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河北省11地市136份煎炸与熏烤食品中多环芳烃的(PAHs)含量的检测,考察不同食物种类、食物的来源渠道等因素对食品中PAHs含量的影响,。提示相关暴露风险。方法 样品经环己烷:乙酸乙酯(1:1, V:V)溶液超声提取后,通过凝胶色谱进行净化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进行检测。结果 市售的136份样品中, 均检出不同种类不同含量的PAHs, 检出率为100.0%,其中菲、蒽、荧蒽、芘及苯并(a)芘检出率较高;苯并(a)蒽、屈、苯并(b)荧蒽及苯并(k)荧蒽检出率相对较低。结论 高温、长时间反复使用的非正规散装食用油、直接使用明火煎炸与熏烤的食品中PAHs含量更高;正规厂家生产的此类食品中PAHs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为了正确评估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苯并(a)芘含量的准确性。方法:依据GB5009.2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苯并(a)芘的测定》测定食用油中苯并(a)芘的含量,建立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法测定食用油中苯并(a)芘的不确定度数学模型,通过分析其测定的过程,确定影响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主要分量来源,并计算出扩展不确定度。结果:称样量约为1g时,测量结果为:17.2μg/kg,扩展不确定度Up为1.3μg/kg,合成不确定度U C-rel 为3.9×10-2μg/kg,包含因子k=2。结论:该方法的建立可以有效评价食用油中苯并(a)芘的不确定度,为测量的准确性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苯并(a)芘广泛存在于煤焦油、炼油等工业污水中,多次使用的高温植物油、烧焦的食物都可能含有苯并(a)芘。我国目前对食用植物油类产品中苯并(a)芘的限量标准是10μg/kg。检测食品中苯并(a)芘的方法中使用较多的是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方法,但检测过程样品的前处理复杂、检测耗时长、检测效率低,尚不能满足实时、现场检测的要求。本文使用纳米金修饰的多孔材料作为SERS基底,利用SERS对食用油中的苯并(a)芘的含量进行快速检测。苯并(a)芘在0~200μg/L范围内与SERS的信号值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134.98x-571.77,R2=0.9942;在10μg/kg含量水平下,样品回收率为93.2~125.7%,相对标准偏差为10~18%,方法检出限为5.6μg/L。SERS可使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进行现场检测,测试时间短(一般为数十秒至一两分钟)。在检测灵敏度满足要求的情况下,SERS方法为快速筛查食用油中苯并(a)芘含量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正苯并(α)芘英文名称为Ba P,通过空气、食物等传播渠道进入人的体内,主要以食品渠道为主,其中食品中食用油极易受到污染。食用油是生活必需品,每日消耗量较大,使人们更加重视食品的安全。萃取食品中的苯并(α)芘的方法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微波萃取法,该方法能有效萃取多种食品中的苯并(α)芘。微波辅助萃取法概述采取微波辅助萃取技术萃取食品中的苯并(α)芘,主要应用的是微波辐射穿透力,使物体内部出现破裂,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煎炸油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水平,并评估其对人群造成的健康风险。方法 利用2015年和2017年PAHs专项监测中158份煎炸油样品的8种PAHs污染水平数据,以及其中76份样品14种PAHs污染水平数据,结合我国普通人群植物油消费量,采用暴露情景假设的方法,计算膳食暴露量和暴露限值(MOE),评估其健康风险。结果 煎炸油样品中14种PAHs化合物的检出率范围为0.0%~100.0%,其中苯并(a)芘的检出率为83.5%(132/158)。二苯并(a,h)蒽污染水平最高,均值为3.33 μg/kg,其次分别为苯并(a)蒽、艹屈、苯并(a)芘,均值分别为2.25、2.21、1.91 μg/kg。艹屈 是14种PAHs中最主要的化合物,占14种PAHs的比例为18.6%。经煎炸油摄入的苯并(a)芘、苯并(a)芘+艹屈 、苯并(a)芘+艹屈 +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a)芘+艹屈 +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二苯并(a,h)蒽+苯并(g,h,i)芘+茚并(1,2,3-cd)芘的平均暴露量分别为0.99、2.13、4.36、7.90 ng/kg BW,其MOE值分别为70 707、79 812、77 982、62 025,均远大于10 000。结论 基于当前监测的煎炸油中PAHs污染水平,我国普通人群经煎炸油摄入PAHs的健康风险在极端暴露的情况下较低。  相似文献   

6.
