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聚丙烯/丁基橡胶共混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聚丙烯(PP)/丁基橡胶(IIR)共混物用于制造纤维的可行性,用单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丙烯(PP)/丁基橡胶(IIR)共混物(其中丁基橡胶与聚丙烯的质量比为5%~20%).研究了共混物的热性能、流变性能、结晶速度、截面形态及纤维的力学性能,探讨了丁基橡胶含量对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IIR质量为PP质量的10%时,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比PP的要好;随IIR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屈服强度、拉伸强度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聚氯乙烯(PVC)/丙烯酸树脂(ACR)/氯化聚乙烯(cPE)(100/0-30/0-20)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形态、熔化行为和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随 ACR 加入量增加,共混物的相容性增大。PVC/ACR/CPE(100/3-25/10/15)共混体系相容性颇好。就抗冲强度而言,选用部分相容的共混物为宜。  相似文献   

3.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聚苯乙烯(PS)/介孔分子筛M CM-41-M(含模板剂)及PP-g-M AH/PS/M CM-41(无模板剂)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以M CM-41-M和MCM-41作为增容剂,其不同的添加量对不同比例的PP-g-MAH/PS体系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添加介孔分子筛为1%、m(PP-g-MAH)/m(PS)为80/20时,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最佳;当w(M CM-41)为1%时,PP-g-M AH/PS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为18.28 M Pa,相比未添加介孔分子筛时提高了28.7%,并且具有更加优异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PET/PS共混体系在全部组成范围内的形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PET/PS共混体系的共混物形态为明显的2相结构,相界面清晰;当PS的质量分数小于30%时,PS为分散相,当PS的质量分数大于60%时发生相逆转,PET为分散相;在ω(PET)/ω(PS)=80/20~50/50范围内共混物的热压膜内含有复合粒子形态.PET及共混物(95/5,90/10)熔体均符合幂律方程τ=kyn,为切力变稀体系,呈假塑性流动,幂律指数n=0.9.共混物中PS相的分散程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逐渐变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偏光显微镜(POM)、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XRD)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研究了聚羟基丁酸酯(PHB)/大豆分离蛋白(SPI)的共混改性.POM表明,共混物中的PHB球晶形态产生显著变化,球晶尺度减小,且二次结晶被抑制.DSC和XRD表明,共混使PHB晶体的熔点降低,相对结晶度下降.FTIR分析表明,共混物的两组分间产生了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分子间组装,导致了PHB的改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FTIR, SEM, DSC 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力化学方法制备的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对尼龙6(PA6)/聚丙烯(PP)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结果表明,在共混过程中,PA6与PPgMAH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使增容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未增容体系,增容体系分散相(PP相)粒度明显低于未增容体系,熔融粘度高于未增容体系,增容共混体系PP和PA6的熔点和结晶度低于未增容体系.  相似文献   

7.
以饱和硫氰酸钠(NaSCN)水溶液为共溶剂制备了不同共混比的丝素蛋白(SF)/聚丙烯腈(PAN)共混膜,用溶度参数法及FTIR研究了SF/PAN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分析和讨论了铸膜液共混比、铸膜液温度、凝固浴组成等对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并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察了共混膜的表面和断面微观形貌.结果表明:SF与PAN具有部分相容性,其在成膜过程中会产生界面微孔;随共混膜中SF含量增加,共混膜呈孔隙率增大和截留率减小的变化趋势;随铸膜液温度升高,共混膜呈孔隙率和水通量增大的变化趋势;当凝固浴组分为50%乙醇水溶液时,所得共混膜孔结构较为疏松;SF的添加使PAN膜的水接触角明显减小,表明SF可有效改善PAN膜的亲水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对聚丙烯(PP)/碳酸钙(CaCO3)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g-MA对PP/CaCO3共混体系有增容改性作用,当加入5%的PP-g-MA时,该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X射线衍射(XRD)来研究动态交联聚丙烯(PP)/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共混物中PP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和晶体结构.结果表明:Ozawa方程适合于描述动态交联PP/EVA共混物中PP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过程.EVA颗粒和动态交联的EVA颗粒都能够对PP的结晶起到异相成核剂的作用,促进PP的结晶.PP/EVA共混物和动态交联PP/EVA共混物中的PP结晶活化能(△E)均小于纯PP的△E,且后者略小于前者.共混和动态交联都没有改变共混物中PP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0.
用Instron3211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聚醋酸乙烯酯(PVA_c)/聚丙烯(PP)共混物的毛细管流动行为。该体系为假塑性流体,共混物的粘度在PP含量为25~50wt%范围内出现极小值。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硫化橡胶的应力-应变关系与交联密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了其拟合模型,发现了单一组分的交联网络对共混胶整体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规律,并且将模型计算所得的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证明了模型可行.研究以混炼型聚氨酯橡胶(MP U)/乙丙橡胶(EPDM)共混胶为例,借助平衡溶胀法测定共混胶的两相交联密度.首先,通过...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E828)/甲基四氢苯酐(MeTHPA)/聚酯(OHT-T)共混体系的研究,经由反应诱导相分离过程,制备了微米级的无孔环氧树脂微球.研究结果表明:加入OHT-T聚酯后,共混体系发生相分离,得到不同的相结构.随着OHT-T含量增加,共混体系相结构呈分散相-双连续相-完全反转相的规律性变化,环氧树脂微球的粒径及其单分散性指数逐渐减小.当OHT-T用量为45 pbw时,制得的环氧树脂微球粒径约为4 μm,单分散性指数为1.1553,且具有良好的球形度,表面非常光滑,无破损,无缺陷.  相似文献   

