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Mn和S对冷札0.5%Si钢等时退火过程中的晶粒长大和炽构发展的影响.尽管Mn和S都对晶粒长大有所影响,但Mn含量对其造成的影响随S含量而变。在含有0.004%~0.017%S的钢中,Mn含量的增加使细硫化锰析出粒子数量减少.从而促进晶粒长大.然而在S含量低于0.001%的超低S钢中。添加Mn后出现了MnSiN2沉淀,所以反而会抑致晶粒长大。另一方面,伴随晶拉长大的再结晶织构变化仅仅取决于Mn的含量,较高的Mn含量导致{222}织构组分增加。这和与MnSiN2沉淀平衡的溶质N含量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铝和铬元素在无取向电工钢晶粒长大过程中对织构及晶界变化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电工钢在晶粒长大过程中的主要织构组分均为{111}<112>.在晶粒生长期间,不加铝的1号试样中,{111}<112>、{111}<110>织构组分强化,而{100}<001>织构组分弱化;与1号试样相比,在加入0.2%的铝(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晶粒取向硅钢织构控制技术的历史背景和目前的发展状况,重点放在炽构和徽现组织的非均均匀性对{110}〈001〉取向晶粒完美二次再结晶所起的重要作用。晶粒取向硅钢的织构控制涉及到时织构和微观组织中局部非均质的控制:在整个工艺过程中,应完全提供二次再结晶的潜在被心及有利于其生长的基体环境。  相似文献   

4.
对CGO取向硅钢二次再结晶中断实验进行了研究,发现二次再结晶升温过程中,仅在异常长大开始前,高斯晶粒尺寸明显大于其他晶粒,且不同取向晶粒的数量与脱碳退火时的特征一致.高斯晶粒晶界上MnS等抑制剂的优先粗化使高斯晶粒能够率先发生异常长大,且只有晶界弯曲严重或经过很小的生长几个晶粒就能合并的高斯晶粒才能成为二次晶核.在高斯晶粒异常长大过程中,晶界形貌参差不齐,呈岛屿状.研究表明:高斯晶粒独特的生长方式,可能是使二次再结晶能很快完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利用光学显微镜(OM)和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铸坯、热轧板、冷轧板和退火板的组织和织构,采用磁性能测试仪测试磁性能。结果表明,通过使用电磁搅拌可使连铸坯中心等轴晶率达到44.5%,采用高温卷取工艺使热轧钢板表面组织发生完全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为28.5μm,热轧板中心位置组织由再结晶晶粒和长条带状组织交错组成,退火板平均晶粒尺寸为74.2μm。热轧板厚度方向织构分布不均匀,表层织构主要为黄铜织构和高斯织构,1/4层织构主要为{100}和{112}组分,中心织构主要为{100}和{110}组分,退火板织构主要由{111}面织构和较弱的{100}面织构组成。随机抽取成品样板采用爱泼斯坦方圈法测量磁性能,结果满足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6.
结合鞍钢开发的厚度0.27 mm HiB取向硅钢的经验,研究了热轧、常化、冷轧、脱碳退火、高温退火等工序微观组织、织构的变化和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热轧浅表层的组织为再结晶组织,中心层为未完全再结晶的带状组织,常化后均发生再结晶和再结晶组织的长大,取向硅钢的组织在冷轧和脱碳退火后转变为铁素体的等轴晶粒,经过二次再结晶后,Goss织构晶粒成长为毫米级的大晶粒。热轧浅表层是Goss{110}〈001〉织构的发源地,经过常化后Goss织构原位加强,冷轧后Goss织构转变为{111}〈112〉且部分残留在变形剪切带处,从而在二次再结晶时,形成了以Goss织构为主要织构组分的HiB取向硅钢。  相似文献   