以薯条、油条和鸡块为研究对象,探究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24°棕榈油、42°棕榈油5种煎炸油对油炸食品中苯并(a)芘含量的影响,以期在今后的油炸烹饪过程中控制油炸食品中苯并(a)芘的含量。采用5种煎炸油176℃油炸薯条(165 s)、油条(150 s)和鸡块(210 s),并用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油脂对油炸食品中苯并(a)芘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煎炸批次的增加,不同油脂煎炸食品中苯并(a)芘含量也逐渐增加。花生油煎炸的食品中苯并(a)芘含量最高,薯条为1.64μg/kg,油条为1.73μg/kg,鸡块为1.15μg/kg;42°棕榈油煎炸的食品中苯并(a)芘含量最低,薯条为0.04μg/kg,油条为0.10μg/kg,鸡块为0.05μg/kg。综上所述,42°棕榈油煎炸的食品中苯并(a)芘含量较低,煎炸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文永平 《中国油脂》2021,46(11):99-103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食用油中苯并(a)芘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正己烷提取、苯并(a)芘分子印迹柱净化后,进高效液相色谱仪,在RP-C18保护柱Welch C18 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88%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进样量10 μL条件下,用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384 nm,发射波长406 nm)测定食用油中苯并(a)芘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苯并(a)芘线性范围为1~10 ng/mL,相关系数为0.999 91,检出限为0.2 μg/kg,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4.9%。采用该方法对7种市售食用油中苯并(a)芘进行测定,结果发现,玉米胚芽油、鱼油中未检出苯并(a)芘,黑芝麻油中苯并(a)芘含量为2.780 μg/kg,胡麻籽油中苯并(a)芘含量为0.863 μg/kg,葵花仁油中苯并(a)芘含量为0.238 μg/kg,大蒜油中苯并(a)芘含量为0.410 μg/kg,五味子油中苯并(a)芘含量为0.132 μg/kg,均低于国家规定限量(10 μg/kg)。与国标法相比,该方法操作简便,节约时间,且灵敏度高、回收率稳定,适用于多种食用油中苯并(a)芘残留量的快速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12):125-129
概述了食用油中苯并(a)芘残留现状,介绍了当前在食用油苯并(a)芘残留分析中应用的液液萃取法、微波辅助萃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固相萃取法、固相微萃取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样品前处理技术和色谱法、光谱法等检测方法的应用进展。提出了我国食用油中苯并(a)芘检测技术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苯并(a)芘由于其强致癌性,引起各国科学家对其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介绍了食用油中苯并(a)芘的分析方法及样品前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提出食用油中苯并(a)芘分析方法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10.
苯并(a)芘是多环芳烃中致癌性最强的一种,研究发现烹饪方式是其产生的主要来源之一,且其危害性已经引起了公众的关注,目前国内学者们对苯并(a)芘研究较少,因此检测和控制食品烹饪过程中苯并(a)芘的产生对人类的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就苯并(a)芘的形成机制、检测方法及其在烹饪加工过程中的控制措施进行了综述。目前检测的方法主要是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光光度法和电化学法。烹饪过程中苯并(a)芘的控制措施主要有合理选择烹饪温度与时间、改换烟熏液、间接烹饪等方法,然而目前的控制措施还不能完全消除食品烹饪过程中苯并(a)芘的产生,因此研究开发彻底消除苯并(a)芘的仪器或方法也是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且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烟熏食品中苯并(a)芘的产生机理及防止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主要从当前备受关注的烟熏食品的安全问题出发,简述了烟熏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苯并(a)芘(benzo(a)pyrene)的产生机理、毒害、检测及防止方法,为今后更好的研究苯并(a)芘,控制其在烟熏食品中的含量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关注,食用油中苯并[a]芘(BaP)的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食用油中苯并[a]芘分析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多种前处理方法和测定方法,并提出了今后食用油中苯并[a]芘的分析方法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1.前言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是煤、石油、木材、烟草、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等有机物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的碳氢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迄今已发现200多种PAHs,其中相当部分具有致癌性,如苯并[α]芘,苯并[α]蒽等.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于1976年列出94种对实验动物致癌的化合物,其中15种属于多环芳烃,由于苯并[α]芘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环境化学致癌物,且致癌性很强,故常以苯并[α]芘作为多环芳的代表,它占全部致癌性多环芳烃1%-20%.食品中PAHs污染,一方面由于环境的污染使各种食品加工原材料带上了PAHs,另一方面由于不当的加工方式也有可能受到PAHs的污染,比如食品加工过程中受机油和食品包装材料等的污染,或者食品成分在高温烹调加工时发生热解反应的污染等.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固相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联用技术,建立了食用油中4种多环芳烃(PAHs),即(Chr)、苯并(a)蒽(Ba A)、苯并(b)荧蒽(Bb F)和苯并(a)芘(Ba P)的快速分析方法。自制固相萃取小柱,并优化了固相萃取条件。结果表明,食用油样品经异丙醇稀释后可直接进行固相萃取分析。固相萃取优化条件为:BenzoⅡSPE填料1.0 g,洗脱液丙酮8 m L,清洗液异丙醇4 m L,上样液为2 m L 0.2 g/m L的异丙醇稀释油样。