原则,反映出张从现代主义者向后现代主义者的转变,及其追求现代建筑中国性的自觉。  相似文献   

20.
《建筑师》2012,(4):111-111
辛克靖先生,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于2012年6月22日下午14时20分因突发脑溢血不幸在武汉逝世.享年78岁。辛克靖先生,1934年7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县一个清贫的书生之家。1952年考入华中师范学院美术系,并于1956年以优异的毕业成绩留校任教。一年后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毅然放弃大城市工作,奔赴老少边穷的湖北恩施地区支援山区文化建设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