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采用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丁苯胶乳(SBL),采用悬浮聚合合成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腈(MSAN)树脂,通过调整SBR上的接枝单体比例,使MBS树脂的折光指数与MSAN树脂匹配,通过熔融共混获得综合性能良好的透明ABS树脂产品.  相似文献   

2.
采用乳液聚合技术将丙烯酸丁酯(BA)和丁二烯(Bd)、苯乙烯(St)共聚制备P(BA-co-Bd-co-St)胶乳(简称丁苯酯),然后在丁苯酯乳胶粒子上接枝St和AN合成P(BA-co-Bd-co-St)-g-SAN接枝共聚物。将其与SAN树脂熔融共混制备P(BA-co-Bd-co-St)-g-SAN/SAN共混物,研究了丁苯酯胶乳的粒径和组成对共混物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引入丁二烯大大提高了SAN共聚物的接枝率,改善了共混物的冲击韧性,随着丁苯酯胶乳粒径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形态研究表明,丁二烯的引入显著改善了橡胶粒子在SAN树脂中的分散状况,但当粒径较小时,橡胶粒子发生了聚集。  相似文献   

3.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在聚丁二烯(PB)乳胶粒子上接枝共聚单体苯乙烯(St)和丙烯腈(AN),通过改变PB的含量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接枝率的PB-g-SAN接枝共聚物(即ABS接枝共聚物),将其与SAN树脂进行熔融共混制得ABS树脂,考察了ABS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对ABS树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AN共聚物在PB橡胶粒子上的接枝可分为‘内接枝’和‘外接枝’,外接枝程度影响PB橡胶粒子在SAN基体中的分散,而内接枝程度显著地影响PB橡胶粒子的内部形态结构。通过抑制内接枝,可提高ABS树脂的冲击韧性和拉伸强度;提高外接枝程度可改善ABS树脂的断裂伸长率。  相似文献   

4.
含核-壳聚合物共混体系的形态与协同增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力学性能和 DSC测试以及 SEM观测 ,分析了丙烯腈 -b-苯乙烯共聚物 (SAN)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丁二烯 -苯乙烯核 -壳聚合物 (MBS)、SAN/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ABS)、SAN/ MBS/ ABS及 SAN/ MBS/苯乙烯 -丁二烯 -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SBS)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MBS对 SAN基体具有明显的增韧效果 :当添加 ABS或 SBS弹性体时呈现出明显的协同增韧效应。SAN/ MBS/ ABS共混体系冲击断面的 SEM照片显示 ,当材料受冲击时产生了大量的空洞 ,从而吸收了大量的冲击能量。  相似文献   

5.
ABS改性剂的核壳比对CPVC/ABS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在聚丁二烯(PB)上接枝苯乙烯(St)和丙烯腈(AN)单体,合成了一系列不同核壳比的ABS改性剂,将其与氯化聚氯乙烯(CPVC)熔融共混制得CPVC/ABS共混物,研究了ABS核壳比对CPVC/ABS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动态力学分析结果表明:CPVC与接枝SAN不相容;扫描电子显微镜发现:ABS...  相似文献   

6.
ACS树脂综述     
一、前言橡胶类弹性体与塑料的结合为当今世界高分子材料发展的趋势。以聚丁二烯(PB)、丁苯橡胶(SBR)、丁腈胶(PBA)、乙丙胶(EPR)、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氯化聚乙烯(CPE)等为弹性体,可以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聚苯乙烯(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氯乙烯(PVC)、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共聚物(SMA)等形成许多新型多相抗冲聚合物。众所周知的ABS树脂是PB  相似文献   

7.
MBS核-壳改性剂增韧聚氯乙烯的形态结构及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在交联的丁苯(SBR) 乳胶粒子上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和苯乙烯(St),制得 MBS核-壳接枝共聚物,并将其作为增韧剂与聚氯乙烯( PVC) 共混制备MBS/PVC共混物。分析了MBS的结构特征,考察了不同核壳比的MBS在PVC中的分散状态以及对MBS/ PVC共混物力学性能和透光性能的影响, 以制备高透光高韧性的MBS/PVC共混物。实验结果表明: 当MBS壳层中 PMMA量少时,MBS粒子在PVC基体中不能实现良好分散,MBS粒子呈聚集状态; 随着MBS壳层中PMMA含量增加,MBS粒子由团聚状态转变成网络状,当MBS壳层量增加到一定量时,MBS粒子以单一粒子状态实现均匀分散。随着 MBS壳层量增加,使PVC/MBS共混物实现脆韧转变所需的SBR 橡胶的质量分数降低,共混物的透光率降低;小粒径MBS增韧PVC的主要机制是基体的剪切屈服。   相似文献   

