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碳酸盐岩储层开展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前深度偏移正演模拟对比工作,利用均方根速度等效目的层以上地层速度进行正演模拟分析。认为若上覆地层速度有横向变化时,叠前时间偏移"串珠"会有横向漂移,而叠前深度偏移没有"串珠"横向漂移;时间偏移域"串珠"的横向漂移方向都是向横向速度大的区域移动,即远离横向速度小的区域。因此,速度模型准确的情况下,利用三维地震叠前深度偏移资料可以使钻井有效钻至缝洞体。  相似文献   

2.
叠前深度偏移是实现地质构造空间归位的一项处理技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叠前时间偏移只能解决共反射点叠加问题,不能解决成像点与地下绕射点位置不重合的问题,因此叠前时间偏移主要应用于地下横向速度变化不太复杂的地区[1]。当速度存在剧烈的横向变化、速度分界面不是水平层状时,只有叠前深度偏移能够实现共反射点的叠加和绕射点的归位,使复杂构造或速度横向变化较大的地震资料正确成像,可以修正陡倾地层和速度变化产生的地下图像畸变。已知精确速度模型的情况下,叠前深度偏移被认为是精确地获得复杂构造内部映像最有效的手段,是一种真正的全三维叠前成像技术[2]。  相似文献   

3.
滨里海盆地某区块构造复杂,速度变化剧烈.针对盐下异常体的识别这一难点,应用叠前深度编移技术进行资料处理,资料处理以“三高”处理为基础、以层状建模为约束,结合高密度层析成像迭代技术建立精细的速度模型.通过精细的预处理,用地层约束的层析速度反演方法得到最终的深度-速度模型、精细处理的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结果能够正确地反映地下地...  相似文献   

4.
针对沔阳三维工区老资料在时间域的处理结果信噪比低,构造细节不清楚,成像不理想,井震吻合度偏低,不能够满足构造精细解释需要,为了提高该区地震资料处理的品质,针对该区资料的特点,复杂构造、横向速度变化快,引起的各向异性问题,结合实际的钻井资料,解释处理一体化,精细建立时间域构造解释模型,对初始速度-深度模型通过修正速度模型反复迭代优化,通过井资料和各向同性叠前时间偏移,开展VTI各向异性研究,求取各向异性参数并建立各向异性速度-深度模型,优化迭代取得合理可靠的深度偏移速度模型,利用VTI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提高地震资料品质和成像精度,为地震资料解释人员提供可靠的处理成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复杂速度模型中旅行时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基于费马原理,并用来进行三维叠前偏移处理。文中展示了利用该算法所得到的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结果。与叠后深度偏移相比,其成像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复杂地质构造的成像问题,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目前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其成像效果的质量取决于深度域速度模型的精确度。主要研究了Petrel软件的多个模块,以地质地震一体化概念为指导思想,把研究中已有的丰富地质、测井以及物探信息,在深度域速度建模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利用。整个建模包括了初始模型的建立和速度模型的完善。初始模型包括了近地表建模、井控垂向建模、层约束的井速度建模等;而模型最终的完善和修改应用的是层约束的网格层析反演技术。这样就建立了一套从浅入深、从点到面、从地质到地震比较成熟的速度建模流程。应用实例表明,应用该建模流程做出的速度模型,其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盐岩的速度不随埋深的变化而变化,同时,盐丘的存在必然导致速度横向变化,也门的盐丘厚度可达1500米,平均速度横向变化剧烈,常规时间偏移不能准确成像速度横向变化的地质体,剖面上构造形态严重畸变。利用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来成像速度横向变化的地质体已经被广泛认同,而且此项技术在许多地方解决盐下成像方面取得良好效果,为了准确成像也门盐下构造,在该地区开展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研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8.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深层火山岩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成像不清楚的问题,应用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对某工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对于解决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成像有明显效果,成像精度得到提高,火山岩与围岩的接触关系清楚,内部反射结构清晰,为深层天然气目标识别提供了高质量的地震剖面。从而降低了勘探风险。因此,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成像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冷湖地区地表和地下结构都很复杂,速度变化剧烈,需要用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技术提高成像精度。本次处理采用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技术有效地消除了复杂地表的影响,采用逐道逐点多参数速度分析技术较好地解决了速度各向异性问题,采用F-K偏移和几何偏移极大地提高了成像精度,得到的叠前深度偏移剖面能够正确地反映地质情况。  相似文献   

