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风量比是回风风量与新风风量的比值,是间接蒸发冷却器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调节新风风量和回风风量可以得到不同的风量比。在相同的风量比条件下,通过分别调节新风和回风风量试验对比分析两者对间接蒸发冷却器的出口温度、湿球效率、换热量和耗水量等性能的影响。试验发现,当风量比的范围为0.44~0.8时,风量比越小,调节回风风量可以得到更低的出口温度、更高的湿球效率、更低的换热量和更少的耗水量。调节回风风量使得风量比为0.44时,出口温度、湿球效率、换热量和耗水量分别为25.95℃、55.61%、1.29 kW和0.64 g/s,分别比调节新风风量时低0.37℃、高3.15%、低0.89 kW和少0.48 g/s。 相似文献
3.
分析新型复合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的芯体构造和工作原理。选择高湿度地区代表城市——福州,在7月份,对新型复合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的工作电流和电压、机组风压、湿球效率、二/一次风量比、淋水量、耗水量等性能参数进行实际测试。结果表明:复合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二/一次风量比为0.95时,机组的平均湿球效率为103%,机组在200L/h的淋水量下运行10min,需要消耗1.2L的水。将机组应用于一个室内模拟1kW发热源的房间,测试得到了机组运行的实际效果,并提出机组优化的试验参考。 相似文献
4.
5.
6.
7.
为探索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可行性、结构与性能,设计了4组不同结构尺寸的冷却器并测试其降温性能,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冷却器温降均在6℃以上、湿球效率均在56%以上;增加换热面积可优化降温性能,冷却器单位面积处理风量宜控制在100~200 m^(3)/h之间;增大迎风面积、采用叉排布置增大流程可延长冷却时间,提高温降;增大管径可减小二次空气侧阻力,换热管宜采用30~50 mm管径圆管;采用管内直接布水与溢水相结合,并采用“上粗下细”的异径圆管,可保证换热管内壁形成稳定的贴附水膜,降温效果稳定。所得结果对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推广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10.
11.
12.
高温高湿地区,由于新风的相对湿度较大,干通道内板面上容易发生冷凝,从而影响换热器的性能。本文通过可视化的试验装置观察新风风量对干通道内冷凝区域的影响,分析冷凝条件下新风风量对新风出口温度、湿球效率、换热量、冷凝量和耗水量等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增加新风风量可以减少冷凝区域,但当新风风量超过700 m~3/h,新风风量对冷凝区域影响较小。减小新风风量可以减少换热,但也可以降低出口温度和耗水量,提高了湿球效率。当风量为500~900 m~3/h时,新风出口温度最低为24.57℃,湿球效率最大为57.77%,耗水量最大为1.38 g/s。此外,新风风量对潜热换热量和冷凝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14.
设计了一台换热管采用多孔陶瓷材料且换热管立式布置的间接蒸发冷却器,并且以该间接蒸发冷却器为基础搭建了实验台,并在实验台上对该间接蒸发冷却器进行了性能测试,研究其温降和效率等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冷却器降温效果明显,蒸发冷却效率较高。本文为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结构改造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进一步推广了蒸发冷却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降低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的能耗,利用间接蒸发冷却性能测试平台,对数据中心用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在干工况、湿工况和混合工况3种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进行测试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测试期间机组在干工况下运行时,平均冷却效率为60.2%,一次空气温降平均可达13.0 ℃;湿工况下运行时,二次空气经过湿膜等焓加湿冷却后温降平均可达1.9 ℃,平均冷却效率为60.5%,一次空气温降平均可达12.7 ℃;混合工况下运行时,此时压缩机开启,一次空气温降平均可达12.7 ℃,机组平均COP为3.8。同时通过计算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节电模式、节水模式的切换条件,就典型城市的全年运行小时数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得到数据中心用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应因地制宜地选择运行模式以此降低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能耗。 相似文献
16.
针对如何提高间接蒸发冷却器的润湿特性,以改善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布水均匀性的问题,搭建了芯体布水实验台,采用水基荧光显示和数字图像处理法,重点研究了喷淋时间(5~180 s)、喷淋流量(2~6 L/min)以及喷嘴高度(50~250 mm)对芯体中3个典型位置的金属铝箔板表面布水效果和润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喷淋时间的增加,板面润湿率增加,但一定时间后,进入动态稳定期。在喷射角为58°、喷淋流量为5 L/min的工况下,芯体边缘处需喷淋60 s后达到布水稳定。喷嘴高度的变化对正下方和边缘处的板布水影响较明显,推荐的喷淋高度为150~200 mm。研究结果对间接蒸发冷却器的布水参数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间接蒸发冷却器材料吸水性较差,只能采用连续布水方式使湿通道表面保持湿润。为此开发了一种多孔陶瓷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利用多孔陶瓷丰富的比表面积来增大水膜与工作空气的接触面积;利用其较好的吸水性快速蓄水,实现间接蒸发冷却器的间歇性淋水,缩短循环水泵运行时间。本文针对淋水密度对多孔陶瓷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湿球效率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多孔陶瓷管完全湿润的情况下,淋水密度越小,湿球效率越高;淋水密度为8.8kg/(m·h),泵连续运行10 min,陶瓷管壁可完全侵透,水泵停止间隔100 min期间,冷却器的湿球效率最高,而且波动不大,相比传统连续布水方式,节约水泵能耗90%。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