8.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聚合物(PMMA/SAN/MBS)共混物。对共混物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MBS的加入显著提高了共混物的冲击韧性,PMMA与SAN的配比对其冲击韧性影响不大;采用光电雾度仪和透射电镜(TEM)对共混物的光学性能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MMA/SAN/MBS共混物的透光率随MBS含量的增加而降低;PMMA/SAN的质量比为50/50时,MBS含量对共混物透光率的影响最小;TEM结果表明,MBS在基体中分散均匀;用光学显微镜等手段对共混物耐刮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BS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共混物的耐刮擦性能。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整共聚单体的组成(St/AN)及聚丁二烯与共聚单体的投料比,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接枝共聚组成和核壳比的ABS接枝共聚物。将其与氯化聚氯乙烯CPVC树脂熔融共混,研究了CPVC/ABS共混物的性能和形态结构。结果表明,SAN共聚物和CPVC树脂为不相容体系,但当SAN共聚物中AN含量为20%~25%时,两者之间表现出较强的相互作用。CPVC/ABS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显著地依赖于接枝SAN共聚物的AN含量和ABS接枝共聚物的核壳比,当AN含量为20%~25%、核壳比为40/60时,ABS橡胶粒子能够均匀地分散在CPVC基体树脂中,共混物表现出良好的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将聚氯乙烯(PVC)树脂、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α-MSAN)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ABS)共混,通过改变共混物的组成,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橡胶含量和基体组成的PVC/α-MSAN/ABS共混物,研究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及形变机理。结果发现,随着基体树脂中PVC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韧性显著提高,而拉伸强度逐渐降低,同时促使共混物发生脆韧转变所需的橡胶含量逐渐减少。形态结构研究表明,由于基体树脂链缠结密度的增加,共混物的形变机理逐渐由银纹向剪切屈服转变,进而导致体系韧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结合电子转移再生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RGET ATRP)和普通自由基聚合,制备了一系列聚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详细研究了其作为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树脂/丙烯酸酯橡胶(SAN/ACM)共混体系的相容剂,在制备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树脂(ASA树脂)时,不同主链结构、侧链相对分子质量、接枝密度及用量对增容效果的影响。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凝胶渗透色谱仪对聚合物结构进行测试和表征;采用动态力学分析仪(DMA)和冲击试验机研究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不同结构的聚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以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作为主链比聚丙烯酸丁酯(PBA)作为主链的接枝共聚物具有更好的增容效果。此外,侧链PBA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时,侧链与主链摩尔比为3∶1及相容剂用量为3%(质量分数)时,接枝共聚物的增容效果最佳。DMA分析表明添加接枝共聚物后SAN和ACM两组分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相互靠近,聚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起到了明显的增容作用。  相似文献   

12.
挤出次数及相容剂对ABS/PMMA合金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AB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合金,研究了挤出次数和相容剂对合金性能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了ABS/PMMA合金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观察了材料冲击断口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挤出次数对拉伸强度没有明显影响,对冲击强度有小幅度影响;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作为相容剂增加了合金的拉伸强度,降低了合金的韧性。SEM观察表明,PMMA使材料由韧性断裂向脆性断裂转变,SMA对于ABS/PMMA合金的相容性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原位乳液共聚合接枝方法改进玻璃纤维(GF)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之间的界面粘接性能。先用硅烷偶联剂预处理GF,以苯乙烯(St)、丙烯腈(AN)为单体,制备了不同GF/单体质量比的接枝SAN的玻璃纤维(GF-g-SAN),再与SAN树脂共混,制备了不同GF-g-SAN含量的GF-g-SAN/SAN复合材料。采用SEM研究了冲击断面的形态,测试了GF-g-SAN/SAN的冲击强度和动态力学性能,并采用COX模型进行力学模型分析。冲击性能测试、SEM形貌分析和DMA表征均说明改性后的玻纤同SAN之间具有良好的界面粘合力;GF/St质量比为1∶1时,短GF在低含量范围内、长玻纤在较高含量时能有效改善SAN的刚性和韧性;采用COX模型计算的结果与实验数据接近。  相似文献   