7.
利用背散射电子衍射微织构分析技术及X射线衍射织构分析技术,结合对取向硅钢薄带再结晶各阶段退火板磁性能的分析,系统研究了其形变再结晶过程中的组织及织构演变.结果表明,薄带内原始高斯晶粒取向发生绕TD轴向{111}〈112〉的转变,同时晶粒取向还表现出绕RD轴的附加转动,这种附加转动及其导致的表层微弱立方形变组织可为再结晶立方织构的形成提供核心.退火各阶段样品磁性能的变化对应了{110}-{100}〈001〉有益织构及其他织构的强弱转变以及再结晶晶粒不均匀程度的变化,综合织构类型及晶粒尺寸的变化推断发生了二次及三次再结晶过程.升温过程再结晶织构演变主要体现了织构诱发机制,也即与基体存在绕〈001〉轴取向关系的晶粒长大优势结合高斯织构的抑制效应发挥作用;而在高温长时间保温后三次再结晶过程,{110}低表面能诱发异常长大发挥主要作用使得最终得到锋锐的高斯织构.  相似文献   

8.
以无取向硅钢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制备添加0.002%(质量分数)铈和不添加铈的两种实验钢。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再结晶组织并采用imagetool统计了再结晶晶粒尺寸,采用XRD分析了试样的再结晶织构。结果表明,铈阻碍了无取向硅钢的再结晶过程。铈的加入使无取向硅钢的最终晶粒尺寸增大,不加铈的试样平均晶粒尺寸为13.74μm,而加铈的试样为18.38μm。加入铈后无取向硅钢退火再结晶织构类型变化不大,整体密度水平下降,{111}再结晶织构组分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9.
0.20 mm及以下厚度的薄规格取向硅钢由于显著的表面效应生产难度更大,开发时更容易造成降级或废品率.由于这些高端取向硅钢生产技术保密而很少有相关细节报道,并且不同的成分体系对应的组织、织构及抑制剂参数和工艺参数应该有所差异,因此各企业需要自己摸索它们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企业开发成功的0.20 mm产品,在实验室条件下全面考察其工艺的可重复性及组织结构变化的敏感性,揭示了由一次再结晶到高温退火1200℃关键温度下的基体取向类晶粒、异常长大类晶粒的尺寸、取向及抑制剂的特点.希望从理论上澄清薄规格化带来的显著表面效应和关键组织织构参数,为全面提升我国整体取向硅钢生产控制的理论水平打下基础.结果 表明,该样品在实验室高温退火也显示出好的重复性,对应的一次品粒尺寸平均值约18μm,二次再结晶温度1050℃,二次再结晶温度区间在15℃以内,二次再结晶前平均基体晶粒尺寸长大不超过1 μm.  相似文献   

10.
利用扫描电镜、背散射电子衍射(EBXD)和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三种方式热变形后保温时铁素体的长大行为.结果表明,回复、再结晶和长大的相对程度与第二相粒子的状态及铁素体的取向分布有关.形变强化相变产生的超细铁素体中形变储存能较低,退火时难以发生静态再结晶,而以晶粒长大为主,铁素体因第二相出现较晚而充分生长:A1温度以下纯铁素体区形变的铁素体虽然形变储存能最高,形变量最大,但第二相钉扎最明显,铁素体仅发生部分再结晶,<111>取向形变晶粒比<100>取向形变晶粒更明显地被削弱;α+γ两相区形变时,铁素体(亚)晶粒发生回复式长大,<111>取向晶粒和<100>取向晶粒有不同的再结晶倾向.  相似文献   

11.
文章研究了CSP无取向电工钢50W600在热轧、冷轧、退火过程组织、织构演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铸坯为柱状晶组织;热轧板沿厚度方织构是不均匀的,表层主要织构为黄铜织构;脱碳退火板为再结晶组织,平均晶粒尺寸50μm,主要为γ纤维织构。  相似文献   

