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预燃室旋流燃烧器的燃烧特性与运行条件和操作参数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煤粉燃尽度和污染物排放,一直是工业锅炉系统关注研发的重点。为了探讨预燃室旋流燃烧器在低负荷运行下的燃烧特性及合理操作参数,以14 MW煤粉燃烧试验台架为基础,通过高温热电偶、烟气分析仪和高速摄像机对预燃室内的温度分布、组分体积分数分布及预燃室外的火焰形态进行测量,分析煤粉在预燃室内、外的燃烧过程,同时对其关键操作参数内外二次风量比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低负荷运行下预燃室旋流燃烧器可实现煤粉稳定燃烧,同时预燃室内形成中心高温无氧强还原性气氛区域和边壁低温空气层,沿径向出现“风包火、火包粉”的燃烧状态,有利于抑制燃烧初期NOx生成和保障燃烧器低负荷长期稳定运行;预燃室外形成稳定性较高的湍流扩散火焰,较长火焰行程及火焰锋面强烈热质交换有利于煤粉后续在炉膛内燃尽,且预燃室出口可避免高温腐蚀;同时在内外二次风量比为1∶2的工况下无氧区域半径最大R=171 mm与其他工况差异较小,而平均温度峰值为1 122℃,强还原性气氛中平均CO体积分数峰值为13.713%,明显优于其他工况,以及火焰行程中火焰长度为4 47...  相似文献   

2.
曹晋利 《中国煤炭》2003,29(2):51-52
介绍了将35t/h链条炉改造为纯烧矸石的40t/h低倍率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方案及采取的关键技术措施,并对改造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改进措施进行了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U型通风方式漏风状况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量的实测数据分析了煤矿U型通风方式的漏风量,漏风风速与工作面到采空区考察点之间垂距的关系,推算出了计算这些量的数学方程,并对采空区煤炭自燃的临界距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电厂燃煤种类多变而导致结焦严重状况,对煤粉分离装置进行改造并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RNG K-ε模型和颗粒轨道模型为理论模型,对改造前后进行分析得到了速度场和浓度分布,改造后有利于在向火侧得到更高的煤粉浓度,有利于燃烧,对于指导运行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煤炭技术》2016,(9):209-211
以内蒙古地区的烟煤、无烟煤、褐煤为分析对象,对其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可以得出:煤的着火温度越高,煤粉在燃烧器内越不容易燃烬,导致CO排放量高;NO和SO2的排放量除了与煤炭中氮和硫的含量有关外,还受温度及氧含量的影响,煤炭中氮和硫的含量增加,NO及SO2的排放量会增加,在燃烧温度高且氧气量充足的情况下,NO及SO2的排放量会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6.
廖承超  傅晓恒  刘万峰 《中国煤炭》2002,28(11):38-39,53
介绍了压滤尾煤泥水煤浆,真空过滤洗煤泥水煤浆和沉淀池底煤泥水煤浆的制备与燃烧工艺,认为只要燃烧器设计合理,组织得当,无论是原煤泥水煤浆还是煤泥水煤浆都能够稳定燃烧。  相似文献   

