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于纳米结晶金催化剂的开发,工业上将烃类转化成环氧化合物、酮类、醛类和其他含氧有机化合物的氧化过程可在缓和条件下进行,可望成为绿色化工艺。  相似文献   

2.
3.
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用于不饱和化合物加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非晶态合金的制备方法与表征手段。对非晶态合金作新型催化剂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对负载型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用于含不饱和基因化合物的加氢性能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烃类与二氧化碳的精细有机合成的最新研究结果和发展趋势。主要叙述采用过渡金属络合物催化剂双(三环己基膦)合镍的络合物;催化活化二氧化碳与烃类(烯烃、炔烃、二烯烃、芳烃等)反应,合成一系列精细有机化工产品。这种固定二氧化碳的方法是现代化工科研正在开拓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5.
在固定床中型加氢实验装置上,以石家庄炼化分公司催化裂化柴油为原料,在氢分压10.0 MPa、体积空速1.14 h-1、氢/油体积比1000、反应温度360℃的条件下,考察了加氢改质精制段各主要烃类的化学反应过程;在氢分压10.0 MPa、体积空速2.68 h-1、氢/油体积比1000、精制段反应温度360℃的条件下,考察了加氢改质的改质段不同反应温度下的化学反应过程。结果表明,精制段中,芳烃的加氢饱和反应对十六烷值的正向贡献约为18.46个单位,长侧链烃类断裂为短侧链烃类的反应对十六烷值的负向贡献约为1.06个单位,正负向的综合作用使得十六烷值提高17.40个单位;改质段中,芳烃加氢饱和反应和环状烃开环裂化反应对十六烷值的正向贡献为3.93~6.60个单位,长侧链烃类断裂为短侧链烃类的反应对十六烷值的负向贡献为0.33~1.19个单位,综合作用的结果使得改质产品柴油与精制油相比十六烷值提高3.60~5.50个单位。  相似文献   

6.
7.
碱金属化合物—La2O3/BaCO3催化剂上甲烷氧化偶联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8.
选择直馏柴油馏分的20℃密度、馏程、20℃运动黏度、苯胺点4个常规物性参数及其之间的10个交互作用因子作为逐步回归因子,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得到柴油馏分12个组分含量的预测模型。模型检验结果表明,预测残差基本小于模型的最大偏差,模型可用于直馏柴油的组成预测。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两相反应动力学测定装置和方法,在95℃、相同O2体积分数、不同表面积下,采用外推法求出了柴油体相氧化和界面氧化速率。结果表明,此方法能有效测定各种气-液反应的反应速率、动力级数;柴油的表观氧化速率、界面氧化速率与表面积线性相关;随着表面积的增大,表观氧化级数减小,表观氧化级数与体/表面积比的关系满足 y=16.92arctan(1.333x+18.96)-25.07,相关性97.88%;柴油体相氧化反应级数为1.5级,界面氧化反应级数为0.6级。  相似文献   

10.
生物柴油氧化安定性及氧化反应表观活化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欧盟标准方法EN14103测定了菜籽油及国内常见的几种生物柴油在加速氧化前后的脂肪酸甲酯分布变化,结果表明亚油酸甲酯、亚麻酸甲酯在生物柴油中的含量是影响生物柴油氧化安定性的决定因素。同时从生物柴油氧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角度进一步研究生物柴油的氧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氧化安定性的生物柴油具有不同的氧化反应表观活化能;抗氧剂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生物柴油氧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从而起到延缓生物柴油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柴油轻馏分选择性催化转化反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小型固定流化床装置上,对催化裂化柴油轻馏分选择性裂化多产高辛烷值汽油MIP工艺进行小型实验研究。以柴油轻馏分为原料,考察在剂油质量比为6、重时空速为10 h-1、反应温度为450~620℃的条件下柴油轻馏分的选择性催化转化反应。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汽油产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汽油中芳烃质量分数占60%以上,主要为C8和C9芳烃,并且主要为多甲基侧链芳烃;温度每增加10℃汽油中苯的质量分数增加0.12个百分点。柴油轻馏分选择性催化转化理想模式为长侧链烷基芳烃主要进行烷基侧链断裂反应,尽量避免进行环化脱氢和缩合反应。柴油轻馏分选择性催化转化可以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催化材料的活性位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2.
C4烃类催化转化反应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型固定流化床实验装置上,采用催化裂化平衡剂,考察了华北石化C4烃类催化转化的反应条件,并对加入丙烯助剂时丙烯和芳烃收率的变化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C4烃类在普通裂化催化剂上不仅可裂解多产丙烯,而且能部分芳构化生成芳烃;C4烃类催化转化要求普通裂化催化剂具有一定活性,少量增产丙烯助剂也能提高丙烯的产率;华北石化C4烃类催化转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00℃,质量空速3h^-1,平衡剂中加入新鲜剂比例20%或加入助剂LCC-A的比例为15%.  相似文献   

