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亚湾核电站周围海域海洋环境介质中110mAg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东省环境辐射研究监测中心在对大亚湾核电站进行常规监测的基础上,对岭澳核电站装料前环境辐射水平进行了调查。监测和调查结果表明,大亚湾核电站排放放射性液态流出物中的^110mAg,在部分珍珠贝、马尾藻、墨鱼等海洋生物样中能检测到,离核电站较近的东山(西大亚湾)珍珠贝、墨鱼样中的^110mGg明显高于澳头(东大亚湾)样。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获得HPGe γ谱仪对110mAg 657.8 keV γ射线符合相加修正因子c与137Cs全能峰效率ε的拟合直线回归方程的方法、结果及其验证.用标准110mAg 和标准137Cs水溶液,各分别制成70 mm 10个不同高度(5~55 mm)并保持相同活度的掺标源;根据137Cs γ射线能量与110mAg的657.8 keV十分接近,利用在HPGe γ谱仪表面测量10个110mAg掺标源657.8 keV γ射线的净计数率n和10个137Cs掺标源的探测效率ε的实验数据,计算不同源高度的c和ε,经拟合计算得到c=1.111 7.454ε(R2=0.9915).在与其他方法获得的c的比较和在比对(灰样)测量的应用中均获得较满意的结果;本拟合方程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可以用到其他基质样品和其他HPGe γ谱仪上.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10mAg在海洋环境中的化学形态和在底泥上的吸附行为及在海洋生物中的浓集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0mAg在海水中以110mAg+:110mAgCl2-≈10-5存在,且当[Ag+][Cl-]达到AgCl的溶度积(1.56×10-10)时便生成AgCl沉淀.海水中的110mAg在底泥上的吸附系数随温度的升高或固液体积比增大而减小,尤其是受水质影响很大,海水中110mAg在底泥中的吸附系数(102)比淡水中低两个量级.海洋生物对海水中的110mAg有较强的浓集作用,依生物种类不同其生物累积因子的量级为102~104.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获得HPGeγ谱仪对110mAg 65 7.8keVγ射线符合相加修正因子c与137Cs全能峰效率ε的拟合直线回归方程的方法、结果及其验证。用标准110mAg和标准137Cs水溶液 ,各分别制成70mm 1 0个不同高度 ( 5~ 5 5mm)并保持相同活度的掺标源 ;根据137Csγ射线能量与110mAg的 65 7.8keV十分接近 ,利用在HPGeγ谱仪表面测量 1 0个110mAg掺标源 65 7.8keVγ射线的净计数率n和 1 0个137Cs掺标源的探测效率ε的实验数据 ,计算不同源高度的c和ε,经拟合计算得到c =1 .1 1 1 +7.45 4ε(R2 =0 991 5 )。在与其他方法获得的c的比较和在比对 (灰样 )测量的应用中均获得较满意的结果 ;本拟合方程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 ,可以用到其他基质样品和其他HPGeγ谱仪上  相似文献   