14.
作为代替玻璃的透明塑料,苯乙烯二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SMMA)的前景是引人注目的。这种树脂兼具聚苯乙烯(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以及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性能。 SMMA透明且有光泽,它具有(PS)的易加工性、SAN的廉价性、PMMA的延伸性、低的带静电性、耐紫外光性能,以及美丽的光线条纹。 SMMA已迅速应用于各个部门。用SMMA制造的洗衣机水槽有耐磨耗、美观、透明和经济的优点。由于其耐紫外光性能优秀,因此在汽车另件制造部门逐渐用于代替PMNA,它们的物性类同,而SMMA的价格则显著便宜。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 ABS树脂本身是两相体系,系由丙烯腈和苯乙烯接枝在聚丁二烯或丁苯橡胶上而制得的接枝共聚物,可与其它许多树脂共混。近年来,国外大部分ABS树脂的生产厂或加工厂以ABS树脂为基础材料,与其它树脂进行共混,以制取高性能ABS树脂系塑料合  相似文献   

16.
分别制备了马来酸酐与苯乙烯-丙烯腈无规共聚物(SAM)增容的尼龙6(PA6)/ABS/SAM共混物、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g-MA)增容增韧的PA6/ABS-g-MA共混物。结果表明,两个体系中ABS都可以均匀分散;冲击测试发现样条厚度为6.35 mm时,PA6/ABS-g-MA共混物出现明显的脆韧转变,PA6/ABS/SAM共混物为脆性断裂;样条厚度为3.18 mm时,两个体系都有明显脆韧转变;Vu-Khanh方程表明,PA6/ABS-g-MA共混物具有更高的裂纹扩展能(Gi)和撕裂模量(Ta),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与相容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和苯乙烯三元共聚物(MBS)对聚碳酸酯(PC)/ABS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及其熔接痕敏感度与冲击厚度敏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ABS含量的增加,相容相苯乙烯-丙烯腈(SAN)与橡胶相丁二烯(PB)共同作用,使得体系的拉伸强度逐渐降低,拉伸强度因子呈现先微弱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趋势,并在ABS含量为10%时获得最大值;冲击厚度因子在PC或ABS出现严重聚集态时表现出最强烈的厚度敏感性。同时,MBS能显著增加PC与ABS两相的相容性,降低拉伸强度对熔接痕的敏感程度。  相似文献   

18.
以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为基体材料,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为增强材料,添加相容剂A,通过挤出、注塑成型方法制备r-PET/ABS共混合金材料.用SEM观察分析r-PET/ABS共混体系形态结构,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r-PET/ABS共混体系的结晶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  相似文献   

19.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改变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在丁苯橡胶上的接枝次序合成控制粒径与折光指数的MBS核壳改性剂.用其与MMA-co-St熔融共混制备透明MBS树脂,研究了透明MBS树脂冲击强度及可见光的透过率,并用TEM观察体系中橡胶相的分散与微观结构.结果发现,混合单体接枝方式合成的MBS改性剂有利于提高透明MBS树脂的冲击强度及可见光透过率,且其中丁苯橡胶含量为15%以上时,波长为589.3 nm的光线透过率高于理论计算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扫描电镜、热分析、熔体流动速率和力学性能等测试方法研究了马来酸酐(MAH)和苯乙烯(St)多单体熔融接枝VERSIFY2300(V-2300-g-(MAH-co-St))对PA6/MBS/PP共混物的结晶行为、相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熔融共混过程中,V-2300-g-(MAH-co-St)中的酸酐基团与PA6的端氨基原位生成的接枝共聚物有效降低了共混物的界面张力,接枝物中苯乙烯基团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丁二烯(B)-苯乙烯(S)三元共聚物(MBS)作用,有助于提高共混物的相容性。当PA6/MBS/PP共混物加入V-2300-g-(MAH-co-St)质量分数为20%时,共混物分散相的尺寸明显减小,力学性能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