10.
逆时偏移成像技术是经过实例验证的、精度最高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而速度模型是制约逆时偏移成像精度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建立典型潜山模型并进行正演模拟及成像分析,综合分析成像误差的影响因素,摸清成像误差产生的规律,重点研究成像误差与速度模型的关系,为实际资料的误差校正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针对潜北高精度三维工区高陡构造、横向速度变化快,各向异性问题较为突出,导致老资料信噪比低,构造细节不清楚,成像不理想,井震吻合度偏低,不能够满足构造精细解释需要,严重制约了该区的石油勘探的发展。为了提高该区地震资料处理的品质,针对该区资料的特点,结合实际的钻井资料,解释处理一体化,精细建立时间域构造解释模型,对初始速度-深度模型通过修正速度模型反复迭代优化,通过井资料和各向同性叠前时间偏移,开展TTI各向异性研究,求取各向异性参数并建立TTI各向异性速度-深度模型,优化迭代取得合理可靠的深度偏移速度模型,利用TTI各向异性逆时偏移技术提高地震资料品质和成像精度,为地震资料解释人员提供可靠的处理成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辽河油田复杂构造区地震资料速度横向变化快和信噪比低的特点,开发应用网格化层析成像建模技术和叠前逆时深度偏移技术。实践证明,网格化层析成像建模技术和逆时深度偏移技术对辽河断陷复杂构造区的低信噪比地震资料的成像有比较明显的处理效果,为辽河油田小断块、微幅度复杂构造和深层、潜山内幕油气勘探地质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德惠断陷火山岩发育,构造复杂,成像困难。常规偏移的成果存在着火山岩反射特征不清,基底形态不清等问题,需要对叠前深度偏移进行研究,改善深层成像效果,进一步提高火山岩的预测精度。本文根据德惠断陷的实际情况对深度偏移的关键环节如叠前道集准备、速度建模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地震资料叠前偏移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叠前偏移处理技术是解决精细速度分析和复杂构造成像的有效手段之一,叠前时间偏移是近年来地震资料常规处理的发展趋势,可获得偏移归位后的速度场,适应于陡倾角构造和深部的正确成像,在本工区的应用中,采用Kirchhoff积分求和的方法,使得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的剖面比叠后偏移处理的剖面有较大的改善,使其质量得到提高,断层及地层不整合关系清晰,由此得到了较好的地质解释结果。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皮山北主要目的层奥陶系的信噪比较低,地震反射特征不明显,目标地质体的成像精度较低。在断裂带内存在反射波组特征不清、接触关系模糊、反射波信噪比低、连续性差等问题,难以达到精细落实圈闭的要求。通过实验采用合适的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和偏移参数,建立高精度的速度场,提高了断裂带内和局部构造主体部位的反射波组特征、使得断裂断点更加清晰,叠前时间偏移在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提高断裂成像精度方面优于叠后时间偏移。  相似文献   

16.
叠前正演模拟就是按照地震波的传播规律,依据地震波的运动学特征,利用计算机模拟地震响应,它在叠前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中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利用下行波将震源场延拓到地质介质的任意深度,实现单程波动方程模拟叠前正演记录。在数值试验中,来自盐丘地质模型的反射波和绕射波十分清晰,而相应的叠前深度偏移剖面与盐丘地质模型完全吻合,表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各向异性广泛存在于地下介质中,原有的各向同性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精度较低,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技术不但有效解决了各向异性问题对成像精度的影响,而且能够解决共反射点道集大偏移距校正过量的问题。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供了一套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的流程,在做好各向同性叠前时间偏移的基础上,求取各向异性参数。然后进行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并以普光三维连片资料处理为例,将各向同性及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效果进行了对比。实验证明,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复杂构造的成像精度。断层更加清晰,断点归位更加准确。地震资料的横向分辨率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8.
转换波的成像和速度反演是多波地震处理的难点问题,转换波是纵波入射,横波反射,常规的纵波处理方法很难得到比较好的成像和速度反演结果。为此提出了基于角度域共转换点道集的层析速度反演方法,利用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提取的角度域共转换点道集作为速度分析道集,使得速度分析的精度更高。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转换波速度反演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地震波的速度是地震勘探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地表及地下地质构造复杂地区,如何求取的准确的地下介质速度将直接影响到动校正、叠前或者叠后偏移、剩余静校正量等,因此获取准确的速度参数是正确处理和解释地震资料的关键问题,本文运用多种速度分析方法对速度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力求速度场的精准度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南方一些山地地区地表结构以及低下构造都比较复杂,使得针对该地区进行相同性叠加深度偏移出现了成像困难的现象。鉴于此,本文在TTI各向异性基础上研究了全速度建模技术,针对起伏地表条件建立了各向异性全速度建模技术实现流程。该模型的建立能够有效的减少在地震成像建立的时候复杂构造以及全速度各向异性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针对地下构造的成像更加清晰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