5.
吉长余 《辐射防护》2004,24(3):272-276
本文主要介绍获得HPGe γ谱仪对^110mAg 657.8keV γ射线符合相加修正因子c与^137Cs全能峰效率ε的拟合直线回归方程的方法、结果及其验证。用标准^110mAg和标准^137Cs水溶液,各分别制成φ70mm10个不同高度(5~55mm)并保持相同活度的掺标源;根据^137Cs γ射线能量与^110mAg的657.8keV十分接近,利用在HPGe γ谱仪表面测量10个^110mAg掺标源657.8keV γ射线的净计数率n和10个^137Cs掺标源的探测效率ε的实验数据,计算不同源高度的c和ε,经拟合计算得到c=1.111 7.454ε(R^2=0.9915)。在与其他方法获得的c的比较和在比对(灰样)测量的应用中均获得较满意的结果;本拟合方程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可以用到其他基质样品和其他HPGe γ谱仪上。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广东省环境辐射研究监测中心自1994年以来对广东大亚湾和岭澳核电站外围辐射环境的监督性监测,包括监测方案、方法、质量保证、主要结果和结论。监测结果表明:(1)核电站运行以来的气体排放未对厂区以外的大气和陆地环境产生可观测到的影响;(2)对于^110mAg,西大亚湾的海水中仅在1995年和1997年检测到高于探测限的样品,最大年平均浓度为3.1Bq/m^3;西大亚湾的海底泥中只在1997年能被检测到,年平均值为1.0Bq/kg(干);西大亚湾的海洋生物中在:1994、1996和1997年检测到的活度浓度较高,珍珠贝、马尾藻和墨鱼中的最高年平均活度浓度分别为2.2、1.7和5.8Bq/kg(鲜),1997年以后随着排放量的下降而显著下降;(3)对于^137Cs,1994~1998年西大亚湾海水样品中的活度浓度相对较高,年平均值最高的1995年为4.6Bq/m^3,1999年以后与本底相当;^137Cs在其他海洋介质中的活度浓度很低,且在本底涨落范围内变化;(4)对于西大亚湾海水中的^3H,只在核电站排放期间短时升高,3~5天后基本恢复到本底水平,实测年平均活度浓度在0.8~3.4Bq/L之间。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广东省环境辐射研究监测中心自 1 994年以来对广东大亚湾和岭澳核电站外围辐射环境的监督性监测 ,包括监测方案、方法、质量保证、主要结果和结论。监测结果表明 :( 1 )核电站运行以来的气体排放未对厂区以外的大气和陆地环境产生可观测到的影响 ;( 2 )对于110mAg ,西大亚湾的海水中仅在 1 995年和 1 997年检测到高于探测限的样品 ,最大年平均浓度为 3 .1Bq/m3;西大亚湾的海底泥中只在 1 997年能被检测到 ,年平均值为 1 .0Bq/kg(干 ) ;西大亚湾的海洋生物中在 1 994、1 996和 1 997年检测到的活度浓度较高 ,珍珠贝、马尾藻和墨鱼中的最高年平均活度浓度分别为 2 .2、1 .7和 5 .8Bq/kg(鲜 ) ,1 997年以后随着排放量的下降而显著下降 ;( 3 )对于137Cs,1 994~ 1 998年西大亚湾海水样品中的活度浓度相对较高 ,年平均值最高的 1 995年为 4.6Bq/m3,1 999年以后与本底相当 ;137Cs在其他海洋介质中的活度浓度很低 ,且在本底涨落范围内变化 ;( 4 )对于西大亚湾海水中的3H ,只在核电站排放期间短时升高 ,3~ 5天后基本恢复到本底水平 ,实测年平均活度浓度在 0 .8~ 3 .4Bq/L之间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广东省环境辐射研究监测中心自1994年以来对广东大亚湾和岭澳核电站外围辐射环境的监督性监测,包括监测方案、方法、质量保证、主要结果和结论.监测结果表明:(1)核电站运行以来的气体排放未对厂区以外的大气和陆地环境产生可观测到的影响;(2)对于110mAg,西大亚湾的海水中仅在1995年和1997年检测到高于探测限的样品,最大年平均浓度为3.1 Bq/m3;西大亚湾的海底泥中只在1997年能被检测到,年平均值为1.0 Bq/kg(干);西大亚湾的海洋生物中在1994、1996和1997年检测到的活度浓度较高,珍珠贝、马尾藻和墨鱼中的最高年平均活度浓度分别为2.2、1.7和5.8 Bq/kg(鲜),1997年以后随着排放量的下降而显著下降;(3)对于137Cs, 1994~1998年西大亚湾海水样品中的活度浓度相对较高,年平均值最高的1995年为4.6 Bq/m3,1999年以后与本底相当;137Cs在其他海洋介质中的活度浓度很低,且在本底涨落范围内变化;(4)对于西大亚湾海水中的3H,只在核电站排放期间短时升高,3~5天后基本恢复到本底水平,实测年平均活度浓度在0.8~3.4 Bq/L之间.  相似文献   

9.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若干环境监测项目测量结果的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由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组织的、国内5个实验室参加的大亚湾核电站若干环境放射性监测项目的测量比对结果。文中介绍了比对样品的准备情况,给出了各实验室对于沉积物、生物灰样品中总β、水中^3H、土壤中^90Sr、海藻灰和海底沉积物中^110mAg及^241Am、^109Cd、^57Co等人工放射性核素γ谱分析的测量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静态批式法研究了吸附时间、固体浓度及核素浓度对放射性核素110mAg和137Cs在海洋沉积物中分配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10mAg在海洋沉积物中的吸附平衡时间约7天,137Cs在海洋沉积物中的吸附平衡时间约10天;在低浓度条件下110mAg和137Cs在海洋沉积物中的吸附等温线趋近于线性,即核素分配系数不随核素浓度的增加而改变;当固体浓度在0.25~10 g/L时,两核素分配系数均随固体浓度的增加明显减小,而固体浓度达到一定上限后(10 g/L),核素分配系数不再随固体浓度的增加而改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大亚湾核电站运行后液体放射性流出物和周围环境海洋介质中核素^110mAg的监督性监测的初步结果。监测结果显示;西大亚湾湾内部分海水和海洋生物检测来自大亚湾核电站液体放射性流出物中核素^110mAg的轻微影响。为了将来更好地评价和控制^110mAg的影响,我们建议对大亚湾核电站周围环境监测中的关键核素^110mAg在海洋的形态及迁移扩散规律作进一步的研究,并加强对海洋的监测。  相似文献   