13.
柴油的光诱导氧化脱硫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一定比例的柴油与饱和9,10-二氰蒽(DCA)乙腈溶液混合,在高压汞灯照射下通空气氧化,每隔一定时间取油样,用KW-3型微库仑仪测定油中的硫含量。考察DCA对模型体系、催化裂化柴油、催化加氢柴油的脱硫效果,也考察了剂油比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分析了乙腈相中不同组分的硫含量。结果表明,光敏剂DCA对柴油的光诱导氧化脱硫有一定的效果。胜华炼油厂催化裂化柴油光诱导氧化10h后,脱硫率为49%-60%,精制油收率为。72%-85%,加入DCA后比不加DCA脱硫率大8-10个百分点。光氧化后乙腈相的石油醚萃取物及残余物中的硫含量都比未处理柴油中的硫含量高,且加入DCA增加了光氧化的程度,残余物的量及其中硫含量都比不加的高。  相似文献   

14.
陈春丽  王宝增 《齐鲁石油化工》2009,37(3):239-242,258
氧化安定性是柴油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针对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考察柴油氧化安定性总不溶物测定法(SH/T0175—2004)的影响因素,提出减小误差的建议,确保测定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以中国石化行业标准SH/T 0806—2008《中间馏分芳烃含量的测定示差折光检测器液相色谱法》作为车用柴油中多环芳烃含量测定的仲裁方法,但在使用该方法检测某些样品的过程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包括符合标准要求的不同色谱柱分离顺序不一致、色谱柱系统稳定性差以及单环和双环芳烃交叉严重导致定量困难等。针对这些情况进行了实验验证和理论分析,提出了有效解决方案,通过改进SH/T 0806方法中的SPS(系统性能验证标准溶液)对色谱柱进行分类,并选择合适的色谱柱类型。此方案经过多个实验室对实际样品检测试验的验证,被证明可以增强色谱柱系统的稳定性,并明显改善检测性能,结果满足标准方法对重复性和再现性的精密度要求。而且,这种基于多环芳烃色谱分离原理而提出的改进方案具有良好的普适性,为其他相关色谱方法提供了改善检测性能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采用烃类氧化过程中氢过氧化物浓度分析,动态吸氧研究烃类氧化特征及氮化合物氧化产物结构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氮化合物影响烃类氧化的作用机理,并通过试验分析讨论了氧化合物与基础油氧化性能关系的复杂性,结果表明,氮化合物在烃类初始氧化过程中起降低氢过氧化物浓度的作用,氮化合物本身通过促进氢过氧化物分解而加速烃类氧化,氮化合物的氧化物则起抑制烃类氧化的作用,两种作用互为竞争。氮化合物与基础油氧化安全性的关系比较复杂,受氮化合物含量,氧化时间,催化剂形态及其油中氮化合物组成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自建模拟氧化装置,考察了加热与通氧条件下喷气燃料的替代燃料正十二烷的氧化过程,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GC/MS)从分子层面分析热氧化过程的产物组成和结构。根据反应物的消耗速率和氧化产物的结构组成差异,探讨各组分在加热氧化条件下的衰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热氧化过程中,正十二烷的热氧化反应表现为一级反应;其热氧化衰变规律符合自由基连锁反应原理;在实验温度范围内,氧化温度的高低不会改变氧化路径,但是对氧化速率有影响,并且主要氧化产物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摘要:采用加速热氧化的方法,于100~180℃,测定了2种吸热型碳氢燃料(ZH-100和JP-10)自氧化过程中生成氢过氧化物的浓度,考察了氢过氧化物的浓度随温度、氧化时间的变化。并考察了在100、120和140℃下, Cu对吸热型碳氢燃料自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自氧化反应和氢过氧化物的生成影响很大,温度越高,自氧化反应速度越快,燃料中氢过氧化物的浓度极大值出现越早,但相对数值越小。Cu具有催化自由基链引发反应和催化氧化沉积生成的作用。在氧化后的燃料试样及其胶状沉积物的FT-IR谱图中,明显地观察到了-OH,C=O和C-O等含氧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羰基化合物是吸热型碳氢燃料自氧化反应的主要产物。依据烃类燃料自氧化的自由基反应机理,探讨了实验现象和规律,为吸热型碳氢燃料的热氧化安定性研究及燃料开发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相平衡方法研究柴油中石蜡结晶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冷滤点测定仪分离在冷滤点温度下的模拟柴油、加剂模拟柴油、基础柴油及加剂柴油的液相和固相,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液、固两相中正构烷烃的组成,并通过分配因子Z计算得到在冷滤点温度下石蜡结晶量、石蜡的正构烷烃含量。实验结果表明,用该分离方法以及计算方法来研究柴油在冷滤点温度下液-固平衡态的结晶行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硫醇的氧化行为及其对催化裂化柴油安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模型化合物对甲苯硫酚,借助于气相色谱和质谱等分析手段,探讨了硫醇的氧化行为以及烃类化合物和其它非烃化合物对硫醇氧化性能的影响,并初步推断其可能遵循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硫醇的热稳定性能好,但抗氧化能力差;在活泼烃生成的烃过氧化物引发下,硫醇容易与柴油中的烯烃发生自由基加成反应和自身的二聚反应;催化裂化柴油中的硫醇在活泼烃类物质的存在下,容易与其它非烃化合物(1-萘酚、3-甲基吲哚)发生复杂的反应,生成沸点高、极性强的物质,从而导致催化裂化柴油安定性变坏。根据实验结果,初步推断了硫醇对安定性影响的可能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