7.
采用测定巷道中心最大风速的方法获得巷道平均风量,首先推导出巷道最大风速与巷道平均风量的相关关系,给出了风速分布系数的测定与计算方法、适用范围。使用该方法测风可提高测风的速度与精度,减少测风误差,还可将风速传感器获得的风速直接转化成风量,实现对矿井风量的监测监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MNS煤泥管道输送的工艺流程,煤泥掺烧系统的主要设备及其特点,并阐述了煤泥掺烧系统设备在HG220/9.8煤粉炉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煤矿机械》2015,(10):207-209
总结了电厂传统煤粉动态分离器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使用三维造型软件建立传统分离器3D模型,并根据电厂磨煤机真实情况设置参数,对分离器内部两相流流体进行仿真。结合仿真结果详尽分析了分离器工作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型煤粉动态分离器的改进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以大量的实测数据分析了煤矿U型通风方式的漏风量、漏风风速与工作面到采空区考察点之间垂距的关系,推算出了计算这些量的数学方程,并对采空区煤炭自燃的临界距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循环流化床锅炉煤泥燃烧行为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计算煤泥燃烧行为的运动和干燥过程,基于沿垂直方向一维运动与颗粒内部退缩蒸发界面假设建立了耦合模型,计算了不同条件下煤泥的运动和内部温度参数。结果表明,煤泥的运动过程与粒径相关,细颗粒下落后向上运动,较小颗粒到达某一位置之后稳定燃烧,较大颗粒可以落到床层表面。由于炉膛内部物料分布的影响,颗粒的稳定时间在整体下降趋势中存在一个峰值。大颗粒受到床料的影响,在床层上方速度衰减迅速,200 mm颗粒到达表面时,速度为1~2 m/s,不会对床层产生较大扰动。到达床层表面时,大颗粒仅表层被干燥,温度与中心温度具有明显差异;干燥部分占整体体积较小,如100 mm颗粒干燥层所占体积分数为3.24%,不会对于燃烧效率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煤泥制备聚硅酸铝铁的条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用煤泥制备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硅酸铝铁的新方法.以浸出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了焙烧温度、碱(Na2CO3)煤比、酸种类及用量等影响煤泥制备聚硅酸铝铁的具体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当最佳焙烧温度为900℃、最佳碱煤比为0.8、硫酸与碱的质量比为2.6时浸出率最高.并用调制后pH值为1.5的絮凝剂和原液分别对模拟煤泥水进行了絮凝性能试验,最终得到当pH值为1.5,药剂与煤泥水的用量比为1:500时达到最佳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13.
调浆剪切强度对煤泥浮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开滦钱家营炼焦煤选煤厂的煤泥为样品,在对原煤泥、>0.074 mm为主的粗煤泥、 <0.074 mm 为主的细煤泥等煤样进行实验室调浆试验的基础上,利用自行研制的新型调浆机完成了35 m 3 /h负荷的半工业性试验,重点考察调浆机叶轮线速度对浮选可燃体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室、半工业性规模的煤泥调浆试验中,均存在适宜的调浆剪切强度,不足或过度调浆都不利于提高可燃体回收率;实验室试验中对原煤泥、>0.074 mm为主的粗煤泥,优化的调浆叶轮线速度相似,均为6.00 m/s,对<0.074 mm为主的细煤泥,优化的调浆叶轮线速度为2.33 m/s;对半工业性试验中采用的新型煤泥调浆机,叶轮线速度在5~8 m/s时可获得较好的调浆效果,浮选可燃体回收率比矿浆预处理器平均提高9.65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入厂煤与入炉煤热值差超标的原因,指出其主要是由于在煤场堆放过程中煤炭自身氧化等原因导致煤的热值有所下降,从而造成入炉煤的热值小于入厂煤的热值。此外,入厂时的卸煤、取样和堆场管理也与热值差超标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针对煤泥重介分选工艺在分选粗煤泥过程中存在的入料不连续、压力达不到分选要求的问题,从煤泥重介流量的调整方法、设备配置和选型、自动控制系统的完善及现场操作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为煤泥重介分选工艺的可靠运行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对600 MW超临界W火焰锅炉的流动,燃烧和传热过程,以及水冷壁热流密度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数值计算,并研究了不同拱上风倾角,不同拱上二次风比例及不同OFA倾角对水冷壁热流密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炉膛燃烧器区域,炉膛中部的前拱气流对于后拱气流存在挤压作用,而在侧墙附近后拱气流对前拱气流存在挤压作用。炉膛前后墙水冷壁的热流密度在水平方向呈M型双峰分布,而侧墙水冷壁的热流密度则呈中间高两边高的单峰分布。拱上风倾角对于炉内热流密度分布的影响最为敏感,OFA倾角影响次之,拱上二次风比例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粒度小于0.045 mm的细泥对浮选、煤泥水澄清的负面影响,重点对循环煤泥次生泥化试验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并指出在选煤厂煤泥水流程中应尽可能避免煤泥局部小循环.  相似文献   

18.
朱煜 《煤矿机械》2004,(9):123-124
介绍了CZ型自动采制样装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并剖析了几次缺陷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提出了自动采制样装置运行中的注意事项 ,强调加强运行管理及检修维护是提高取样装置投入率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陆海选煤厂自投产以来,其压滤系统就存在现场卫生量大、噪音高、设备运行缺乏连动性及能源浪费等问题,我们针对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了系统改造方案,其中快开压滤机反吹风系统改造从根本上降低了现场卫生污染和噪音污染问题;压滤机与运输刮板机的联锁改造杜绝了由于过多堆积物料而引起的设备堵压故障;碎饼装置改造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解决了大块滤饼进入下料溜槽发生蓬仓事故的机率,消除人工疏通煤仓时存在的安全隐患;精煤刮板水煤分离的改造降低了精煤产品的水分含量,减轻了岗位司机的劳动强度;滤液水回收利用的改造充分利用了压滤机的滤液水,节约了水能源。这一系统的改造提高了人、机安全,使现场工作达到标准化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