13.
以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高密度聚乙烯(HDPE)=70/30(质量比)作为研究对象,利用DCP及SEBS的协同作用,考察了不同加料方式,DCP,SEBS含量,加工温度,螺杆转速等条件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HIPS)/m(HDPE)/m(SEBS)=70/30/10,DCP用量为HIPS和HDPE总质量的0 06%,挤出加工温度(后部)为185℃,螺杆转速为80r/min时,共混物性能较高。  相似文献   

14.
在复合交联剂N-羟甲基丙烯酰胺(NAM)及丙烯酸(AA)存在下,研究了氯丁橡胶(CR)/SBS/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多元共混接枝共聚及自交联型接枝产物的粘合性能,并得到了合成无三苯自交联环保型鞋用胶的优化条件SBS用量为20%~25%,AA用量为1.5%~2.0%,NAM用量为1.5%~2.0%,复合引发剂用量为1.5%,在45 ℃~50 ℃下,反应4 h.  相似文献   

15.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成膜基质比例、增塑剂丙三醇体积分数和pH值对大豆分离蛋白(SPI)/壳聚糖(CS)共混膜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膜较相同条件下SPI和CS单纯膜的结构更加稳定,成膜基质比例SPI∶CS=1∶1时共混膜交联度最高,热稳定性最好;增塑剂丙三醇体积分数的提高可降低共混膜放热峰的高度,增加放热峰的宽度,但是玻璃化转化温度和熔融温度随之降低;当pH值在1~3时,共混膜的玻璃化转化温度、熔融温度和结晶度值均较低,pH值在4~6时,各值升高,共混膜的热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PVC/蒙脱土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XRD分析表明PMMA嵌入了蒙脱土层间.使层间距明显扩大.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PVC/有机化蒙脱土复合材料并对其结构、力学性能、流变性能进行研究,证明该纳米复合材料能有效提高PVC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通过熔融法制备热塑性聚氨酯(TPU)/不同VA 含量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共混物,并采用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EVA-g-MAH)改善二者的相容性;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接触角测试仪和力学性能测试等表征所得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EVA40与TPU的界面张力更低;TPU/EVA共混物的弹性模量随着EVA含量的增加而升高,最高可达到TPU的8.5倍;TPU与VA质量分数为15%的EVA制备的共混物力学性能更好;EVA显著提高了TPU的形状固定率(Rf),而形状恢复率(Rr)略有降低;综合共混物的力学和形状记忆性能,TPU与EVA(VA质量分数为15%)的最佳配比为70:30;EVA-g-MAH提高了TPU与EVA的相容性;加入EVA-g-MAH后,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Rf明显提高,但Rr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右旋聚乳酸-己内酯无规共聚物(PDLA-r-PCL)对左旋聚乳酸(PLLA)进行改性,通过熔融纺丝-牵伸两步法分别制备PLLA、PLLA/PDLA-r-PCL共混纤维;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毛细管流变仪、扫描电镜、广角X射线衍射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对共混物及其共混纤维的结晶行为、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PLLA)/m(PDLA-r-PCL)为95/5、90/10时,共混物具有较好的可纺性,热牵伸3倍后,纤维充分取向结晶,形成结构稳定的纤维;在相同纺丝条件下,PLLA/PDLA-r-PCL共混纤维的强度和韧性高于纯PLLA纤维。  相似文献   

19.
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配比的聚乙二醇(PEG)/聚乙烯醇(PVA)共混薄膜。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混合物的共混比对聚合物共混薄膜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聚乙二醇的结晶温度随PEG/PVA共混比的减小而升高,当共混比减小到20∶80时,实验观察不到聚乙二醇的结晶;聚乙二醇的熔点基本保持不变,而结晶度随PEG/PVA共混比的减小而降低;在相同的结晶条件下,聚乙二醇的结晶度随其分子量的增加而降低。此外,利用偏光显微镜(POM)对聚合物共混薄膜的结晶形态进行了观察。该共混体系可以作为一种新型高分子固-固相转变材料用于热能贮存和温度调节控制。  相似文献   

20.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part c(Letters)Vol 27 p.223—227(1989)本文用红外光谱法,对NBR/PVC及BR/PVC和BR/PVC/NBR这几类实用的二、三元共混体的结构与相容性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发现在有NBR的共混物中,对PVC的结晶影响较大,而在有BR的共混物中,对PVC的结晶几乎无影响。在共混物中NBR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