4种PAHs在1~50 ng/m L(苯并(b)荧蒽为2~50 ng/m L)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在0.999 2~0.999 8之间,检出限为0.14~0.76ng/g,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在2.7%~9.9%之间。对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提供的3份橄榄油样品PAHs测定的结果与所给参考值(1号油样Ba P含量)相差10.3%。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多种食用油中4种PAHs的分析检测,具有耗时短、有机溶剂消耗少、简便快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准确测定蔬菜、水果及粮食中多环芳烃含量,了解河北省内上述食品中14种欧盟优控多环芳烃(苯并(c)芴、苯并(a)蒽、?、5-甲基?、苯并(j)荧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二苯并(a,l)芘、二苯并(a, h)蒽、苯并(g,h,i)苝、茚并(1,2,3-cd)(a)芘、二苯并(a,e)芘、二苯并(a,i)芘、二苯并(a,h)芘)的实际污染状况。方法 样品经环己烷:乙酸乙酯(1:1, V:V)溶液超声提取后,浓缩至近干,经正己烷复溶后通过多环芳烃专用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处理,洗脱液经浓缩后用乙腈定容,采用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进行检测。结果 14种化合物的线性范围为1.00~18.0μg/kg;方法回收率为60.9%~125.4%,相对标准偏差为2.2%~7.6%;苯并(c)芴、苯并(a)蒽、?、5-甲基-1,2-苯并菲、苯并(j)荧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二苯并(a,e)芘、二苯并(a,i)芘、二苯并(a,h)芘检出限为0.15μg/kg;二苯并(a,l)芘、二苯并(a, h)蒽、苯并(g,h,i)苝、茚并(1,2,3-cd)芘检出限为0.3μg/kg。市售的96份样品中, 检出不同种类不同含量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 检出率为51.0%。结论 本方法重现性好,检测灵敏度高,可用于水果、蔬菜及粮食中14种多环芳烃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煎、炸、烤3种高温处理对羊肉中有害物质的影响,试验选用横山羊肉,通过调控其高温处理时间和温度,采用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质谱(GC-MS)外标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外标法分别测定高温处理后羊肉中的亚硝酸盐、反式油酸(C18:1 trans-9)及多环芳烃(PAHs)。结果表明:煎制2 min和3 min处理的羊肉中亚硝酸盐含量较低(p0.05);处理时长对C18:1 trans-9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2 min和3 min处理的羊肉中菲、芘和二苯并[a,h]蒽含量均较低(p0.05);炸制3 min处理的羊肉中亚硝酸盐,C18:1 trans-9,芘、苯并[k]荧蒽、苯并[a]芘和二苯并[a,h]蒽、苯并[a]蒽5种PAHs含量均最低(p0.05);160℃烤制处理的羊肉中亚硝酸盐含量最低(p0.05);160℃和180℃处理的羊肉中C18:1 trans-9含量较低(p0.05);160℃处理的羊肉中萘、菲和苯并[a]芘含量低于180℃,菲、苣、苯并[k]荧蒽和苯并[a]芘含量低于200℃(p0.05)。综合分析,3种高温处理对羊肉中有害物质有较大影响,羊肉在226~228℃下煎制2~3 min、炸制3 min、在160℃下烤制40 min时3类有害物质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7.
苯并(a)芘是一种高活性间接致癌物,可通过食品加工等途径进入食品,本研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快速测定烹炸油中苯并(a)芘的方法.采用C18色谱柱分离;乙腈-水为流动相,流速1.2ml/min;荧光检测器检测,激发波长384nm,发射波长406nm;柱温30℃;进样量10μL.苯并(a)芘在1~ 40μg/L范围呈线性,线性回归方程为:Y=1.5758X +0.05705,相关系数为R2 =0.9998;方法检出限为0.1μg/kg,加标回收率大于95%,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2.5%.该方法精确度和准确性好,样品预处理简单,分析时间短,适用于烹炸油中苯并(a)芘的定性定量要求,是烹炸油中苯并(a)芘含量的良好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油茶籽干燥、蒸炒过程对油茶籽油苯并(a)芘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箱和流化床干燥过程均导致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含量增加,相同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下,流化床干燥产生的苯并(a)芘更多;炒籽过程苯并(a)芘含量显著提高,而蒸坯使得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含量较低;压榨饼浸出取油过程容易使苯并(a)芘在油中富集,可能会导致压榨饼浸出油中苯并(a)芘含量超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一种分子印迹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用油中苯并(a)芘的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在GB 5009.27-2016《食品中苯并(a)芘的测定》试样处理方法基础上,进一步使用Welchrom~?Silica硅胶固相萃取小柱串联Welchrom~?BAP-2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小柱对多种食用油基质进行净化。试样中目标物采用Ultimate~?XB-C_(18)(4.6 mm×250 mm, 5μm)色谱柱分离,以乙腈和水(88:12, V:V)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于激发波长370nm、发射波长425nm处进行检测。结果食用油试样经串联固相萃取小柱净化,除杂的效果好、回收率高。线性范围为1.0~100.0μg/mL,线性相关系数r在为0.9999,回收率在88.7%~101.3%之间,检出限为0.5μg/kg。结论本文建立的方法简便、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适用于食品中苯并(a)芘的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压榨、浸出和水酶法3种制油工艺和不同精炼工序对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制油工艺中,水酶法制取的油脂无需精炼即可使其苯并(a)芘含量达到安全要求;导致传统热榨制油工艺中油茶籽油苯并(a)芘超标的主要原因是高温;在油茶籽油精炼工艺中,碱炼工序会促进苯并(a)芘含量大量增加,脱臭工序也会造成苯并(a)芘一定程度地增加,而脱色、冬化工序可以降低油茶籽油中的苯并(a)芘,最终使其达到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