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实施为地方本科高校打破身份壁垒、改善教学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重点介绍了长春工业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化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思路和做法,从强化思政教育、优化课程体系、深化“双创”教育、融合教学科研、打造优质团队和完善政策机制六个方面,探索建立了化学专业“六位一体”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并从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建设水平和示范辐射作用三个方面总结了改革成效,以期为其他地方本科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11.
12.
化工产品检验课程是高职高专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分析我院化工产品检验课程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从基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视角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探索,取得了较好的人才质量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在我国现代能源体系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发展的新形势下,西安石油大学能源化工专业基于石油石化特色改革实验课程,使之向煤、新能源进行延伸,并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指导,对课程目标进行设计和分解。该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碳基能源为特色,以过程层递、有机互补、典型性为导向构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注重实验与理论教学的时间安排,以实际应用为契机使学生树立标准化理念,加强实验项目与实习内容的结合;以目标达成为指引,构建多层次、多环节的课程考核体系。改革后的能源化工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解决传统化工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讲解轻实践应用、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重知识传授轻价值引领等问题,课程团队构建了“理实一体、虚实互补、课内课外、竞赛提升”的新课程体系;采用“专题式理论教学—项目式案例分析—开放式作业强化”的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结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工程认知与实践技能;搭建教学与竞赛联合培养平台,提升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实施多元化行程式考核方式,持续改进教学效果;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融合课程思政教育,提高课程育人效果。经过改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课程改革成果获2019年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相似文献
17.
新工科背景下,化工行业迫切需要适应并能引领产业发展的新型工程技术人员。因此,作为新形势下的高等工程教育,迫切需要构建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的课程体系及培育德才兼备的新化工专业复合型人才。本文从新工科的理念入手,针对许多高校存在的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及专业教育三者在实施过程中未能实现同频共振、合力育人的现状,从大思想教育体系的专业培养角度出发探索我校三位一体化工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为更好地建设新工科化工专业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是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和世界上的优秀大学相比,在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文章针对我国高校化工专业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