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业课程是面向高年级学生开设的高阶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及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融合发展是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关键。文章针对材料化学专业与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介绍了以材料结构与性能课程和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课程为核心,以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为主线而构建的“特色鲜明、线上线下、科教融合、创新实践”的理论与实践课程融合发展的教学体系,该体系的建设为一流专业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前高职化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职业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教育的风向标,必对化工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及教学团队建设产生很好的导向和促进作用。结合化学实验技术赛项,主要从课程改革实施路径、课程改革成效等方面探索“赛教融合”视域下的化工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服务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化工分离”是化工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介绍了“化工分离”课程教学中思政目标的确定、思政内容的挖掘、教学方法的改进、在线教学平台的建设以及考核评价方式的优化,以期为化工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新工科背景下,以立德树人统领专业建设全过程,全面落实“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理念,创建多学科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粮油资源化工为特色,多学科交叉融合,促进专业的课程建设,强化“融通实践,协作育人”的实践教学建设;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建设教学与科研融合的教学团队;构建内外循环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体系,加强专业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5.
建设符合“两性一度”标准的“金课”是当前课程建设的目标。燕山大学材料化学专业结合 OBE教学理念,以项目实施为主线,从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将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有机结合、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等方面着手,进行“超级金课”课程群建设;将 CDIO 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实现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有机融合;同时采用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课程群建设可为其他高校的“金课”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方式,本文分析了贵州民族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改变教学模式、完善教学内容及实训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思考,旨在促进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环节的发展和完善,进一步引导学生将所学习的专业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促进学生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同感”并成为“应用型”人才,为我国生态文面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张伟  李芊  张丽  张雅茹 《广州化工》2022,(21):240-242
在当前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建设具有地方高校专业特色的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作者在化工类专业课程“化工原理”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建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一体化教学体系,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论文列举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过程、实施结果,分析了部分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特色。  相似文献   

8.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一流专业建设要求,结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课程特点及学生基础,对重构具有专业特色的“厚基础、促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建立“学习活动全过程全方位评价”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及建立“教学环节全过程融入思政教育”的课程思政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为材料类专业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工科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喀什大学现有学科教育(化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高校课程设置、师生专业需求、实际培养条件等方面。为实现高质量培养学科教育(化学)专业研究生的目的,在“学、研、教”三位一体理念指导下建设创新培养模式,有机融合理论学习、研讨分析和教学实践过程,从“学、研、教”三者结合的维度出发,改进课程设置、深化课程实施、创新培养方式、优化培养条件。该模式弥补了传统培养模式的不足,引导学生理论与实际双向互促,研习与探讨双向结合、实践与思考双向发力,为高质量培养具有较强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学科教育(化学)专业研究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我校原有化工专业课程教学体系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专业培养方向与专业课设置、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人才特色培养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化工专业课程“一二三”教学模式的改革构想,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构建了较为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新体系,以期达到不断充实专业教学内涵、夯实实践教学基础、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就业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1.
王中一  游赟  丁忠佩 《广州化工》2022,(24):208-210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在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以油气储运施工课程为例,在分析课程思政改革问题的基础上,对该课程的思政改革目标设计、元素融入、评价机制改进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力求在教学中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同频共振,更好为石油与天然气领域培养“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能、重创新”的油气储运工程师。  相似文献   

12.
“化工过程模拟-Aspen Plus软件及应用”课程是化学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应用型课程。针对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通过强化化工专业课程与本课程有效衔接的教学内容改革、多层次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及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广州化工》2021,49(8)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相统一的过程。将思政建设融入专业课程,实现"立德"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树人"的专业课程教学全程融合,已经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重要创新育人手段。本文面向大连民族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目标,以"荧光探针ICG在不同溶剂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1HNMR探究"实践教学为背景,对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重点阐述如何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和科研服务祖国等思政元素,为推动实践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在来华留学研究生工科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绿色化学与化工全英文课程为例,探讨了这门重要的研究生基础课程实施全英文案例教学时融合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5.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实施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对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华东理工大学分离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围绕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要求,课程教学团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从重组课程内容、案例贯穿授课全过程、实施慕课教学和小班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打造科教融合和学术育人的“学习共同体”、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与实践措施。  相似文献   

16.
立德树人是大学的立身之本,新工科背景下积极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是当今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发挥桂林理工大学地方院校的特色,从新工科背景下分析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出发,将分析化学专业课程与思政育人有机融合,从课程思政教学整体设计思路、思政教学方法及手段、思政教学案例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总结应遵循“两性一度”的标准,把分析化学课程努力构建成新时代思政育人“金课”。  相似文献   

17.
胡艳鑫  王长宏  黄金 《广东化工》2022,(15):219-222
以“立德树人”为主要目标,有机结合“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发挥专业教学与思政教学的协同作用,实现工科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与价值体系塑造的同向提升,课程思政建设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将思政教学与热能动力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传热学》教学进行了有机结合,设计了“一个中心,两个目标,三项内容,四个方法,五个环节”的《传热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案。从学生认知规律与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立足《传热学》的知识逻辑和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并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情感共鸣与自主选择原则”,切实推进《传热学》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台州学院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和落实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工业分析”课程的教学团队,通过更新课程理念、融合课程思政和强化能力培养等举措,从教学资源库建设、课程实施和评价等环节开展了混合式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表明,混合式课程教学的实施,能够显著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有利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力地...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高校教师应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作用,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融合。材料现代测试方法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对该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深入挖掘,探究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途径,提供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的典型案例,可为其他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构建“成果导向”的课程质量评价机制,是保障工程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以湖北工业大学制药工程专业为例,从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制、课程教学质量的定量与定性评价方法、课程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等方面,对“成果导向”的课程质量评价机制的构建和实施进行了探索,可为相关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