12.
运用金相观察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研究了实际生产条件下50W1300无取向硅钢在热连轧—冷轧—退火过程中显微组织和织构的演变。结果表明,在热塑性加工过程中,热轧板表层均为等轴晶,芯部为变形压扁组织。经冷轧后,热轧组织转变为扁平的带状组织,芯部呈现纤维组织特征。退火组织为晶界清晰且较规整的等轴铁素体晶粒。沿厚度方向,热轧板织构类型不同。冷轧板织构类型基本不变,主要为α织构、γ织构和旋转立方织构{100}<110>;在板厚1/4处,α织构和旋转立方织构强度达到最高,γ织构显著减弱。退火板中γ织构强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3.
无取向硅钢热轧板常化过程中的织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浩  赵宇  喻晓军  连法增 《钢铁》2008,43(9):79-0
 通过对取向分布函数(ODF)的分析,研究了无取向硅钢热轧板在常化过程中不同厚度位置的织构演变情况。结果表明,热轧板内部在常化过程中发生再结晶,不同位置的织构变化不同,表层处织构变化不明显,各组分混乱分布且强度不高;1/4板厚处热轧板和常化板的高斯织构都比较强,但900 ℃常化后高斯织构强度有所降低;中心层常化前后织构发生明显变化,{111}<112>织构强度增强。  相似文献   

14.
15.
研究了经常化处理的无取向硅钢[w(Si)=3%]异步冷轧织构随形变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异步冷轧织构随形变量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快慢辊侧的织构类型不变,但强度有所不同;随形变量增加,冷轧织构组分逐渐向α织构和γ织构组分聚集;高斯织构{110}<001>组分逐渐减少,反高斯{001}<110>织构组分逐渐增强;{111}<110>织构组分出现最大值;当压下率达到84%时,出现了较强的{001}<120>织构组分.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金相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法(EBSD)研究50W600冷轧无取向电工钢(0.003%~0.008%C、0.3%Si)在700~760℃3~360 s退火水冷时的组织和织构取向演变.结果表明,随退火温度的提高,钢的再结晶率和晶粒尺寸增大,740℃退火时,当保温时间由10 s增加至360 s,再结晶率由22.5%提高到100%,平均晶粒尺寸由3.08μm增大至17.17 μm.同时再结晶织构a线的取向密度下降,在15 8时{001}<110>、{112}<110>、{111}<110>、{110}<110>的取向密度均为1.5左右,y线上{111}<011>和{111}<112>的取向密度稳定在0.25左右.  相似文献   

17.
 Goss texture or (110)[100] crystallographic orientation of the grains is typical grain structure of grain oriented silicon steel used for transformer. This type of textur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determining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he laminated steel plates. The formation and growth of Goss texture in three steel samples are investigated. Two of them are prepared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and one under industrial conditions. The emphasis is put on the effects of hot lamination temperature and time, primary and secondary re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s during cold lamination on developing of the Goss texture in correlation with other texture components. Also in all steel processing stages, the influence of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n the occurrence of Goss texture is examined.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试制50W800无取向电工钢的成分设计、组织结构、磁性能、力学及工艺性能。结果表明,采用精准的成分控制及稳定的生产工艺,无取向电工钢50W800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硅钢顶渣中w(FeO)变化的分析,得出硅钢转炉出钢不完全脱氧,导致钢中的氧向渣中传递,是转炉工序钢包顶渣改质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通过采用转炉工序钢包顶渣改质、RH工序钢包顶渣改质两步顶渣改质工艺,并在RH脱碳前采取锰合金化等技术措施,可将超低碳钢RH出站钢包顶渣中的w(FeO)降低至5%以下,w(Mn O)控制在4%左右,中间包钢水w[O]T控制在20×10~(-6)以下,显著地提高了超低碳钢的洁净度。  相似文献   

20.
采用SEM-EDS等分析方法,分析了KR-BOF-RH-ASP流程生产无取向硅钢精炼过程非金属夹杂物的变化,并确定了夹杂物的主要来源。试验结果表明,RH处理后夹杂物以不规则形状的Al2O3为主,中间包试样中Al2O3类夹杂物大幅减少,而含CaS、MgO-Al2O3类的复合夹杂有所增加;各工位夹杂物尺寸多集中在0.5~3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