12.
A theoretical study based on statistical and pre-equilibrium calculations of the excitation functions and relevant isomeric cross-section ratios for the 107Ag (α, n) 110Inm,g, 107Ag (α, 3n) 108Inm,g, 109Ag (α, 3n) 110Inm,g, and 107Ag (α, αn)106Agm reactions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10-40 MeV alpha energy range in a consistent way. The calculated excitation functions for the isomeric states, ground states and their ratios have been compared with reported measurements and TENDL-2010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核电站主泵停运控制核素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顾景智 《辐射防护》2000,20(3):185-188
主泵是核电站必不可少的设备,除维系机组的安全运行外,它还对辐射源项的控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选用合适的放射性核素控制主泵的停运对于压水堆机组大修时解决工期进度和减少辐射源项这一矛盾有着重要指导意义。本文结合大亚湾核电站的运行经验,指出^110mAg是对反应堆换料水池表面辐射水平有主要贡献的核素,并给出了停运主泵时^110mAg比活度的建议限值。  相似文献   

14.
We measured the production cross-sections of the 107,111m,115gCd, 108m,108g,109g,110m,110,111g,113m,114m,115m,116mIn and 104g,105g,106m,110m,111g,113gAg radionuclides for proton-induced reactions on cadmium by using a stacked-foil activation technique in the energy rangy between 3 and 40 MeV at the MC-50 cyclotron of the Korea Institute of Radiological and Medical Science. The measured cross-section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available literature data and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by the model codes TALYS and ALICE-IPPE. The integral yields for thick targets were also obtained from the measured cross-sections of the produced radionuclides. The measured cross-sections, especially the indium (In) radionuclides have a significance for various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hin layer activation analysis, nuclear medicine, nuclear technology, radioactive waste handling, etc.  相似文献   

15.
高温堆燃料元件和包覆颗粒对裂变产物的滞留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温气冷堆包覆燃料颗粒的包覆层是阻止放射性裂变产物释放的第一道屏障。本文在简介FRESCO模型的基础上,采用FRESCO2程序,计算了^137Cs,^90Sr,^110mAg从包覆颗粒和燃料元件的释放份额,分析比较了包覆层和石墨基体对这几种核素的滞留性能,肯定了TRISO包覆层对金属裂变产物的滞留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用钛酸四正丁酯水解法制备了纳米TiO2溶胶,并通过光化学沉积的方法制备Ag/TiO2复合纳米微粒。研究了浓度、pH值、乙醇等条件对复合物形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用放射性的110Agm制备了放射性(110Agm)Ag/TiO2复合纳米微粒。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下,用聚酰胺薄膜层析法测得约有93.6%的110Agm沉积在TiO2纳米微粒表面,放射性浓度为0.6MBq/mL;放置48小时后仍有93.0%的110Agm沉积在TiO2纳米微粒表面;经原子力显微镜测定,TiO2微粒和Ag/TiO2复合微粒的粒径分别为1—2nm和8—40nm。  相似文献   

17.
The 1971 version of Nuclear Data Sheets for A = 110 has been revised on the basis of experimental data received before April 1977. The mass chain consists of 10 nuclei (Tc, Ru, Rh, Pd, Ag, Cd, In, Sn, Sb, and Te) with the existence of 110To being questionable.  相似文献   

18.
以103Pd和110Agm 为示踪剂,采用化学镀法制备了103Pd-110Agm合金膜,并优化了制备条件:对制得的103Pd-110Agm合金膜采用γ井型探测器进行定量分析,扫描电镜进行定性分析。结果显示,优化后的镀膜条件为:镀液组成为PdCl2(含放射性103Pd) 、AgNO3、Na2EDTA、NH3 、N2H4;Pd与Ag的摩尔比为9∶1;活化液PdCl2的浓度范围为0.5~2.0 mmol/L;金属离子总浓度为5~7 mmol/L;NH3浓度为2~4 mol/L;pH为10~12;N2H4浓度为10 mmol/L;Na2EDTA浓度为0.15 mol/L;恒温水浴槽保持温度为60 ℃,旋转搅拌器转速为40~60 r/min,反应时间为60 min。在以上镀膜条件下进行化学镀,可得到具有金属光泽的镀层。用载体预处理后,扫描电镜显示,镀层表面有晶粒生长,镀后清晰可见;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合金膜中有Pd、Ag元素存在。  相似文献   

19.
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 elongated Au nanoparticles oriented parallel to one another can be synthesized in SiO2 by ion irradiation. Our aim was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 of this elongation. We prepared Au and Ag nanoparticles with a diameter of 20 nm in an SiO2 matrix. It was found that Au nanoparticles showed greater elongated with a higher flux of ion beam and with thicker SiO2 films. In contrast, Ag nanoparticles split into two or more shorter nanorods aligned end to end in the direction parallel to the ion beam. Thes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he framework of a thermal spike model of Au and Ag nanorods embedded in SiO2. The lattice temperature exceeds the melting temperatures of SiO2, Au and Ag for 100 ns after one 110 MeV Br10+ ion has passed through the middle of an Au or Ag nanor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