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我国已形成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和钢结构体系,无论哪种结构体系都缺乏适应建筑工业化需求的装配式外墙板。在调研国内外装配式墙板的基础上,优选适合我国当前建筑工业化发展需求的加气混凝土轻质外墙板和泡沫混凝土轻质外墙板作为推广对象。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墙板发展的现状、对比了当前装配式外墙板的性能,指出节能装饰一体化外墙板具有施工速度快、保温隔热、绿色环保、综合成本低等优点,符合当前住宅产业化和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趋势,切合国家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产业政策,为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孟庆虎 《江苏建材》2022,(2):100-102
当前,在国家相关政策和建筑界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装配式建筑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难免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不足.就此,文章根据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从多个角度着手,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措施,并对装配式建筑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钢结构建筑以工厂化制造和装配式施工为特征,与钢结构相配合的外墙板的装配化是考核工业化的关键。建筑工业化急需开发保温隔热、防火、防水、隔音、抗冻、装饰一体化的装配式外墙板,本系统通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制造、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实现了装配式轻质混凝土外墙板在钢结构建筑中的应用,为钢结构建筑装配式外墙板系统的完善与建立提供典型的工程范例。  相似文献   

5.
《四川建材》2017,(7):42-43
装配式建筑现已成为建筑业的发展热点。本文对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情况做了一定的研究和对比,并介绍了装配式结构体系的特点,最后对装配式结构在我国建筑工业化中的发展做了一定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马荣全 《施工技术》2021,50(13):64-68
2016年以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下,在业界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已经取得了进一步发展.通过对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历程的回顾,阐明了我国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原因及未来发展方向,深入剖析了目前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措施及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建议发展路径,旨在为业界相关人员及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目前建筑施工现状的分析,提出装配式结构体系的发展,不仅可以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而且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关键。提出以技术创新为基点,对装配式结构体系的结构性能、施工方法、预制化生产等方面进行科研,对建筑工厂等相关企业进行流程再造,扬长避短,推动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叶浩文  苏衍江 《建筑》2023,(1):128-132
近年来,虽然装配式建筑得到了快速发展,建造水平和建筑品质也得到了明显提升,但当前装配式建筑仍存在诸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工业化的思维发展装配式建筑,把建筑当作“工业化产品”来打造。标准化设计是实现工业化的基础,一体化协同是实现工业化的核心,数字化管理是实现工业化的保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装配式建筑。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国内常见装配式复合墙板,指出了各类复合墙板的优缺点,列举了复合墙板的应用,对未来装配式复合墙板的推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简述了装配式建筑的定义和优点,然后分析了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介绍了新的信息化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的应用,最后针对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建筑工业化的定义及优势,并拓宽其概念范畴,分析了建筑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探讨了对策实施的条件和方法,为促进我国的建筑工业化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赵岱峰 《山西建筑》2006,32(2):163-164
从轻质复合墙板的构造形式。其与钢框架的连接,板缝的处理,饰面的处理等方面论述了轻质复合墙板在钢结构住宅中的应用,阐明了轻质复合墙板既适应工业化生产的要求,又具有轻质节能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刘苏乐 《山西建筑》2014,(27):196-197
主要阐述了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在建筑业垃圾处理方面的一些经验、国家法律以及政府政策,同时对我国的政策法规及建筑业垃圾资源化处理的工艺技术进行了论述,并指出建筑业垃圾产业化运作是我国建筑垃圾处理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武海燕 《山西建筑》2008,34(6):175-176
结合工程实例,对外墙聚苯板外保温系统的特点及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阐述,介绍了外墙聚苯板外保温系统施工技术在节能型砖混住宅中的实际应用,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连接方式的预制复合墙板填充墙对钢筋混凝土(RC)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1榀RC纯框架、1榀普通砌块填充墙RC框架及3榀连接方式不同的复合墙板填充墙RC框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复合墙板填充墙与框架之间的连接方式分为刚性连接、半柔性连接和柔性连接3种。通过试验分析不同连接方式的墙板填充墙对框架承载力、刚度、延性、耗能能力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刚性连接复合墙板填充墙能使RC框架的抗侧刚度、水平承载力大幅提高,同时延性变差;柔性连接和半柔性连接的复合墙板填充墙RC框架的抗侧刚度、水平承载力高于砌块填充墙RC框架的,延性好于砌块填充墙RC框架;加载过程中,半柔性连接的复合墙板填充墙RC框架墙板和框架依次破坏,表现出良好的耗能能力。建议工程应用中复合墙板填充墙与框架之间采用柔性连接或半柔性连接构造方式。  相似文献   

16.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加入WTO建筑领域所处的层次,介绍了工程质量检测的形式,通过分析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现状,指出了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行业发展对策及前景进行了探讨,以使我国的检测行业适应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17.
结合砌体结构的发展现状和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一种"预应力装配混凝土复合墙板",以期望在中小城镇低层建筑民用房屋中发展一种新的结构形式来对砌体结构进行补充。为了考察该复合墙板的抗震性能,对2块不同预应力度的试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得到了相应试件的抗震性能指标,显示该墙板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分析认为所提出的墙板可以达到8度区低层民用房屋的应用要求,可以作为砌体承重墙的一种替代形式,并且对该墙板相关构造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框架结构围护保温复合墙板是一种集围护、保温于一体的新型预制板材。通过对2片围护保温复合墙板加载、撞击、吊挂等试验,研究墙板在不同荷载形式作用下的变形特点及受力性能,根据试验结果,对比其力学性能指标,参考有限元计算结果,对墙板作进一步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围护保温复合墙板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实验结果可为实际工程应用与墙板制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维雅  郑剑 《山西建筑》2007,33(27):210-212
通过抽样调查、重点访谈,采用历史分析、逻辑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宁波市建筑业人力资源的总体情况,提出了加强宁波市建筑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建筑企业综合竞争力的相应对策,以提升建筑人力资本和建筑业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The key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onstruc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worldwide are identified by using a grounded theory approach. This first involved the identification of 62 variables from earlier studie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then used to elicit views of the current strength of each variable. The resulting data were factor analysed and a set of eight key factors obtained comprising the following: (1) industry-led better practice and culture; (2)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investor confidence; (3) human skills and a culture of transparency; (4) government policies and strategies supporting construction business; (5)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or construction; (6) a self-reliant construction culture; (7) institutional support; and (8) supportive attitudes from aid agencies. These appear to be relevant to both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Les facteurs-clés associés au développement de l'industrie du bâtiment à travers le monde sont identifiés en utilisant une approche de type théorie enracinée. Ceci impliquait d'abord l'identification de 62 variables provenant d'études antérieures. Une étude par questionnaire a ensuite été utilisée pour obtenir des opinions sur la force actuelle de chaque variable. Les données qui en ont résulté ont été soumises à une analyse factorielle. Un jeu de huit facteurs clés en est ressorti, comprenant les facteurs suivants: (1) une amélioration des pratiques et de la culture sous l'impulsion de l'industrie; (2) les ressources financières et la confiance des investisseurs; (3) les compétences humaines et une culture de la transparence; (4) des stratégies et des politiques gouvernementales de soutien du secteur du bâtiment; (5) de la recherche et développement au bénéfice du bâtiment; (6) une culture du bâtiment autonome; (7) un soutien institutionnel; et (8) des attitudes de soutien de la part des organismes d'aide. Ces facteurs s'avèrent pertinents aussi bien pour les pays développés que pour les pays en voie de développement.

Mots clés: renforcement des capacités, industrie du bâtiment, développement de l'industrie du bâtiment, performances du secteur du bâtiment, gouvernance, théorie enraciné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